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认定国家级 省级 科研成果 政府
科研成果奖的级别,应当看该奖项是由哪里颁发的。
(一)国家级奖: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奖项。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级四大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二)部级奖:指以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名义颁发的社科或科技优秀成果奖。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的社科优秀成果奖;国家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部级自然科学奖;部级技术发明奖;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全国性的各类基金奖,经认定后可视为相当于部级奖。已经认定过的奖项如:霍英东基金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孙冶方研究基金会、吴玉章研究基金会、陶行知研究基金会、钱端升基金会颁发的社科优秀成果奖。
(三)省(市)级奖: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名义颁发的社科或科技优秀成果奖。如省(市)级自然科学奖;省(市)级技术发明奖;省(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省(市)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以上奖项的颁奖文件和获奖证书有国徽章的,都是由省(部)级以上政府或政府机关颁发的奖项。
(1)第二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扩展阅读:
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科研项目(课题)认定范围
1、国家级科研成果奖:
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
2、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各省、直辖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奖励,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公安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安全部、军队颁发的科学技术奖励,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学会)且具有国家奖推荐资格的科学技术奖等。
3、人文社科省部级奖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以及其他中央各部委颁发的人文社科类研究成果奖等。
鉴定组织
鉴定由国家科委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科技成果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组织鉴定单位)负责组织。必要时可以授权省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组织鉴定,或者委托有关单位(以下简称主持鉴定单位)主持鉴定。
2. 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什么意思
科技成果奖抄是一个统称,主要指各省人民政府或国家部委授予的科技奖项,比如某某省科学技术奖就属于省部级科技奖,参照国家科技奖有一些分类,但每个省情况不同,基本分类是最高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成果推广奖等,不同的地级市获得省部级科技奖的数目是不一样的,要和科技实力挂钩。
地质科学技术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按其理论水平,学术意义和作用划分奖励等级,地质报告,主要按理论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划分奖励等级。地质科技成果奖分为四等。
(2)第二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扩展阅读:
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主要奖励以下四类成果:
1、属于国内首创,本行业先进和经过实践证明具有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
2、在推广、转让、应用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成果。
3、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设备研制和企业技术改造中,采用新技术,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
4、在科学技术管理和标准、计量、科学技术情报等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特别显著效益的工作成果。
3. 张荣翼的科研成果
1、论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论文 13000字 陕西师大学报1985年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5年2期转摘)
2、世界观指导创作说质疑 论文 4000字 广西师院学报1985年3期 3、艺术进步的观念 论文 9500字 当代文艺思潮1986年6期
4、论艺术的生产性质 论文 7000字 广西师院学报1986年4期 5、文艺研究的危机 论文 10000字 文艺评论1987年3期
6、艺术创新的观念 论文 9500字 当代文艺探索1987年5期
7、批评:多种模式的选择 论文 4000字 批评家1987年5期
8、文艺理论的位置 论文 10000字 文艺评论1987年6期(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88年1期转摘) 9、批评视野与“二度创作” 论文 8000字 当代文坛报1988年8--9期合刊
10、批评:第十个缪斯 论文 8500字 批评家1988年3期 11、自由的开拓 书评 1000字 文论报1989年6月5日
12、误解的历史与历史的误解 论文 7000字 批评家1989年3期
13、现象学文学批评等4篇 译文 13000字 《本世纪文论述评》云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4、嬗递的标准与标准的嬗递 论文 8000字 当代文坛报1990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0年7期转摘)
15、文学的后事 论文 7500字 文艺评论1990年2期(新华文摘1990年8期转摘) 16、文学概论辅导3篇 文章 14000字 四川自考1991年1、3、5期连栽
17、文学理论的两种循环 论文 8000字 文艺评论1991年4期
18、流行艺术特征论析 论文 11000字 文艺研究1991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1年10期转载)
19、文艺理论正位论 论文 11000字 浙江学刊1991年6期 20、文学与循环 论文 6000字 社会科学家1992年2期
21、文学批评标准的三重异质因素 论文 10000字 求索1992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2年6期转载)
22、文学原理教程(参编) 教材 25000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获国家教委1996年高教教材一等奖)
23、预见性——文艺理论的反思盲点 论文 12000字 文艺评论1992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2年9期转载)
