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朱自清对中国有什么贡献
朱自清散文的主要成就:
朱自清是中国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他为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早年,他不仅积极参加文学社团活动,创办了文学刊物,扶持文学青年,而且积极投入创作,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精美华章。他的诗作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忧愤和对光明和对美的憧憬。他的散文风格朴素、严密、清新、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而著称,《荷塘月色》、《背影》已经作为典范之作收入大中学教材。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梅州(今东海县)的一个小官吏家庭。原名自华,号实秋。自华的名字取自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号实秋的意思一是补命中缺火,二是期望春华秋实。
朱自清5岁时随家迁扬州,在扬州生活了14年。古城扬州的灿烂和文化陶冶了他的情操,激发了他对文学浓厚的兴趣。1901年他随全家迁居扬州邵柏镇。1903年移居城内,先后在天宁门街,弥陀巷,南皮士街,琼花关街及安乐巷等居住。1916年秋天,朱自清考入北大预科,他当时经济困难,为了勉励自己不同流合污,借用韩非子“性缓,故佩弦以自急”的诗句改名自清,号佩弦,意在发愤图强。
朱自清在扬州与武中谦完婚,婚后夫妻感情甚笃,后来他以此为原型创作了小说《笑的历史》来证明自己婚姻的价值。1929年妻肺病死后,他写了《给亡妇》,1932年续弦陈竹隐。
朱自清始终以爱国著称,1927年夏天,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朱自清感到苦闷忧愁,一天晚上,他独自来到月下荷塘思考寻觅自我的人格理想,写下了传世佳作《荷塘月色》。1928年他的第一本纯散文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他在序里提出了“意在表现自己”的现代散文观念。
朱自清是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他长期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不仅在古典文学领域有广泛的研究,而且对汉字汉语法、诗歌评论、小说、歌谣均涉猎。1931元8月至1932年7月,他在旅欧时写下了《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两本游记。1924年在工作之余游览温州,写下了《绿》收入诗文集《踪迹》里。1925年,他接到父亲的来信,忆想起了父亲的感情,写下了散文《背影》这部感情之作。1929年,他在清华讲授了新课程《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国歌谣》,较早地开展了我国民间文学研究和搜集。1935年8月与郑振铎、巴金等编写《文学季刊》。抗战的1937年7月7日夜,他挥笔疾书“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署名右边加了一句“时远处有炮声”后,跋山涉水,步行入滇,到西南联大任教。他经受了颠沛流离的苦难,目睹了民不聊生、政府腐败的现实,在穷困潦倒、疾病缠身时,仍然拒绝美国援助。有诗曰“执手相看太瘦生,少年意气比烟轻,教鞭画笔为糊口,能值几钱世上名”。他得知闻一多被害,义愤填膺,写诗“你是一团火”,“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了新中国”。他回到北平后,在《抗议当局任意逮捕人民书》上签名,他宁愿挨饿,拒绝低价购买美援面粉,在声明中这样写到:
“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与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声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
http://..com/question/40487944.html?si=2
⑵ 朱自清简介(散文成就)
参考一下这里吧:)
余光中《论朱自清的散文》
http://sunny.yingzinet.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04
⑶ 朱自清一生做了什么大事
朱自清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文学创作上。
朱自清的作品《比兴》篇对“比”和“兴”的涵义,尤其“兴”的内涵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推理与探寻,并得出了鲜明的结论,指出“兴”为发端和譬喻。朱自清的研究成果对“兴”的研究规划了研究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后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缤密的艺术风格。他在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基础上融合中西方文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
(3)朱自清成果扩展阅读:
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短小,构思更见匠心。
《背影》无论写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但在平实中却孕育着极为精巧的构思。全文共写了三次背影。第一次,为儿子买橘子而艰难的在月台上爬上爬卜的背影,深深的打动了作者的心灵,顿时使“我’获得了特殊的感觉。
第二次,父亲的背影渐渐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找小到了,犹如电影画面慢慢淡去,景越淡情越浓人越远心越近。第三次,从信中得知父余困顿际遇,在晶莹的泪光中,又浮现出那“清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他将成为“我”终身难忘的一幅父子告别图。
《荷塘月色》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又处处见“静”。《春》从多侧面细描春之生机,而把文眼“一年之计在于春”置于描叙之中,毫无斧凿之痕。
⑷ 朱自清的资料了解他一生的成就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3-4]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散文成就
朱自清的散文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二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则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新文学初期继冰心之后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文作家,以他“美文”创作的实绩,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他在古典文学的础石之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尤其是他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散文作品,为白话美文提供了典范,为培养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朱自清散文,追求一个“真”字,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讲真话,写真情,描绘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1928年到1931年这一时期,朱自清的散文着力于揭示社会的黑暗、军阀的暴行和帝国主义的罪恶,对被压迫者、被损害者充满了热爱和同情,表现出他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的热情、人道主义的精神和正直诚实的性格。朱自清写得更多、也最为人们称道的则是写景抒情的篇什。这一类散文在艺术上呈现出多样而又统一的风格。记述秦淮河风光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抒写静夜里独自漫步池边的《荷塘月色》,是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绝佳名篇。这些满贮着诗意的散文,于新异独得的观察和委婉有致的描写之中,寄寓着大革命失败后他在黑暗现实面前怅然若失的寂寥和郁闷。《背影》则以朴实无华的文字,真挚强烈的感情,描写了家庭遭到变故,父亲到车站送别远行的儿子这一极富情味的动人场景,“做到了文质并茂,全凭真感受真性情取胜”(叶圣陶《朱自清新选集序》)。朱自清以其散文的娴熟高超的技巧和缜密细致的风格,显示了新文学的艺术生命力,被公认为新文学运动中成绩卓著的优秀散文作家。
