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广人员在进行农业新技术成果示范过程中应进行哪些准备工作
成果过程,成果结果!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 何谓成果示范
成果示范:把成就拿出来,供他人学习
示范:做出榜样或典范,供人们学习
起示范作用;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
2. “成果”指的是:成全,成立,收获到的果实。常用于指工作或事业方面的成就。
成果,读音:【chéng guǒ】
造句:
张老师在工作中付出了百倍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展览馆里展出的都是最新的科研成果。
优秀的成绩是他日积月累地学习的成果。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意气风发地夺取改革开放的新成果。
这件事能完成,非我一人之功,是群策群力的成果。
3. 如何构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一是围绕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绿色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发布转化一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投资规模与带动作用大的科技成果包,探索市场化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
二是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一批机制灵活、面向市场的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加强科技成果与产业、企业需求有效对接。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开展成果转化。
三是建设一批符合特色产业需求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加强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开发,发挥技术开发类科研基地作用,推动更多共性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四是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国家技术交易网络平台,鼓励区域性、行业性技术市场发展,完善技术转移机构投融资、科技成果评价、知识产权服务等功能。
五是推动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互动融合,建设一批以成果转化为主要内容的众创空间,支持以核心技术为源头的创新创业。
六是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军人才纳入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培养专业化技术经纪人。
七是建设一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与模式。
八是发挥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的杠杆作用,支持地方加大投入力度,运用投贷联动、众筹等金融手段,拓宽资金供给渠道。
4. 科研立项答辩成果展示需要写什么
一定要强调立项依据,以及立项意义也就是研究意义,还要注意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因为答辩的时候老师肯定会问你这两个问题,下来一定要好好准备,这两个问题之外的都是小问题,相信你没问题,加油!
5. 简述成果示范的基本要求
1.示范技术要成熟可靠 2.示范目标要同当地政府和农民的社会生产目标一致 3.成果示范要考虑配套服务条件 4.成果示范的布局要合理
5.要精心选择示范点和示范户 6.当前利益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6. 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如何引领和示范作用
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为主线,以搭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争取科技政策支持、优化创新环境为保障。
一般说来,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对工作的支持力度不一样。
7. 统计有示范性的管理创新和成果怎么填
表格参考:http://wenku..com/link?url=hnwT49sn5NsrKQxdU-mGPKqJfB6NSYsWwrNKq
8. 勘查示范成果总结
云南红层地下水勘查示范采用多种勘查方法组合,对典型示范区进行勘查研究,共完成1∶5万遥感解译1900km2,1∶10万遥感解译4482km2,1∶5万水文地质调查2042km2,1∶1万专门水文地质调查61km2;采用音频大地电场法、EH-4电导率成像系统、高密度电法完成物探剖面测量1853m、物探点344个;布置实施探采结合井270口,完成钻探总进尺9932.80m,抽水试验181 层/次,采集、测试水样82件;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点18个。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1)更新了红层地下水资源的价值观。
按照一般水文地质调查评价的标准,红层含水层往往富水性很弱,通常认为这些含水岩组中的地下水不具有开采利用价值。而这些含水岩组分布区往往又是严重缺水的地区,长期的忽视使这些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开发利用。通过红层地下水勘查示范,使红层地下水资源的价值得到了重新认识。根据农村生活需水量小和红层含水层富水性普遍弱但分布广泛的特点,采用经济适用的钻探工程、抽水设备和供水方式,以解决红层缺水地区农村生活用水为主要目标,兼顾发展庭院经济用水需求,红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广大红层区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深化了对红层地下水富集规律的认识。
