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中国科技成果2014

中国科技成果2014

发布时间:2021-08-20 08:34:14

❶ 2014到2015年我国重大科技成果5条简单

一、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

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挪威之后第三个具备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设计、建造、调试、使用一体化综合能力的国家。该平台为创建“海上大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带动了国内海洋工程、船舶、机电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二、元坝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高效勘探及关键技术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元坝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高效勘探及关键技术”,创新超深层生物礁优质储层发育与成藏富集机理认识,形成超深层地震勘探、钻井及测试三项核心技术,在6500~7000米的深度发现了我国首个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也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埋藏最深的生物礁气田。

三、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学降粘技术研发与工业应用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学降粘技术研发与工业应用”,研发了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学降粘技术系列,开创了化学工程技术在超深井超稠油开发领域成功应用的先例,为塔里木盆地数十亿吨储量乃至国内外同类油藏的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借鉴。

四、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

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2个医疗领域的重大专项共有11项成果获奖。这两个专项围绕人口健康和产业发展,几年来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研制出一大批新药品种,传染病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

我国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我国建立了举国体制集成创新性的传染病防控综合技术平台。依托传染病防控综合技术平台,针对防控各个阶段中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开展全国多学科集成大协作攻关研究,为全球防控流感做出了重大贡献,大幅提升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有效保障了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❷ 中国近年来的科技成就

一、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上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墨子”号送上天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二、歼20成功亮相珠海航展

.歼-20身披割裂迷彩涂装参加珠海航展并首次对外进行展示。

三、神州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升空。神州十一号飞船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并进行一系列的空间实验。

四、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

直径500米,全球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也被称为“天眼”,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启用。FAST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成为中国和世界天文学研究的“利器”。

五、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在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一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六、绘制全新人类脑图谱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蒋田仔团队联合国内外其他团队,经过6年努力,成功绘制出全新的人类脑图谱。

七、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

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超算大会(ISC)公布了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由中国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以超第二名近三倍的运算速度夺得第一。

八、高铁总里程达两万公里

郑(州)徐(州)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中国不仅是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而且高铁的安全运输规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

九、中国造出世界最大起重船

振华重工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12000吨起重船在上海长兴岛基地交付,并在现场命名为“振华30号”。这艘船一单臂架12000吨的吊重能力和7000吨360度全回转的吊重能力位居世界第一。

十、“高分”家族新丁雷达遥感卫星高分三号

❸ 2014年到2016年中国取得科学技术新成就有哪些

一、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将投入使用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一个“大窝凼”里,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预计9月竣工,9月25日投入使用,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

高分卫星是“天眼”观地,射电望远镜是“巨眼”观天。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郑晓年表示,FAST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它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它将在未来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对科学家们来说,FAST具有极其重大的科学意义。它将可能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用来观测脉冲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暗物质暗能量、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

二、中国造出世界最大起重船

2016年5月13日,振华重工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12000吨起重船在上海长兴岛基地交付,并在现场命名为“振华30号”。

这艘船以单臂架12000吨的吊重能力和7000吨360度全回转的吊重能力位居世界第一。近期在吊重试验中,该船成功起吊了高于最大吊重能力110%的船舶,显示其“实力强劲”。

该船的成功交付进一步巩固了振华重工在巨型起重船领域的地位,为我国打捞救助事业向深海延伸提供了装备支撑。

三、天河二号

“天河二号”是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榜首,成为2013年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

2014年11月17日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中国“天河二号”以比第二名美国“泰坦”快近一倍的速度连续第四次获得冠军。

2015年5月,“天河二号”上成功进行了3万亿粒子数中微子和暗物质的宇宙学N体数值模拟,揭示了宇宙大爆炸1600万年之后至今约137亿年的漫长演化进程。同时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粒子数最多的N体数值模拟。

11月16日,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在美国公布,“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连续第六度称雄。2016年6月20日,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公布,使用中国自主芯片制造的“神威·太湖之光”取代“天河二号”登上榜首。

2018年11月12日,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在美国达拉斯发布,中国超算“天河二号”位列第四名。

四、中国首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五、首次实现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

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陆朝阳等完成的科研成果,当选欧洲物理学会新闻网站“物理世界”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位居榜首。

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打破了国际学术界从1997年以来只能传输基本粒子单一自由度的局限,为发展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量子光学专家Wolfgang Tittel教授在同期《自然》杂志撰文评论:“该实验实现为理解和展示量子物理的一个最深远和最令人费解的预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可以作为未来量子网络的一个强大的基本单元。”该成果已被欧洲物理学会评为“2015年度物理学重大突破”。

