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造纸、火药、造船、手工艺、机械、地动仪、圆周率计算到第七位、十进位、西汉用麻做的纸、麻沸散、《齐民要术》、石申写的《石氏星经》、《九章算术》,而且当时人们已经发现石油,在医药技术上也很强大。
② 魏晋南北朝自然科学成就及其代表人物 都有哪些
秦汉时期《九章算术》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在此基础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又有了显著的发
展。在这一时期撰写的数学书不下数十种,仅《隋书·经籍志》所载就有二
十余种。其中如赵爽《周髀算经注》,刘徽《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
《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甄鸾《五曹算经》、《五经算术》和《数
术记遗》等,都是重要的数学典籍,后被收入有名的“算经十书”而一直流
传至今。南北朝时祖冲之所著《缀术》,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数学专著,可惜
已经失传。这些数学著作记载了这一时期数学家在勾股算术、重差术、割圆
术、圆周率、球体积公式、线性方程组解法、二次和三次方程解法、同余式
和不定方程解法等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充实和发展了以《九章算术》为代
表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刘徽在魏陈留王景元四年(263)
作《九章算术注》。他在注释中对于《九章算术》的大部分数学方法作出了
相当严密的论证,对于一些概念给出了明确的解释,从而为中国古代数学奠
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所提出的许多新的思想、方法、原理和获得的新成
果,对后世数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和深远的影响。祖冲之是刘徽以后又一位
杰出的数学家。他的圆周率值,是举世公认的重大数学成就,在数学史上占
有突出的地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数学发展过程中继两汉
之后的又一个高潮。
2、天文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社会需要和在前人成就基础上,对全
天星名、星数进行一次总结,建立一种既能区分三家星又是统一体的新星官
体系,已是必要的和条件成熟的工作。这项工作由三朝太史令陈卓完成了。
,三国时期,蜀、魏都没有制作天文仪器的记录,而孙吴则在
制作仪象方面很有成就,如王蕃依据张衡旧制制成一台小型浑象,葛衡也制
造一台浑象,其特点为“使地居于中,以机动之,天转而地止,以上应晷度”
。天文学家陆绩还制造了一台卵形浑象。
太阳运动不均匀性的发现是继岁差之后这一历史时期又一最重要的天文
发现。这一发现是公元6 世纪天文观测家张子信作出的。
三国时蜀汉一直沿用后汉《四分历》,吴用《乾象历》,曹魏于景初元
年(237)颁用《景初历》。晋改《景初历》为《泰始历》继续使用,后秦使
用姜岌《三纪历》,北凉用赵■《元始历》。南朝刘宋于元嘉二十二年(445)
颁用何承天《元嘉历》,南齐《建元历》实为《元嘉历》。梁天监九年(510)
改用祖冲之《大明历》,陈继续使用到南朝亡。北魏自颁的历法有李业兴为
主编制的《正光历》,东魏时用过李业兴新编《兴和历》,北齐颁用《天保
历》,北周颁用过《天和历》和《大象历》。
有关天地结构的讨论在南北朝时代也是相当活跃的。汉代之前基本上有
三家,就是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南北朝时期又提出三种看法:“昕天
论”、“穹天论”和“安天论”。前二种在历史上影响不大,值得一提的是
“安天论”。它的作者就是发现岁差的虞喜。“安天论”的提出是有针对性
的,因为当时社会上对宣夜说提出的观点难以接受,产生了一些误解,其中
最突出的就是杞人忧天的故事。
3、地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既继承了秦汉的传统,又有新的创造,如裴秀
的制图理论,葛洪的“沧海桑田”地壳变动思想,利用信风航海的最早文献
《法显传》,新的探矿理论著作《地镜图》,杰出的地理著作《水经注》等。
这些新的地理学成就,构成了这个时期地理学的显著特点。
常璩与《华阳国志》。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志虽然都不如《汉志》,但地记却得到了很大的发
展,各个重要地区都有“风俗记”或“风土记”,边远地区则有“异物志”。
此外,记山水还有“水道记”、”山水记”。如王范的《交广二州记》、顾
启期的《娄地志》、韦昭的《三吴郡国志》、顾夷的《吴郡记》、郭璞的《临
安志》、朱育的《会稽土地记》、周处的《风土记》等。这个时期由于地记
的数量很多,且卷数少,不便于保存和流传,因此,南齐陆澄(425—494)
搜集了一百六十家地记著作,按地区编成《地理书》149 卷,目录1 卷。梁
人任昉(460—508)又在陆澄《地理书》的基础上,增加八十四家著作,编
成《地记》252 卷。可惜这些著作都失传了。直到清代,才有人作辑佚工作。
如王谟的《汉唐地理书钞》,陈运溶的《麓山精舍丛书》,使久佚的地记著
作略见端倪。
4、生物
自汉
代以后有许多学者研究《尔雅》所载之动、植物,其中以晋代郭璞的《尔雅
注》最为重要。
陶弘景(452—536)编著《神农本草经
集注》时,他所著录的药物已增至730 种。
我国很早就对微生物的活动有所认识,并加以利用。到公元6 世纪,贾
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总结了我国历代在利用微生物活动方面所取得