24、四川省第15次高教成人自考音乐、美术专业考题评估报告 4000字 1992年年底通过四川省教委鉴定 25、外国文学流派辞典(参编) 工具书32000字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6、善的缺失与文学中的原型 论文 12000字 呼兰师专学报1993年1期
27、女性文学批评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论文 12000字 重庆师院学报1993年1期
28、文学史研究二题 论文 9000字 文艺评论1993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3年7期转载)
29、批评中二元对立模式的潜妄 论文 7500字 呼兰师专学报1993年3期
30、文学与循环 论文 8000字 隹木斯师专学报1993年3期
31、批评活动的美学定位 论文 10000字 求索1993年4期
32、文学批评中的他律、自律 论文 7500字 学术研究1993年4期(学术月刊1994年2期的学术综述上介绍)
33、电视文学对文学的观念再构 论文 7500字 社会科学1993年11期
34、差别之中见同一 短论 1000字 文艺报1993年11月13日 35、论“文学虚构”的几层含义 论文 11000字 广东社会科学1994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4年5期转载)
36、边缘、中心、东方、西方 笔谈(5人) 1500字 读书1994年1期
37、文学的本源、本质和本体 论文 9000字 江海学刊1994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4年6期转载)
38、大众审美文化的“价值”问题 笔谈 2000字 东方论坛1994年1期(此文是在京学者沙龙中主讲的发言稿,整理成文后发表)
39、商品化与文学 论文 7000字 呼兰师专学报1994年2期
40、晨思夜话---关于符号的思考 论文 4500字 青年思想家1994年2期
41、在教育者和探索者的交点上 论文 11000字 文艺评论1994年3期
42、文学氛围中的文学流变 论文 9000字 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4期
43、“气”的美学---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美学含蕴 论文 17500字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华美学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 <<东方丛刊>>总第9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44、两种文学,两种价值 论文 5500字 呼兰师专学报1994年4期
45、深刻的浅薄与浅薄的深刻 论文 7000字 佳木斯师专学报1994年4期
46、文学史与文学历史 论文 9000字 贵州社会科学1994年6期(中国“八五”科技成果选入)
47、文学“共鸣说”体现的理论视点 论文 7500字 求索1994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4年11期转载)
48、文学批评中的“二律背反” 困窘 论文 10000字 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3期转载及<<文摘报>>1995年1期转摘)
49、文学批评的阐释效度 论文 9000字 北京师大学报1994年增刊
50、文学批评学论稿 专著 220000字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995年第二次印刷) 51、关于文学史研究的哲学思考 论文 15000字 中州学刊1995年1期
52、文学史,延续与断裂的双重构造 论文 9000字 龙江社会科学1995年1期
53、电视,一种文化霸权 论文 14000字 青年思想家1995年2期
54、论文艺理论当代视点的建构 论文 10000字 学习与探索1995年2期(中国“八五”科技成果选入)
55、批评的孛论与反思 论文 6000字 贵州师大学报1995年2期
56、史诗的三次衰亡 论文 9500字 人文杂志1995年3期
57、回避的时代 ?---论当前的一种文艺精神 论文 9000字 齐鲁学刊1995年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4期转摘)
58、第三世界文学与“他者编码” 论文 10000字 文史哲1995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5年10期及《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10期转载)
59、艺术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 论文 8000字 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3期
60、批评活动的文化惯例 论文 9000字 贵州大学学报1995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11期转载)获重庆市社科成果论文奖
61、阐释效度,文学批评的哲学 论文 8000字 学术交流1995年3期
62、文学的诗性表达及其变革 论文 13000字 黄冈师专学报1995年4期
63、词.曲.小说——中国文学中边缘文体的中心化与知识分子的话语转型 论文 19000字 中华美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东方丛刊》总第12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
64、试析流行艺术与民间艺术的差异 论文 12000字 重庆师院学报1995年4期
65、文学理论的“用” 论文 10500字 佳木斯师专学报1995年3期
66、文学研究的外部规律与深度模式——论20世纪文论的走向 论文 8000字 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6期 67、宦鸟书鱼——清代奇儒纪昀 评传 75000字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8、文学理论的有效性与文学对象的变迁 论文 7500字 宁夏大学学报1996年1期
69、文学史:延续与断裂的双重构造 论文 6000字 学术研究1996年1期 (人大复印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6年5期转载)
70、从边缘到中心——中国文学文体论 论文 20000字 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96年9期,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98年)
71、文学与文化语境 论文 9000字 平顶山师专学报1996年1期
72、文学传播的批评意义 论文 9000字 河南大学学报1996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1996年8期转载)
73、论文艺理论的思维支点 论文 7500字 重庆师院学报1996年教改增刊
74、“说法”与“活法”——文学中人的表达与其存在矛盾的论析 论文 11000字 宁夏大学学报1996年2期
75、论文学史的可能性框架 论文 9000字 求索1996年3期
76、从供求关系来看文学的内部差异 论文 8500字 学术论丛1995年5期
77、批评的精神 论文 4500字 江海学刊1996年2期
78、“伯利克”与文学创作 论文 7500字 浙江社会科学1996年2期
79、体坛骄子与艺坛明星等6篇 短论 12000字 重庆日报“文化丛林”专栏2月至10月
80、文学发展中的“遗忘机制” 论文 10500字 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6年4期
81、在“进化”图式中的文学 论文 9000字 吉首大学学报1996年2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6年5期转载)
82、电视,第三种话语 论文 9000字 艺术广角1996年4期
83、中国美学在他者“话语权势”中的错位 论文 15000字 中华美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东方丛刊>>总第16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6年6月版(人大复印资料《美学》96年1期转载)
