1. 我国航天的最新成就有哪些
一、嫦娥五号,完美完成中国航天史上最复杂任务
2004年,嫦娥探月工程正式启动,计划通过“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全方位研究月球。目前已有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鹊桥号、五号T1试验器等完成任务,完整突破了环绕和着陆两大月球探索使命,实现了人类首次软着陆月球背后和巡视的壮举。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发射成功,挑战月球采样返回,时隔44年(1976年苏联月球24号),它将为人类再次带回月球样品。
五、长征五号B火箭,重载力士托起天上宫阙
运载火箭是航天事业的基石,决定了一国航天发展的能力上限,长征五号是我国目前最强大的重型任务运载火箭。它将长征火箭家族近地轨道运力上限从8吨级提到25吨以上,能将东方红五号平台这类大型载荷发射到高轨,能执行大型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任务等,是一个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大型运载火箭平台。
2. 中国的航天成就
1、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2、1985年10月,我国自主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3、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4、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5、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返回并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
6、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搭载航天员杨利伟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员升空;
7、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8、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9、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成功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
10、2015年5月,“北斗”计划一期工程卫星组网如期实现,“北斗”二期工程计划在2020年完成。
3. 中国近几年的航天重大科技成就
1·2011年9月29日21时25分45秒,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版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权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开启了我国空间实验室的“处女航”。
4. 我国最新的航天成就有哪些
牛年春晚,主持人将几位特殊的嘉宾请上了舞台。
在特别节目《向祖国报告》中,来自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4位航天总师,分别代表探月、载人、北斗、探火四大工程向全国人民拜年。他们的话语简单、朴实,但背后有哪些故事你知道吗?
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杨孟飞:
未来人必将探索更远的太空!
2020年12月18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返回地球。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说,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五项“首次”:一是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上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三是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四是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至此,探月工程共实施了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以及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共6次飞行任务,全部取得圆满成功。
以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为起点,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将接续实施。后续,嫦娥六号、七号、八号任务,以及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工程任务将按计划陆续实施。
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神舟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
未来神舟飞船将为我们探索太空提供更强大的保障!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无人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飞行21小时后顺利返回地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
不过,神舟飞船从设计之初,就站在了更高起点上。相比苏美早期载人飞船的两舱设计,神舟飞船采用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组成的三舱设计,增加的轨道舱是航天员在太空里的生活和工作空间,返回地面之前将其分离,以减小座舱尺寸。
目前,我国共发射11艘神舟飞船,其中6艘共护送11名航天员遨游太空,任务全部取得成功。
随着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神舟飞船也将迎来新的任务。目前,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飞船正在进行总装测试,将于2021年执行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
北斗三号卫星已实现全球组网、实现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百分百!
2020年7月31日,向全世界郑重宣告,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
北斗正式登上世界舞台,站在了我国用实际行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梯队”。
作为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北斗在建设初期,曾在部分技术上遭遇“卡脖子”的困窘,但北斗人立足于自主可控的初心始终未变。
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心脏”,我国曾希望与欧洲合作对此项技术开展攻关,遭到拒绝。
如今的北斗系统,已经采用了新型氢原子钟、甚高精度星载铷钟以及原子钟的无缝切换技术,这项突破让导航系统的时频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资讯发言人冉承其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说,经过400多家单位、30余万名科技人员集智攻关,攻克了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
“天问一号”成功被火星捕获!
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周期约10个地球日、倾角约10度的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第一步“绕”的目标。
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以来,“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累计飞行202天,完成1次深空机动和4次中途修正,抵达火星时飞行里程约4.75亿千米,距离地球约1.92亿千米,器地通信单向时延约10.7分钟,各系统状态良好。
后续“天问一号”还将经过多次轨道调整,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开展预选着陆区探测,计划于2021年5月至6月择机实施火星着陆,开展巡视探测。
5. 中国近几年的航天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2020年,中国航天全年共执行39次发射任务,发射载荷质量103.06吨,发射次数和发射载荷质量均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34次发射。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拉开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任务序幕。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全面投入应用发射,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我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由5.5吨级到14吨级的跨越。
世界首次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太空3D打印完成在轨演示。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搭载的“复合材料空间3D打印系统”,在轨期间自主完成了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件打印。此次实验,是中国首次太空3D打印,也是世界首次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太空3D打印实验,对于未来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超大型结构在轨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6. 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最新成就
我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1964年6月,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腾空而起。
2.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3.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4. 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5.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6.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7. 2011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实“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8. 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完成首次交会对接。
拓展资料:分类
按航天器探索、开发和利用的对象划分,航天包括环绕地球的运行、飞往月球的航行、飞往行星及其卫星的航行、星际航行(行星际航行、恒星际航行)。
按航天器与探索、开发和利用对象的关系或位置划分,航天飞行方式包括飞越(从天体近旁飞过)、绕飞(环绕天体飞行)、着陆(降落在天体上面)、返回(脱离天体、重返地球)。
如今,航天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科学技术领域,对国家和国际的政治、经济、军事与社会生活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7. 中国航空航天成就有哪些
中国航空航天成就一、1999年11月20日发射升空,11月21日返回,飞行1天。“神舟”一号是不载人的试验性飞船。这是“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首次研制型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考核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
中国航空航天成就二、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中国航空航天成就三、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晚上10时15分,火箭点火升空,“神舟”三号飞船疾速向太空飞去,在夜幕中留下了一道绚丽的轨迹。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航空航天成就四、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神舟四号飞船是第四艘无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飞船总长约7.4米,最大直径2.8米,总质量7794公斤。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专家称,“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航空航天成就五、2003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航天事业
8. 中国航天的成就
发射“东方红”人造卫星、发射“神舟号”飞船、嫦娥号登陆月球、天宫号太空站建成,祝融号登陆火星成功。。。都是咱们中国航天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华夏文明向太空科技文明迈进了一大步的发展,中国的航天发展如此迅速,离反重力设置、量子推进器、曲率飞行还会遥远吗?
9. 2021中国航天成就有哪些
中国航天事业成就有:
1、经过50多年的创业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航天事业经过发展导弹、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等几个阶段,目前已经形成了体系,形成了规模。2017年6月,我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飞入太空,它可以观测黑洞、中子星和伽马射线暴等爆发活动天体。
面向未来,中国人对“星空奥秘”的追问永不止步。未来五年,中国计划研制并发射5颗新的科学卫星;基于X射线属性特征、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能量与空间分布等的科学探测将进一步深入,在空间科学探索中中国有望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2、我们国家在卫星方面已经拥有通讯、遥感、资源、导航定位、气象、科学实验、海洋七大卫星系列,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
3、在运载火箭方面,截止2017年我国共有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运载火箭,具备了9.5吨的近地轨道、5.2吨的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
4、在测控通信领域,建立了覆盖国家本土、太平洋和非洲地区的航天测控网,基本满足了航天活动的测控需要。
5、在地面和应用系统方面,建成了包括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等卫星地面和应用系统。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
长征火箭已经拥有退役、现役共计4代17种型号。其中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甲5个型号已退役;
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和长征十一号12个型号在役。另有长征五号乙、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4个型号在研,长征十一号甲、长征九号2个型号论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