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需要对土地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和利用程度等进行系统分析。前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于普遍缺乏土地质量方面的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多侧重于对数量的分析,对土地质量及空间关系的分析一直是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的薄弱环节。农用地分等成果提供了省、市、县各等别农用地的空间分布、面积以及各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利用状况、经济属性等数据,这些均可作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资料,并可以核算出各行政区农用地生产能力及潜力,满足影响农用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农用地数量与质量分析、农用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农用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等方面的分析要求,进而可以归纳出农用地利用特点,指明农用地利用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规划专题研究提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节以广东省龙川县耕地为例,分析并比较龙川县耕地自然质量等、利用等和经济等在县、市、省三级行政区域内的现状。
(一)龙川县土地资源利用总体情况
根据 2003 年末龙川县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龙川县土地总面积 307991.97 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7%;全县人口密度 283 人 / 公顷,是全省平均水平的 64%。全县土地资源构成中,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为 279281.33 公顷、18305.63 公顷和 10405.01 公顷,依次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90.68%、5.94% 和 3.38%(表 8-11)。
表 8-11 龙川县土地资源构成统计表
龙川县土地资源及利用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山地、丘陵面积大,平原少,水域面积较小。龙川县是广东省典型的粤东北山区大县,境内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分别为 1.52×105公顷、1.12×105公顷、4.40×104公顷,分别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9.2%、36.5%和14.3%。全县水域面积0.91×104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9%,但水资源丰富,全县水资源蕴藏量 4.14×105千瓦,已开发利用水资源 2.2×105千瓦,境内枫树坝电站装机容量 1.6×105千瓦,是广东省第二大水电站。
(2)耕地资源较少,后备存量不足。龙川县耕地面积 3.90×104公顷,仅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12.7%,其中 3.51×104公顷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占耕地面积的 89.9%。据龙川县农业局1998 ~ 2003 年的耕地面积统计数据,全县耕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 664.6 亩,而人口平均每年递增 6188 人,2003 年末全县人均耕地面积仅为 0.67 亩,低于同时期的全国人均耕地面积 1.60 亩和全省人均耕地面积 0.70 亩的水平。同时,全县后备耕地资源面积仅有 171.20 公顷。这些都表明龙川县未来建设用地需求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
(3)土地复种指数高,其中灌溉水稻土壤普遍肥沃,生产力水平高,但全县中低产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龙川县是广东省粤东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也是 2006 年国土资源部在广东省设立的 3 个国家级基本农田示范区之一,全县的光温气候条件优越,土地复种指数高,农业生产标准耕作制度是早稻-晚稻、春花生-秋甘薯,境内灌溉水田生产力水平高。但是,全县山地、丘陵、平原交错分布,不利于现代农业的机械化和规模化发展,据 2003 年龙川县农业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县中低产田面积 1.08×104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 27.7%。