的丰硕成果。
《竹谱》(公元5 世纪中叶)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竹类植物专著。作者戴
凯之。
5、医学
《黄帝内经》成书以来,已历近千年之流传,除文字古奥难懂外,战火,
虫蛀、脱简散乱及传抄之误,已给该书内容的完整性、科学性带来巨大损害,
急需予以整理训解。齐、梁间医学家全元起,曾任太医侍郎,对《内经》有
着较深入的研究,撰有《素问训解》。该书虽然在南宋时已佚,但其内容由
于《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之引用,仍部分得到保存。全氏医术高明,故
有“一时慕之如神,患者仰之,得元起则生,舍元起则死”的誉论。
东汉张仲景撰成《伤寒杂病论》,最初流行并不广泛。晋代王叔和对仲
景书颇为重视,他为了便利读者检阅诵读,对《伤寒杂病论》加以整理编次,
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前者专论传染性疾病之辨证论治,后
者专述一般杂病之脉因证治。
王叔和还撰有《脉经》一书,对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晋人皇甫谧编撰的《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是此期针灸学发展承先启后
的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医辈出,总结经验,著书立说之风亦甚盛行。根据
《隋书·经籍志》所收录,此期医学家医药方书约有百种,其中在当代及后
世有着明显影响者,如:陈延之撰《小品方》12 卷,范东阳撰《范汪方》176
卷,姚僧垣撰《集验方》10 卷,徐叔响撰《杂疗方》22 卷等等,都是有着较
高学术水平的佳作。这些医方著作一般多真实记录了著作者本人的宝贵经
验,在隋唐时期仍较广泛地流传着。例如:《小品方》曾流传日本,在日本
医学教育中,曾被列入医学院校教材而广为传诵。我国隋唐及后世医家之综
合性著作,也多有引用。可惜,这些医方书籍几乎全部散佚,但由于孙思邈
之《千金方》、王焘《外台秘要》等大量引用而尚能窥其梗概。
③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批评活跃、文学批评著述空前繁盛的时期。重要的文学批评名著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和《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
④ 魏晋南北朝文化成果的代表人物 都有哪些
曹氏父子、竹林七贤、陶渊明、谢灵运、江总
王氏父子的书法
吴道子
⑤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
一、指南车
曹魏科学家马钧创造了指南车,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不用磁性。它是利用齿轮传动来指明方向的一种简单机械装置。
其原理是,靠人力来带动两轮的指南车行走,从而带动车内的木制齿轮转动,来传递转向时两个车轮的差动。
再来带动车上的指向木人与车转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车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指南车出发时设置木人指示的方向。
2、《九章算术注》
曹魏数学家刘徽完成《九章算术注》,是中国数学史上宝贵的文献,即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主要贡献如下:
1、极限观念与割圆术。
2、关于体积计算的刘徽定理。
3、创立十进小数记法。
4、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九章算术》中有一章专讲线性方程组问题。
5、总结和发展了重差术我国古代,将用“表”(标杆)或“矩”(刻划以留标记)进行两次测望的测量方法称做“重差术”。
三、《禹贡地域图》
西晋裴秀任地官,为地图学家。他收集史料,研究地图,完成《禹贡地域图》;科学的描绘出当时山脉水文的分布及行政区划。
他总结前人绘图方法,提出制图六体的方法:分率(比例大小)、准望(物体方位)、道里(道路距离)、高下、方邪及迂真(此三项代表地形起伏所带来的误差)。
四、《大明历》
《大明历》是由南北朝时期中国著名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创制的一部历法,也称“甲子元历”。
在历法中,祖冲之首次引入了“岁差”的概念,从而使得历法更加精确,是中国第二次较大的历法改革。
五、《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网络全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南北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晋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曹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西晋
⑥ 感觉魏坤琳总是以“科学”自居,他的科学成就到底有多高
我觉得他既然总是以科学自居的话,那么大的科学成就应该是很高的。
