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控铣床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哪些技术
数控铣床涉及的基本技术 数控铣床的诞生和发展都依赖于相关技术的问世和不断进步。因此,数控铣床是综合了当今世界上许多领域最新的技术成果。主要包括精密机械、计算机及信息处理、自动控制及伺服驱动、精密检测及传感和网络通讯等技术。这些技术的核心是由微电子技术向精密机械技术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1.精密机械技术 精密机械技术是数控机床的基础,它包括精密机械设计和精密机械加工两大方而。精密机械技术在众多相关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机械系统自身在结构及传动的精度、刚度、体积、质量和寿命等方面对数控机床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制造过程所使用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虽然传统的机械理论与加工工艺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如CAD,CAM, CAPP等)、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形成新一代的机械制造技术。但传统的以知识和技能形式存在的机械技术是任何其他技术所无法取代的。对一台数控机床而言,机械结构和传动占了很大比例,因此不断发展各种新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新型结构,采用新型材料和新工艺,以使新一代数控机床的主机具有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体积小、质量小、维修方便和价格低廉的机械结构。 2.计算机及信息处理技术 计算机技术在数控机床诞生半个世纪中发生了最具革命性的进步。通常计算机技术包括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硬件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而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信息的存取、运算、判断、决策和交换,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两者之间就自然地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数控系统中计算机指挥和管理整个系统的有序运行,信息处理的高速、及时和正确将直接影响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因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数控机床发展 3.自动控制理论和伺服驱动技术 自动控制理论和伺服驱动技术对数控铣床的功能、动态特性和控制品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对一个具体的控制装置或系统的设计、仿真和现场调试中,自动控制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在伺服速度环控制中采用前馈控制,使传统的位置环偏差控制的跟踪滞后现象得到很大改善,而且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和伺服精度。为了适应不同类型数控机床复杂的控制算法.伺服系统的位置环和速度环都采用软件控制。伺服驱动技术已经历了好几代的发展,目前交流伺服电动机驱动已逐步取代其他的伺服驱动,而且向智能化的数字伺服技术发展。与交流伺服电动机驱动技术相配套的是电力电子技术,它提供了瞬时输出很大的峰值电流和完善的保护功能。 4.精密检侧和传感技米 精密检测和传感技术一直是闭环和半闭环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检测和传感装置则是实现自动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精密检测和传感的精度与功能直接影响自动控制的品质,在精度补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精密检测的关键器件是传感器,数控系统要求传感器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在各种各样的工作环境下可靠运行。智能化的传感技术伴随着计算机应用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而被人们所重视,带智能的传感装置本身就具有部分“决策”功能。总体上说,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比传感与检测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相关技术的需要,因此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 5.网络和通信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控机床和以数控机床为基础的柔性制造单元(Flexible Manufacturing ell,简称FMC)、柔性制造系统(FMS)乃至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rgmied Manufacturing System,简称CMS)产生重大面深远的影响。通过网络仿真使零件从概念到在数控机床上完成加工的全部过程已在工业化国家成功实现。并在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方面为数控机床的加工带来越来越明显的效益。通过电子邮件E-mail等方式进行无纸化的远程管理和监控,可以方便地进行产品的异地加工、装配和调试。 上述这些主要专业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将为数控铣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将为最新型数控铣床的问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各有什么功能各有什么区别