(二)龙川县耕地资源的质量和空间分布情况
龙川县耕地自然质量等别、利用等别和经济等别成果分别从不同层次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和刻画。广东省农用地分等对土地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的计算分县和省两级处理,各县(区)的土地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参照《广东省农用地分等与定级估价方案》提供的方法计算(注:具体计算中,要求指定作物分区最高单产和“产量-成本”指数最大值采用当地县域内的最高和最大值);市、省级二级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中,根据各指定作物全省各二级区的最高单产和“产量-成本”指数最大值,在不打破镇级界线的基础上对耕地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进行统一调整,以实现逐层平衡(注:耕地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分区以耕地利用方式来划分,即水田和旱地),用调整后的两个系数重新计算县级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汇总统计并确定最终(地级)市、省两级耕地利用等和经济等。也就是说,广东省县级开展的耕地分等自然质量指数或自然质量等别可以直接在(地级)市、省两级范围内可比,而利用指数(或利用等别)、经济指数(或经济等别)在(地级)市、省两级范围内可比不能直接表现土地利用质量和经济质量的差异,而必须是利用市、省两级调整后的两个系数重新计算县级利用等指数、经济等指数和相对应的利用等别和经济等别,才能较好地实现市、省两级范围内的县级农用地利用水平质量和经济水平质量的比较。
研究区龙川县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见表 8-12,广东省粤北山地丘陵区耕地利用系数、经济系数、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和龙川县耕地利用系数、经济系数分别见表8-13、表 8-14。
表 8-12 龙川县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和产量比系数表
表 8-13 龙川县和粤北山地丘陵区县、省两级单位耕地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等值区表
续表
表 8-14 广东省粤北山地丘陵区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表
表 8-15 龙川县农用地分等成果各等别面积百分比统计表
龙川县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值在 2289 ~ 3114 之间,对应等别划分为 5 个等(12 ~ 16 等);利用等指数值在 859 ~ 2430 之间,对应等别划分为 9 个等(5 ~ 13 等);经济等指数值介于289 ~ 1776 之间,对应等别划分为 10 个等(2 ~ 9 等)。结合龙川县耕地分等成果各等别耕地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百分含量(表 8-15),全县耕地资源质量状况表现为:①耕地自然质量等别主要集中在 13 、14 和 15 等,各等别面积分别占全县耕地面积的 5.2%、39.3% 和 53.6%,而12 与 16 等地面积共占耕地面积的 1.9%。全县自然质量最好的耕地 16 等地主要分布在鹤市、龙母、紫市、车田等镇,最差的 12 等地主要分布在黎咀、回龙和黄石等镇;15 等地主要分布于鹤市、通衢、佗城、紫市、义都、丰稔、附城、车田、赤光、铁场、田心、回龙等镇;13、14 等地主要分布在车田、丰稔、黎咀、龙母、麻布岗、铁场、佗城、紫市、新田等镇。②耕地利用等别主要集中在 8、9、10、11 等,各等别面积分别占全县耕地面积的 8.9%、15.3%、22.4%、38.5%,而其他等别的耕地共占耕地面积的 15.0%。全县利用质量最好的耕地 13 等地主要分布在鹤市、通衢、铁场、龙母、义都、佗城、上坪等镇,最差的 5 等地主要分布在新田镇;9、10、11、12 等地主要分布在鹤市、登云、龙母、通衢、佗城、紫市、义都、黄布等镇;6、7、8 等地主要分布在细坳、田心、贝岭、铁场、回龙等镇。③耕地经济等别主要集中在 6、7、8 等,各等别面积分别占全县耕地面积的 24.1%、20.4%、30.2%。全县经济质量最好的耕地 8、9 等地主要分布在义都、佗城、鹤市、紫市等镇,最差的 2 等地主要分布在铁场、车田、回龙、贝岭、细坳、麻布岗、田心等镇;5、6、7等地主要分布在黎咀、赤光、回龙、车田、新田、龙母、丰稔、附城、细坳、贝岭、麻布岗等镇。
