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

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

发布时间:2021-08-28 17:32:52

Ⅰ 农村包围城市对社会主义的贡献 求标准答案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独创性的理论。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践的开始。毛泽东从理论上分析认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红色政权产生和存在的最基本原因;良好的群众基础、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产生和存在的主客观条件。
(3)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武装斗争的战略基地;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在于:第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在内部没有民主,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没有和平斗争的条件,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第二,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而中国革命的敌人又占据中心城市,革命只能在农村发动集聚力量,最后夺取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有重要意义:第一,在实践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被证明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惟一正确道路。第二,在理论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第三,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典范。
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1.从哲学上讲,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逐渐扩大,整个世界已经连为一个整体。整体的发展需要各个部分的共同发展才能推动。同时,由于各个国家在资源,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发展也各有不同,因此,在世界的整体发展中,各个国家所发挥的作用和功能定位是不相同的。因此,世界的发展是需要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而中国作为新兴的经济体,其发展对于世界具有重大意义。
2.从国际关系角度说,当今世界是以大国之间的关系和发展为主导的,因此,大国在世界的发展中出于积极的主动地位。目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是一超多强,或者说是多极化格局。中国作为重要的国际力量,其发展对于世界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力日渐增强。这一方面取决于我国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世界的发展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以及诸多的物质和技术支持,因此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时,中国的快速发展也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对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协作。这需要各个国家在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展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作为亚洲最重要的国家,其科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于地区发展以及世界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因此,中国的发展需要在世界中进行,为中国的发扎提供国际空间和环境,这在客观上也推动了世界的发展。总之,中国作为世界重要的经济体,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不断增强的实力还对周边国家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特别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的和谐和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①当今的世界时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一次产业革命就开启了世界市场。到了20世纪中后期,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趋势更为明显。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可以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并且也是俺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帮求。 ③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 ,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社会主义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只有在继续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创造出来的全部社会生产力和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型的实际进行新的创造,才可以顺利建设成功。 ④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俺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俺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Ⅱ 请阐述一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实践的表现

农村包围城市简介2007-06-09 12:35农村包围城市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这是毛泽东研究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蒋介石建立了新军阀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专政,中国社会仍然是半封建牛殖民地社会,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在革命的危机关头,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定了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在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及时向全国人民指明了坚持革命的方向,使中国革命逐步进入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新的发展阶段。1927年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全国领导了二百多次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振奋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对创建人民军队,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武装起义后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还是首先占领农村,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这是当时必须解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回答了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发展并取得全国胜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实践上,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的过程中,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武装,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攻打中心城市的错误意见,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并于1928年4月与朱德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会师,创立了中国革命史。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在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探讨,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总结了井冈山等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阐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的原因及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又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对党在探索革命道路中的实践经验作了科学的理论概括,把建立红色区域和夺取全国政权联系起来,初步解决了把农村作为党的工作重点这一重大问题,实际上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地区先建立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后,再夺取全国政权的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尔后,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文章中,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使之更加系统化、完善化。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队伍要坚持奋斗,不愿妥协,避免伤亡的话,“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其主要形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武装农民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进行游击战争。毛泽东又指出,把武装斗争的重点放在农村,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城市,相反,革命的最后目的是夺取作为敌人主要根据地的城市,没有充分的城市工作,就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农村根据地也就处于孤立的地位,革命就会失败,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方向,为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这一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它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Ⅲ 为什么说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我们可

这是因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灵魂的具体体现,其理论与实践开辟了一条与俄国十月革命不同的道路,开创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多样性的先河,为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给我们的启示是:
第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党在国民革命失败后领导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斗争方向,实践证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人民就是沿着这条道路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的。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和光辉典范,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第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创立,总结了殖民地半殖地无产阶级领导人民进行暴力革命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对马列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的解放斗争提供了可供了可参考的重要经验。
第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及其实践,自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对于今天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Ⅳ 急求~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内容和实践,历史和现实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是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
一、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1.从中国的社会性质看
中国是一个外无独立内无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无议会可以利用,共产党没有进行合法斗争的条件,人民要当家作主,夺取政权,只有进行武装斗争。
2.从中国革命的动力看
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不仅人数广大,而且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3.从敌我力量对比看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革命力量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地弱小。在这种情况下,革命力量不可能马上同敌人进行决战,一下子取得胜利,而应同敌人作长期的持久的斗争,逐步积累和发展革命力量,准备将来同敌人进行决战,这就需要建立革命根据地作为革命阵地。
二、工农武装割据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而它在中国发生,当有其独特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受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影响的遗留。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大革命的影响还遗留在这些地区的广大群众中,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准备了群众基础。
3.全国革命的形势是在向前发展的。所以,红色区域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
4.已建立了一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毛泽东认为,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中心支柱和根本保证。
5.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说,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犯错误,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又一个要紧的条件。
以上五个条件,前三个条件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其中第一个条件最重要;后两个条件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了这个主观条件,就可以充分发挥客观条件的作用,把可能性最后变为现实。
三、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
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是中国经济政治发不平衡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具体表现为:
(1)革命发展领域的不平衡。中国革命运动的领域是广泛的,有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多种革命运动,但主要是工农运动。革命发展领域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发展程度的不平衡。
(2)革命发展城乡的不平衡。党成立后,一直重视城市的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乡村农民运动则在1925年才开始起步,故大革命失败以前,就全国范围看,是乡村斗争落后于城市斗争。
(3)革命发展地区的不平衡。体现在:南、北方革命运动发展不平衡;在革命发展的南方各地,也存在发展的不平衡;在共产党建立的红色苏区内也存在不平衡性。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无论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第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第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参考: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2096c0d56063361a