数控铣床功能:根据图样的要求。不断改变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再与选定的铣刀转速相配合,使刀具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便可加工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工件。
数控车床功能:用于轴类零件或盘类零件的内外圆柱面、任意锥角的内外圆锥面、复杂回转内外曲面和圆柱、圆锥螺纹等切削加工。
两者区别如下:
一、指代不同
1、数控车床: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地对被加工零件进行加工。我们把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刀具的运动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以及辅助功能,按照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从而指挥机床加工零件。
2、数控铣床:是把刀具与工件的运动坐标分割成最小的单位量,即最小位移量。由数控系统根据工件程序的要求,使各坐标移动若干个最小位移量,从而实现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以完成零件的加工。
二、特点不同
1、数控车床:机床的位置应远离振源、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和热辐射的影响,避免潮湿和气流的影响。如机床附近有振源,则机床四周应设置防振沟。否则将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及稳定性,将使电子元件接触不良,发生故障,影响机床的可靠性。
2、数控铣床:零件加工的适应性强、灵活性好,能加工轮廓形状特别复杂或难以控制尺寸的零件,如模具类零件、壳体类零件等;能加工普通机床无法加工或很难加工的零件,如用数学模型描述的复杂曲线零件以及三维空间曲面类零件。
三、应用不同
1、数控车床:凡是能在普通车床上装夹的回转体零件都能在数控车床上加工。然而数控车床具有加工精度高、能做直线和圆弧插补以及在五金加工过程中能自动变速的特点,其工艺范围较普通机床宽得多。
2、数控铣床:机械产品日趋精密复杂,且需求频繁改型,特别是在宇航、造船、军事等领域所需的机械零件,精度要求高,形状复杂,批量小。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伺服驱动、精密测量和新型机械结构等多方面的技术成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数控车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数控铣床
3. 请问数控铣床三轴铣和五轴铣编程有什么不同急求
技术天地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技术天地
五轴加工中心介绍及其和三轴、四轴的区别
立式加工中心(三轴)最有效的加工面仅为工件的顶面,卧式加工中心借助回转工作台,也只能完成工件的四面加工。目前高档的加工中心正朝着五轴控制的方向发展,工件一次装夹就可完成五面体的加工。如配置上五轴联动的高档数控系统,还可以对复杂的空间曲面进行高精度加工。
立式五轴加工中心
这类加工中心的回转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工作台回转轴。设置在床身上的工作台可以环绕X轴回转,定义为A轴,A轴一般工作范围+30度至-120度。工作台的中间还设有一个回转台,在图示的位置上环绕Z轴回转,定义为C轴,C轴都是360度回转。这样通过A轴与C轴的组合,固定在工作台上的工件除了底面之外,其余的五个面都可以由立式主轴进行加工。A轴和C轴最小分度值一般为0.001度,这样又可以把工件细分成任意角度,加工出倾斜面、倾斜孔等。A轴和C轴如与XYZ三直线轴实现联动,就可加工出复杂的空间曲面,当然这需要高档的数控系统、伺服系统以及软件的支持。这种设置方式的优点是主轴的结构比较简单,主轴刚性非常好,制造成本比较低。但一般工作台不能设计太大,承重也较小,特别是当A轴回转大于等于90度时,工件切削时会对工作台带来很大的承载力矩。
另一种是依靠立式主轴头的回转(图)。主轴前端是一个回转头,能自行环绕Z轴360度,成为C轴,回转头上还带可环绕X轴旋转的A轴,一般可达±90度以上,实现上述同样的功能。这种设置方式的优点是主轴加工非常灵活,工作台也可以设计的非常大,客机庞大的机身、巨大的发动机壳都可以在这类加工中心上加工。这种设计还有一大优点:我们在使用球面铣刀加工曲面时,当刀具中心线垂直于加工面时,由于球面铣刀的顶点线速度为零,顶点切出的工件表面质量会很差,采用主轴回转的设计,令主轴相对工件转过一个角度,使球面铣刀避开顶点切削,保证有一定的线速度,可提高表面加工质量。这种结构非常受模具高精度曲面加工的欢迎,这是工作台回转式加工中心难以做到的。为了达到回转的高精度,高档的回转轴还配置了圆光栅尺反馈,分度精度都在几秒以内,当然这类主轴的回转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成本也较高。