❹ 中国科技成果一览

荣获200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的是:结束中国计算机“无芯”历史的三栖学者邓中翰;回为印尼海答啸遇难者找到“回家”之路的女科学家邓亚军;曾“七下西洋”的环球科考首席科学家王春生;在微生物研究与应用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生物技术专家王厚德;凭借自主创新完成“世界第一穿”的工程专家史占华;为“神六”保驾护航的年轻副总设计师张庆君;去年唯一一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得主宗保宁;默契配合成功出征太空的英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自主设计出我国首枚彩电芯片的科研领军人战嘉瑾;取得棉花育种重大突破的棉花专家郭三堆。

❺ 2014年最新科技成果

从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酒店,到与《星球大战》中类似的全息通信,在接下来的2014年中,将有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科学和技术革新成为现实。
全息的交流方式
Leia显示系统有望使全息视频在2014年成为现实视频通信如今已经非常普及,Skype拥有3亿多用户,而2012年的一次调查显示,如今全世界上有五分之一的人会经常进行“远程办公”。对于许多科幻迷来说,他们期待多年的一项新技术将很可能在接下来一年中成为现实。这种技术被称为“远程全息呈现”,可以将你的三维移动图像传送到任意一个目的地,让你仿佛身处不同的场合。来自英国的Musion公司利用的是“佩珀尔幻象”(Pepper’s Ghost),这是一种魔术表演中经常使用的技术,借由一面平坦的玻璃和特殊的光源技术,产生物体出现、消失或变形等幻觉。在一次音乐节上,Musion已经用数字技术复活了饶舌歌手吐派克·夏库克(Tupac Shakur)。不过,说到全3D全息通信,来自波兰的Leia公司的产品更加接近现实。该公司的“Leia Display XL”显示系统利用激光投射仪将图像投射到一团水蒸气云上,产生的三维物体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操控。近日,在IBM公司对3000名研究者的调查中,全息视频被普遍视为是将在明年出现的一项技术。
粪便细菌疗法
并非每个新兴的科学成就都是复杂、尖端的,也不是每项技术都适合拿来饭桌上进行讨论。粪便菌群移植(FMT),即将健康人的粪便细菌移入病人体内的过程,在1957年时就已经出现。不过,直到近十年来,粪便菌群移植才逐渐被视为一种简单、安全、低成本、低风险,而且可以用来替代高强度抗生素的疗法。
当给予病人广谱抗生素之后,病人肠道内的健康细菌也会遭受攻击,从而使肠道更容易受到其他细菌的感染,如可能会致命的艰难梭菌(学名:Clostridium difficile)。艰难梭菌的高毒性菌株早在2000年就已经出现,目前仅在英国,每年就有超过2000人死于这种细菌。粪便菌群移植可以快速、简单地恢复病人肠道内的菌群,对抗这种细菌的感染。据报道,有89%的病人都获得了快速、持久的治疗效果。
新的研究显示,粪便菌群移植不仅可以为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便秘和结肠溃疡等提供治疗,也可以为治疗逐渐增多的神经和自身免疫疾病,如帕金森氏症等提供帮助。今年10月份,粪便菌群移植疗法已经推出了药片形式,这应该会相对容易接受一点。
E级方程式赛车
E级方程式赛车如果你觉得1级方程式大奖赛还不过瘾,那你可以关注将于明年举办的E级方程式赛车。在这项赛车比赛中,赛车手驾驶的是锂离子电池供能的电动汽车,在市中心的环形赛道进行比赛。据国际汽联的冠军赛车手称,这些赛车的驾驶体验与汉密尔顿、维泰尔等驾驶的燃油赛车一样美妙。尽管电动赛车的速度预计为155英里每小时,较1级方程式赛车慢,但这项赛事将以精彩的街头赛道和灯火辉煌的夜间比赛来吸引眼球。比赛中的停车方式也不一样,由于电池在20分钟后就能量耗尽,因此赛车手将不再更换轮胎,而是直接换另一部赛车。据悉,第一个赛季将于明年9月13日在北京举行,之后在里约热内卢、柏林和洛杉矶等城市的街道上也将举行这一赛事,而最后的决赛将于2015年6月27日在伦敦市中心进行。
更快捷的物流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为网络购物的商品到达等待数天已经显得十分过时。从明年开始,类似亚马逊、eBay这样的行业巨头将努力加快送货的速度,实现当日到达,即使周末也不例外。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白佐斯提出了无人机送货的主意,据称在半小时之后就可以把商品送到你的门口。与此同时,他还在不断增加仓库的数量,并整顿合作伙伴的关系,让快递员们尽可能快地将商品送达。毫无疑问,物流的发展对传统的商店零售业将带来巨大的冲击。
维珍银河的太空飞行
维珍银河的太空飞行梦想尽管比原计划的2011年推迟了许多,但理查德·布兰森爵士从太空中挣钱的梦想正逐渐接近现实。今年4月份,维珍银河进行了一次试飞。这家属于维珍集团的公司在11月宣布,在“2014年的某个时候”将在新墨西哥州进行首次公开的飞行,届时NBC电视台将进行直播。
多功能的信用卡
据近日的一份调查称,有五分之一的美国消费者已经不再携带现金。从明年开始,他们或许也不再需要带着那么多的塑料卡片了。旧金山的Coin公司开发了一种与信用卡相同大小的产品,能集合多达8张借记卡、信用卡或礼品卡等的信息。消费者在支付的时候,可以像平时一样刷卡,然后按键选择其中所需要的服务。如果丢失了Coin卡怎么办?不用担心,这张卡片会与你的智能手机同步,当二者分开的时候,手机会收到一个提示。换句话说,当你离开家(或者商店、餐厅)的时候,不会把它落下。
上海的地下酒店
上海天马山的地下酒店在距离上海近50公里的天马山山脚下,有一处废弃的采石场,那里一座非凡的酒店正逐渐成形。由洲际酒店集团打造的这座五星级酒店的造价达到3.45亿英镑。酒店有两层位于一百米高的岩壁上方,有17层位于地平线以下,其中包括位于水下的两层。如果建设计划顺利的话,这家酒店将在2014年年底左右迎来首位宾客。
火星倒计时
要想完成近8700万公里的火星之旅,需要差不多9个月的时间。这意味着,在大概39周的时间里,你要面对宇宙辐射、小行星以及骨骼和肌肉的损耗等问题。不过,VASIMR可以改变这一切。VASIMR是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Variable Specific Impulse Magnetoplasma Rocket)的英文缩写。这种实验引擎将于2014年下半年或2015年初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测试。如果成功的话,我们将有望在三个月内到达火星。
简单来说,现在的化学燃料火箭尽管燃烧大量的燃料,但只能进行较短时间的加速,速度也相对较低。相比之下,VASIMR只需要少量的推进剂(等离子体),用无线电波加热到极高的温度(200万摄氏度),然后用磁场推动产生极高的速度。于是我们便得到了一个稳定、持续的加速度,而使用的燃料很少。
在理论上,目前的问题是用于加热等离子体的能源从何而来。在地球附近的短期飞行中,太阳能电池板足够提供能量,但要想去到火星,就要求一个大得多的能量来源。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建造一个既小又安全的核反应堆,来实现火星之旅的计划。
更加透明的购物
对有些人来说,这意味着工厂的工人是否遭受虐待;对另一些人来说,这有关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而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确定每天给小孩子吃的食物是用来自哪里的原料制成的。换句话说,在全球化时代,了解产品在那里制作或生长,以及输送到市场的途径,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引领这一消费习惯转变的是一个名为“Provenance”的新型搜索引擎。从巧克力棒到夹克、鞋子,再到厨师所用的刀,Provenance将告诉你这些产品是在哪里生产出来的,谁是生产商,以及产品的确切原料是什么。
尽管Provenance包含了许多来自农民、工人、手工艺者等的鲜活故事,但这家网站并非只有这些。从小商品生产者到大型的跨国企业,所有人都可以与网站合作,将全球商业网和供应链中的神秘之处揭开,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选择。另一方面,这也将促使各个企业改善它们的环境和社会影响。