⑦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它继承了前代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从而为隋唐文化的繁盛昌明提供了新的发展基础.一,科学技术的进步1.数学:①刘徽:魏晋时的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②祖冲之A.精确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近一千年.B.为《九章算术》作注,又著《缀术》等书,对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C.运用岁差原理,测出一回归年的时间,与现代科学测定的数字只差50秒.D.还以十万分之一的误差计算出了"交点月"的数字.E.他发明的"千里船",据说能日行百里.2.农学:①北朝贾思勰,潜心研究农学,著述了《齐民要术》;②《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旱最完整的农书.3.地理学:①裴秀A.西晋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B.他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②郦道元A.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B.《水经注》文笔雄拔俊秀,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二,玄学的兴起原因:一些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崇尚空谈,标榜虚无玄远,名为"清谈".时间:魏晋之际特点: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奉儒家的《周易》,道家的《老子》《庄子》为经典,称为"三玄."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代表人物: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等.影响:给两汉以来僵化的儒学以新的解释,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思辩哲学的发展.三,道教,佛教的传播与反佛1.道教的改造与发展①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②葛洪是一位道教理论家,炼丹家,也是一位医学家.他写的《抱朴子》涉及许多化学知识,在我国古代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③萧梁时,道教经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2.佛教的盛行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教义为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也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传播.②当时出现许多名僧,如法显等.法显的《佛国记》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③伴随佛教而来的西域,印度文化,在语言,艺术,天文,医学等许多方面,对我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3.佛教盛行的危害①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压迫,安于现状;②统治者广修寺塔,施舍钱财,浪费了人民的大量血汗;③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人手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4.反佛与灭佛①范缜在《神灭论》一文中,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神灭论》的反佛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重大发展.②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从加强统治出发,曾先后两次灭佛.③北周武帝利用灭佛增加劳动人手和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但焚烧佛经,捣毁佛像,也使佛教文化遭受损失.四,承上启下的文学1.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①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大变动,丰富了文学的内涵.②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③诗歌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涌现了一批杰出诗人.2.建安文学①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诗人,以所见所闻及亲身经历,写出的诗赋,史称"建安文学".②"建安文学"的代表作有曹操的《篙里行》,王粲的《七哀诗》和蔡文姬的《悲愤诗》等.3.陶渊明与田园诗①东晋诗人陶渊明向往农村生活,一生中写下许多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的田园诗.②他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尤为著名.4.山水诗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开始兴盛.②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是山水文学的代表作.