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景观考察成果总结

景观考察成果总结

发布时间:2021-08-21 22:18:50

Ⅰ 关于地理的调查报告

国土资源部 国家统计局

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

关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自1984年开始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截止到1996年全部完成,并将数据成果统一到了1996年10月31日同一时点。这次调查,全国组织了50多万专业人员,采用航空为主的遥感资料和大比例尺地形图,全野外实地调查的方法,逐地块调绘量算面积,查清了每个地块准确的土地数据。逐级汇总出全国土地类型、数量及分布。农业土地面积普查是全国农业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项调查是以全国土地详查的原始资料为基础,通过土地变更调查取得分行政村的耕地面积数据。这一重大成果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有关政策、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各地、各部门编制规划和计划等应采用公布的土地调查数据;农用地转用、征用等应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确定的地类、面积为准。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根据全国土地调查结果变更后,农村土地承包、农业税赋以及其他涉及农民负担等现行政策都不作调整。

一、调查的全国主要地类面积

耕地:13003.92万公顷(19.51亿亩)

其中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607.15万公顷(0.91亿亩)

园地:1002.38万公顷(1.50亿亩)

林地:22760.87万公顷(34.14亿亩)

牧草地:26606.48万公顷(39.91亿亩)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407.53万公顷(3.61亿亩)

交通用地:546.77万公顷(0.82亿亩)

其它为水域和未利用土地。

二、 我国耕地分布及质量状况

(一) 耕地面积总量

我国用来种植农作物的耕地面积,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它树木的土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小于1.0米,北方宽小于2.0米的沟、渠、路、田埂。据汇总的结果显示:截止199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3003.92万公顷(19.51亿亩)。分东中西部地区来看,东西部地区的耕地面积较少,各占28.4%,中部地区较多,占4.32%(见表1)。

(二)耕地质量结构

在全国耕地面积中,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607.15万公顷(0.91亿亩)。分东中西部地区来看,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见表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应当有计划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表1 东中西部耕地分布情况

地区
耕地面积
占全国比重(%)

万公顷
万亩

东部地区
3695.59
55433.83
28.4

中部地区
5611.89
84178.33
43.2

西部地区
3696.45
55446.68
28.4

表2 东中西部地区25度以上的坡耕地面积

地区
耕地面积
占全国比重(%)

万公顷
万亩

东部地区
38.67
580.00
6.4

中部地区
104.00
1560.00
17.1

西部地区
464.00
6960.00
76.5

在耕地面积中,无灌溉设施的耕地比重高于有灌溉设施的耕地,分别占60.2%和39.8%;分东中西部地区看,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区的无灌溉设施比重大(见表3)。

表3 东中西部地区有灌溉设施和无灌溉设施的耕地占各自耕地面积的比重

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
无灌溉设施耕地比重(%)

东部地区
57.7
42.3

中部地区
32.9
67.1

西部地区
32.4
67.6

三、土地基本国情未变,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仍是长期任务

在土地面积的调查中,以国际和国内标准的公顷和市亩统一了各地在耕地面积计量中普遍使用但标准不同的“习惯亩”。同时,对耕地的概念和口径范围也实行了统一标准,包括了北方宽二米、南方宽一米以下的沟、渠、路、田梗面积。全国耕地面积调查数比经常性的统计年报数大3506.83万公顷(5.26亿亩),主要是耕地面积数据的计量单位和统计口径标准化了,数据准确了,实际耕地并没有增加。

从人均耕地看,全国人均耕地面积0.106公顷(1.59亩),仍不到世界人均的一半,且地区分布很不平衡。人均耕地大于0.13公顷(2亩)的12个省,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自然条件较差、粮食产量较低的地区。人均耕地少于0.067公顷(1亩)的7个省(市、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京津沪三个直辖市。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好,粮食产量高,但也是耕地大幅度减少的地区。

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这是我国国情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是我们当前执行基本国策的重要措施和目标。