84、为“平面化”一辩等两篇 论文 15000字 文艺界1996年3、4期
85、现代艺术:由创作论向批评论的转型 论文 14000字 重庆师院学报1996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2期转载)
86、文学经典机制的失落与后文学经典机制的崛起 论文 12000字 四川大学学报1996年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96年6期转载)
87、文学批评中的话题和问题 论文 10000字 青海社会科学1996年6期
88、论文学研究的规则问题 论文 8000字 青海师专学报1996年4期
89、需求与欲望 短论 1500字 南方文坛1996年6期
90、思想线索:文学史研究的核心议题 论文 12000字 洛阳师专学报1996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4期转载) 91、剩余意义的美学价值 论文 11000字 浙江社会科学1997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8期转载)
92、诗意美感弹向适意美感——文艺美感的变迁描述 论文 11000字 艺术广角1997年1期
93、文学史的时间坐标和哲学性 论文 13500字 浙江大学学报1997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7期转载)
94、重建人文精神吗? 论文 4000字 唐都学刊1997年第1期
95、文学阅读与读者境遇 论文 8500字 新批评文丛第一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版)
96、文学中理想境遇的三种类型 论文 8100字 当代文坛报1997年2期
97、艺术独创探幽 论文 9000字 河南大学学报1997年2期
98、从批评的三条途径来看其限度和可能 论文 8000字 宁夏大学学报1997年2期
99、文学史、本文及其它因素的参照作用 论文 11000字 求是学刊1997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9期转载)
100、视觉文化与破碎的文学话语 论文 10000字 当代文坛报1997年3期
101、文学史、文学经典化的历史 论文 11000字 河北学刊1997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9期转载)中国文学年鉴——1996-1997年文艺理论研究
102、文学潜本文的论析 论文 11000字 社会科学家1997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12期转载)
103、文学批评的守望意识 论文 11000字 重庆师院学报1997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11期转载)
104、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教材(参编) 30000字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6月版
105、“看不见的手”与文学创作 论文 10000字 黄冈师专学报1997年3期
106、文艺理论阿基米德点的寻求 论文 11000字 海南大学学报1997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12期转载)
107、看清要点,抓住关键,廓清关系,理顺环节 论文 7000字 重庆师院学报1997年增刊
108、元批评话语与批评导向 论文 9000字 求索1997年5期
109、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批判三题 论文 11000字 东方丛刊总第21辑1997年3期
110、90年代:中国文学话语的八大特征 论文 13300字 延边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1期
111、文学:在对话框架中呈现的状貌 论文 10500字 广西师范学院1997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8年3期转载)
112、似曾相识燕归来 论文 4300字 中外文化与文论1997年4期——本文批评与中国文论传统
113、新时期文学批评模式研究 教材(参编) 40000字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97年12月版 114、文学与文化语境 论文 9000字 吉首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期(人大复印资《文艺理论》99年2期转载)
115、走向“被看”的美学 论文 13000字 宁夏大学学报1998年1期
116、文学批评中的几种话语权力关系 论文 11000字 咸宁师专学报1998年1期
117、文学批评与文化语境 论文 11000字 青海师专学报1998年1期
118、文学史中的述史机制 论文 11000字 求索1998年1期
119、创作“成功”的砝码 论文 11000字 青海社会科学1998年2期——文学评价时间维度向空间维度的转换
120、论文学史研究中的辅助线 论文 11000字 宁夏大学学报1998年2期
121、反对解释的受众 论文 4000字 文艺评论1998年3期
122、作者偶像的失落与重生 论文 9500字 河南大学学报1998年4期
123、文学史的述史秩序:原型、经典和进化 论文 10000字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4期
124、论文学中诗性的基本形态 论文 9000字 四川大学学报1998年4期
125、文学中创作水准退化的积极意义 论文 11000字 求索1998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9年1期)
126、在文化碰撞中的文学选择 专著(主编) 40000字(全书210000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127、不断历史化——文学批评的历史因素 论文 8500字 学术交流1999年1期
128、文学史的述史秩序 论文 8000字 齐鲁学刊 1999年1期
129、文艺理论不是X 论文 14100字 青海师专学报1999年1期
130、误解:文学史的述录机制 论文 8700字 吉首大学学报1999年1期
131、三峡文化与重庆文化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 论文 7200字 涪陵师专学报1999年2期
132、过时与再生——论一种文学机制 论文 10000字 求索1999年3期
133、文学在当前市场运作中的几个境遇转向 论文 12000字 艺术广角1999年3期
134、论文学批评的历史因素 论文 9000字 四川三峡学院学报1999年3期
135、铸造、烛照、逐潮、触骚——论文学创作的四种意识 论文 10000字 宁夏大学学报1999年2期
136、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 教参 10000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版
137、论审美文化中的当代情结 论文 12000字 重庆师院学报1999年3期
138、论文学本文的话语性质定位与阐释定位 论文 6000字 延边大学学报1999年4期
139、文学史中的三种价值评判 论文 12100字 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4期 140、重庆文学史研究的意义 主持人语 3000字 涪陵师专学报2000年1期
141、文艺与商品经济 论文 6000字 涪陵师专学报2000年1期
142、文学接受中“后阅读”现象的描述与分析 论文 10000字 求是学刊2000年1期(辑入杜桂萍主编的论文集《原创性与文学、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2月)
143、全球文化语境与汉语批评 论文 7500字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
144、汉语批评的语境分析 笔谈 1000字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