主轴回转的立式五轴加工中心
立式加工中心的主轴重力向下,轴承高速空运转的径向受力是均等的,回转特性很好,因此可提高转速,一般高速可达1,2000r/min以上,实用的最高转速已达到4,0000转。主轴系统都配有循环冷却装置,循环冷却油带走高速回转产生的热量,通过制冷器降到合适的温度,再流回主轴系统。X、Y、Z三直线轴也可采用直线光栅尺反馈,双向定位精度在微米级以内。由于快速进给达到40~60m/min以上,X、Y、Z轴的滚珠丝杠大多采用中心式冷却,同主轴系统一样,由经过制冷的循环油流过滚珠丝杠的中心,带走热量。
卧式五轴加工中心
此类加工中心的回转轴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卧式主轴摆动作为一个回转轴,再加上工作台的一个回转轴,实现五轴联动加工。这种设置方式简便灵活,如需要主轴立、卧转换,工作台只需分度定位,即可简单地配置为立、卧转换的三轴加工中心。由主轴立、卧转换配合工作台分度,对工件实现五面体加工,制造成本降低,又非常实用。也可对工作台设置数控轴,最小分度值0.001度,但不作联动,成为立、卧转换的四轴加工中心,适应不同加工要求,价格非常具有竞争力。
另一种为传统的工作台回转轴,设置在床身上的工作台A轴一般工作范围+20度至-100度。工作台的中间也设有一个回转台 B轴,B轴可双向360度回转。这种卧式五轴加工中心的联动特性比第一种方式好,常用于加工大型叶轮的复杂曲面。回转轴也可配置圆光栅尺反馈,分度精度达到几秒,当然这种回转轴结构比较复杂,价格也昂贵。
目前卧式加工中心工作台可以做到大于1.25m2,对第一种五轴设置方式没有什么影响。但是第二种五轴设置方式比较困难,因为1.25m2的工作台做A轴的回转,还要与工作台中间的B轴回转台联动确实勉为其难。卧式加工中心的主轴转速一般在10,000rpm以上,由于卧式设置的主轴在径向有自重力,轴承高速空运转时径向受力不均等,加上还要采用较大的BT50刀柄,一般最高可达20,000rpm。卧式加工中心快速进给达到30~60m/min以上,主轴电机功率22-40KW以上,刀库容量按需要可从40把增加到160把,加工能力远远超过一般立式加工中心,是重型机械加工的首选。
加工中心大多可设计成双工作台交换,当一个工作台在加工区内运行,另一工作台则在加工区外更换工件,为下一个工件的加工做准备,工作台交换的时间视工作台大小,从几秒到几十秒即可完成。最新设计的加工中心考虑到结构上要适合组成模块式制造单元(FMC)和柔性生产线(FMS),模块式制造单元一般至少有两台加工中心和四个交换工作台组成,加工中心全部并排放置,交换工作台在机床前一字形排开,交换工作台多的可以排成两行、甚至双层设计。两边各有一个工位作为上下工件的位置,其余工位上的交换工作台安装着工件等待加工,有一辆小车会按照系统指令,把装着工件的交换工作台送进加工中心,或从加工中心上取出完成加工的交换工作台,送到下一个工位或直接送到下料工位,完成整个加工操作。柔性生产线除了小车、交换工作台之外,还有统一的刀具库,一般会有几百把刀具,在系统中存入刀具的身份编码信息,再通过刀具输送系统送进加工中心,并把用完的刀具取回,柔性生产线往往还需要一台FMS的控制器来指挥运行。
过去五轴加工中心多为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制造,令人欣喜的是今年3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展出了多台国内生产的五轴加工中心。如济南二机床集团公司展出的龙门式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工作台长6m,宽2m,采用立式主轴回转,A轴转角±100度,C轴转角±200度,这个庞然大物吸引了许多参观者,它标志着中国数控机床工业达到了先进水平。上海第三机床厂、第四机床厂制造的立卧加工中心,工作台630mm2,采用高速内冷电主轴,主轴可立、卧转换,工作台可以360度等分,类似于上述简单配置为立、卧转换的三轴加工中心,可对工件实现五面体加工,尽管还没有配置五轴,也非常实用。
加工中心的发展与未来
现在加工中心逐渐成为机械加工业中最主要的设备,它加工范围广,使用量大。近年来在品种、性能、功能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品种:有新型的立、卧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可用于航空、航天零件加工;有专门用于模具加工的高性能加工中心,集成三维CAD/CAM对模具复杂的曲面超精加工;有适用于汽车、摩托车大批量零件加工的高速加工中心,生产效率高且具备柔性化。性能:普遍采用了万转以上的电主轴,最高可达6~10万转;直线电机的应用使机床加速度达到了3-5g;执行ISO/VDI检测标准,促使制造商提高加工中心的双向定位精度。功能:糅合了激光加工的复合功能,结构上适合于组成模块式制造单元(FMC)和柔性生产线(FMS),并具有机电、通讯一体化功能。
领先一步的机床制造商正在构想2010年的“加工中心”,它将是万能型的设备,可用于车、铣、磨、激光加工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加工中心。全自动地从材料送进,到成品产出,粗精加工、淬硬处理、超精加工,自动检测、自动校正,将无所不能。设备将重视环保、节能,呈现出绿色制造业的标志。21世纪时代特征的IT功能是绝对不可少的,设备将通过网络与外界交换信息,获得最新的技术成果,人类的智慧将在高科技产品加工中心上得到充分的展现。
信息来源:培训无忧网http://www.peixun51.cn/news.asp?id=22
4. 数控铣床加工链轮的毕业设计
为某企业生产的自动扶梯的链轮轮廓.链轮由24个齿均布,由局部放大图中可见,链轮的每一个齿廓都由6个不同曲率半径的拐点相接而成.