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不仅可以实现研究区域内的农用地质量可比,还能将本区分等成果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以获知研究区的农用地质量在更大农业生产区域范围中所处的水平,这对准确定位研究区农业发展在区域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调整农业乃至整个产业结构,以及协调和发展较大区域内的大农业,实现区域内的耕地异地占补平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龙川县和龙川县所在市(河源市)及广东省的耕地自然质量等,以及以市、省两级调整后的两个系数重新计算的龙川县、河源市和广东省的耕地利用等和经济等见表 8-16,从表中可以看出:①龙川县耕地的自然质量状况在河源地区和广东全省耕地中都处于较高水平,全省自然质量最好的耕地 17等地、18 等地在龙川县内没有分布,它们在河源市(注:无 18 等耕地)和广东省耕地中所共占的比重分别为 8.53%、9.31%;自然质量最差的耕地 6、7、8、9、10、11 等地在龙川县内没有分布,它们在河源地区(注:无 6 ~ 9 等地分布)和全省耕地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 0.52%、4.99%,主要分布在韶关、清远和汕头地区;自然质量较差的耕地 12、13 等地在龙川县、河源地区和全省耕地中所占比重分别为 5.3%、31.8% 和 20.8%。②龙川县耕地的利用等状况在河源地区和广东全省中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全省利用等最好的耕地 13 ~ 15 等地在广东省、河源地区、龙川县(注:无 14、15 等地分布)耕地中所占比重分别为 2.67%、3.29%、0.05%;利用等最差的耕地 3、4 等地在龙川县和河源地区均没有分布,3 ~ 8 等耕地在广东全省、河源地区、龙川县耕地中分别占 37.1%、33.01%、18.32%。与省内耕地相比,河源地区的耕地利用等水平处于全省中等水平,二者各利用等别面积百分比数据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 R2=0.895(注:p<0.01、two-tailed 条件下的相关性检验显著,Pearson 积矩相关系数 r=0.946)。③龙川县耕地的经济等状况在河源地区和广东全省中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其中全省经济等最高的耕地 10、11 等地在龙川县内没有分布,在河源地区和广东省耕地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仅为 1.23%、0.73%;经济等较高的耕地 7 ~ 9 等地在广东省、河源地区、龙川县耕地中所占比重分别为 27.9%、37.15%、56.22%。
表 8-16 龙川县、河源市和广东省的耕地分等等别的面积百分比表
Ⅱ 经济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一份合格的可行性报告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一,项目实施主体的信息
项目实施主体的条件决定了项目实施的基础,因而在此部分内容中要清晰、准确的写出项目实施单位的重要信息,突出优势的特点。一般要包括:名称、法人类型、业务范围、成立时间、注册资金、法人名称、股东构成、近三年经营业绩、公司近期财务情况、公司荣誉资质、其他特殊能力。
二,项目名称、内容、实施周期、实施进度、投资强度、参与人员此部分内容要对项目概况做出表述,让审核方可对项目基本情况作出基本了解,具体要包括:
1.项目名称(要与项目附件内容中的项目名称一致);
2.内容(项目实施的具体工作内容);
3.实施周期(项目实施的起止时间);
4.实施进度(以每季度、每半年或一年为周期对项目所做的工作、投资、阶段性成果进行细化表述);
5.投资强度(投资总额及单位时间内的投资强度);
6.参与人员(要对项目负责人及技术骨干的情况进行重点介绍,突出优势,分工明确且组织合理);
三,项目实施的合规性表述
对于涉及土地、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特种行业(生物医药、涉及污染、国家特殊许可行业)的项目,合规性是最为关键的基本实施条件,此部分内容要对于项目合规性及前置审批手续取得情况进行表述,要注意名称、时效、实施地点的吻合;
四,项目实施的背景、意义、目的、必要性
背景着重表述项目所属行业的技术发展需求、市场发展趋势、国家产业规划引导方向;意义部分表述项目实施将产生的价值,此部分要与背景的表述相呼应;目的即项目的实施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应从对于实施主体着眼于自身发展的目的和解决行业技术、市场问题的目的这两个角度表述;必要性即项目实施的紧迫性;
五,技术可行性分析
无论对于研发类投资项目还是建设类项目,技术可行性都是项目实施的核心要素,此部分的表述务必做到详尽、严谨、突出技术优势及可行性。应包括:技术基础、设计方案、技术路线、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归属情况等部分;
六,资金保障分析
项目投资的来源要清晰明确,可核查、可保障,一般项目投资来源于:项目实施主体自有资金、各级政府财政拨款、个人借款、机构借款(贷款)、产业基金等。对于来源、到位时间、应急保障机制要有明确的表述;
七,人员、硬件环境等其他项目实施保障条件分析
不同行业领域、地域、投资规模的项目对于人员、硬件环境等有着不同的要求,结合具体项目此部分要写明项目实施具备的人员及硬件环境基础及相应的管理、保障制度,以在这些方面项目实施具有完备的基础;
八,风险分析
从政策、技术、资金、人员、市场、环境、其他七个方面进行可能面临的风险分析,得出项目实施整体风险水平并注意要提出应对风险的方案;
九,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的重要考核指标,要从投资、产出、成本、税金、利润几个方面应用财务计算工具进行分析得出分析结论以证明项目财务上的可行性和从投资角度来说的合理性;
十,社会效益分析
