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成果与认识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分析测试资料和数据,按照上述的研究路线和思路,通过对东营箕状断陷湖盆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层序地层格架内成岩演化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
1)在东营箕状断陷湖盆北部陡坡带区域构造特征以及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层序地层特征。将沙河街组共划分出了2个二级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并建立了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层序地层格架。
2)通过大量岩石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粘土矿物分析等测试数据、资料的分析,详细研究了东营箕状断陷湖盆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主要成岩作用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等类型。其中,不同的层序内以及不同构造部位的成岩作用有所差异。并详细研究了陡坡带沙河街组内5种不同沉积体系内的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
3)详细研究了箕状断陷湖盆陡坡带层序形成演化与成岩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层序界面对成岩作用有着控制作用,层序界面之下通常发育碳酸盐胶结和溶蚀作用,界面之上通常发育粘土矿物胶结和石英次生加大,此现象在盆地边缘的二级层序界面表现尤为明显;体系域对成岩作用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例如湖盆扩张体系域通常发育有石英次生加大和铁碳酸盐胶结和黄铁矿胶结。不同层序内的成岩作用组合也存在差异,从SQ1—SQ6层序演变过程中,由于湖盆水体的变化,使成岩作用演化存在差异,导致成岩作用差异。
4)划分了东营箕状断陷湖盆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成岩演化阶段。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主要处于早成岩A期、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和中成岩B期。SQ1—SQ6层序演化阶段对应于中成岩B期—早成岩A期。
5)对沙河街组成岩演化进行了恢复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层序形成之后,后期的成岩作用受到了原始水介质、构造条件、成岩酸性流体的控制。同一层序,由于后期埋藏深度和地温条件的不一样,成岩作用存在差异性。总体来讲,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内带比外带的成岩演化要快。
6)首次系统详细研究了箕状断陷湖盆陡坡带不同层序内的成岩相特征,划分出了5种主要的成岩相和8种成岩亚相类型。5种成岩相分别为早期弱压实成岩相、早期弱胶结成岩相、中期溶蚀成岩相、中期再胶结成岩相、晚期紧密压实成岩相;8种成岩亚相类型分别为塑性组分溶蚀、方解石胶结、(含)铁碳酸盐胶结、石英次生加大、高岭石充填、混层粘土矿物充填、泥青质胶结和硬石膏胶结。最后,详细研究了研究区不同体系域内成岩相的平面展布特征。
7)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成岩演化与储层发育的关系。研究表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层序地层格架内储层发育与成岩演化过程中各类成岩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后,引入成岩综合指数的概念,探讨了陡坡带不同层序内成岩演化强度与储层发育的定量关系,成岩综合指数大小与储层质量优劣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成岩综合指数高的地方,储层的储集性好。
㈡ 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果
1)以若拉岗日结合带的边界断层为界将调查区及邻区划分为2个地层区、3个地层分区,系统测制了各分区内的地层剖面,根据岩石组合、接触关系、古生物、同位素测年等成果划分地层单位,建立了调查区内完整的地层系统,尤其是解体了前人笼统归入三叠系的若拉岗日群,解体出早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三叠系等多个地层单位,在地层认识方面取得突出进步。
2)在若拉岗日结合带内发现一套浅变质(绿片岩相)地层,地层中的碎屑锆石U-Pb-SHRIMP测年获得了524Ma的最小年龄,通过分析认为这一年龄代表了浅变质地层的沉积上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可以和羌塘地块上的下古生界玛依岗日组对比,两者为同一地层单位。
3)根据地层的时空分布情况及沉积相、地质构造演化等特征,明确了调查区各时期沉积盆地的性质及时空演化规律,明确了石炭纪—早二叠世陆内裂谷盆地的性质和三叠纪前陆盆地的迁移演化规律。
4)对分布于若拉岗日结合带的基性岩(脉)及少量超基性岩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查明了它们的野外产出状态,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特征的对比,认为它们有别于洋脊或洋壳(蛇绿混杂岩)中的基性、超基性岩,而与大陆板内或板内裂谷基性岩相似,K-Ar法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它们可能形成于三叠纪。