❻ 中国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全球首对体细胞克隆猴姐妹“中中”“华华”诞生

2018年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宣布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多年来,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没有解决,成为世界性难题。该成果标志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2、“慧眼”卫星填补我国空间X射线探测卫星空白

2018年1月30日,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其进入科学成果产出的新阶段。据介绍,“慧眼”卫星已多次参加了国际空间和地面的联测,获得了银道面扫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阳耀发等的大量观测数据,发布了30多个伽马射线暴的观测结果,直接测量到了目前最强的中子星磁场回旋吸收线,完成了国内最高精度的脉冲星导航试验。

3、我国科学家实现全球首例人类肺脏再生

从患者支气管刷取出的几十个干细胞,在体外扩增数千万倍之后,被移植到患者肺部的病灶部位;经过3至6个月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这些干细胞逐渐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气管结构,进而完成了对患者肺部损伤组织的修复替代——同济大学医学院左为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利用成年人体肺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临床上成功实现了人类肺脏再生。

4、“301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揭示水稻遗传信息密码

2018年4月25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长文刊登了“301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用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机平台,对这些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规模基因组重测序和大数据分析,解析了水稻种群基因组多样性本质。

5、“天鲲号”海试成功中国疏浚事业迈向深蓝

“天鲲号”于2018年6月8日-11日进行海上试航,期间,“天鲲号”完成多项考验,如航速测定、停船试验、回转试验、抛锚试验、操舵装置试验、船舶动力系统功能试验及其他辅助系统功能试验。除了航行时需要进行慢车、停车、全回转、溺水救生等一系列紧急动作外,还要对雷达、电罗经、磁罗经等助航辅助设备进行调试校正,返航后开始为后期挖泥试验做准备。

阅读全文

与中国科技成果2014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