一项项目除了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外一定要有很好的社会效益才能称之为优质的投资项目,大多数企业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都不太重视社会效益的研究与表述,此部分应从环境影响、对区域经济贡献、人才、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国计民生、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表述;
十一,分析结论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总结,条目化梳理,对于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优势、预期、迫切性进行总结。
Ⅲ 煤脱硫预期成果应用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燃煤脱硫技术是应环保要求必须满足三同时建设的。十二五期间脱硫要求更加严回格,脱答硝要求也逐渐浮出水面。看燃煤锅炉的用途了,是烧结还是制肥还是电厂锅炉了。不同的用途工艺肯定是一样的。烧结和制肥都可以把脱硫和直接的经济效益挂钩,可以用氨法脱硫同时生产出硫胺化肥。脱硫必须上,社会效益就看用途了,对于电厂来说,因为电价中含有脱硫补贴,不然电厂都不会主动上脱硫系统,完全是没有直接经济效益的
Ⅳ 如何撰写技术成果可行性分析报告
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大纲(一)
一、项目简介
1、项目来源
2、适应症
3、注册类别
4、开发阶段
5、项目特点
6、实施方案(计划进度或项目目标)
7、投资概算
8、市场预测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
1、产品和技术开发论述
关键技术的开发和作用、效果的论述,产品开发的技术性能水平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包括技术依托单位或合作单位的研究开发论述,
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
。
2、技术的成熟性论述和产品可靠性论述
本项目生产技术的成熟性,工艺流程与现有生产线的匹配分析;本项目产品的检测方法,与现有质量控制系统的匹配分析;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情况。
3、原、辅料来源分析
原辅料可得性,主要原料厂家、价格。
4、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
项目投产后对环境的影响,三废情况及治理方案;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采取的保护措施。
5、产品注册情况分析
同品种注册情况。
6、技术风险分析
本项目的技术难点、注册风险分析及对策。
三、市场可行性分析
1、国内外市场调查
产品所针对适应症的临床用药现状及趋势;产品的市场容量。
2、市场竞争状况(近三年)
主要竞争产品的厂家、价格、市场份额,主要区域市场。
3、产品优、劣势分析(SWOT 分析)
产品优势和劣势(适应症、疗效、使用方便性、不良反应);外部机会和威胁分析;与竞争品种的比较(包括功能、特点、价格、包装等)
4、市场预测
产品的寿命周期以及目前所处阶段;产品的消费条件、对象,产品更新周期的特点;品种发展趋势,可能产生情况分析;国内需求量分析。
5、产品方案和销售收入预测
与现有销售网络、模式的匹配性;确定产品的初步销售方案,预测销售价格、销售规模,估算销售收入;
6、风险性分析
数据来源可靠性;临床试验及注册风险分析、市场分析、销售预测的准确性。
7、同类市场或产品专家建议
四、项目实施方案
1、技术方案论述
技术开发或合作方案。
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本项目的开发方式、计划进度安排。
五、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项目的费用估算、资金筹措、各阶段费用支出计划。
六、结论
对项目的总体评价及意见。
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二)
一、总论
1.申请项目的概述。应包括项目的主要内容、创新点、技术水平,项目的主要用途及应用范围(限200字以内。如果企业同意“*”信息公开,此内容应属可以公开部分)。
2.简述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目前的进展情况、申请技术创新基金的必要性。
3.简述本企业实施项目的优势和风险。
4.项目计划目标
(此栏目各项指标是项目立项后,签订合同的主要内容,也是项目验收的主要依据。)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比。列表对项目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详细比较 。
总体目标:包括项目执行期间(从项目起始时间到计划完成时间)计划投资额;项目完成时达到的阶段(中试或批量生产)、实现的年生产能力(或阶段成果)、企业资产规模、企业人员总数和因项目实施而新增就业人数等,
工作报告
《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http://www.unjs.com)。
