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梅新育的主要成果
已出版专著7本,主要有:
1.《国际游资与国际金融体系》,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独著;
2.《90年代美国经济》,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合著;
3.《大流转——国际货币风云录》,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合著; 1.《关于中小企业低价出口商品的体制根源及改革》,北京,《国际贸易问题》,1995-9;
2.《论美国反托拉斯法域外管辖制度》,北京,《国际贸易》,1996-9;
3.《反跨国贿赂:国际贸易政策新热点》,北京,《世界经济》,1998-4;;
4.《美国〈外国腐败行为法〉述评》(上、下),上海,《外国经济与管理》,1998-5、6;
5.《论美国反破产欺诈法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北京,《经济导刊》,1998-5;
6.《横跨国境的“网络新政”——美国政府的电子商务发展政策》,北京,《国际贸易》,1999-1;
7.《略论明代对外贸易与银本位、货币财政制度》,广州,《学术研究》,1999-2;
8.《论美国企业股票期权计划的新发展》,北京,《世界经济》,1999-5;
9.《芒德尔国际经济理论与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北京,《经济学动态》,1999-12;
10.《明季以降白银内流及其对中国经济制度之影响》,澳门,《文化杂志》(季刊),第39期;
11.《励精图强——印度外向型软件业的成功和启示》,北京,《国际贸易》,2000-9;
12.《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与美国贸易政策的摩擦》,北京,《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3;
13.《必须承受的额外风险——从企业改革看内地企业境外上市》,北京,《国际贸易》,2001-6;
14.《世界股市低迷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国际经济合作》,2001-11;
15.《托宾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渊源、效率与公平分析》,《经济学动态》,2002-5;
16.《打破黑箱——先锋投资筹备上市对推进国际游资监管的启示》,《国际贸易》,2002-11;
17.《放权须有先决条件——我国企业境外期货交易中的过度管制》,《国际贸易》,2003-5;
18.《固本培元——从亚洲债券基金看东亚金融合作发展》,《国际贸易》,2003-8;
19.《联手开发——中国内地、澳门与葡语国家三方经贸合作发展构想》,《国际贸易》,2003-10;
20.《选择拉弗,还是凯恩斯?》,《21世纪经济报道》,2004-2-23;
21.《开拓新疆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症结与出路》,《国际贸易》,2004-2,合作,第二作者;
22.《打破黑洞——离岸金融中心及其对华投资问题探析》,《国际贸易》,2004-7;
23.《国际游资在中国的“秘密通道”》,《大经贸》,2004年第6期;
24.《统筹规划——我国内外需求、资源对立统一关系研究》,《国际贸易》,2004-10;
25.《有序开放企业境外期货交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经济活页文选》,2003年6月,独著;
26.《贸易救济是耶非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经济活页文选》,2003年8月,独著;
27.《国际游资对人民币汇率安排的冲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经济活页文选》,2003年12月,独著;
28.《中国与离岸金融中心跨境资本流动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经济活页文选》,2004年6月,独著;
29.《我国跨国经营政治性风险及其应对》,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经济活页文选》,2004年12月,独著;
30.《汇率之争》,《读书》,2005-5;
31.《从中国“入市”之争审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国经济时报》,2004-6-14;
32.《“自由化+财政紧缩”不是万应灵丹,IMF变革药方何在?》,《21世纪经济报道》,2004-3-22;
33.《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大国意识》,《上海证券报》,2004-12-1;
34.《离岸金融中心资本流动监管的要害是什么?》,《21世纪经济报道》,2005-2-24;
35.《正视中国退让的负面效应——对大幅提升纺织品出口税的几点看法》,《中国经济时报》,2005-5-30。 1. 仙桃柴油机加工生产线设计
2. 柴油发电机组设计
3. 《湖北省咨询业发展状况》 (湖北省科委课题)
4. 《汽车节能技术趋势》,《湖北汽车》,1991-3。 (该文于1991年入选“湖北省节能技术研讨会”;1997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主编《中国科学技术文库》,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1. 1994~1995学年度武汉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甲等奖;
2. 1997~1998学年度武汉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甲等奖;
3. 1999年度董辅礽经济科学奖;
4. 1998~1999学年度武汉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甲等奖;
5. 2000年度《国际经贸消息报》优秀撰稿人;
6. 北京市2000年科技进步二等奖(《首都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研究》课题组副组长);
7. 2001年度“中国外经贸发展与改革”征文二等奖(《“走出去”战略中的政策目标冲突》,获奖名单见2001年10月11日《国际商报》第8版);
8. 第六届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论文二等奖(《中国与离岸金融中心跨境资本流动问题研究》);
9. 2005年度“中国外经贸发展与改革”征文三等奖(《我国海外资源开发投资中的政治性风险及其应对》);
10. 2006年度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优秀论文三等奖(《我国跨国经营政治性风险及其应对》);
无
② 浙江工商大学的学术研究
2009年至2013年,学校各类纵向科研项目227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5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182项,年均研经费在1.8亿以上。2009年至2013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23项。发表被SCI、SSCI、A&HCI收录论文850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 。
2010、2011、2013年浙江工商大学连续三年获得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数列全国高校前5位左右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一直稳居全国财经类大学第1位,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经济管理学科)项目数一直在全国高校中前30位左右,2010年位列全国高校前20位 ;国家自然科学管理科学部基金数目一直位居全国财经类大学前5位。 科研立项 2013年,纵向科研项目43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39项、省科技计划项目5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7项、省社会科学基金54项;横向项目373项。全校科研经费合计约1.88亿元,其中科研项目到款经费1.1533亿元。
2012年,纵向科研项目39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2项、省科技计划项目4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60项、省社会科学基金32项;横向430项。全校科研经费约1.86亿元,其中科研项目到款经费1.2545亿元。
2011年,纵向项目45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8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39项、省科技计划项目3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40项、省社会科学基金61项。横向项目976项。
2010年,纵向项目57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6项、其它国家级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48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8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40项、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51项;横向项目942项。 科研获奖 2013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7项,其中以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6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5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1项,省科学技术奖2项。获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7项(含参加1项),商务部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1项,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奖1项。
