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花税视同合同的凭证有哪些
印花税中的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具体包括:购销合同、建筑安装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运输合同、保管合同、技术开发合同、产权转移合同等等。发票不作为交纳印花税的单据。
凡不书立合同,只开立单据,以单据作为合同使用。这些单据包括:借款单据、仓储保管单据、提货单等能证明经济业务成立的单据。
2. 什么是印花税,印花税到什么作用,总帐和分类帐都要贴吗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凭证征收的一种税。它是一种兼有行为性质的凭证税,具有征收面广、税负轻、由纳税人自行购买并粘贴印花税票完成纳税义务等特点。
1.征税范围及纳税人。印花税的课税对象是房地产交易中的各种凭证。应纳印花税的凭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中共列举了13类。房屋因买卖、继承、赠与、交换、分割等发生产权转移时所书立的产权转移书据便是其中之一。印花税由应纳税凭证的书立人或领受人缴纳,具体地说,产权转移书据由立据人缴纳,如果立据人未缴或少缴印花税的,书据的持有人应负责补缴。
2.税率和计税方法。房屋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科按所载金额万分之五贴花。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
3.减税、免税规定。房屋所有人将财产赠给政府、社会福利单位、学校所书立的书据,免纳印花税。
4.纳税地点、期限和缴纳方法。印花税在应纳税凭证书立领受时缴纳,合同在签订时缴纳,产权转移书据在立据时缴纳。
印花税采取由纳税人自行缴纳完税的方式。整个缴纳完税的程序是:在凭证书立或领受的同时,由纳税人根据凭证上所载的计税金额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相当金额的印花税票,粘贴在凭证的适当位置,然后自行注销。注销方法是:可以用钢笔、毛笔等书写工具,在印花税票与凭证的交接处画几条横线注销。不论贴多少枚印花税票,都要将税票予以注销,印花税票注销后就完成了纳税手续,纳税人对纳税凭证应按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一个时期,以便税务人员进行纳税检查。
对有些凭证应纳税额较大,不便于在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完税的,纳税人可持凭证到税务机关,采取开缴款书或完税证缴纳印花税的办法,由税务机关在凭证上加盖印花税收讫专用章.
3.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的凭证征收的一种税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的应税经济凭证征收的一种税。
一、纳税人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印花税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条例规定缴纳印花税。对合同、书据等由两方或两方以上当事人共同书立的凭证,其当事人各方都是纳税义务人,各就所持凭证的金额纳税;对政府部门发给的权利、许可证照,领受人为纳税义务人;建立营业账簿的,以立账簿人为纳税人。如应税凭证是由当事人的代理人代为书立的,则由代理人承担纳税义务。
二、征税对象
下列凭证为应纳税凭证:
(一)购销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财产租赁合同、货物运输合同、仓储保管合同、借款合同、财产保险合同、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
(二)产权转移书据。包括财产所有权和版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等产权转移书据。
(三)营业账簿。包括单位和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设立的各种账册。
(四)权利、许可证照。包括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专利证、土地使用证等。
(五)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三、印花税的税率 印花税采用按比例税率计税和定额计税两种计税方法。按比例税率征税的有各类经济合同及合同性质的凭证、记载资金的帐簿、产权转移书据等。其他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等,因为这些凭证无金额记载,规定按件定额纳税。 印花税的比例税率有4档,即:千分之一、万分之五、万分之三、万分之零点五。定额税率为每件5元。
四、 印花税的贴花
印花税实行由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简称贴花)的缴纳办法。这就是说,纳税人在书立、领受应税凭证,发生纳税义务行为时,按照应税凭证的性质和适用的税目、税率自行计税、自行购花、自行贴花。鉴于有些凭证一次贴花数额较大和同一种凭证贴花次数频繁的实际情况,为了简化手续,纳税人报经税务机关批准,可以采取以缴款书代替贴花和按期汇总缴纳两种办法。按期汇总纳税的凭证,纳税人应按当地税务机关核准的汇缴期限,自行汇总金额、计算完税。
五、 印花税的减税免税 印花税是一种行为税,纳税人只要书立、领受应税凭证,都要征税。同时, 印花税薄负广征,除另有规定外,对纳税人一般没有减免税照顾。
4. 哪些凭证能免征印花税呢
(1)签订钢材采购合同一份,采购金额8000万元;签订以货换货合同一份,用库存的3000万元A型钢材换取对方相同金额的B型钢材;签订销售合同一份,销售金额15000万元。
