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徐国祥的专业工作成果业绩获奖情况
[1]债券指数编制研究2004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课题类优秀成果一等奖;
[2]统计学(主编)2004年9月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
[3]证券指数体系及其应用研究200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课题类一等奖;
[4]全国统一股价指数编制研究----指数期货标的物选择实证分析2002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5]人才指数体系及其应用研究200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三等奖;
[6]统计学专业教材系列建设2001年4月获上海市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7]期货市场保证金和涨跌停板数量界限及其实证研究(论文)2000年7月获国家统计局第五届优秀论文二等奖;
[8]上市公司综合测评方法及其实证分析(课题)2000年7月获国家统计局优秀课题二等奖。
[9]统计学教学改革系列研究,1999年4月获上海市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0]体制转轨时期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的方法研究(课题)1998年获第四届全国统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统计科研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类一等奖;
[11]新中国经济思想史纲要(参加)1998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
[12]MBA管理统计学1997年获上海发展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三等奖;
[13]涉外经济统计(著作)1997年获上海财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奖;
[14]国内净迁移人口数估计方法研究(论文)1996年获上海财经大学优秀论文奖;
[15]统计预测与决策(著作)l996年获上海市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财政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16]股民投资门径-股市行情分析和对策(专著)1995年获上海市统计科研成果评审委员会专著三等奖;
[17]统计预测与决策(著作)1994年获上海发展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奖。
B. 如何认定国家级 省级 科研成果 政府
科研成果奖的级别,应当看该奖项是由哪里颁发的。
(一)国家级奖: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奖项。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级四大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二)部级奖:指以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名义颁发的社科或科技优秀成果奖。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的社科优秀成果奖;国家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部级自然科学奖;部级技术发明奖;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全国性的各类基金奖,经认定后可视为相当于部级奖。已经认定过的奖项如:霍英东基金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孙冶方研究基金会、吴玉章研究基金会、陶行知研究基金会、钱端升基金会颁发的社科优秀成果奖。
(三)省(市)级奖: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名义颁发的社科或科技优秀成果奖。如省(市)级自然科学奖;省(市)级技术发明奖;省(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省(市)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以上奖项的颁奖文件和获奖证书有国徽章的,都是由省(部)级以上政府或政府机关颁发的奖项。
(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扩展阅读:
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科研项目(课题)认定范围
1、国家级科研成果奖:
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
2、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各省、直辖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奖励,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公安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安全部、军队颁发的科学技术奖励,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学会)且具有国家奖推荐资格的科学技术奖等。
3、人文社科省部级奖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以及其他中央各部委颁发的人文社科类研究成果奖等。
鉴定组织
鉴定由国家科委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科技成果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组织鉴定单位)负责组织。必要时可以授权省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组织鉴定,或者委托有关单位(以下简称主持鉴定单位)主持鉴定。
C. 徐士英的研究项目
先后主持了200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垄断企业反垄断法调整机制研究”,2006年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发展中国家竞争法研究”,2008年司法部课题“反垄断法中的相关市场界定研究”,2009年中国商务部反垄断局项目“中国竞争政策研究”,2010年的日本住友基金会项目 “Study on the Japanese Experiences of Creating and Developing Competition Culture:The Valuable Reference to China's Enforcement of Competition Law”等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及国际性课题。
先后在美国波士顿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任访问学者。长期从事经济法学、竞争法、经济学等课程教学,在《法学》、《法商研究》等刊物发表《制度变迁过程中的竞争秩序制度研究》、《论经济法价值》、《市场秩序规制与竞争法基本理论初探》、《知识产权领域中的反垄断问题》等论文50余篇。目前致力于中国现代竞争法理论框架体系的构建、竞争法理论与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结合、中国参与国际竞争规则谈判等研究。曾主持《中国反垄断法研究》、《国有资产运行法律问题研究》、《公平竞争法律研究》、《企业合并的反垄断法研究》、《可持续发展与竞争法关系之研究》、《WTO和中国竞争法》、《WTO竞争政策谈判中我国政府的立场》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多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政府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和司法部优秀课题论文奖等奖项 。