5)查明了石炭纪—早二叠世一套以碱性系列基性火山岩为主的火山岩,根据火山建造的时空分布情况及岩石学特征,火山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它们与板内裂谷作用有关,而不是洋脊玄武岩,从而证实石炭纪—早二叠世 “古特提斯洋” 发展阶段,本地区仅发育大陆裂谷,这与金沙江缝合带的东段地质特征有较大的差异。
6)查明了若拉岗日结合带的边界断层及基本性质、物质组成情况、地质结构等特征,识别出一处逆冲推覆构造(花石山逆冲推覆构造),以及很多断层现代活动的证据,尤其是对1997年玛尼7.9级地震的地表破坏情况(朝阳湖现代活动断裂)进行了详细调查,这些都为恢复地质构造演化史及新构造运动规律等提供了资料。
7)综合地质、构造情况,明确了若拉岗日结合带属于华力西期构造结合带,它代表羌塘地块与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块之间石炭纪—早二叠世裂谷于晚华力西期闭合后的残留,否定了若拉岗日结合带中存在蛇绿混杂岩的认识,不存在构造岩浆带等洋壳消减碰撞造山带等常有的地质现象,这些均说明金沙江缝合带所代表的 “古特提斯洋” 在向西延伸过程中形成陆内裂谷构造环境,反映了金沙江缝合带的东西差异与构造分段性。
8)在区域地质调查中注重遥感地质解译工作,与实际地质调查相结合,按青藏高原B3类区要求完成了遥感解译工作量,提高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总结了本地区的地质体遥感影像特征、遥感地质解译原则与规律。
9)在开展地质调查的同时注重其他国土资源的调查,如对调查区的地貌、植被、动物、生态环境、水文、气候、道路交通等情况进行了概略性了解。
㈢ 老舍的文学现象和成果
http://ke..com/view/6507.htm
㈣ 从现象到本质的具体例子有哪些
由现象到本质是一种认识过程及其方法。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和表面特征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
一、范畴定义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及其外部联系。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二、辩证关系
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1、对立
①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而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只有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②现象是多变易逝的,本质却相对稳定的。
③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东西,而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2、统一
①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是现象的内在根据。
②本质不能脱离现象,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
三、通过现象认清本质的方法
第一,观察大量生动的现象,尽可能地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
哥白尼不但汲取别人的观测成果,而且自己长期坚持天文观测才提出日心说。
第二,运用科学的抽象方法,对现象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
行星运动三定律是谁发现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他的研究资料主要来自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布拉赫坚持观测达20年之久,但不善于理论思维,只留下一堆资料,没有发现规律。
㈤ 万有引力定律是物理现象还是成果
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总结伽利略理想实验等研究成果基础上得出的,故A正确
B、牛顿第二定律适用于宏观的、低速运动的物体.故B错误
C、牛顿第三定律适用于任何状态下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故C错误
D、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总结开普勒等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得出的,故D正确
故选:AD.
㈥ 关于现象与本质的论据
现象与本质
正例:
中世纪的欧洲曾发生过一场可怕的病疫,在不长的时间里死了大约、2500万人。许多人"无缘无故"的发热,寒战、剧烈头疼,神经错乱。当时有人以为是"天意"。后来科学家发现它是由一种细菌引起的。鼠疫杆菌的传染,就是隐藏在现象后面的本质。
----------------------------------
小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没有飞到天上去;-块在石头被抛向天空,它必然降落到地上……牛顿在前人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研究,发现这类现象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
多少世纪以来,人们无数次地买卖商品但闹不清楚它的原理二:马克思对商品作了深刻的分析研究,得出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的劳动的结论,找出了商品的本质。
----------------------------------
马克思花了40多年时间,阅读了1500多种书籍,查阅了’当时所能看到灼见乎所有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材料,写出了伟大的科学著作可《资本论》。
----------------------------------