工艺分析:在实际加工中,每铣一个齿后,将坐标系旋转一定的角度,再继续铣削,降低了编程的工作量.为使程序简化,使用相对坐标指令G91来旋转坐标系,可以省略每一齿调用子程序的编写.编程时,以加工一个齿形为基准,一个齿形加工程序的终点作为下一齿形加工的起点,如此循环24次,完成链轮的加工.使用ф10mm的硬质合金立铣刀进行加工.
数据计算:由于用手工计算节点是不现实的,可以使用AutoCAD绘制.在AutoCAD中使用偏移指令,将链轮正上方的一个齿的轮廓线偏移一个刀具半径值5mm(这样可以不使用刀具半径补偿),标注各交点的坐标和各段圆弧半径.
加工坐标原点:
X:链轮的圆心
Y:链轮的圆心
Z:链轮的下表面
第6章 数控铣床编程
加工程序:
O0063(主程序)
G54 G90 G00 X-75 Y450
M03 1500
M08
G00 Z5
G01 Z0 F100
G01 X-71.97 Y418.862
M98 P0163 L24
G00 Z100 M09
G69
G90 G00 X100 Y0
M05
M02
O0136(子程序)
G91 G68 R15
M98P1136
M99
O1136(子程序)
G90 G02 X-38.892 Y423.217 R425
X-26.725 Z404.722 R42.293
G03 X-16.119 Z385.965 R62.78
X16.119 Z385.965 R21.18
X26.725 Z404.722 R62.78
G02 X38.892 Y423.217 R42.293
M99
5. 关于数控方面的文章
数控机床是一种高效的自动化机床,他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伺服驱动,精密测量和精密机械等各个领域的新的技术成果,是一门新兴的工业控制技术。由于其经济性能好,生产效益高,在生产上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机床的使用率,提高系统的有效度,结合工作实际浅谈一下数控系统故障处置和维修的一般方法。以提高数控机床的维修技术。 一、直观法 维修人员通过故障发生时的各种光、声、味等异常现象的观察,认真察看系统的各个部分,将故障范围缩小到一个模块或一块印刷线路板。 例 1 :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突然出现停机。打开数控柜检查发现Y轴电机主电路保险管烧坏,经仔细观察,检查与Y轴有关的部件,最后发现Y轴电机动力线外皮被硬物划伤,损伤处碰到机床外壳上,造成短路烧断保险,更换Y轴电机动力线后,故障消除,机床恢复正常。 二、自诊断功能法 数控系统的自诊断功能,已经成为衡量数控系统性能特性的重要指标,数控系统的自诊断功能随时监视数控系统的工作状态。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立即在CRT上显示报警信息或用发光二极管指示故障的大致起因,这是维修中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例 2 :AX15Z数控车床,配置FANUC1 0TE—F系统,故障显示 : FS10TE1399B ROMTEST:END RAMTEST: CRT的显示表明ROM测试通过,RAM测试未能通过。RAM测试未能通过,不一定是RAM故障,可能是RAM中参数丢失或电池接触不良一起的参数丢失,经检查故障原因是由于更换电池后电池接触不良,所以一开机就出现上述故障现象。 三、功能程序测试法 功能程序测试法就是将数控系统的常用功能和特殊功能用手工编程或自动编程的方法,编制成一个功能测试程序,送入数控系统,然后让数控系统运行这个测试程序,借以检查机床执行这些功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判断出故障发生的可能原因。 例 3 :采用FANUC 6M系统的一台数控铣床,在对工件进行曲线加工时出现爬行现象,用自编的功能测试程序,机床能顺利运行完成各种预定动作,说明机床数控系统工作正常,于是对所用曲线加工程序进行检查,发现在编程时采用了G61指令,即每加工一段就要进行 1次到未停止检查,从而使机床出现爬行现象,将G61指令改用G64(连续切削方式 )指令代替之后,爬行现象就消除了 四、交换法 所谓交换法就是在分析出故障大致起因的情况下,利用备用的印刷线路板、模板、集成电路芯片或元件替换有疑点的部分,从而把故障范围缩小到印刷线路板或芯片一级。 例 4:TH63 50加工中心旋转工作台抬起后旋转不止,且无减速,无任何报警信号出现。对这种故障,可能是由于旋转工件台的简易位控器故障造成的,为进一步证实故障部位,考虑到该加工中心的刀库的简易位控器与转台的基本一样。于是采用交换法进行检查,交换刀库与转台的位控器后,并按转台位控器的设定对刀库位控器进行了重新设定,交换后,刀库则出现旋转不止,而转台运行正常,证实了故障确实出在转台的位控器上。 五、原理分析法 根据CNC组成原理,从逻辑上分析各点的逻辑电平和特征参数,从系统各部件的工作原理着手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故障部位的维修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要求维修人员对整个系统或每个部件的工作原理都有清楚的、较深的了解,才可能对故障部位进行定位。 