示范区岩性组合复杂,往往出现不同类型的含水层在空间展布上相互叠置、交错分布的情况。但在总体上,地下水的富集仍主要受水文地质因素所制约,即岩性是地下水赋存、富集的基础,构造是地下水赋存、富集的控制因素,地貌是地下水形成和运动的必要条件。构造和地形上的双重盆地是最有利的富水块段形成区;厚度大、分布连续的砂岩是红层区主要的层间裂隙含水层,可形成规模较大的富水块段;可溶蚀成分含量高,易形成溶孔、溶隙的钙质泥岩、钙质粉砂岩和泥灰岩、泥质白云岩等地层,有利于地下水的富集,是红层重要的含水岩组;缓倾角地层区,在同等深度内钻孔揭露的含水层数较多,钻井涌水量较大,成为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有利地段;丘陵、谷地区的低矮岭脊不具地下分水岭功能,地下水可从较高谷地顺岩层补给邻近的低谷,使丘陵区成为红层地下水的富集区;红层区褶皱发育,背斜轴部张裂隙发育、地下水易在背斜转折端富集,特别是背斜谷地区往往可获得较大钻井涌水量。
(3)基本掌握了红层地下水的开采潜力及开发技术条件。
1)盆地、丘陵宽谷区往往是地下水的富集地带,也是村落密集、缺水问题严重的区域,两者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可利用盆地、丘陵宽谷区相对较为富水、地下咸淡水界面埋藏深、垂向上可开发利用的空间较大的有利条件,通过适宜的勘查开发方式解决农村缺水困难。
2)云南红层区泥质岩分布广泛,往往也是缺水村庄分布集中的地区,但泥质岩中砂岩夹层分布普遍,裂隙发育,赋存一定量的地下水,与缺水村庄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因而泥质岩中的砂岩层间裂隙水对于解决农村饮用水困难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3)云南红层风化层分布零散,厚度变化大,风化裂隙多被泥钙质充填,赋存的风化裂隙水有限,单井出水量普遍较小,且枯、雨季水位变幅大,枯季多出现吊泵现象,故仅仅依靠浅井开采风化裂隙水解决农户用水效果较差。
4)目前探采井比较密集的区域,最大开采水量约为补给资源量的40%,且小于允许开采量;探采井稀疏的区域,可将井孔涌水量作为允许开采量,能满足农村供水的资源需要,探采井和观测井水位动态稳定。开采红层地下水解决农村生活用水困难在资源上是有保证的。
5)浅丘平坝、河谷低阶地、谷地底部的浅埋藏松散层孔隙水、风化裂隙水适宜采用浅井开采;缓丘平坝、河谷阶地、丘陵台地埋深40~60m的层间裂隙水、溶蚀裂隙孔隙水适宜采用中深井开采;低山丘陵区埋深60~90m的层间裂隙水、溶蚀裂隙孔隙水适宜采用深井开采。
(4)初步评价了红层地下水的防污性能。
勘查示范区多为河谷、盆地和丘陵区,地表冲洪积粘土和残坡积层分布较广,基岩中泥质岩较多,红层地下水的天然防污性能总体较好。其中,覆盖和埋藏型层间裂隙水和溶蚀裂隙孔隙水的天然防污性能较好,裸露型风化裂隙水的天然防污性能较差。
(5)加深了对咸水分布特征的认识。
根据岩石化学成分、岩性组合和地下水水质的差异,通过剖面对比和实测,在地层含盐层较多的大姚示范区进一步细划出含盐岩性段,缩小了咸水分布的范围,再通过探采井验证,基本掌握了咸水分布规律,在含盐地层中寻找淡水取得初步成效。在大姚县夏家坝团山含盐地层区实施探采井24口,成井23口,其中可饮用水井9口,占成井数的39.1%。获得总涌水量1074.6m3/d,其中可饮用水量483.5m3/d,占总涌水量的45.0%。
(6)形成了有效的红层地下水勘查方法体系。
通过示范实践证明,所采用的勘查方法简易适用,取得的成果精度能够满足红层地下水资源评价、掌握开发技术条件和防污性能,布置开采井、设计和施工的要求。以勘查示范成果为依据,布置实施的开发示范井成井率达97.4%,单井出水量5.0~243.4m3/d,获得总水量7536.9m3/d,解决了示范区13201人的饮用水困难。
(7)总结了红层地下水勘查的工作要点。
1)云南红层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分布不均,缺水村庄往往处在地表缺水、地下水贫乏的地区,且为农户提供生活用水的供水井不能离村庄太远,可供找水布井的范围有限。因此,红层地下水勘查首先应明确目标,由面到点,在调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重点是查明构造的形态、含水层的空间展布、厚度、边界条件、有利于补给汇流的地貌特征等,圈定富水块段,研究富水块段地下水的富集特点和规律,紧密结合需水量大小确定适宜的开采目的层和井位。
2)钻探是供水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耗资最大的勘查手段,应充分发挥物探快速、经济的优点,在地质和物探成果基础上合理布孔,以减少钻探工作量,经济合理地完成勘查工作;钻孔深度以揭露含水层、满足开采量要求为原则,避免因限制孔深而导致达不到目的的情况发生。
3)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工作是一项追索历史和预测未来的工作,观测效果的好坏对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影响较大。对农村分散供水勘查来说,地下水动态观测一是要合理布点,除利用开采孔外,在重要区段还应设适量的专门监测孔,并尽可能采用自动监测装置进行监测;二是要责任到人,并定期督促检查,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云南红层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为红层地下水勘查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勘查总体方案布置合理、成效显著,可在红层地下水勘查与开发中推广。鉴于红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和勘查示范点的局限性,在推广利用时尚应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和完善。
9. 怎样扩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示范的影响
1 技术示范
2 前景讲解
3 增收信息宣传
4 利用媒体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