经济目标:(此目标不是指企业指标,也不是指本项目达到的生产能力,而是指本项目在执行期内可实际累计实现的指标。)包括项目计划完成时累计实现的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缴税总额、净利润、创汇额等。
技术、质量指标:包括项目计划完成时达到的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
阶段目标:(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是项目后续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在项目执行期内,每一阶段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进度指标、技术开发指标、资金落实额、生产建设情况、实现的销售收入等。每一阶段目标应是比较详细的、可进行考核的定性定量描述。阶段目标的完成时指标应与“项目计划目标”条款中的“经济目标”、“技术、质量指标”一致。(计算机录入时,每一阶段目标请不要再分段录入。)
计划新增投资来源。列表说明项目执行期内由企业负责完成的新增投资资金来源、到位时间和金额。
(需用定量的数据描述)、执行的质量标准、通过的国家相关行业许可认证及企业通过的质量认证体系等。
二、申报企业情况
1.申报企业基本情况
包括企业名称、通讯地址、注册时间、注册资金、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主管单位(部门)名称。
2.企业人员及开发能力论述
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学历、所学专业、主要经历、技术专长、创新意识、开拓能力及主要工作业绩。
企业人员基本情况,包括企业人员总数、大专以上人员数;主要管理人员数、文化水平、年龄结构;技术开发、生产、销售人员比例等。
新产品开发能力情况,包括企业上一年技术开发投入额、其中研究开发投入额、研究开发投入占企业年销售收入比例;科研开发队伍情况;与本项目相关的技术储备情况等。
项目技术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学历、所学专业、主要工作经历、技术专长和工作业绩;项目技术负责人与企业之间的任用关系。
3.企业财务经济状况
上年末企业总资产、总负债、固定资产总额、总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净利润、上交税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今后三年企业的财务预测。
4. 企业管理情况
企业管理制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产权明晰情况,其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需说明股东(联营单位)的构成及各自所占的股份(合作关系);企业信用等级、企业商誉、企业获奖情况。
5.企业发展思路
三、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
1.项目的技术创新性论述
(1)详细说明本项目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内容,描述项目的技术或工艺路线、产品结构、基本算法原理等(可加图示)。
(2)论述项目创新点,包括技术创新、产品结构创新、生产工艺创新、产品性能及使用效果的显著变化等。申报企业应在不泄露商业秘密的前提下, 尽可能详细地说明本项目的创新点、创新程度、创新难度,并附上权威机构出示的近期查新报告、检测报告、实验报告或其它能说明项目技术水平的证明材料,已有产品或样品的可附照片或样本。
(3)详细描述项目的技术来源、合作单位情况;说明项目知识产权的归属情况。其中合作开发、委托开发的项目,需附上相关的合作开发协议书和有关技术资料;购买技术再开发的项目,需说明再开发的主要内容并提供相应的技术资料;企业自主开发的项目,需提供相应的技术资料或技术鉴定报告。
(4)简述本项目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并将本项目在克服现存主要问题方面与国内、国外同类产品现行指标进行较详细的比较(可以表格方式说明)。
2.项目的成熟性和可靠性论述
详细说明项目目前进展情况、技术成熟程度、有关部门对本项目技术成果的技术鉴定(或验收)情况;本项目产品的技术检测、分析化验的情况;本项目在小试、中试或生产条件下进行试验或小批量试生产的情况,包括项目质量的稳定性、收率、成品率;本项目产品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的考核情况等(可提供用户使用报告)。
四、项目产品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预测
1、本项目产品的主要用途,目前主要使用领域的需求量,未来市场预测;项目产品的经济寿命期,目前处于寿命期的阶段。
2、本项目产品国内主要研制单位及主要生产厂家研制、开发情况;在建项目和已批准拟开工建设项目的生产能力,预计投产时间。
3、分析本项目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替代进口或出口的可能性,预测本项目市场占有份额,以及近期内市场占有率的增长情况,并说明预测的根据。
五、项目实施方案
1、项目开发计划:
详细描述项目各项研发工作、生产准备工作、市场开拓工作的进展计划,以甘特图( 注)的形式列出,并明确标出完成各项工作预计所需时间及达到的阶段目标。此处列出的各项指标应与“总论”中“阶段目标”的描述相吻合。
2、技术方案:
3、生产方案:
4、营销方案:
5、其它问题的解决方案:
Ⅳ 项目成果的其他经济、社会效益分析与评述
本专题任务和最终成果是研发先进的成套设备、器具和施工技术方法,并提供专具体设备属和器具。在研制设备和器具过程中,涉及的学科包括机械设计制造、液压传动与控制、构件受力分析及机械强度校核等。通过该专题的实施,在钻机的设计及动力配备与传动方式,进行了新的尝试,比如在钻机的动力配备方式上,采用钻机行走和钻进工作独立动力方式,确保钻进行走和工作的可靠性。钻进的回转速度范围广、扭矩大,因此可满足不同地质钻探需要。在钻机的控制方面,采用主控制台移动和辅助动作控制箱,使得钻机的人性化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在钻进成孔工艺方法方面,将在地质找矿勘探钻探取样施工方面成功应用的技术方法引用到地震物探爆破孔钻进成孔方面,促进了钻探设备及钻具和施工技术的发展,提高了钻探设备、施工器具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增加的设备及器具的产品销售,对厂家和用户都将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设备和施工技术先进,可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具有节能减排的优点,因此,未来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Ⅵ 标准样地成果应用
(一)为进行农用地质量动态监测服务
由于农用地面积大,分布广,其动态监测任务量大。而通过监测标准样地的变化进行农用地质量动态监测就比较容易,一方面,标准样地呈点状分布,面积小,进行动态监测比较容易;另一方面,标准样地的特性比较齐全,通过其有关性质数据的变化能看出农用地质量在某些方面的变化情况,可以起到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的作用。
(二)为进行农用地质量等级评价提供依据
通过对不同标准样地的特性值进行拆分,然后与其所控制区域内其他地块的特性值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以标准样地为参照物,对其他农用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通过设置标准样地,编制标准样地图,可以直观地获得农用地质量等别信息。
(三)为建立基本农田建设样板服务
列入省级标准样地的地块,农田基本设施完备,如有良好的灌溉、排水条件,配套的田间路和农田防护等,田块规整,适宜于标准化作业,一般为方条田,地面平整,可为当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起到样板作用。在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时,参照标准样地,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耕地总体的生产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
(四)为农田产量调查、划分高产田提供依据
凡是列入省级标准样地的应该是当地自然质量最好、土地利用水平和经济水平最佳的地块,也是当地的高产、稳产农田。通过标准样地,可以了解当地高产、稳产田的分布状况,为全省进行农田产量调查,划分高产、稳产农田提供依据。
(五)为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提供依据
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应包括名、优、特产品的生产基地,划入农田保护区的地块应是农业生产条件好、产量高、设施完备、耕地质量比较好的地块。凡是列入省级标准样地的地块应是土地自然条件、生产和经营水平最佳的,因此,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时,应参照标准样地,将类似标准样地的地块都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设置的标准样地可为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提供依据。
Ⅶ 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科技成果转化分为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Ⅷ 项目成果目前的应用、转化情况及其前景分析
本专题所研发的钻机及配套钻进施工技术不仅能大幅度提高物探爆破孔施工效率,而且能有效地满足复杂不稳定地层快速钻进成孔,同时还可满足工程地质钻探、水文水井钻探、地源热泵施工钻探、地质勘探取样钻探等。因此,该设备及技术方法为地震物探钻进成孔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支撑。本成果准备用于目前正在实施的深部探测地震剖面施工项目中。由于常规钻进方法对于复杂不稳定地层没有十分有效的技术措施,而本设备及技术方法对破碎地层较有效,所以在未来复杂地层地震物探爆破孔施工中无疑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另外,该钻机是一种多功能钻机,对于加速我国西部地区地质找矿钻探施工市场也将有良好应用前景。目前承担试制的厂家在积极进行产品宣传,并准备小批量投产,以满足不同地质钻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