有人说,门捷列夫是在玩扑克牌时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实际上,门捷列夫吸取了前人的成果,自己又经过20年探索,做了无数次’的实验,积累关于各种元素的基本资料,终于从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
古希腊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感到入水越深,身体也越轻;由于深入思考,发现了液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一一阿基米德原理。他根据这个原理,解开了工匠在主冠里掺假之谜。
----------------------------------
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在做什么,第一个说"砌砖",第二个人说"赚工资",第三个人说:"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后来,第三个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
鲁哀公对庄子夸鲁国儒士多,说满街都是头戴圆形礼帽、脚穿方头礼鞋、身佩美玉的儒士。庄子认为不能以此说明真儒士多,他建议鲁哀公下一道旨令规定无真才实学的人不准穿儒士服,否则,杀无赦,鲁公果真下了这个命令,再派人上街查看,满街儒士服不见了,连续巡查三天才找了一个穿儒士服的人。
----------------------------------
个人养了一只猫,身上长有黄色条纹,招人喜爱,这个人给猫取名为"虎猫"。后来,客人们为讨好主人又建议将此猫叫"龙猫""云猫""天猫"。恰巧此时猫因偷吃东西被夫人赶到了前厅。夫人边打边说:"名字再好听,也改不了偷吃嘴的秉性。"
----------------------------------
伯乐善于相马,写了总结经验的书在《相马经》。伯乐的儿子拿着这本《相马经》去寻找千里马。每见一马便拿出父亲的《相马经》对照,是不是额高且丰满,两眼圆而闪亮,蹄子粗壮而结实。后来他找到二匹符合这种要求的马,骑上回家,不料这马只跑了百把里路,就倒地而死,伯乐的儿子只好步行回家。
----------------------------------
齐国有个姓于的屠牛者,家中富裕,齐王的使者到于屠户家对于屠户说了‘齐王看中了你,要把女儿许配给你,还有丰厚的陪嫁"。于屠户听后沉吟片刻,对使者说:"我因身患不能成亲的病,请代向齐王表示感谢"。使者只好如实执行,这事也不了了之。有朋友问于屠户这等美事,干嘛拒绝。于屠夫说:"以我卖肉的经验推断,好肉是不用上门兜售的。后来那来那个朋友见到齐王的女儿,果真丑不堪言。
----------------------------------
齐国宰相管仲得病后建议齐桓公不可重用易牙、竖刁、常之巫、公子启方,齐桓公不解地说:"这四人忠心。易牙把自己的孩子煮给我吃,竖刁为在我身边待奉,自阁当太监;常之巫测祸福,帮我逢凶化吉;公子启方父亲病故,他不肯离我奔丧。"管仲死后?齐桓公二度费管仲的劝说做了,但后来’又把此四人召回宫?不日,齐桓公病,四个趁机切断齐桓公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齐桓公-惨死宫中。’
----------------------------------
齐国曲鞍地方的路旁有一棵高大的树,人们经过这里都要啧啧称奇,唯有一个叫匠石的木匠师傅每天路过大树,一眼也不看这棵大树。他徒弟问他何故,他说:"那是一棵无价值的树,不然的话它不能安安稳稳在这里活这么多年。"果然,这种树的木材做船透水,做家具有怪味,做棺木很快就腐烂。
----------------------------------
一位巡抚,便衣察视时曾见一秀才在书店把别人掉地的一文钱悄悄拾起来,装人口袋,便打听了秀才的姓名。几年后,在任职名单中见此秀才的姓名,马上举笔划掉,并找来秀才说:"当书店拾一文钱的事可曾记得?一文钱尚且要贪,当了宫,’能不贪赃枉法吗!"
----------------------------------
战国时期的九方泉,是伯乐推荐给秦穆公的一个能相千里马的人。秦穆公为了试探他的本领,派他去找好马?三个月后,九方皋 回来报告说:马已经找到了。秦穆公问他是什么样的马?他回答说是黄色的母马。可是派他牵回来的却是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生气,认为九方皋连马的颜色和雌雄都分不清,怎么能相马呢1但是,伯乐却赞叹说:"这是他比我高出千百倍的地方。他只看到了精,而忽略了粗;只看到了所需要看的,而忽略了他所不需要看到的。"后经仔细观察,这匹马确实是天下无与伦比的好马。
----------------------------------
引言:
我们看事情必须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方法。\一一毛泽东
2、 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淮南子》
3、官家但恨仓禀贫,不知淮南人食人。一一古诗句
3、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一杜甫
4、 要完全的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那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一一毛泽东
5、 不友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邓小平
6、 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
7、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俗语
8、 不要相信天花乱坠的大话。凡把纷繁复杂的难题分析得一清二白如数家珍者,凡嘲笑世人皆无常识,只要按他说的办便可势如破竹迎刃而解者,凡一张口使给你以极高妙极美乐的应许者,皆不可轻信。
―――王蒙
----------------------------------
反例:
一个渔夫把一条小鱼放在大路边有水的树洞里之后走了。一个赶路人路过大树,见树洞里竟有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以为是神鱼。一传十,十传百,神鱼的传说越来越奇,不少人在树前烧香祭拜,保佑平安。香火竟然超过附近的寺庙。一天,那放鱼的渔夫又路过这里,心中只能暗自好笑.