③与谢灵运同时代的鲍照的代表作有《拟行路难》等,对后世影响较大.5.南北朝民歌①南北朝时期,一种新的乐府诗即民歌大为盛行.②南方民歌的代表作有《采桑度》等;③北方民歌最有名的是《敕勒歌》《木兰辞》等.五,大放光彩的艺术1.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①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著名学者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②曹魏的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这是汉字书法的一种进步.③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世称"书圣",代表作有《兰亭序》《黄庭经》等.其子王献之书法造诣也极高,与王羲之合称"二王".④东晋女书法家卫铄,世称卫夫人,她师从钟繇,得其真传.王羲之曾随卫夫人学习书法.王羲之之妻郗璿,也是一位书法家.⑤因北魏碑志艺术最有代表性,人们习称这种书体"魏碑"."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艺术的精品2.绘画艺术成就①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②三国时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③东晋顾恺之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3.石窟艺术宝库①魏晋以后,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寺遍布南北各地.②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后来成为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4.音乐与舞蹈艺术①直接从西域引进了《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异域传来的天竺乐,扶南乐,高丽乐等,也很流行.②舞蹈在这一时期带有明显的民族融合色彩,有名的舞是《大面》和《城舞》.③《大面》又称《兰陵王入阵曲》.《大面》舞对后世戏剧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给你资料,你自己参考,故事要自己写才有意思
⑧ 魏晋南北朝时期代国的建立是什么的成果
除了猗顿外,山西商人还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繁畤县的莫含,家世货殖,资累巨万。当时代国的建立,就是拓跋鲜卑在莫含等幽州汉族士人的影响下与晋朝争取的成果。
⑨ 魏坤琳真的是科学家吗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什么目前有没有什么研究成果
如果是科学家,哪有这么闲,真正科学每天呆在研究院作研究的,研究一个项目要耗尽毕生精力,所以不是科学家,说的好听是科学家,其实打酱油的
⑩ 魏晋南北朝文化成果的代表人物 都有哪些
1、魏晋时期洛阳的玄风及其东渡
汉末三国,由儒学到玄学的转化中,马融、郭泰、何晏和王弼四人,起着重要的影响,他们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魏晋之际,司马氏为了夺权,对党于曹氏的反对派,采取了残酷的镇压
手段。这就使得玄学阵营出现分化。依附司马氏的一派(他们之中也有并非
真心依附,只是在恐怖面前不得不低头),一面谈玄一面不离名教。如王衍,
就一面谈玄,一面欣赏桓修的老庄和圣教“将无同”的答案。山涛“性好老
庄”,是所谓竹林七贤之一,他曾上疏晋武帝,劝他对百姓“崇风尚教以敦
之”(《晋书·山涛传》)。所谓“尚教”,自然是儒家名教。党于曹氏的
一派,他们不愿意与司马氏合作,但又怕有杀头的危险。于是他们一方面向
司马氏低头,一方面又旷达放诞,不务世事。阮籍和向秀就是例子。据《晋
书·阮籍传》称: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
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卧为常。”嵇康被杀后,向秀应本郡计入洛阳。
司马昭问他:“闻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向秀回答说:“以为巢许狷介
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晋书·向秀传》)
卫玠,
可以说是稍后于阮籍等人的玄学代表人物,他也从洛阳来到江东。东晋初年
掌权的人物,如王敦、王导、庾亮,都是玄学中或受玄学影响的人物。
2、儒学传统地位的继续
五德终始思想在十六国时期又大盛起来。十六国的君主都信奉这一套,
定服色,定德性,信灾异样瑞之说。石勒以赵承金(晋为金德),为水德,
旗帜尚黑,牲牡尚玄。发生日蚀,石勒就避正殿三日,令群臣公卿各上封事
(《晋书·石勒载记》)。前燕慕容携,也以自己为水德,承金之后,旗帜
尚黑,牲牡尚玄(《晋书·慕容载记》)。后秦姚苌,自谓是以火德承秦
氏木行(《晋书·姚苌载记》)。姚兴以日月薄蚀,灾青屡见,降号称王,
下书令群公卿士将牧守宰各降一等(《晋书·姚兴载记》)。
3、佛经的翻译和佛教思想的传播
在佛经翻译和佛教思想介绍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高僧有释道安、鸠摩罗
什、慧远等人。
4、道教的形成和发展
东汉晚年,在汉中有张修、张鲁宣扬的五斗米道,在青、徐等东方八州
有张角宣扬的太平道。
东晋初年,葛洪著《抱朴子》,为长生求仙说出一番道理,他可以说是
神仙道教的理论家。