(2)公司作为受托方签订甲、乙两份加工承揽合同,甲合同约定:由委托方提供主要材料(金额300万元),受托方只提供辅助材料(金额20万元),受托方另收取加工费50万元;乙合同约定:由受托方提供主要材料(金额200万元)并收取加工费40万元。
(3)公司作为受托方签订技术开发合同一份,合同约定:技术开发金额共计1000万元,其中研究开发费用与报酬金额之比为3:1。
(4)公司作为承包方签订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一份,承包金额300万元,公司随后又将其中的100万元业务分包给另一单位,并签订相关合同。
(5)公司新增实收资本2000万元、资本公积500万。
(6)公司启用其他账簿10本。
5. 印花税由凭证的书立、领受人缴纳是什么意思
“书立”是指以书面的形式产生的各种合同,字据,帐薄等,是指签订合同、协议的行为。
6. 领受印花税管理条例所列举的凭证的单位征印花税,凭证泛指什么
1、条例中列举的"凭证",最多的就是合同类了。
条例第二条规定,下列凭证为应纳税凭证:1.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第七条规定,应纳税凭证应当于书立或者领受时贴花。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四条规定,条例第二条所说的合同,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和其他有关合同法规订立的合同。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是指具有合同效力的协议、契约、合约、单据、确认书及其他各种名称的凭证。
2、营业账簿。
3、权利许可证照共5种: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专利证、土地使用证。
7. 印花税由凭证的书立、领受人缴纳是什么意思
比如你公司的年审合同,合同文本是你公司的,这个印花税就由贵公司交,也指有主动意向的接受方来购习印花税票,或是文本贴花。
8. 在境外书立印花税应税凭证如何贴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条例所列举凭证,是指在中国境内具有法律效力,受中国法律保护的凭证。 上述凭证无论在中国境内或者境外书立,均应依照条例规定贴花。 如果合同在国外签订的,应在境内使用时贴花。 同时根据《国家税务局关于印花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5]155号)的规定,“合同在国外签订的,应在国内使用时贴花”,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列举征税的合同在国外签订时,不便按规定贴花,因此,应在带入境内时办理贴花完税手续
9. 什么是印花税应税凭证
印花税当中的应税凭证包括:购销合同、
加工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货物运输合同、仓储保管合同、
借款合同、财产保险合同、技术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等。
10. 小规模纳税人要交印花税吗
刚去报道的时候主要有三种印花税:
1.房屋租赁合同上租金总和的千分之一,贴在租房合同原件上,但不能贴在背面并且划线注销。
2.4个账本:总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每个5元,再加上营业执照上贴一个5元。
3.注册资金的万分之五。
印花税的名称来自于中国。1889年(光绪15年)总理海军事务大臣奕劻奏请清政府开办用某种图案表示完税的税收制度。可能由于翻译原因所至,将其称为印花税。其后的1896年和1899年,陈壁、伍廷芳分别再次提出征收印花税,并了解了多国税收章程。
直到1903年,清政府才下决心正式办理,但立即遭到各省反对,只得放弃。1904年军机大臣奕劻、1907年度支部因禁止鸦片又请清政府开办税收业务并拟就《印花税规则》及《办事章税》,此次终获批准,再次决定1908年先由直隶试办。
但又遭商民反对,拖至 1911年辛亥革命至清灭亡,清政府始终没能实现征收印花税之事。在此特别指出,西方各国并没有明确的印花税概念,早期提出印花税概念的是中国清政府,其另一个原因在于清政府为了简便起见,将各类税种统统纳入了印花税范畴。
印花税乃是中国的发明。为了实行印花税制,清政府曾分别于1896年请英国印制了3年印花税票,1902年请日本、1908年请美国两次印制税票。由于不能实施,惟有“红印花”后被加盖成邮票,而日本、美国所印税票均没有被派上用场。
(10)凭证书立扩展阅读:
《关于北京等8省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38号规定:试点实施前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未超过500万元的试点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关于营改增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及相关事项的通知》(深国税函〔2012〕227号)规定: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未超过500万元以及新开业的纳税人,符合条件的可于2012年10月22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申请人应提供的资料如下: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通用申请书》;
《税务登记证》副本;
财务负责人和办税人员的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
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证明或者与中介机构签订的代理记账协议及其复印件;
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或者租赁协议,或者其他可使用场地证明及其复印件;
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