例 5:PNE71 0数控车床出现Y轴进给失控,无论是点动或是程序进给,导轨一旦移动起来就不能停下来,直到按下紧急停止为止。 根据数控系统位置控制的基本原理,可以确定故障出在X轴的位置环上,并很可能是位置反馈信号丢失,这样,一旦数控装置给出进给量的指令位置,反馈的实际位置始终为零,位置误差始终不能消除,导致机床进给的失控,拆下位置测量装置脉冲编码器进行检查,发现编码器里灯丝已断,导致无反馈输入信号,更换Y轴编码器后,故障排除。 六、参数检查法 数控系统发现故障时应及时核对系统参数,系统参数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机床的性能,甚至使机床不能正常工作,出现故障,参数通常存放在磁泡存储器或由电池保持的CMOSRAM中,一旦外界干扰或电池电压不足,会使系统参数丢失或发生变化而引起混乱现象,通过核对,修正参数,就能排除故障。 例 6:G1 8CP4数控磨床,数控系统是FANUC1 1M系统,故障现象使机床不能工作,CRT显示器无任何报警信息。 检查机床各部分,发现CNC装置及CNC与各接口的连接单元都是好的,最后分析是由于外部干扰引起磁泡存储器内存储数据混乱而造成的,因此,对磁泡存储器存储内容进行了全部清除,重新按手册送入数控系统各种参数后,数控机床即恢复正常。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检查方法外,还有测量比较法、敲击法、局部升温法,电压拉编法及开环检测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维修时应根据故障现象,常常同时采用几种方法,灵活运用,对故障进行综合分析逐步缩小故障范围,以达到排除故障的目的。
6. 数控机床综合应有哪些多方面的技术成果
想想第一台数控铣床的诞生,是有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为加工飞机异形曲面而设计的,目前的应用领域非常的广泛。
7. 数控铣床制作传动轴的要求是什么
传动轴相当于人的脊椎一般,若是没有良好的脊椎,人的行动也会受到影响,机械也是如此一般。一传动轴的制作加工很重要。下面我么来说说数控铣床制作传动轴的要求。
数控铣床制作传动轴的预算和验算传动轴除应满意强度需求外,还应满意刚度需求。强度需求确保轴在重复载荷和改动载荷效果下不发作疲惫损坏。主传动体系精度需求高,不允许有较大的变形因此,疲惫强度通常不是首要矛盾,除载荷很大的状况下,能够不用验算轴的强度。
刚度需求确保轴在载荷下不致发生过大的变形(曲折,失稳,转角)。若刚度缺乏,轴上的零件如齿轮,轴承等将因为轴的变形过大而不能正常作业,或发生振荡和噪声,发热,过早磨损而失效。因此,有必要确保传动轴有满足的刚度。能够先改动刚度预算轴的直径,画出草图后,再依据受力状况,布局安置和有关尺度,验算曲折刚度。
1、特色齿轮是变速箱中的重要元件,齿轮一起啮合的齿数是周期性改动的,也就是说,效果在一个齿上的载荷是改动的。一起因为齿轮制作及装置差错,不可避免要发生动载荷而导致振荡和噪音,常常变成变速箱的首要噪声源,并影响主轴反转均匀性,在规划齿轮时,应充分考虑这些疑问。
2、精度等级的挑选变速箱中齿轮用于传递动力和运动。它的精度挑选首要取决于周围速度。选用同一精度时,周围速度越高,振荡和噪声越大,依据试验成果,周围速度添加一倍,噪音约添加6dB。作业平稳性和触摸差错对振荡和噪音的影响比运动差错更大。所以这两项精度应选高一级,为了操控噪音,上主传动齿轮都选用较高的精度,大都用7-6-6,这儿主运动齿轮的精度选为7-6-6。3、布局与加工办法不一样精度等级的齿轮,要选用不一样的加工办法,对布局需求也有不一样。8级精度齿轮,通常滚齿或插齿就能够到达。7级精度齿轮,用较高精度滚齿机或插齿机能够到达。
但淬火后,因为变形,精度降低,因此,需淬火的7级数控铣床技能及铣床在当今机械制作业中的重要位置和无穷效益,显现了其在国家基础工业现代化中的战略性效果,并已变成传统机械制作工业提高改造和完成主动化、柔性化、集成化出产的重要手法和象征。技能及铣床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作业的产业布局、商品种类和层次以及出产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动。铣床是现代加工车间最重要的配备。它的开展是信息技能(1T)与制作技能(MT)开展的成果齿轮通常滚(插)后要剃齿,使精度高于7级或淬火和衍齿才干到达6级。主轴变速箱中齿轮通常都需求淬火。数控铣床已经变成当今制作业的开展方向。铣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加工目标改动时只需求改动输入的程序指令;加工性能比通常主动高,能够准确加工杂乱型面,因此适合于加工中小批量、改型频频、精度需求高、形状又较杂乱的工件,并能取得杰出的经济效果。跟着技能的开展,选用体系的种类日益增多,有铣床、镗床、钻床、磨床、齿轮加工和电火花加工等。