----------------------------------
一只小鹿被猎人带回家中喂养,刚进门,猎人家的狗一拥而上,垂涎欲滴,猎人就抱着小鹿给狗看,示意狗不可欺负小鹿,然后又让小鹿与狗一起玩耍,狗们怕主人,所以渐渐歹意全无。后来,小鹿跑出门,在路上遇见很多狗,它仍然上前嬉戏,那些狗一起合力把小鹿咬死,饱餐一顿。
----------------------------------
《西游记》中的唐僧,识不破自骨精,蝇子精、钻鱼精、老鼠精等妖精,分不清好人坏人,一心只想"普渡众生"。若不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够识别人、妖,打死妖精,唐僧如何能上西天取经。
----------------------------------
人们往往根据先见闪电后闻雷鸣,得出先闪电后打雷的错误结论。实际上,闪电和雷鸣是同时发生的,只是由于光速高于声速,所以先见闪电后闻雷声,可见"耳闻目睹"的事物,也不一定完全是事实。
----------------------------------
地球上的人们,看到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的现象,认为太阳和其它星球都在围绕地球旋转。这就是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后来,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证实了它的错误。
㈦ 列举物理现象和科技成果各两例
火山爆发、夕阳西下。
电话机、
㈧ 物理现象发明的物理成果
神舟系列飞船,在发射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地球围绕太阳转,万有引力的原因
烧水水壶盖发出响声,内能转化成动能
敲击桌子桌子响动,发声体在震动.
(请把分给4楼的吧,他是我的同学)
㈨ 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1)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数据质量筛选原则,对研究区主要块体如塔里木、准噶尔、西伯利亚显生宙以来的古地磁极数据进行了筛选,初步建立了研究区质量可靠的显生宙古地磁极数据库,并重点对研究区及邻区白垩纪古地磁极数据进行了筛选。
2)初步建立了塔里木块体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动曲线,并编制了塔里木块体显生宙古纬度变化图。 由此视极移曲线推测参考点(39°N,84°E)的古纬度和磁偏角可以看出,奥陶纪塔里木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区(16.7°S);至志留纪塔里木快速移到赤道以北的中低纬度地区(漂移量达3840 km),同时顺时针旋转了12.5°;志留纪至泥盆纪塔里木块体基本保持稳定;塔里木块体自泥盆纪至晚石炭世向北移动约13° (1400 km),并顺时针旋转了40°,这表明,塔里木块体可能正向北消减到哈萨克斯坦板块之下。 在晚石炭世和中侏罗世之间,塔里木块体北向移动已不存在,但在二叠纪仍发生了26°的顺时针旋转,表明塔里木块体在这一时期与哈萨克斯坦块体的碰撞可能已开始减速。 三叠纪—中侏罗世塔里木块体逆时针旋转了16°。
3)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块体的晚石炭世—二叠纪古纬度在95%置信范围已趋于一致,即两块体在二叠纪前对接缝合,形成天山造山带。
4)华北与塔里木两块体记录的磁偏角是在侏罗纪才比较相近,古地磁极也已在95%误差范围内(朱日祥等,1998),说明两块体间的对接与缝合是在侏罗纪完成的。
5)准噶尔块体石炭纪—二叠纪时已成为一整体连接到劳亚大陆(Laurasia),自石炭纪以后几乎未发生视极移(即南北向净漂移,Sharps et al.,1992)。
6)对白垩纪古地磁极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给出了白垩纪研究区主要块体间的相对运动状态:
准噶尔、塔里木块体、华北块体、华南块体早、晚白垩世的古地磁极位置基本一致,这表明当时各块体相对于古磁极的相对运动或位移较小。对于整个欧亚视极移曲线(APWP)来说,这是个U形圈或稳态时期(Besse et al., 1991)。 因此,可以将早、晚白垩世数据平均来获取白垩纪的古磁极。
尽管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华北和华南块体的古磁极与欧亚各块体的磁极是一致(Enkin et al., 1992),这表明,在古地磁数据的误差范围内,中国大陆各主要块体和西伯利亚块体在晚侏罗世时已处于其现今的相对位置。 欧亚、准噶尔、塔里木、青藏西部和印度各块体的白垩纪古磁极近似地沿一与中亚成NNE方向相交的大圆排列,这意味着这些块体在一级近似的情况下,沿NNE方向相互彼此靠近,具有较少的旋转量。