Ⅳ 农村包围城市有什么重大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有重要意义:

第一,在实践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被证明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惟一正确道路。

第二,在理论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第三,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典范。)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装革命.
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这恰恰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1)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 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2)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

Ⅵ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取得了什么结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革命性的新道路打开了,无论是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历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新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城市到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历史性转变。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革命,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夺取政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的学说,为人民争取解放的殖民半封建的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一条新的道路。
四,开设了新的道路在中国革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国情。 (1)中国的半 - 殖民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工人阶级,一个小数目,因此,无产阶级必须去到农村,发动的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土地革命,建立革命军队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 (2)中国革命的敌人是非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远离城市的偏远山区,是党的执政能力的敌人最薄弱的环节。因此,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革命的道路上夺取政权,为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是在农村发展和增长积蓄力量,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的根本原因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隔离的半封建半殖民的国家。的基本国情,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的中国革命的基本条件。在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为的无产阶级推出了大部分的经济落后的农村农民,武装斗争中建立的的红色政权创造了经济和政治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不平衡,中国的政治,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争夺战,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创造生存的空间。 (2)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红色政权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推进,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另一个的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4)是一家颇具实力的存在红军官方,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 (5)在各级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及其组织的强大,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Ⅶ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实践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实践
摘要:太阳太阳太阳
abstract:wohaoainiyang

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三千字
1国家教育研究期刊,教学论文征稿通知
2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3匿名回答

Ⅷ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的内容和意义

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意义:成功地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随着根据地的扩大,人民武装随之扩大,并由游击队向正规军发展,从而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正规战发展的问题。

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的领导下,长期坚持、坚决按照这条革命道路指引的方向,发展根据地和革命战争,开展各种革命运动,经过二十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到 1949年,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夺取了全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也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总结,它正确地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提出背景:

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深刻论述;

其中核心内容是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Ⅸ 为什么说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1、中国特色的城乡关系,即中国的城市不能完全统治农村,广大的人力物力在农村。
2、农村可以离开城市而相对独立存在。
3、地方性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
4、统治集团的不统一和矛盾冲突,为农村革命提供机遇。
5、已经有了新的政党和革命的军队和人民,有了战胜敌人的基本力量.
农村包围城市,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首先把主要战略方向指向农村的理论和斗争艺术;成功地解决了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的问题。随着根据地的发展、扩建,革命力量不断得以发展、壮大;解决了以农民为主体发展革命军队、进行革命战争的问题。解放了的广大翻身农民,为保卫自己的利益,踊跃参军、支前。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成功地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随着根据地的扩大,人民武装随之扩大,并由游击队向正规军发展,从而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正规战发展的问题。夺取全面的胜利。

Ⅹ 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启示谢谢啊

1、要认识和把握我国的国情。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毛泽东指出:不论做什么事情,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这件事。

中国革命有其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这种特殊的发展规律根源于中国独特的国情,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正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准确的把握和认识的基础上。

2、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本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

不研究中国的特点,而去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

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中国革命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过程。

(10)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扩展阅读:

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的壮大过程

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继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毛泽东于当年9月l 1日,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共五千余人。经转战和三湾改编后,毛泽东率领这支不足千人的部队于10月下旬进入了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在毛泽东率部接应下,两军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对红军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在南方和陕甘地区建立了十几个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军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19个大型根据地;解放战争中建立了东北根据地,发展了华北、华东、华中、西北等广大解放区。

这些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建立与发展,逐步扩大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对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

阅读全文

与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