2012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0项,其中以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26项。获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1项(参与2项),其中一等奖5项;获省科学技术奖5项(参与1项)。
2011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4项,其中以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0项。获省科学技术奖8项,其中一等奖2项(学校排名第2参与完成1项)、二等奖4项。
2010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共19项,其中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有14项。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5项,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6项,并首次获得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1项。 专利授权 2013年,获授权专利89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
2012年,获授权专利96项,其中发明专利57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
2011年,获授权专利71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8项。
2010年,获授权专利43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外观设计专利15项。 论文著作 2013年,出版各类著作144部,其中专著71部、编著29部、译著22部、教材22部;原发学术论文1339篇;被SCI、EI、ISTP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372篇,其中,被SCI、SSCI、A&HCI收录211篇,EI收录155篇,ISTP、ISSHP收录6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转摘13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57篇。
2012年,出版各类著作125部,其中专著55部、编著33部、译著19部、教材18部;原发学术论文1251篇;被SCI、EI、ISTP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324篇,其中,被SCI、SSCI、A&HCI收录170篇,EI收录147篇,ISTP、ISSHP收录7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转摘12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48篇。
2011年,出版各类著作206部,其中专著51部、编著61部、译著33部、教材61部;原发学术论文1797篇;被SCI、EI、ISTP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570篇,其中,被SCI、SSCI、A&HCI收录203篇,EI收录317篇,ISTP、ISSHP收录50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转摘10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59篇。
2010年,出版各类著作279部,其中专著86部、编著93部、译著44部、教材56部;发表学术论文2397篇;被SCI、EI、ISTP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795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转摘11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73篇,全国性年鉴转载1篇。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拥有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2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6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行业创新平台,6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6个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1个浙江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
主要省部级科研平台一览表 科研平台级别 科研平台名称 备注 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 教育部、国家级,2004年设立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 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杭州) 国家级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新一代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网络创新平台教育部、全国首批25家之一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西湖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商务部、全国首批34家之一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浙商研究中心 浙江省东亚研究院 浙江省浙江省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浙江省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浙江省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浙江省新型网络标准及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浙江省省级行业创新平台 浙江省渔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浙江省、第二单位 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 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团队 浙江省水产品加工产业研究团队 浙江省电子商务技术科技创新团队 浙江省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村镇生活废弃物处理技术研究团队(沈东升) 浙江省电子商务与物流优化研究团队(琚春华) 浙江省生鲜食品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研究团队 浙江省统计方法与科学决策研究团队 浙江省金融创新与区域金融发展研究团队(钱水土) 浙江省国际经贸争端解决机制及其应用研究团队(古祖雪) 浙江省道德建设与价值培育研究创新团队浙江省 馆藏资源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图书馆纸质图书259.66万册,数字资源60000GB,中文纸质报刊2110余种,外文纸质报刊240余种,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21000余种。 学术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是浙江工商大学主办的专业学术理论刊物,月刊,先后获得了国内学术期刊几大权威评价体系的共同认可和一系列奖项。2010年获“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2006年荣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荣誉称号 ,自1992年以来连续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先后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ASS)》、《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全文收录期刊等。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是浙江工商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87年,学报2001年5月之前为《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当时刊物着重研究法学基础理论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等问题,为学术界和司法实践部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阵地。从2005年第1期起,学报对原有栏目作适当调整,现有主要栏目为:法学研究;语言文化艺术;经济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浙江文化;政治哲学历史;社会学研究;新闻与传媒;高等教育研究等。先后入选《全国期刊目录索引》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CAJCED),《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全文收录期刊。《学报》被国内四大文摘转载、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有较大幅度的提高。2011又成功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行列。