诗歌成就
朱自清的诗,尽管数量不多,却在思想和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其中如《光明》《新年》《煤》《送韩伯画往俄国》《群羊》《小舱中的现代》等,或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或有力地抨击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泪的人生,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是初期新诗中难得的作品。
人物评价
朱自清的清廉爱国,赢得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评)
⑸ 朱自清创作成就最大作品的是什么
朱自清的文学创作成就主要集中在散文和诗歌方面,朱自清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他的作品集如下
《雪朝》(诗集)1922年 商务
《背影》(散文集)1928年 开明
《踪迹》(诗与散文集)1929年 亚东图书馆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年 开明
《你我》(散文集)1936年,商务
《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年,开明
朱自清散文集:
1 《匆匆》
2 《歌声》
3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 《温州的踪迹》
5 《背影》
6 《航船的文明》
7 《荷塘月色》
⑹ 朱自清所取得的成就可以从文学地位、代表作、影响等角度来介绍【100字左右】
朱自清的作品可分为3种:1、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题的。2、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3、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作品。
朱自清有著作27部,共长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纪实性散文《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他著名的诗集有《踪迹》,散文集有《背影》《你我》《荷塘月色》《匆匆》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还有《绿》《 春》等。 名家论朱自清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⑺ 朱自清都有什么成就
朱自清的散文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二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则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
,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1]
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新文学初期继冰心之后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文作家,以他“美文”创作的实绩,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他在古典文学的础石之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尤其是他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散文作品,为白话美文提供了典范,为培养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朱自清散文,追求一个“真”字,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讲真话,写真情,描绘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1928年到1931年这一时期,朱自清的散文着力于揭示社会的黑暗、军阀的暴行和帝国主义的罪恶,对被压迫者、被损害者充满了热爱和同情,表现出他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的热情、人道主义的精神和正直诚实的性格。朱自清写得更多、也最为人们称道的则是写景抒情的篇什。这一类散文在艺术上呈现出多样而又统一的风格。记述秦淮河风光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抒写静夜里独自漫步池边的 《荷塘月色》,是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绝佳名篇。这些满贮着诗意的散文,于新异独得的观察和委婉有致的描写之中,寄寓着大革命失败后他在黑暗现实面前怅然若失的寂寥和郁闷。《背影》则以朴实无华的文字,真挚强烈的感情,描写了家庭遭到变故,父亲到车站送别远行的儿子这一极富情味的动人场景,“做到了文质并茂,全凭真感受真性情取胜”(叶圣陶《朱自清新选集序》)。朱自清以其散文的娴熟高超的技巧和缜密细致的风格,显示了新文学的艺术生命力,被公认为新文学运动中成绩卓著的优秀散文作家。[12]
诗歌
朱自清的诗,尽管数量不多,却在思想和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其中如《光明》《新年》《煤》《送韩伯画往俄国》《群羊》《小舱中的现代》等,或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或有力地抨击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泪的人生,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是初期新诗中难得的作品。
⑻ 朱自清的文学成就
朱自清的文学成就:
朱自清的散文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
二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三则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新文学初期继冰心之后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文作家,以他“美文”创作的实绩,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他在古典文学的础石之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
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尤其是他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散文作品,为白话美文提供了典范,为培养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朱自清散文,追求一个“真”字,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讲真话,写真情,描绘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8)朱自清成果扩展阅读:
朱自清的最后岁月:
逝世前半年,常年劳累的朱自清体力衰弱,经常连走一点路都很吃力。他感到自己骤然衰老,不过并不因此而消极。他把唐人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其意而用之,改成“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作为对自己的鞭策,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每天一清早就坐在桌前,读书勤奋不息,工作毫不减轻。在生命的最后两个月,朱自清的身体已极度衰弱,体重低到77.6斤,且又“彻夜胃痛不止”,“不断大量呕吐”,病情日益危重。
可他仍然编辑《闻一多全集》,编写教科书,备课讲授,演讲呐喊。在这两个月的日记中,他直接写到读书、买书、选书的日记竟有17篇之多。其中有他认真阅读瞿秋白同志的《鲁迅杂感集序言》和《大众哲学》的记载。
甚至在逝世前26天,他还在日记中订了一个阅读计划,要求自己除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外,每天坚持轮流读一本英文书和中文书,利用休息时间读诗。说到做到,此后两天,即订出计划的第一个星期一,他开始读布尔芬奇的《神话集》和《波罗克夫的眼界》一文。
⑼ 朱自清创作成就最大作品的是什么
朱自清的文学创作成就主要集中在散文和诗歌方面,朱自清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