8. 数控机床的自动编程是怎么实现的
原理
自动编程是借助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装置自动完成从零件图构造、零件加工程序编制到控制介质制
作等工作的一种编程方法。它的一般过程:首先将被加工零件的几何图形及有关工艺过程用计算机能够识别的形式输入计算机,利用计算机内的数控编程系统对输入信息进行翻译,形成机内零件的几何数据与拓扑数据;然后进行工艺处理,确定加工方法、加工路线和工艺参数。
通过数学处理计算刀具的运动轨迹,并将其离散成为一系列的刀位数据;根据某一具体数控系统所要求的指令格式,将生成的刀位数据通过后置处理生成最终加工所需的NC指令集;对NC指令集进行校验及修改;通过通讯接口将计算机内的NC指令集送入机床的控制系统。整个数控自动编程系统分为前置处理和后置处理两大模块。
实现自动编程的CAM软件常用的有UG,PRO/E,MASTERCAM,Powermill,CAXA制造工程师等,可以实现多轴联动的自动编程并进行仿真模拟。
(8)数控铣成果扩展阅读
我国数控加工及编程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其研究始于航空工业的PCL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系统SKC一1。在此基础上,以后又发展了SKC-2、SKC-3和CAM251数控加工绘图语言,这些系统没有图形功能,并且以2坐标和2.5坐标加工为主。
我国从“七五”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研究和应用CAD/CAM技术,引进成套的CAD/CAM系统,首先应用在大型军工企业,航天航空领域也开始应用,虽然这些软件功能很强,但价格昂贵,难以在我国推广普及。
“八五”又引进了大量的CAD/CAM软件,如:EUCLID-15、UG、CADDS、I-DEAS等,以这些软件为基础,进行了一些二次开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应用成功,但进展比较缓慢。
我国在引用CAD/CAM系统的同时,也开展了自行研制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后,首先在航空工业开始集成化的数控编程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如西北工业大学成功研制成功的能进行曲面的3~5轴加工的PNU/GNC图形编程系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第二汽车制造厂合作完成的汽车模具、气道内复杂型腔模具的三轴加工软件,与331厂合作进行了发动机叶轮的加工;华中理工大学1989年在微机上开发完成的适用于三维NC加工的软件HZAPT;中京公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研制的唐龙CAD/CAM系统,以北京机床所为核心的JCS机床开发的CKT815车削CAD/CAM一体化系统等。
到了20世纪90年代,响应国家开发自主产权的CAD/CAM的号召,开始了自行研制CAD/CAM软件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
由北京由清华大学和广东科龙(容声)集团联合研制的高华CAD、由北京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正软件研究所)研制的CAXA电子图板和CAXAME制造工程师、由浙江大天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基于特征的参数化造型系统GSCAD98、由广州红地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开发的基于STEP标准的CAD/CAM系统金银花。
由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开发的具有自主版权的基于微机平台的CAD和图纸管理软件开目CA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行研制开发的超人2000CAD/CAM系统等,其中有一些系统已经接近世界水平。虽然我国的数控技术己开展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始终未取得较大的突破。
从总体来看,先进的是点,落后的是面,我国的数控加工及数控编程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约有10一15年的差距,差距主要包涵以下几个方面:数控技术的硬件基础落后,CAD/CAM支撑的软件体系尚未形成,CAD/CAM软件关键技术落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自动编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自动编程技术
