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熊猫的作文怎么写
大熊猫的作文怎么写
有奖励写回答共49个回答
一只可爱的三喵
TA获得超过197个赞
聊聊
关注
成为第138位粉丝
你可知道大熊猫有多可爱吗?大熊猫他的眼睛大大的、黑黑的像戴了一副墨镜,它椭圆形的耳朵黑黑的,身子白白胖胖的,四肢是黑色的,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的手上有短短的、尖尖的爪子呢!大熊猫出生时最小只有53∙7克,平均体重仅140克。长大后体重却是自己小时候的1000倍!最重的可达360斤!他们生下来的是候红彤彤的。
大熊猫不但外表可爱,他吃东西的时候也非常可爱,你瞧,这一只大熊猫双手抱着竹子,大口大口的吃着,他仿佛在说:“这竹子真好吃。”还有一只他一手拿着一个竹子,吃的多痛快啊!还有一只小熊猫,趴在他的背上像一个偷鸡摸狗的贼似的悄悄的去啃了一小段竹子,多可爱啊!差点都把饲养员给的竹子吃光了。
他们像一个懒虫似的非常爱睡觉。有的卧在地上睡,有的趴在木台睡,还有的小熊猫趴在大熊猫的背上呼呼大睡。
大熊猫跟头猪似的,那是小熊猫就不一样。他们非常爱活泼好动,有的像一个跟屁虫。一直抱着饲养员的腿不放,就算饲养员把它抱回去,他又屁颠屁颠的跟过来。他们非常爱爬树有的很笨重,爬一段就掉下来,爬一段就掉下来,真可爱!有的生龙活虎,一下子就蹿到树顶上去了!
大熊猫之所以被称为我国的国宝,是因为大熊猫在地球上生活了800万年,是一个古老的物种,他的祖先是始熊猫也那么可爱。它们长得非常可爱,特别是生活下来的小熊猫,白白胖胖的,可是它们的繁殖能力很差。小宝宝很少活下来。所以我们中国得全力保护它。再加上外国人经常来捕捉大熊猫。现在我们国家的大熊猫不多全世界只有只有1600只左右。不足1600只。我国只有330左右,这是2011年统计的。
所以我们大家要爱护大熊猫,不能去捕捉它。他也是全国友谊的桥梁。我们把它送给了外国,外国也把他们最珍惜的动物送给了我们。
⑵ 熊猫一胎生几个崽
熊猫作为国宝,一胎能生1~3只小熊猫,但野外的熊猫妈妈只会抚养一只。
熊猫一般指的是大熊猫,是生活在我国四川、陕西和甘肃山区的雄科哺乳动物。因为熊猫只在中国境内生活,加上憨厚可爱的外表,所以成为了我们的国宝。熊猫的体型非常大,成年大熊猫体长可达1.8米,体重最重可达180千克。它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至少800万年,和它同时代的很多动物已经灭绝,所以也被称为“活化石”。即使有这么庞大的身躯,但是大熊猫的繁殖率比较低,野生大熊猫的数量非常少。
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2019年年会上公布,全球圈养大熊猫数量达到600只。而且我国在大熊猫繁育上取得了很多国家专利和重大科技成果,为大熊猫物种的繁衍做出了突出贡献。
⑶ 我国对大熊猫进行的保护措施及成果
中国政府早已意识到大熊猫处境的严峻,所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大熊猫进行保护。
1.通过立法对大熊猫进行保护,在立法方面已作了大量工作,先后制定了保护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多种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中规定:"国家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大熊猫列为一类保护动物",而且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作了详细的规定。《森林法》和《环境保护法》也有明确规定,为了有效的打击和制裁不法分子猎杀和走私大熊猫的违法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7年通过的刑法补充案进一步强调,对走私、捕杀大熊猫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将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可并处罚款和没收财产、情节严重的可判处无期徒刑和死刑并没收全部财产 "。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为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提供了法律依据对大熊猫的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中国政府自1963年以来,在秦岭、岷山、大相岭、小相岭等6大山系,先后建立了14个大熊猫" 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对大熊猫密集的地区和栖息地实施有效的保护。在保护区内,坚持常年巡逻检查,抢救生病和挨饿的大熊猫,制止和惩处危害大熊猫的犯罪行为。同时进行治山治水,恢复植被,防治各种自然灾害,减少人类活动对大熊猫野外生息的干扰,为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大熊猫的未来前景