145、流行艺术研究 专著 180000字 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0年8月版
146、当代大众审美文化与受众的理想幻景 论文 5500字 社会科学2000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0年 11期)
147、文艺规律在当代的若干转换 论文 10000字 《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5期
148、异质性研究的现实资源 论文 3000字 《文学评论》2000年6期 149、阐释的魅力 专著 269000字 重庆出版社2001年1月版
150、三峡文学研究中面对的几对 矛盾 论文 8000字 《重庆师院学报》2001年1期
151、 文学阅读与历史维度 论文 13000字 《涪陵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5期)
152、关于文艺研究中“中华性” 论文 8000字 《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的学理思考
153、当前文学研究的视点及问题 论文 10000字 《学习与探索》2001年第3期
154、论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 论文 7500字 《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155、教授关于流行文化的对话 笔谈(5人) 400字 《深圳特区报》2001年8月6日
156、汉语批评的语境分析 笔谈(5人) 1000字 《求索》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11期)
157、关于当代流行文化特征的思考 论文 7000字 《文艺研究》2001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1期)
158、文艺学概论 教育部项目教材 73000字(全书360000字,主编之一)“面向二十一世纪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改革丛书”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159、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参编) 专著 22000字 巴蜀书社2001年9月版“教育部人文社科「九五」规划项目” 160、高新科技背景下文艺功能的变迁 论文 6200字 《文艺研究》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6期)
161、全球化语境中的汉语批评 论文 9400字 《学术交流》2002年第1期
162、关于普适性文学理论的思考 论文 8100字 《求索》2002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5期
163、文艺功能变迁的四个方面 论文 4000字 《江汉论坛》2002年第5期
164、文化批评:理论与方法 论文 7000字 《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10期
165、中国传统文论的当代价值 论文 14000字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166、在数字化与图象化之间或之外——当前人文学科研究的境遇与策略 论文 7500字 《文史哲》2002年第四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10期
167、文艺阐释的语境问题分析 论文 8000字 《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168、全球化语境中的汉语批评 论文 7000字 《东方丛刊》2002.4 169、中国传统文论的“拼接”方法 论文 10000字 《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170、试析文学史的自律论模式 论文 10000字 《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1期
171、当前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研究 论文 13000字 《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1期
172、艺术史的终结?——关于艺术发展问题的提出与思考 论文 6500字 《深圳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73、论文学史研究中的几组“二元对立”关系 论文 11000字 河北学刊2003年2期
174、文学,一种在对话中实现的现实 论文 11000字 宁夏大学学报2003年5期
175、文学发展中的记忆机制 论文 8000字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176、中国文论重建的可能性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和必要性 论文 7000字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8期
177、文艺问题—文艺之外 的问题 论文 11000字 思想战线2003年第5期
178、生成的镜像:港剧与大陆观众 论文 5000字 涪陵师院学报2003年6期
179、文学传播中的当代问题 论文 9000字 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2期
180、文艺学规则的学理依据 论文 8000字 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第6期 181、文学史的对话关系与比较文学 论文 5600字 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1期
182、文艺阐释方法论刍议 论文 9200字 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183、“言”与“思”——关于媒体方式与文艺话语关系的一种解读 论文 10000字 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创刊号
184、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 论文 4000字 文艺争鸣2004年第2期
185、论文学本文的社会定位问题 论文 12700字 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2期
186、文学批评价值论:共鸣的低落与震惊的兴起 论文 10700字 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8期
187、大众文化导论 教材 20000字(全书30万字,担任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88、面对西方文论的学科策略 论文 论文7000字 河北学刊2004年第5期
189、关于文学传统的类型分析 论文 9200字 江汉论坛2004年第6期
190、试论边缘学科生长点
191、对文学研究的意义 论文 14000字 长江学术2004年第1期(总第6期) 192、关于两种文学史线索观的思考 论文 6000字 江海学刊2005年第1期
193、从视觉文化角度对电影的解读 论文 7500字 襄樊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94、对文艺活动体制化的三重批判 论文 10500字 珞珈艺术评论第1辑(武汉出版社2004年12月)
195、对文艺活动体制化的三重批判 论文 10500字 郧阳师专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第9期
196、冲突与重建 专著 268000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197、文学史研究中体现的几种对话关系 论文 求索2005年第8期
