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联合国波恩气候变化大会开幕有何特点
德国波恩11月6日消息,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6日在德国波恩开幕,本次大会将就《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展开进一步商讨,预计将持续至17日。
在此期间,将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称《公约》)第23次缔约方会议、《京都议定书》第13次缔约方会议、《巴黎协定》首次缔约方大会第2阶段会议等多个相关活动。本次大会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落实《巴黎协定》规定的各项任务,为2018年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谈判奠定基础。
2015年12月,《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致通过《巴黎协定》。2016年11月,《巴黎协定》正式生效。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议,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安排。
据了解,本次大会有来自195个缔约方的超过25000名代表参加。中国政府派出了由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的代表团与会。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会前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领导人关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参加本次气候大会,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贡献。
② 多次怒怼发达国家的中国气候名人获奖了吗
第二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22日在香港公布获奖名单,“持续发展奖”颁给了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理由是他在两个重要范畴为预防气候变化做出贡献,包括在中国国内致力领导和推动相关工作以及致力促进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并最终成功促成2015年《巴黎协定》的签订。
解振华通过视频发表获奖感言时说,获奖对我个人、对我这个团队,更重要的是对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的政策、措施、行动,特别是取得的一些进展,是一种肯定、鼓励,也是鞭策。
《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其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获得诸多国家领导人的欢迎。
③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闭幕有那些值得回忆的瞬间
此次大会上,之前因战火延绵无法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叙利亚,成为第196个签署《巴黎协定》的国家。美国成为全球唯一“退群”者。
会场内数年来第一次没有了“美国馆”。但在会场外,前纽约市长、亿万富翁布隆伯格耗资100万美元,建了一个比所有国家馆都更大的“美国民间馆”,召集了美国各地方州长、市长、商界人物和NGO领袖,公开表明“我们美国民间仍会参与气候行动”。
会议结束前一天,“美国民间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曾任奥巴马气候特使的托德•斯特恩(Todd Stern)。斯特恩可是联合国气候大会的熟人:他从2009-2015年每年带领美国代表团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也是他与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经过近一年的秘密磋商,终于拿出来给全世界的“献礼”。他花了近七年时间,终于带着美国搞定《巴黎协定》,本以为功成身退,没想到特朗普当选让他前功尽弃。
如今他说自己感到“愤怒多过悲伤”,“烦躁和沮丧”。以往都是戴“谈判官员”牌子的斯特恩,这次戴的是“观察员”牌子——他不再是公务员,如今是华盛顿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高级顾问。
今年66岁的斯特恩,毫不客气地批评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是“死不悔改”(wrongheaded)。“(特朗普)说(全球变暖)是个骗局,说这毫无意义,说(巴黎协定)是个糟糕的协议并且全世界都在嘲笑我们上当,这真的太荒谬了!”
下届大会在波兰“煤都”举行
下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2018年12月3-14日在波兰南部城市卡托维兹举行。那将是波兰第三次主办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次举办是在2013年。
2013年华沙大会时,就有大量非政府抗议,因为波兰是欧盟最大产煤国。
这次会议举办点——卡托维兹,更是波兰著名的“煤都”,产煤占波兰的98%以上。
“卡托维兹以煤矿著称,但它自己也被严重的空气污染所困扰。实际上,整个波兰都因为产煤导致空气污染严重。这个城市在过去几年已经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煤矿数量有所下降。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自觉减排,更多是出于经济原因。对联合国气候大会来说,在这里办会有特别意义:它可以意味着告别肮脏的煤炭历史,重新建设更清洁的未来。波兰也许诺将采取更及时的减排行动。我们需要告诉世界,像卡托维兹这样的重煤地区,也能成功转向低碳经济,”非政府组织“气候联盟”的波兰专家厄苏拉•斯蒂芬诺维斯(Urszula Stefanowicz)说。
绿色和平全球总干事詹妮弗•摩根也表示:“波兰作为一个严重依赖化石能源的国家,明年关于巴黎协定规则书和促进性对话的谈判工作会比较艰难。我们希望波兰作为主席国能作出表率,确保各国兑现承诺。”
④ 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世界各国为此付出了哪些努力
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巴黎协定》是各国领导人以最大的政治决心和智慧推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该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巴黎协定》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我们中国是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和实干家。在中国、欧盟、联合国等多方倡导下,国际社会已经形成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势头。在气候雄心峰会上,20多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40多个国家做出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的新承诺。中方愿同各国并肩前行,助力《巴黎协定》行稳致远,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⑤ 2o16年全球气候变化大会
第2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今年11月7日至18日在摩洛哥南部旅游城市马拉喀什举行,预计将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5万人参加此次会议。
在标识的下半部分,依次标注着“Marrakech”、“COP22”、“2016”、“CMP12”等,分别代表会议举办地、第2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举办时间、《京都议定书》第12次缔约方会议等信息。
⑥ 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签订《巴黎协定》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巴黎协定》涵盖长期目标、减排目标、资金援助、透明度审查、损失评估等多项内容专。根据协定,各缔属约国要把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在此基础上再做出升幅小于1.5摄氏度的努力。各缔约国同意“尽可能快地”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期在21世纪下半叶,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能自然地被森林和海洋所吸收。各缔约国所取得的相关进展,每5年要得到一次审查。此外,协定敦促缔约国中的发达国家继续为欠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到2020年,这些国家每年要提供总额为1000亿美元的援助款,协助后者减排或适应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的达成,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与欢迎。
柒月黑瞳 2