从已经发现的化石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熊猫的发展经历了始发期,成长期,鼎盛期,现在已开始进入衰败期。
目前正以极为稀少的数量侥幸存世的局面而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忧虑和关注,对它未来的命运也就牵动着亿万人们的心弦。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科学团体和科学家们都在积极地投入对大熊猫的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以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方法,开拓出新的局面,使大熊猫能摆脱濒危的境地,得以永续繁衍,与人类存。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大熊猫种群数量下降的趋势已基本得到控制,有的保护区的种群数量还略有增长。大熊猫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大熊猫种群生殖率大于1就意味着种群将继续缓慢地发展。这一研究成果激励了科学家以更大的努力,从各个方面去推动这个良性的进程。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工程的实施,对大熊猫野生种群的延续,即可发挥重大作用。大熊猫异地保护工程,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进展,饲养繁殖大熊猫的成活率已有显著的提高,由以前平均成活率的31.8% 提高到1998年以后平均成活率的67.74%这就证明现有人工饲养的大熊猫种群是能够得到维持和发展的。大熊猫异地保护工程的实施,还可有力的推动人工饲养种群数量的增长。
从全局看,中国的大熊猫就地保护工作和异地保护工作都正在扎扎实实地向深度进军,作为保护大熊猫的系统工程,正在逐步形成其综合性、科学性和连续性。人们保护大熊猫和生态环境的意识也在不断深入和普及。这一切都在加强我们保护大熊猫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保护大熊猫事业的发展。
⑷ 熊猫为什么被选为国宝
物以稀为贵.大熊猫被人们称为活化石,世上现存数量极少,属濒临灭绝物种,它的适合生存环境仅限于中国西南部地区。
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动物,从物种上说,这就是地球上生存着的最后的大熊猫了,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人们的关注。影片从大熊猫的历史演变、生理遗传、饮食习惯、繁殖哺幼极其困难等方面,用事实阐述了大熊猫这个物种衰退,数量不断减少的科学道理,提示了大熊猫许多鲜为人知的生性特征和有趣的行为。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科学工作者拯救大熊猫取得的成果及其发展前景。
熊猫亦称“猫熊”、“大熊猫”,属猫熊科。熊猫体形似熊,很肥壮,成年的熊猫多在100公斤,体长1.5米,尾短小仅20厘米长。头圆吻短,脸廓很像猫。四肢粗短,前后足都是5趾。它们栖息在2000-3500米的高山原始森林中。虽是食肉动物,但现在已演变成主要食竹的素食动物了。它的食量很大,日需10-15公斤的箭竹。熊猫性格孤僻,喜独来独往。每胎一仔,幼仔十分弱小(重仅2市两),极易夭折。寿命为15年左右,目前总数不超过1000只。熊猫产于中国,分布在四川省凉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四川与甘肃交界的岷山和陕西秦岭的南坡也有分布。
熊猫不仅是中国最稀有的珍贵动物,而且已成为世界上最珍贵最稀有的动物,世界各大动物园内每种有绝灭危险的珍稀动物笼前要悬挂熊猫为图案的徽志。
所以,大熊猫被选为国宝.
⑸ 时隔五年大熊猫再现秦岭,对大熊猫的保护见到成效了
国家公园熊猫太白山管理局现场调查队员最近在太白山附近的相关地方部署红外野外相机时,发现了一只接近成年的野生大熊猫偶然住在这里的迹象。管理地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告诉调查此事的记者得到,自五年前年,冰凌沟相关区域区野生的大熊猫销声匿迹之后以来第一次在相关活动区域拍摄野生大熊猫那憨厚可爱的形象。在秦岭,特别是在长青这个非凡的保护区内,很多的大熊猫与人特别玩的来,人们可以和大熊猫距离的非常的近。在国家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中,秦岭大熊猫的数量从上世纪的区区的一百多只增加到现在的三四百只,增加的速度确实令人惊讶和感叹,是全国最高水平的,平均在一百多公里大熊猫在自然保护区密度直接在全国排名第一。