D. 罗峰的获奖及荣誉称号(省部级)
1.第九届上海市哲学来社会科学自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第二作者,2008年)
2.第十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独著,2010年)
3.首届全国行政学院系统优秀成果二等奖(独著,2004年)
4.第九届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独著,2012年);
5.上海年度(2011)社科新人奖(《文汇报》2012年9月4日);
6.上海青年五四奖章(2012年)。
E. 丁纯的代表性成果
统一后德国经济发展的回眸和前瞻,《欧洲》1996。3
德国社会保障体制的现状与改革,《国际经济评论》, 2000。3-4
健康险:牛排还是鸡肋,《瞭望东方周刊》, 2004。19-20
学位:经济学博士
单位与职务: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参与学术团体: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德国研究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欧盟经济与社会保障、欧盟就业战略与各国就业政策、德国经济社会问题
主持课程:世界社会保障模式比较研究
丁纯,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欧盟授予的优秀让莫内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兼荷兰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欧盟经济和社会、社会保障(重点医疗保障国际比较)。1986年获复旦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和2002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分别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包括国内《求是》、《世界经济研究》、《欧洲研究》、《国际经济评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德国《Kultur Austausch》、Zeit on line, EU-China Observer (College of Europe),韩国等中外核心专业杂志和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近20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摘5篇;专著《世界四类医疗保障制度模式绩效比较》获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主持编撰的《欧盟经济发展报告》自2005年起逐年出版。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上海市哲学和社会科学项目、曙光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以及中国-欧盟高教合作项目、中国-欧盟欧洲研究中心项目、欧盟教文总司欧洲课程建设项目、上海汽车教育基金项目等10余项,参与10项。先后在瑞士苏黎世大学(首批国家留学基金项目学者)、德国埃森-杜伊斯堡大学、波恩大学、德国社保部等作中长期学术逗留,定期组织了复旦大学大使论坛、欧洲论坛、艾伯特-复旦论坛等,积极拓展了和瑞士苏黎世大学、波兰华沙经济学院、捷克查理大学、巴黎一大、杜伦大学、鲁汶大学、埃森-杜伊斯堡等的双边交流与合作。现为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上海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欧盟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欧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德国研究会理事、上海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上海市保险局高级研究员。德国华人教授协会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咨询专家,教育部归国人员科研项目委评审专家,上海人事局浦江人才基金评审专家。专著《世界四类医疗保障制度模式绩效比较》获2008年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奖二等奖。研究成果为新华社《内参选编》刊用。2007年主持的中欧欧洲研究中心项目框架下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项目(2005-2007)获优秀评级。《求是》杂志刊登文章从希腊危机看后危机时代的欧洲经济社会状况,奠定了我中心在国内的地位。
F. 高瑞泉的获奖者情况
《中国近代精神传统论纲》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专类,1994年);
《论属近代社会思潮研究若干方法问题》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类,1998年);
《中国现代精神传统》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二等奖(200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三等奖。
2005年主持“中国古代哲学史”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称号,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校名师(中国近代哲学史)。
G. 戴鞍钢的获奖情况
1998年11届中国复图书奖:《二十制五史新编·晚清史》,《晚清史》是其中的一部。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6一1997)著作类二等奖:《二十五史新编·晚清史》,《晚清史》是其中的一部。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6 一1997)论文类三等奖:《近代上海与长江流域商路变迁》,《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 4期。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8——1999)菱类三等奖:《港口·城市·腹地——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关系的历史考察》。
H. 吴文锋的学术成果
多次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内等省部级奖。在《容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等国外金融经济类SSCI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和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教材和译著4本。
I. 王小盾的个人荣誉
1991年,《隋唐五代来燕乐杂言自歌辞集》获中国图书奖最高奖项荣誉奖、全国优秀古籍二等奖、四川省最佳图书奖;
1994年,《唐代酒令与词》(载《汉唐音乐文化论集》)获上海市1986-1993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7年,《唐代酒令艺术》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8年,《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著作三等奖。
J.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是个人还是集体成果
为了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的前瞻性、创新性、科学性研究,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促进本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特设立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