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怎么可以把一张照片弄成那种X光特效呢就是弄成跟B超图一样
你说的是X光照片、B超照片吧,这种照片和人像照片都是照片,并非什么特效。只是使用的曝光的种类不同,感光的材料不同罢了,X光是一种射线,穿透能力强,能够穿透人体,感光板的材料也是X光专用的,和普通的人像感光材料相似,B超照片成像原理也类似,B型超声波有穿透性,同样能穿透人体,所以用于人体内脏、骨骼拍照,普通人像拍照,只是采用可见光。夜间拍照就得所以红外光作为光源了。这不算什么特技,只是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光源摄影罢了。超声波、X光、可见光、红外光也都是电磁波,只是波长不同而已,还有我国贵州的天眼,接收的是宇宙射线等,同样也可以用于拍照,不过拍照的是宇宙中的天体。
『贰』 什么是X光图片在PS中又怎么贴
只听过菲林
『叁』 X线成像原理是
X线成像基本原理,一方面是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之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到达荧屏或胶片上的X线量即有差异。这样,在荧屏或X线片上就形成明暗或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1895年德国的物理学家伦琴在一只嵌有两个金属电极(阴极和阳极)的真空玻璃管两端电极上加上几万伏的高压电时,发现在距玻璃管两米远的地方,一块用铂氰化钡溶液浸洗过的纸板发出明亮的荧光。当用手去拿这块纸板时,竟在纸板上看到手骨的影像。当时伦琴认定:这是一种人眼看不见、但能穿透物体的射线。因当时无法解释它的原理和性质,故借用了数学中代表未知数的“X”作为代号,称之为X射线。
X线影像的形成,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能穿透人体的组织结构;
第二,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这密度和厚度的差异,X线在穿透过程中被吸收的量不同,以致剩余下来的X线量有差别;
第三,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经过显像过程,例如经过X线片、荧屏或电视屏显示,就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图像。
X线实质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电磁波的共同属性。此外具有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特有性质。 一.物理特性:
1、X线在均匀的、各项同性的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不可见电磁波。 2、X线不带电,故而不受外界磁场或电场的影响。
3、穿透作用:X线波长短具有较高能量,物质对它吸收弱,因此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
4、荧光作用:某些物质被X线照射后,能激发出可见荧光。
5、电离作用:具有足够能量的X线光子能够撞击原子中的轨道电子,使之脱离原子产生一次电离。被击脱的电子仍有足够能量去电离更多的原子。
『肆』 x光片成像原理
X射线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 间的波长很短的电磁辐射。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
透视原因
伦琴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领,能透过许多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如墨纸、木料等。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射线可以使很多固体材料发生可见的荧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空气电离等效应。
一般来说,较大之原子有较大机会吸收X射线光子。人体软组织由较细之原子组成而骨头含较多钙离子,所以骨头较软组织吸引较多X射线。故此,X射线可以用作检查人体结构。
成像结果
将一片照相底片放置于人体后,X射线穿过人体内软组织(皮肤及器官)后会照射到底片,令这些部位于底片经显影后保留黑色;X射线无法穿过人体内的硬组织,如骨或其他被注射含钡或碘的物质,底片于显影后会显示成白色。
『伍』 骨折X光图片!
我还好,下了百分之二十了,一看是一个执行文件的后缀,赶紧就停止下载了,别是整木马来害我们吧。
『陆』 怎么制作X光效果就是把第一张图弄成类似第二张的效果
用魔法棒把米奇黑色选中扣掉,然后,两个和在一起就没有然后了吧 做完这一步后,选择图层,合并可见图层,然后用快速选择工具把米奇头里面的图案抠出来被米齐白色被景删了,一个剪贴蒙版搞宽定。
『柒』 DNA的X光衍射图像,为什么会是X样的那不是染色体的形状么
如果晶体中的原子排列是有规则的,那么晶体可以当作是X射线的三维衍射光栅。X射线波长的数量级是10-8cm ,这与固体中的原子间距大致相同。果然试验取得了成功,这就是最早的X射线衍射。 显然,在X射线一定的情况下,根据衍射的花样可以分析晶体的性质。但为此必须事先建立X射线衍射的方向和强度与晶体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
英国生物物理学家阿斯特伯里(William Thomas Astbury,1898~1961)1938年曾通过X射线结晶衍射图发现DNA分子是多聚核苷酸分子的长链排列。然而阿斯特伯里所发现的DNA图片极其不清楚,无法真实反映DNA清晰的图像。
1950年,爱尔兰科学家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1916~)的研究小组就测定了DNA在较高温度下的X射线衍射,得到的照片比阿斯特伯里的要精美得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保持了DNA纤维的湿润状态。DNA的X光衍射照片中有明显的几组点组成了十字的一横,提示DNA的整个结构为螺旋形,但证据并不充分。后来,威尔金斯似乎再也无法深入到更深层面了解DNA的真实结构。
具有非凡才能的英国女科学家罗沙琳德·弗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1920~1958)加盟到威尔金斯小组。她凭着独特的思维,设计了更能从多方面了解物质不同现象的实验方法,如获取在不同温度下的DNA的X射线衍射图。把这些各种局部的结构形状汇总,DNA的衍射图片越来越全面。1952年5月她获得了一张清晰的DNA的X光衍射照片。弗兰克林与威尔金斯提出DNA的结构可能是双螺旋。
美国化学家鲍林(Linus Pauling,1901~1994)从1951年起就在用同样的X射线晶体衍射方法研究蛋白质的氨基酸和多肽链,最后发现了血红蛋白多肽链为α螺旋链,他成为X射线晶体衍射的权威。鲍林将注意力转到了DNA,并获得了一些DNA的X射线晶体衍射图片。也许是由于实验的问题,或是指导思想的问题,鲍林一直认为DNA是三螺旋结构,走入了误区。
1953年,最伟大的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被提出来了,两位创立者是美国生物化学家沃森(James Dewey Watson,1928~)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1916~)。
『捌』 如何用PS做X光效果
先反相,然后色彩平衡,选用中间调,(需要时选高光),移动那三个滑块,你要什么色调就调什么色彩.
『玖』 求安检的x光机物品扫描图库
安检机。
『拾』 安检x光机图片是什么样的
检测图片看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