在最近的几年来,相关的研究人员评估了该地区植物的健康状况,探讨了不同管理方法和强度下秦这些宝贵植物再生和生长机制。侧面的反应出国家这几年对环境的治理以及政策肯定是正确的,希望人们能更好的爱护小动物和大自然。
⑹ 大熊猫科研野化放归取得阶段性成果了吗
据介绍,我国建成了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为主体的圈养大熊猫种群繁育发展体系。通过几十年努力,成功攻克了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和育幼存活难三大难题,并进一步加强大熊猫遗传学研究与管理,推动种群单位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发展的重点从单纯的数量增长向提高遗传质量转变。
“将人工圈养繁殖的野生动物野化训练后放归自然、补充野外种群、增加野外种群遗传多样性,是濒危野生动物繁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恢复和重建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和民说,大熊猫成功放归自然需通过3个阶段来判断:一是具备野外生存能力;二是在野外找到配偶;三是在野外有后代。只有3个阶段都成功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放归自然。
⑺ 大熊猫进化历史
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melanoleuca,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间的外表。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它究竟是属于熊科,或象小熊猫一样接近浣熊科,还是自成一种?最近的DNA分析表明,大熊猫属于熊科,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独特的特征包括:大而平的臼齿,它的一根腕骨已经发育成了"伪拇指"这都是为了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与其他六种熊类不同,大熊猫和太阳熊都没有冬眠行为。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夏勒,1993)。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大熊猫栖息地的巨大变化近代才发生。近几百年中国人口激增和占用土地,很多栖息地消失了。以前,大熊猫曾经生活的在低山河谷,现在已经成了居民点。大熊猫只能生活在竹子可以生长的海拔1200-3400米之间。
⑻ 【急】为什么熊猫的产量很少
一、雄性大熊猫
1.自然配种能力低下
1936年以来,在国内外饲养的300余只大熊猫中,仅有中国的北京、上海、成都、西安、卧龙和美国华盛顿,英国伦敦、西班牙马德里。墨西哥等地总共12只大熊猫有配种能力,占整个雄性比例不到10%,而其余的大部分雄性熊猫,有的对雌性发情熊猫毫无反应,有的有性欲,能爬跨而姿势不对不能配上。之后又往往双方恼羞成怒,剧烈撕咬,造成伤残。
另外,据统计自然配种的受孕率也只有60%。这些除了先天遗传性原因之外,是否与饲养、饲料、运动、海拔、光照等有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2.个体配种有效时间不长
野生熊猫雄性成熟的年龄大约7.5-8.5岁,但到了20岁之后,虽有配种行为而往往难以受孕。比如,华盛顿的“兴兴”,70年生,89年19岁时配种产仔。90年、91年配种不再产仔;贵阳的“宝宝”,69年生,90年21岁时难以采到精液;成都的6号公猫,70年生,90年20岁配种产仔,91年配种不受孕,92年奉送5只发情典型的年轻熊猫,仅配一只一次.其余均未配成,据此推测,雄性熊猫繁殖年限仅有12年左右。
3.精液量少,耐冻能力差
据统计成年雄性熊猫有20%左右采不到精液或者采到精液而无精虫,就是能采到精液,其量也少。每次仅有0.1-3毫升,而且精子的耐车能力差,远远不如猪、牛等其他家畜按旧的常规方法,大熊猫精液经过低温(一196·C)冷冻后,精子的活力只能保持在30-35%,很少达到45%或45%以上。因而人工受精的受胎率很低,(仅有28%)稀释液和解冻液的配制和滴冻精液技术的研究将成为提高精子活力的关键。
4.配种行为的学习效果很差