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和寇谦之分别成为道教在南方和北方的代表人物,
南北朝统治者都曾对道教有所尊崇。
5、无神论的战斗传统
北魏北周的灭佛,和北齐的禁道,都是以暴力强迫进行的活动,谈不到
无神论对有神论的斗争。这是北朝反佛、道活动的特点。南朝跟北朝不同,
从宋到梁,有神无神、神灭不灭的论争不断。这种论争,是中古社会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之间论争的一种特殊形式。范缜是南朝反对有神论的旗手,他
的《神灭论》是震撼当代思想领域的唯物主义的杰作。在他以前,有孙盛、
何承天、范晔,与他约略同时的刘峻,都是阐扬无神论的学者,也都是南朝
的人物,而孙盛、何承天、范晔又都是历史学家,刘峻也是博通文史的人。
6、历史撰述的成就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伪历史撰述,继司马迁班固之后,有新的成就。它
的代表作,有陈寿的《三国志》、裴宏的《后汉书》和范晔的《后汉书》。
成就不如这四部书,页在纪传体史书中还占有一定地位的,有司马彪《续汉
书》的志,沈约的《宋书》、萧子显的《南齐书》和魏收的《魏书》。
7、建安文学
建安时期(196—219),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盛世。这时期出现了享有
盛名的文学家,其中最有名的是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他们的诗文,反映了
时代的动乱和动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他们诗文的风格,慷慨苍凉、意
境深沉却又富有生气。《文心雕龙·时序》称:“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
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建安七子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瑒、刘桢。
8、两晋文学
正始以后,直到两晋之际,玄言诗是主流。《诗品·总论》说:“永嘉
贵黄老,祖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
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诗作既然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他们便转而追求形式。《文心雕龙·情采篇》评西晋
的作品是:“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情是内容,文指形式。这就
是说不注意内容,但追求形式,走向形式主义道路。太康中有所谓三张(张
华、张载、张协)、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尼、潘岳)、一左(左
思),号为文章中兴。其实除左思外,一般成就都不高。
9、东晋南朝的玄言诗和山水诗
东晋初年的诗人,只有郭璞可述。他的诗富于文采,代表作是《游仙诗》。
托名游仙,实是表示对现实不满。
晋末宋初,文学造诣高的有陶渊明、鲍照、谢灵运、颜延之。鲍照的文
学造诣要比谢灵运、颜延之为高。
10、永明体
南齐时,出现了“永明体”的诗。齐竟陵王子良周围聚集了许多文人,
其中沈约、谢跳等八人尤为竟陵王子良所重,号为竟陵八友。谢脁最长于诗。
谢朓的诗,与谢灵运一样也写山水。但他的诗风清新流丽,与谢灵运精雕细
刻不同。
11、小说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鬼神志怪小说,保存下来或部分保存下来的,还不少。
其中晋人于宝的《搜神记》,成就是最高的。
这类小说,最早的是托名汉刘歆著的《西京杂记》。
专门记载人物轶事的小说故事最早的,大约是东晋裴启的《语林》。此
书收集了汉魏以来一直到东晋穆帝时的门阀世族,名士显宦的言行轶事。所
记故事新颖,文笔清新,当时曾风行一时。东晋末年,又有郭澄之仿裴启《语
林》的风格体例,著《郭子》三卷。
这类书中,最负盛名而至今尚存的是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义庆的《世说
新语》。
12、文学评论
先秦典籍和两汉著作中,多有一些片段文字评论文学作品,但没有文学
批评的专门著作。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出现了曹丕《典论·论文》、
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和锺嵘的《诗品》等专门批评文学作品的
著作。
13、绘画
三国时的大画家,有曹不兴,善画大幅人像。他是画中国佛像画的始祖。
曹不兴弟子出名的有卫协和张墨,他们在晋时被称为“画圣”。他们也擅画
人物,所画人物画不仅相貌逼真,而且富有神采。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大画家东晋顾恺之,就是卫协的大弟子。顾恺之善画
人物,他画的人物,传神致妙、栩栩如生。
宋齐时期,绘画方面出了很多名家,其中最有名的,在宋有陆探微和宗
炳等,在齐有谢赫等,梁有张僧繇等。宗炳画山水画,其他都是画人物的。
14、书法
汉字书法,也是一门艺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辈出。三国时
有锺繇、蔡邕、刘德升、胡昭。西晋时有索靖、卫瓘、卫铄(世称卫夫人)。
东晋时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南朝有羊欣、孔琳之、萧思话、范晔、薄绍
之、释智永等。这是魏晋南朝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