198、文学批评导引 教材 45000字(参编其中一章“文化批评”)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198、文艺心理学阐释的两极:创作与接受 论文 6000字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199、三种套路的解读——文学批评的历史分析 论文 7000字 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期 200、意义蜕蚀与经典化 论文 8000字 三峡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01、好莱坞电影跨种族性爱模式分析 论文 10000字 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第1期
202、文学接受的多重维度 论文 6000字 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203、文学阐释的问题意识 论文 11000字 陕西师大学报2006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第8期
204、现代性·对话性·异质性——中国当代文论的内在关键词 论文 14000字 湘潭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205、文学研究中的未来意识 论文 11500字 深圳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2期
206、文学理论中统和视点的罅隙 论文 11000字 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第4期
207、作为文艺原型的中国镜像的变化 论文 6000字 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 中国文学的后发现代性语境 论文 9000字 《学术月刊》2007年第1期
图像时代的美学管窥 论文 10500字 《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第1期
放逐自我:文学的一种可能方式 论文 10000字 《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论诗的不可能性 论文 10000字 《河北学刊》2007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8期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古今文论——试析古今文论的五种区别 论文 8800字 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两种文学经典的夹缝中——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化语境 论文 11500字 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4. 蓝勇的学术荣誉
1、《西南历史文化地理》, 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三等奖、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优秀成果奖。
2、“综合成果” 霍英东基金会优秀教师三等奖(研究类)。
3、《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历史时期西南经济开发与生态变迁》, 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深谷回音,三峡经济开发的历史反思》,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长江三峡历史地理》,重庆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6、《南方丝绸之路》,重庆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
7、《西部开发史与“西南”与“西北”的战略反思》,重庆市政府社会科学三等奖。
8、《西南交通与贸易研究》,重庆市政府社会科学二等奖。
9、《清代四川土著与移民分布的地理特征研究》,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论著三等奖
10、《西部开发史与“西南”与“西北”的战略反思》,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11、《长江三峡历史地理》,重庆市政府社会科学二等奖。
12、“历史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3、《湖广填四川与清代四川社会》,重庆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4、《近两千年长江上游森林分布与水土流失研究》,重庆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5. 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具体是什么
全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是由国家教育部设立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社会科学司)负责组织评审,经资格审查、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 最后以无记名投票, 2/3 多数通过方式产生。在1995 年的首届、1998 年的第二届和2003 年的第三届优秀获奖成果中,共有164 所高校获奖。2006年进行第四届。
参评成果包括:
(1)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专著、编著工具书与参考书、古籍整理研究著作、译著、论文或其他形式的成果( 如计算机软件、音像出版物) 等, 不包括教材。
(2)未公开出版、发表,但被政府、企事业单位采用,对实际部门管理决策起了重要咨询作用或产生重大社会效益的调研、咨询报告等研究成果。
基础研究成果强调学术上有所创新,理论上有所建树,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在国情、社情调查,资料搜集整理等方面有突出成绩;填补空白,纠正了前人错误结论,推动了理论发展和学科建设,受到学术界重视和好评等。
应用研究成果则注重对解决社会实践和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对党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重大决策,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意见,被吸收采纳,收到良好客观效果与社会评价。
6. 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难不难
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前提就是你要在学术圈里面有一定的知名度
这个评奖除了看成果
也要看你跟那些评委学者是不是相互欣赏了。
7.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是国家奖吗
是国家奖,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奖,真正的国家奖只有国家科技进步奖,但是属于自然科学的。所以你说的这东东就属于国家奖了。
8. 如何申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1.每三年评选一次,具体时间不定。
2.所有推荐材料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网回”进行公示。
3.拟答获奖成果名单自公布之日起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网”进行为期1个月的公示。
4.奖励委员会向教育部报告评奖结果,由教育部批准、公布评奖结果并授奖。