9. 普通铣床数控化改造设计 开题报告 (以下是任务书和开题报告报告应该有的能容)
很多将要写毕业论文的毕业生,开始都要面对一个问题:怎么写开题报告。
那么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呢?一般的开题报告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写?
(一)毕业设计名称
毕业设计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毕业设计的名称要把毕业设计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毕业设计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毕业设计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毕业设计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毕业设计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毕业设计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毕业设计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毕业设计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毕业设计写作的目标
毕业设计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毕业设计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毕业设计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毕业设计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毕业设计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毕业设计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毕业设计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毕业设计写作的步骤
毕业设计写作的步骤,也就是毕业设计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参考资料:网络搜索 阿里设计
10. 数控铣床与普通铣床有哪些主要区别
一、性质不同
1、数控铣床:是在一般铣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加工设备,两者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结构也有些相似。数控铣床有分为不带刀库和带刀库两大类。其中带刀库的数控铣床又称为加工中心。
2、普通铣床:是用铣刀对工件多种表面进行加工的机床。
二、应用特点不同
1、数控铣床: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机械产品日趋精密复杂,且需求频繁改型,特别是在宇航、造船、军事等领域所需的机械零件,精度要求高,形状复杂,批量小。加工这类产品需要经常改装或调整设备,普通机床或专用化程度高的自动化机床已不能适应这些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种新型的机床——数控机床应运而生。这种新型机床具有适应性强、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它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伺服驱动、精密测量和新型机械结构等多方面的技术成果,是今后数控机床的发展方向。
2、普通铣床:零件加工的适应性强、灵活性好,能加工轮廓形状特别复杂或难以控制尺寸的零件,如模具类零件、壳体类零件等;能加工普通机床无法加工或很难加工的零件,如用数学模型描述的复杂曲线零件以及三维空间曲面类零件。
(10)数控铣成果扩展阅读:
数控铣削加工除了具有普通铣床加工的特点外,还有如下特点:
1、零件加工的适应性强、灵活性好,能加工轮廓形状特别复杂或难以控制尺寸的零件,如模具类零件、壳体类零件等;
2、能加工普通机床无法加工或很难加工的零件,如用数学模型描述的复杂曲线零件以及三维空间曲面类零件;
3、能加工一次装夹定位后,需进行多道工序加工的零件;
4、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可靠,数控装置的脉冲当量一般为0.001mm,高精度的数控系统可达0.1μm,另外,数控加工还避免了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