⑦ 2016年气候变化大会在哪里开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北郊的布尔歇展览中心举行。190多个国家和政府代表齐聚巴黎,讨论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协议,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避免危险的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节点,巴黎大会将确定2020年后国际社会如何分担责任。
⑧ 全球气候变化对病毒释放概率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在地球上,冰川最多的地区可能就是南北极地带了,当然这里说最多并不意味着其他地区没有,我们常见的还有山谷冰川、山麓冰川等类型,而冰川的存在对人类影响还是较大,特别是山谷冰川对人类的影响较多,因为很多时候,陆地区域生活的人都需要依靠它们的融化水来进行维持,所以保护冰川也是如今最为重要的问题。
⑨ g20杭州峰会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g20杭州峰会都取得以下10大重大成果:
1、通过主场外交,中国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
G20杭州峰会期间,中国领导人与世界主要大国领导人频频会面,除了就世界经济发展等议题展开交流,中美、中俄、中欧等领导人还围绕当今世界重大问题深入磋商。
从中美领导人夜游西湖,到公布35项主要共识和成果清单就能看出,中国在这次主场外交中收获不少。
除了这些彰显国际地位和领导力的“成果清单”,中国还在峰会期间与各个国家就区域合作、重大问题提出倡议和举措。它们不但体现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担当,更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
2、为世界经济开药方,增强中国话语权。
峰会刚开幕,中央总书记开门见山,就世界经济发展提出“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等建议。对这些药方,不少国家给予积极评价,还特别表示要“同中方继续保持密切交往”。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已经先后推出“一带一路”等重要发展倡议,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随着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股权、人民币加入SDR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在国际规则方面的话语权正不断提升。
3、回击“中国经济崩溃论”等错误论调,给世界吃下定心丸。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很多人对中国经济提出“三问”: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增长?能否把改革开放推进下去?能否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还有人自问自答,给出“中国经济崩溃论”的结论。
对此,中央总书记在峰会期间斩钉截铁地回应,“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他更指出,“行胜于言。中国用实际行动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回答”。
这一权威表态,不仅将让不少人吃下定心丸,更能把信心传递出去,鼓励更多国家“勇做世界经济弄潮儿”,让那些整天试图泼中国冷水的人自讨没趣。
4、为发展中国家发声,展现中国义利观。
这次杭州峰会,中国邀请了埃及、塞内加尔、乍得、老挝、泰国等嘉宾国领导人与会。这些国家虽然文化政治因素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发展中国家。
安排这么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交流对话,还发起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合作倡议,中国的良苦用心显而易见:抓住杭州G20契机,让发展中国家集体发声,争取更大权益。
尽管经济体量越来越大,但中国从未接受西方一些人忽悠的“发达国家”身份,不仅致力于解决自己的发展问题,还不断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同他们站在一起争取权益。中国一直在积极践行正确义利观,努力减少全球发展的不平等、不平衡现象。这份真诚和实干,已经在杭州峰会上得到体现。
5、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G20峰会关注世界经济,关注创新增长、经济治理、国际贸易投资、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议题,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推进产能合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联通的力度等举措,正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世界经济的生动实践。
此次峰会,不少参会国家都是“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在双边交谈中对“一带一路”都极为热心。
通过G20峰会这个大舞台,中方倡导的“一带一路”不仅进一步提升“知名度”,还将吸引更多国家参与其中,为中国及沿线国家带来众多“”。
6、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增强中国金融治理能力。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让人记忆犹新。
本次峰会达成共识,要继续推动国际金融机构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使用,强化全球金融安全网,提升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和韧性。决心加强落实各项金融改革举措,密切监测和应对金融体系潜在风险和脆弱性,深化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气候资金领域合作,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
对中国而言,随着人民币加入SDR,亚投行、金砖银行蓬勃发展,这些话现在绝不是空口说说。杭州峰会发出的声音,显示着中国对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热心与信心。推动这项改革,就是为了通过金融稳定,将“金融风暴”那样的风险扼杀在萌芽中,这对中国以及其他任何国家都是有益的。
7、重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承诺。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部分国家想通过短期的贸易保护主义缓解压力,反而引发人们对全球经济复苏的担心。为缓解这种忧虑,G20杭州峰会再次重申:反对保护主义,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这种重申,不是清谈。
G20杭州峰会制定了《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这两个文件的核心,就是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制。
在贸易保护主义环境下,不少国家的企业已深受其害,世界经济也因此蒙上黯淡前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不仅让世界经济重新焕发活力,所有国家的企业和消费者也将从中受益。
8、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腐败分子无处藏身。
反腐是一项世界性工作,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此前,中国的海外追逃工作,得到了不少国家的配合和支持,成效显著。不少“红通”人员被引渡回国,或者迫于压力回国自首。
更好的消息是,G20杭州峰会就继续深化反腐败合作达成多项共识,决心让腐败分子在二十国乃至全球更大范围无处藏身、无所遁形。在如此重要的国际场合,中国倡导建立反腐共识,这充分显示出中国反腐败、追逃追赃的坚定决心。而反腐大网进一步遍及全球,更是让很多中国老百姓高兴和提气。
9、推进全球气候治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G20杭州峰会上,各成员同意在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推动《巴黎协定》尽早生效。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和美国两个最大经济体同时批准和接受《巴黎协定》,中美这一举动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做出了示范,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这件事同样跟中国老百姓息息相关。更多的蓝天,更清新的空气,将出现在更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10、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
西湖美景、杭州美食,经典的越剧唱段、漂亮的中国服饰,随处可见的中国特色和杭州元素展现着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让参加G20杭州峰会的各国政要、企业家和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⑩ 《巴黎气候协定》达成了什么目标,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