申报成果包括著作(含专著、工具书、古籍整理、译著)、论文、研究报告(含调研报告、咨询报告等)以及普及类成果(教材、教辅和文学艺术类作品除外)。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般包括省、市政府、哲学规划办、社科联等部门颁发的关于你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有突出成果的奖励。比如你正式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含专著、译著、教材、古籍整理、通俗读物、工具书),或公开发表的论文、调研报告,以及被地级以上市党委、政府或省直厅级以上单位采纳的未公开发表的调研咨询报告等研究成果,都可以申报该奖。一般情况下,优秀成果奖分著作、论文、调研咨询报告三大类,每类设一、二、三等奖。
9. 李敬民的论文、著作(教材)、获奖、项目、学术称号
1、试论民俗事项中民歌的特点,《教育与教学研究》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中册;
2、试论民歌与民俗的相互关系, 《信阳师院学报》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1998(1);
3、和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与尝试, 《音乐教育与改革》河南文艺出版社1998(6);
4、论豫南民间歌舞“花鼓灯”音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4);
5、论豫南音乐文化区划的背景依据,《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学报,1999(2);
6、豫南“岔灯”民俗,《艺术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学刊,2000(1);
7、解读性张力下的汉族情歌,《民族艺术》国家民委主办2000(2);
8、豫南民歌旋法特征研究(二),《天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0(3);
9、豫南民歌旋法特征研究(一),《旋律研究论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06);
10、豫南“岔灯”的民俗文化解义,《美与时代》2002(1);
11、河南太康道情戏考略,《戏曲研究》2002(1);
12、略论太康道情戏的形成与音乐的板式类型,《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2);
13、从淮西民歌的旋律音调中看文化过渡区的音乐风格,《天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4);
14、管窥传统和声学中协和性原则的历史与发展(一),《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5)。
15、淮西山歌的句式结构分析,《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学报,2003(3)。
16、管窥传统和声理论中协和性原则的历史发展(二),《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5)。
17、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之思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
18、论豫南“岔灯”民俗之基础,《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5(2)。
19、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地理条件初探,《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4)。
20、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之思考,《音乐传播与传播音乐——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二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2)
21、乐谱:承载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符号体系,《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学报2007(3)。
22、论民族音乐学的跨学科研究之基础,《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3)。
23、论中国民间音乐音调中的多元化受容——以“槐口坠子书”唱腔的受容性为例,《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学报2008(3)。
24、论豫南皖西“杠天神戏”的基本功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5)。
25、一本以民族音乐学方法论为基础的道乐研究专著——读孙凡《全真正韵闵谱研究》有感,《美与时代》2008(7)。
26、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用乐的三种观念,《音乐研究》2009(5)。
27、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展演的空间基础——以河南省新蔡县余围子乡吕胡刘村吕庄的杠天神仪式为例,《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
28、从个体到群体的中国音乐教育谱系研究,《音乐探索》2011(1)
29、论民族音乐学研究模式的概念、方法和表达方式,《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
30、论音乐过渡与融合——以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区的基本特质为例,《音乐研究》2011(3)。
31、在神圣与凡俗之间转换——以豫南皖西民间仪式舞蹈展演为例,《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
32、凤阳大东关一号墓出土乐器的测音研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2)。
33.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宣读学术论文20余篇。 1.《大学生音乐基础》,副主编,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2.《交响音乐赏析》,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3.《中国传统音乐述稿》,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4、《中国民族音乐》,专著,撰写“中州音乐”部分,2008年8月版;
5、《中国传统艺术论》,专著,撰写“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论”部分,2008年12月版;
6、《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专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7、《封尘的绝响:钟离国钟磬乐器研究》,专著(合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
8、《民族音乐理论与实践探索》,专著(合著),中国商务出版社,2013年11月。
9、《中州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专著(合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07月。 1. 歌曲《中原之歌》1997年12月信阳地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2. 歌曲《我的母亲我的中华》1997年12月信阳地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3. 和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与尝试,1998年6月河南省音乐教改研究论文一等奖;
