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中国特色外交成果

中国特色外交成果

发布时间:2021-08-26 14:32:10

Ⅰ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内的。1955年,于万隆容会议,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

4、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5、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Ⅱ 中国在大国特色外交形式下取得哪些成绩

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成功召开。这是上合组织扩大成员以来举办的首次峰会,在规模、级别、成果等方面都超过往届,成为上合发展进程中一座新的里程碑。这次主场外交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Ⅲ 百年变局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一带一路,亚投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这些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Ⅳ 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成就

二、改革开放30年外交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正是国际体系发生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也是中国大发展的30年。中国外交根据国内发展的需要及时转变观念,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借势而为,抓住了内外机遇,实现了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重大转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1、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服务改革开放大局

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中国外交这30年最大的贡献就是因势利导,把握住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机遇期,为中国的发展营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政治上,随着中国不断融入到国际体系中,中国外交既坚持原则又讲究策略,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又积极推动了多极化的发展,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保证了改革开放不受外部干扰。经济上,中国积极开展经济外交,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等关系全面发展,不仅引进了大量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同时也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良好条件。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的开展相当顺利,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在安全上,中国外交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与以分裂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外交灵活运用双边、多边平台,既注重发展与各有关国家的双边关系,同时又通过机制平台整合各相关国家,形成区域安全、政治、经济合作的态势,并将遏制分裂势力纳为合作的主要内容,建立并巩固了相关的外交处理机制。

2、完善外交的战略布局,形成全面开放态势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交改变了先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积极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价值传统国家的关系。自1979年以来,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从当时的120个上升到2008年的171个。过去相对保守的对外交往局面得到彻底改变,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全面开放的基础上,中国还注重利用有限的外交资源进行了最合理的配置,形成了层次分明、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布局。在过去30年中,中国外交逐步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战略布局。大国关系、周边关系、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三者相互促进、相互依托又相互影响。在处理三者关系的时候,中国外交充分表现出中国文化的智慧,三者都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而多边机制则将三者联系起来,将双边、地区和全球问题结成一个整体。

3、树立正面的国际形象,承担更多国际义务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逐步学习国际规范和融入国际体系的30年,30年中,中国经历了从被排斥到得到接纳、获得承认直至受到尊重乃至仰慕的历程。中国的外交理念在发生变化,中国的实力也发生着变化,外界对中国的期待也同样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1989年后的短暂孤立并未中断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步伐,恰好相反,进入90年代后,中国对参与国际体系、尤其是多边外交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更为积极地参与国际体系和国际规范的建设。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与此同时,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在国际体系中承担起自己作为新兴发展中大国的责任。中国不仅在周边地区的机制建设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许多全球热点问题上,如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等,中国都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开始尝试着在国际体系转型的过程中,提出具有深厚中国文化背景的理念、观念和发展模式。2005年,中国第一次提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将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所倡导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等有机联系在一起,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阐明了中国对世界发展前途的构想和主张,为国际规范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

4、实现外交现代化,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在过去30年中,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中国外交在理念、机制和手段等诸方面也经历着现代化的过程,向科学化、多元化、专业化和民主化的方向发展。首先,中央加强了对外交工作的领导,将认识世界形势、处理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联系起来,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任务提上日程。其次,我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外交决策机制,特别是危机管理机制。过去30年中,我国外交决策实现了从单一决策向多层次综合性决策的转变,部门间联席会议机制构成了中国在新阶段外交决策的重要特色之一。其三,总体外交的框架基本成形,一是外交领域扩大,包括政府、政党、议会、民间等各方面,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领域;二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布局和外交部的原则指导下,中国地方各级政府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在配合和落实国家外交全局的前提下,推进了形式多样、务实有效的地方外事工作。最后,中国外交正实现从“精英政治”向“大众政治”的转变过程。一方面,外交决策的社会参与度增大,外交参与主体日趋多元化,企业、智库研究机构乃至民间与外交部门的互动在增加。另一方面,中国外交为民服务的意识显著增强,社会和公民个人日益成为中国外交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公众外交、民间外交日益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Ⅳ 简述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外交理论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实践上,从“一边倒”的倾向发展到走向“一大片”的格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1953年,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打开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外交上不断取得新成就。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并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代表团促进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的达成,显示出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国家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介入的国际性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进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在亚非会议后的一段时期,中国根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打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并初步形成走向全世界的外交格局。
20世纪60年代中国进行援越抗美,继续同美国对抗,中苏关系恶化后,周边国际局势更为紧张。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第一,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第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第三,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
20世纪90年代,世界朝多极化发展,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国际关系并为国际新秩序而斗争,截至1992年,中国已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与内政、外交相关联的港澳问题也顺利解决。

Ⅵ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①建国第一复年就同苏联等制17国建交。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④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都促成了会议成功。

⑤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⑥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邦交关系实现正常化。

⑦在新的国际形式下,中国加强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6)中国特色外交成果扩展阅读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合作和促进共同经济繁荣,作为自己对外工作的根本目标。