参考资料:http://www.stats.gov.cn/tjgb/nypcgb/qgnypcgb/t20020331_15502.htm

Ⅱ 现代景观装饰材料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考察的收获和心得体会不少于2000字

看来是同学啊!同求同求

Ⅲ 勘查示范成果总结

云南红层地下水勘查示范采用多种勘查方法组合,对典型示范区进行勘查研究,共完成1∶5万遥感解译1900km2,1∶10万遥感解译4482km2,1∶5万水文地质调查2042km2,1∶1万专门水文地质调查61km2;采用音频大地电场法、EH-4电导率成像系统、高密度电法完成物探剖面测量1853m、物探点344个;布置实施探采结合井270口,完成钻探总进尺9932.80m,抽水试验181 层/次,采集、测试水样82件;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点18个。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1)更新了红层地下水资源的价值观。

按照一般水文地质调查评价的标准,红层含水层往往富水性很弱,通常认为这些含水岩组中的地下水不具有开采利用价值。而这些含水岩组分布区往往又是严重缺水的地区,长期的忽视使这些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开发利用。通过红层地下水勘查示范,使红层地下水资源的价值得到了重新认识。根据农村生活需水量小和红层含水层富水性普遍弱但分布广泛的特点,采用经济适用的钻探工程、抽水设备和供水方式,以解决红层缺水地区农村生活用水为主要目标,兼顾发展庭院经济用水需求,红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广大红层区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深化了对红层地下水富集规律的认识。

示范区岩性组合复杂,往往出现不同类型的含水层在空间展布上相互叠置、交错分布的情况。但在总体上,地下水的富集仍主要受水文地质因素所制约,即岩性是地下水赋存、富集的基础,构造是地下水赋存、富集的控制因素,地貌是地下水形成和运动的必要条件。构造和地形上的双重盆地是最有利的富水块段形成区;厚度大、分布连续的砂岩是红层区主要的层间裂隙含水层,可形成规模较大的富水块段;可溶蚀成分含量高,易形成溶孔、溶隙的钙质泥岩、钙质粉砂岩和泥灰岩、泥质白云岩等地层,有利于地下水的富集,是红层重要的含水岩组;缓倾角地层区,在同等深度内钻孔揭露的含水层数较多,钻井涌水量较大,成为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有利地段;丘陵、谷地区的低矮岭脊不具地下分水岭功能,地下水可从较高谷地顺岩层补给邻近的低谷,使丘陵区成为红层地下水的富集区;红层区褶皱发育,背斜轴部张裂隙发育、地下水易在背斜转折端富集,特别是背斜谷地区往往可获得较大钻井涌水量。

(3)基本掌握了红层地下水的开采潜力及开发技术条件。

1)盆地、丘陵宽谷区往往是地下水的富集地带,也是村落密集、缺水问题严重的区域,两者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可利用盆地、丘陵宽谷区相对较为富水、地下咸淡水界面埋藏深、垂向上可开发利用的空间较大的有利条件,通过适宜的勘查开发方式解决农村缺水困难。

2)云南红层区泥质岩分布广泛,往往也是缺水村庄分布集中的地区,但泥质岩中砂岩夹层分布普遍,裂隙发育,赋存一定量的地下水,与缺水村庄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因而泥质岩中的砂岩层间裂隙水对于解决农村饮用水困难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3)云南红层风化层分布零散,厚度变化大,风化裂隙多被泥钙质充填,赋存的风化裂隙水有限,单井出水量普遍较小,且枯、雨季水位变幅大,枯季多出现吊泵现象,故仅仅依靠浅井开采风化裂隙水解决农户用水效果较差。

4)目前探采井比较密集的区域,最大开采水量约为补给资源量的40%,且小于允许开采量;探采井稀疏的区域,可将井孔涌水量作为允许开采量,能满足农村供水的资源需要,探采井和观测井水位动态稳定。开采红层地下水解决农村生活用水困难在资源上是有保证的。