4. 豫南山歌的句式结构分析,1999年10月河南省音乐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5. 论豫南音乐文化区划的背景依据,2000年8月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 论豫南音乐文化区划的背景依据,2000年9月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科学研究贡献一等奖.
7.2002年9月获得信阳师范学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三等奖
8.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2005年9月河南省教育厅信息技术教育一等奖。
9.宋金元时期中原俗乐存在形态及流变、融合与中国“真喜剧”形成问题研究,2007年9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
10、论高师音乐人才培养的知识储备方法,2009年2月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效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
11、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2009年福建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
12、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用乐的三种观念,2010年6月信阳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13、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用乐的三种观念,2010年6月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4、《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专著,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特等奖,获奖编号:2012-C-T032,2013.8
15、《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专著,2012年度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奖编号:2013-023,2013.9. 1.豫南民间音乐研究,1998.05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主持人, 结项。
2.音乐表演者的临场心理问题研究,1998.05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第二完成人, 结项。
3.高师教育学科课程教学整体优化改革研究,1999.06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师范教育科研项目第二完成人, 结项。
4.豫南民间歌舞的审美研究,2000.02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主持人, 结项。
5.关于抢救和开发河南道情戏的研究,2001.09省社科规划项目第二完成人, 结项。
6.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研究,2002.08河南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项目主持人, 结项。
7.淮河流域河南民间音乐文化研究,2003.01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主持人,结项。
8.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研究,2011.07国家艺术规划项目主持人,结项。
9.网络信息组织模式化问题研究,2005年4月河南省社科联项目第二完成人,结项。
10.历史文化资料挖掘、拯救与开发研究——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2006年11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人,结项。
11.中原文化生态及其生成规律研究,2007年7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规划研究项目第二完成人,结项。
12.中原文化生态问题研究,2007年9月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第二完成人,结项。
13.宋金元时期中原俗乐存在形态及流变、融合与中国“真喜剧”形成问题研究,2007年9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三完成人,结项。
14.淮河流域音乐文化史研究,2011年8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人,结项。
15.莆仙地区民间信仰舞蹈研究,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一参与人,在研,项目编号:2010C019。
16.跨文化的草根艺术——大别山民歌的音乐形态与文化特质研究,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主持人,在研。项目批号:12YJA760031
17.湖湘音乐文化史研究,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一参与人,在研,项目编号:12YBA329。
18.淮河流域音乐文化史研究,2013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主持人,在研,项目批准号:13DD25。
19.民间音乐艺术市场化转化方式研究-以信阳民歌表演的市场运作为例, 2013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主持人:张荣华,项目编号:201310477026,批准单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时间:2013年9月17日,
20.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湘草根阶层的民歌文化志研究,项目编号:13YBA351,批准时间:2013年10月 1997年11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理事;
1998年8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1999年10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
2002年6月全国高师理论作曲学会理事;
2002年10月信阳师范学院重点学科(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学术带头人;
2004年8月“河南省教育系统科学技术学术带头人”;
2007年5月信阳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9年9月全国世界民族音乐教学研究会理事;
2009年12月“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淮河文明研究基地”民间艺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0年5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0年8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负责人。
2011年5月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专家。
2013年4月河南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评定专家。
2014年6月中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