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中国一贯主张互不干涉内政,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而不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异同为标准。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一些国际性组织成员国。

Ⅶ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主要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用:为恢复 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影响: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实践: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3、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4、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Ⅷ 二十一世纪中国外交成就

二十一世纪中国外交成就:

1、同主要大国协调合作得到加强,同周边国家全面合作持续推进,同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不断深化,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联系更加密切。

2、同主要大国关系取得新进展,同周边国家务实合作深入推进,同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不断拓展,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的关系全面加强,经济外交、人文交流卓有成效。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3、大国外交稳中有进,周边外交呈现新局面,同发展中国家合作取得新进展,经济外交成果显著。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中国与各国的交往合作越来越紧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负责任大国形象日益彰显。

4、周边外交工作进入新阶段。经济外交取得新进展。同发展中国家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同主要大国关系在互动中稳定发展,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及热点问题上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5、顺利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机制发展,深化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与合作,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Ⅸ 概括中国外交成就的特点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外交的成就

30年来,中国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体系。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坚持外交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的方针,始终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越来越鲜明地发挥出负责任大国的积极作用。

归纳说,改革开放30年中国对外工作的成就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积极缔结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关系,努力发展与他们的互利互惠合作,使周边关系长期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中国妥善解决了与北部邻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在安全、经济、人文各个领域进一步密切了中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全面改善和增进了与东盟的关系,积极参与10+1、10+3和东亚峰会等合作机制,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强在安全等领域的协作与磋商,中国与东盟已经形成区域、次区域、双边和多边合作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中国大力促动朝核问题在六方会议框架下的进展,为实现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和无核化进行着持续不懈的努力。中日关系得到明显改善与发展,双方建立了战略互惠关系。中韩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中日韩三边合作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中国同南亚各国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国已成为南盟的观察员。中国与巴基斯坦的传统战略关系经受住历史的考验,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继续巩固与发展。中印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今年一月,两国总理签署了中印《关于21世纪的共同展望》,并就今后一个时期双边关系达成内容广泛的六点共识,标志着两国关系日益成熟。中国支持阿富汗实现国内稳定,以实际行动帮助阿富汗的重建努力。中国与其他邻国或临近国家也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第二,中国与世界大国的关系总体良好稳定,各个方面合作续有发展。

过去十多年,中俄关系从友好国家关系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又进而提升到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连续上了三个台阶。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中俄边界问题已经全部彻底解决,两国战略互信与合作不断增强,多领域交流合作深入发展,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和配合。

中美关系的稳定与发展符合中美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益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美间存在各种分歧,但更存在重大共同利益。中国坚持在中美间三个公报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扩大和发展共同面,妥善处理分歧。中美建交30年,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以及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都有新的发展。两国建立的战略对话和经济战略对话等多种磋商机制对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中欧关系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发展比较顺利,欧盟先后发表过六个对华关系战略文件,前五个总体基调是积极的。双方在2003年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取得显著的成果,各层次的对话与磋商不断深化,高层交往频繁。1998年开始的中欧领导人会晤对推动双方关系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迁和中欧力量对比的变化,中欧关系中的矛盾和分歧被欧方凸显出来,特别是在经贸和人权等问题上。但中欧之间没有地缘政治和基本利害冲突,经贸互补性和依存性较强,双方关系的基本前景还是好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与发展中大国的关系日益加深,合作不断增强,参加G8对话的发展中五国、金砖四国和中俄印三国间,都已形成协商机制。新兴大国间加强协调与合作,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和团结合作有了新的发展。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命运与共,利益相通,始终不渝地维护他们的正当要求和共同权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是中国持之以恒的国策。

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南南合作。中国与非洲国家共同倡议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成功举办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取得积极的效果。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共同成立了“中阿合作论坛”,密切了中阿关系,加强了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中国与拉美、加勒比和南太等地区国家的合作,也在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答案补充
第四,中国更加积极主动开展多边外交活动,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有影响的积极作用。

中国是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安危负有重大责任。发展好中国自己,使中国人民享有尽可能高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进步事业的巨大贡献。中国始终积极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在许多方面展示出多边外交的积极作用,认真参与国际热点问题的审议和解决,认真对待国际体制的改革,公正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承担越来越的国际义务。总之,中国多边外交活动已由点及面、由局部到多方面、由经济到政治、安全、人文等各个领域全面展开,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

Ⅹ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1、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国建交。

2、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中国代表团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起了重要作用。

4、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5、20世纪90年代,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加强了与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6、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关系随之也正常化。

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外交战略可简单地概括为“一边倒”,即与苏联结成全面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同社会主义阵营的其他国家一道开展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阵营斗争,这也决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学习苏联。

“一边倒”战略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第一个十年的基本格局,确定了这个时期中国在东西方冷战中的地位与作用。“东方压倒西风”的论断,即世界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影响着当时中国外交的整体走向。

阅读全文

与中国特色外交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