5)浅丘平坝、河谷低阶地、谷地底部的浅埋藏松散层孔隙水、风化裂隙水适宜采用浅井开采;缓丘平坝、河谷阶地、丘陵台地埋深40~60m的层间裂隙水、溶蚀裂隙孔隙水适宜采用中深井开采;低山丘陵区埋深60~90m的层间裂隙水、溶蚀裂隙孔隙水适宜采用深井开采。

(4)初步评价了红层地下水的防污性能。

勘查示范区多为河谷、盆地和丘陵区,地表冲洪积粘土和残坡积层分布较广,基岩中泥质岩较多,红层地下水的天然防污性能总体较好。其中,覆盖和埋藏型层间裂隙水和溶蚀裂隙孔隙水的天然防污性能较好,裸露型风化裂隙水的天然防污性能较差。

(5)加深了对咸水分布特征的认识。

根据岩石化学成分、岩性组合和地下水水质的差异,通过剖面对比和实测,在地层含盐层较多的大姚示范区进一步细划出含盐岩性段,缩小了咸水分布的范围,再通过探采井验证,基本掌握了咸水分布规律,在含盐地层中寻找淡水取得初步成效。在大姚县夏家坝团山含盐地层区实施探采井24口,成井23口,其中可饮用水井9口,占成井数的39.1%。获得总涌水量1074.6m3/d,其中可饮用水量483.5m3/d,占总涌水量的45.0%。

(6)形成了有效的红层地下水勘查方法体系。

通过示范实践证明,所采用的勘查方法简易适用,取得的成果精度能够满足红层地下水资源评价、掌握开发技术条件和防污性能,布置开采井、设计和施工的要求。以勘查示范成果为依据,布置实施的开发示范井成井率达97.4%,单井出水量5.0~243.4m3/d,获得总水量7536.9m3/d,解决了示范区13201人的饮用水困难。

(7)总结了红层地下水勘查的工作要点。

1)云南红层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分布不均,缺水村庄往往处在地表缺水、地下水贫乏的地区,且为农户提供生活用水的供水井不能离村庄太远,可供找水布井的范围有限。因此,红层地下水勘查首先应明确目标,由面到点,在调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重点是查明构造的形态、含水层的空间展布、厚度、边界条件、有利于补给汇流的地貌特征等,圈定富水块段,研究富水块段地下水的富集特点和规律,紧密结合需水量大小确定适宜的开采目的层和井位。

2)钻探是供水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耗资最大的勘查手段,应充分发挥物探快速、经济的优点,在地质和物探成果基础上合理布孔,以减少钻探工作量,经济合理地完成勘查工作;钻孔深度以揭露含水层、满足开采量要求为原则,避免因限制孔深而导致达不到目的的情况发生。

3)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工作是一项追索历史和预测未来的工作,观测效果的好坏对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影响较大。对农村分散供水勘查来说,地下水动态观测一是要合理布点,除利用开采孔外,在重要区段还应设适量的专门监测孔,并尽可能采用自动监测装置进行监测;二是要责任到人,并定期督促检查,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云南红层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为红层地下水勘查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勘查总体方案布置合理、成效显著,可在红层地下水勘查与开发中推广。鉴于红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和勘查示范点的局限性,在推广利用时尚应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和完善。

Ⅳ 景观空间实地考察报告怎么写

1.配合考察照片,说明该空间位于城市的地理位置,东靠**。西邻**……自然特点与人文特征,与该小区的关系。2.空间平面功能分区,结合平面图分析。3.景观中存在的灰空间形式有哪些,该灰空间设计的利弊,与整个空间的关系,对于整体是否起到分区限定的作用。4.以参观者的参观流线为顺序,分析细部景观,如景观小品,植物,水体,铺地等,结合图片。最后提出自己的设计改进建议

Ⅳ 活动成果总结怎么写

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内,有的比较详细。

2.成绩和容缺点。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都应写清楚。

3.经验和教训。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须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论知识。

阅读全文

与景观考察成果总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