由北向南,欧亚块体与准噶尔块体古磁极间的角距离为6.2°±4.8° (Chen et al., 1991 ,1993),这相当于650±530km的南北向缩短(即古纬度差为5.9°±4.8°),同时准噶尔块体相对于西伯利亚(参考点位于44°N/86°E)逆时针旋转了2.4°±5.8°。
准噶尔块体和费尔干纳块体古磁极间的角度差异产生了可忽略的纬度差0.3°±6.9°和相对于费尔干纳附近参考点(40.5°N,72.5°E)15.7°±10.0°的旋转(Chen et al., 1993)。
准噶尔和塔里木块体古磁极间的角距(4.3°±5.5°)在95%的置信水平上是无意义的(Chen et al., 1991, 1993)。但是,塔里木块体与欧亚块体古磁极间的角距较之与准噶尔的系统偏大,这相当于420±605 km(古纬度差3.8°±5.5°) 的缩短和2.11°±6.3°的旋转(参考点位于40°N/77°E)。
塔里木块体与藏西古磁极间的角度差为8.5°±6.4°,但古纬度差并不大(5.7°±6.2°)。 这意味着两者间近南北向缩短量为630±680 km(即古纬度差为5.7°±6.2°),以及相对于参考点34°N/80°E具有较大的旋转量7.1±6.4° (Chen et al., 1993)。
吐鲁番盆地白垩纪平均视磁极与同一时期的准噶尔块体、欧亚大陆间的角度差分别为8.4°±6.7°和13.7°±5.5° (Cogne et al.,1995),表明准噶尔和吐鲁番之间可能发生了相对运动,存在径向运动(6.4°±6.7°),但并无明显的旋转(4.0°±6.7°)。
吐鲁番盆地白垩纪平均视磁极与同一时期塔里木的视磁极很相近,两者间的角度差为4.3°±6.2°(Cogne et al.,1995),在统计上无意义。 这表明吐鲁番与塔里木块体间自晚侏罗世以来未发生明显的相对运动,当时的塔里木已是刚性块体,其地理范畴已包括了吐鲁番盆地。
综上所述,据古地磁资料沿80°E方向初步估算各块体间的缩短量分别为650 km(西伯利亚和准噶尔块体之间,主要在阿尔泰)、420 km (准噶尔和塔里木块体之间,主要在天山)、630 km(塔里木和青藏块体之间,主要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 所有这些由古地磁资料获取的缩短量和旋转量可能反映了自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以来的中亚整体变形状况。
7)选择新生代变形幅度相对较大的塔里木块体西缘喀什-阿图什地区和变形幅度较相对较小的北天山北缘玛纳斯地区作为野外重点采样区,对其新生代地层进行了初步的古地磁研究,完成了227个古地磁样品的测试及分析。 结果表明,北天山乌鲁木齐山前凹陷第三纪(古近纪、新近纪)沉积地层存在严重的重磁化现象,所获得的5个采点的平均剩磁方向较离散。 这说明各采点所在推覆体之间可能存在相对运动。 研究区第三纪(古近纪、新近纪)沉积地层实测磁倾角普遍存在浅化问题,即实测磁倾角比由欧亚大陆视极移曲线预测的磁倾角要浅(如在西南天山博古孜河要浅19°,这与该区第三纪(古近纪、新近纪)的古地理重建是不协调的)。 Thomas et al.(1994)在对塔吉克盆地第三系(古近纪、新近纪)红层进行古地磁研究时也报道了类似的现象。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目前说法不一。 因此,利用第三纪(古近纪、新近纪)沉积地层古磁倾角来研究该区新生代各块体间的纬向运动(即南北向缩短量)目前可能是不现实的,但利用第三纪(古近纪、新近纪)火成岩的古磁倾角有可能获得该区新生代各块体间的纬向运动状况。
此外,可利用古磁偏角的变化来确定各块体绕垂直轴的相对旋转量。博古孜河剖面自N2以来逆时针旋转了18.9°,拜城逆时针旋转了17.8°;英吉莎自80 Ma以来顺时针旋转了21.0°±10.4°,这些结果与地质研究 (Chen Jie et al., 2000; Rumelhart et al., 1999; Burtmanet al., 1993)是一致的。
㈩ 用科学的语言和已有的知识解释科学领域的新现象、新成果。
立体电影是应用偏振光原理发明的,光是电磁波,光在传播的时候是向各各方向振动的,偏振光就是指往一个方向振动的光。通俗的说,立体电影就是将两个不同方向的偏振光反射到两个眼球里,使得两只眼看到的图像不同,从而产生立体感。我们知道在看立体电影时要戴一个眼镜,其实那个眼镜就是过滤不同方向偏振光的眼镜。电影院用两台特别的投影机将图像投到荧屏,两台投影机发出的光都是偏振光,一个是水平方向振动的偏振光,一个是垂直方向振动的偏振光,经过荧屏反射后,性质不变,我们戴的眼镜镜片有特殊的光栅,一个镜片只能透过特定方向的光,这样投影机投的两幅略有不同的光就分别进入了我们的两个不同的眼球,从而产生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