相当一部分雄性大熊猫有性欲并追逐雌性,也能爬跨,但难以配上我们曾试用行为观摩的方法,力求提高雄性熊猫自然配种的能力。比如福州的“涛涛”,77年4岁捕捉于甘肃文县,从80年至92年均有追逐、爬跨雌性发情熊猫能力,但尽管派遣至成都观摩其他熊猫配种行为,更换发情母体,也难有“学业”上的点滴进步至今仍然不会配种。当然也有个别熊猫如上海的“川川”,成都的“6号”雄性熊猫,他们开头都不会配,但经过几次采精之后,而逐渐学会配种的,如何纠正这些有配种能力而不能自然配上的雄性熊猫也将成为提高雄性熊猫利用率的一个重要课题。
5.雄性熊猫接受假阴道的设想较难实现
我认为,麻醉采精对大熊猫的健康无论如何都会带来一定影响的,假如能不麻醉,采用假阴道的方法,相信会采到更多,质量更好的精液,但由于雄性生殖器官结构和配种行为特殊(坐抱式),历经多年试验难有成果。一不安全,二雄性熊猫阴茎难以伸出,三阴茎伸出,熊猫也随之逃脱。
二、雌性熊猫
1.据统计.有80%的雌性熊猫不能正常发情排出成熟卵子。其根本原因是饲料高度殊化,雌激素水平偏低,某些微量元素如锌的含量降低.影响了卵巢的发育和正常排卯机能。大熊猫卵巢自发性滤泡闭销和黄体化的形成以及滤泡囊肿的形态变化的发现,揭示造成大熊猫生育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2.难以及时、准确掌握雌性熊猫排卯时间
正常发情的大熊猫一般说一年只一次,大多在3—5月间。每次发情始末近一个月,但真正发情高峰排卯时间仅有1—2天。过去我们曾应用行为观察,雄性试情,体温测定.熊猫叫声,外阴大小、颜色变化,阴道涂片和血、尿雌液素测定等七种手段进行综合判断,获得较可靠的输精时间。但如何寻找一种既简便,又不损坏其身体,每一只雌熊猫能接受,而且当天能出报告的方法来确定排卯时间还有一定困难,至少说发情期间雌熊猫的频频排尿是与蹭阴相伴,研究人员难以获得尿液,再说用测量人类雌激素的抗体去测量大熊猫是否可行也是值得探讨。假如这一确定排卯时间的手段不能解决,排卯机制不能尽快搞清楚,那输精就会有相当大盲目性采用大包围的方法既使熊猫受罪,又浪费宝贵的熊猫精液。
3.排出的卵子存活时间尚未掌握。大熊猫由于数量稀少,可供试验猫受到极大限制,因而至今尚未能确定其卵子有受精能力的存活时间,配种或受精在什么时刻最为恰当,最低输精次数多少为好等等问题.也是当前大熊猫人工繁殖急待解决的问题。
4.雌性大熊猫的后肢无力和不会抬尾给自然配种带来阻碍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半数以上发情典型的熊猫不是后肢无力,难以支撑雄性爬跨;就是不会抬尾。时常是雌性尾巴一碰到雄性伸出的阴茎时就夹起尾巴把阴户盖起来,此时根本无法进行自然交配。什么原因造成,又如何来纠正这种毛病.也是一个大家共睹而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5.必须搞清受精卵着床的方式和机理
重庆动物大熊猫最长的妊娠期为181天,而福州动物园86年的幼仔“榕榕”妊娠期仅有83天,同是一个种属的大熊猫.为何有这么大的差异,是否与特殊的着床方式,外界气温,个体差异等有关系?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妊娠与假妊娠难以判断
雌性熊猫无论进行自然交配或施行人工受精以否,在未受孕的情况下,也同样表现出妊娠的反映和一系列假象。发情高峰消失之后不久,食欲明显增加,继而小心谨慎,食量减少.思睡、做窝,乳房膨大,(有的还排出奶汁),外阴浮肿,直至排出棕红色粘稠液之后才逐步恢复正常食欲、运动和睡眠。大熊猫由于产下的幼仔体重很小,仅有几十克至一、二百克,为母体体重的千分之一左右.因而用放免法测定尿激素是难以获得理想结果,另外我们也进行了多年的阴道涂片观察,都很难做出早期、中期妊娠的判断,这给大熊猫的孕期饲养管理带来困难,尤其是人们出自于对“国宝”的爱.盲目坚守数月,浪费不少人力物力。
四、育幼方式的特殊
1.大熊猫产仔前后,雌熊猫体力消耗很大。产前的妊娠反应.少者有一个星期左右的厌食,多者长达一个月之久,对主食竹叶,窝头、水果、牛奶全部拒绝,加上产仔之后几天不饮不食,终日坐抱幼仔,除非安排大小便难以忍耐情况下,一般是不轻易离地而起,有时团坐在那里连墙壁都不靠近,这些往往造成母体极度衰竭而抵抗力减低,不少地方如北京、上海、日本、马德里的大熊猫,产下了幼仔,也同时送走了“妈妈”。要如何改善妊娠反应造成的食欲减退、加强营养补充和护理是保护母体、促其正常产仔、哺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2.人工育幼关键技术尚未完全解决
1990年成都动物园依靠人工辅助使母熊猫同时带大了两只幼仔是大熊猫育幼工作的一个新突破,但由于抗体和奶的成分等关键技术尚未解决,人工哺育成活未曾吃过初乳的仔猫仍然有困难,卧龙哺育创最高记录为150多天,值得大家庆贺,同时也给我们今后研究工作有新启示,假如这一难关能获得突破,那么人工饲养下大熊猫的繁殖产量就能翻一翻。
综上所述,雄性熊猫的饲养管理,精子活力提高的研究,雌性熊猫排卯时间的确定,妊娠与假妊娠的诊断,以及人工哺育的关键技术——抗体与奶的全面成分的获得,将成为当前大熊猫繁殖生物学研究迫在眉睫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