③ 龚胜生的龚胜生教授研究成果获奖情况
编号 时间 成果名称 授奖部门及等级 完成顺序 21 2007.07 关于加快武汉城市圈
建设的对策建议 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
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奖三等奖 独立完成 20 2004.04 省组织部、宣传部、团省委、
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青年联合会:湖北省十佳杰出青年提名奖 独立完成 19 2004.08 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 谭其骧禹贡基金会颁:谭其骧
禹贡基金第三届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论著一等奖 独立完成 18 2004.09 中国教科文维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17 2001.06 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独立完成 16, 2000.08 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谭其骧禹贡基金会颁:谭其骧禹贡基金第二届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著作二等奖 独立完成 15 1999.11 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协调 中国人口学会国家人口培训中心颁发:第二届全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独立完成 14 1999.5 华中师范大学优秀青年 13 1998.10 武汉市团委、组织部、科委、人事局、青年联合会颁:第二届武汉优秀科技青年创业奖 独立完成 12 1998.09 湖北省教委、人事厅、教育工会、教育奖励基金会颁:湖北省优秀教师 独立完成 11 1998.03 霍英东高等教育基金会颁:霍英东青年教师(研究类)三等奖 独立完成 10 1997.12 中国地理学会颁:第四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 独立完成 9 1997.12 跨世纪的举措—湖北大城市研究 中国发展研究奖评审委员会颁:中国发展研究奖二等奖 主要参加 8 1997.10 湖北省科协、人事厅、组织部颁:第三届湖北青年科技奖 独立完成 7 1997.03 典型城乡区域发展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历史地理考察(系列论文成果) 国家教委颁: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独立完成 6 1996.02 2000年来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 谭其骧禹贡基金会颁:谭其骧禹贡基金首届优秀青年学术论文二等奖 独立完成 5 1996.05 长江中游沿岸地区生产力布局研究 湖北省人民, 政府颁: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2完成 4 1995.09 论“湖广熟,天下足”谚语的流传过程、实质表现及其所反映的人地关系的嬗变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颁:一九九四年度中青年农史论文征文优秀奖 独立完成 3 1995.10 两湖平原城镇发展空间过程研究 中国地理学会颁:第五届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优秀学术论一等奖 独立完成 2 1994.06 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李四光学术思想研究会颁:李四光学术思想研究会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独立完成 1 1994.10 2000年来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 湖北省科委、科协、人事厅颁:湖北省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④ 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究竟属于什么级别的奖项
为做好2015年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参评作品征集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奖目的
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是面向全国的社会科学类奖项,用于奖励商务领域具有前瞻性、创见性,有较高理论和学术价值的著作、论文和研究报告,以及对政府决策和实际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二、评委会设置
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组织机构由领导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和秘书处组成。商务部领导担任领导委员会主任。评审委员会委员由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相关学科和行业有造诣的学者及专家担任。秘书处为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的常设机构,设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三、奖项设立
成果奖按论文、著作、报告和政策调研(均非涉密)4个类别征集作品,论文、著作和报告均分为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国内流通3类,政策调研不分类,总计10类奖项。每类奖项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若干(优秀奖数量约为每类参评作品数量的10%),如无相应等次作品,奖项可空缺。
论文类征集公开发表的文章,著作类征集正式发行的书籍,报告类征集已完成的课题,政策调研类征集政策分析建议类的内部调研。
四、参评办法
参评作品范围包括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商务领域出版的书籍,在全国性刊物上公开发表、具有较高学术理论价值的社科类研究作品,以及虽未公开发表、但在内部发行的刊物上刊登的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五、申报步骤
(一)登陆http://cgj.mofcom.gov.cn/在线填写申请信息。
(二)打印在线完成的申请表并加盖公章。
(三)打印《承诺书》并签字。
(四)申请表、签字的《承诺书》、作品6份,其中,著作类应为6本正式发行的书籍,论文类、报告类和政策调研类样刊一份及6份打印件(需隐去作者姓名及相关作息)。此外,报告类因参评作品必须是经委托单位或立项单位正式委托立项并评审验收的课题研究成果,需一并邮寄相关证明材料。
(六)材料报送时间及地点
申报材料请于2015年6月8日前交科研处成果科(综合楼1042)。
⑤ 李本乾的成就荣誉
1.上海市第七次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4.8
2.上海市第六次社会科学成果奖 200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 2006.10
4.第十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成果奖” 2006.01
5.2003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2003.8
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05.12
7.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首届王嘉廉新闻奖学金” 1999.5
8.甘肃省第七次社会科学成果奖 2001.1
9.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育才奖” 2007.10
10.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博士学位论文) 2004.8
11.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一等奖 2007.12
12.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二等奖 2008.12
⑥ 张向前的主要获奖
独立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10
独立获中国人才研究会第四届人事人才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2011
获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授予优秀论文二等奖,2012,排名第一
独立获国家人事部授予“第五届全国人事人才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
获国家商务部授予2012∕2013年度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2013,排名第一
主讲《组织行为与领导力》获全国大学素质教育优秀通选课,2014,排名第一
获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排名第一
独立获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第八届福建省科技工作者优秀建议提名奖,2011
独立获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第六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5
独立获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社科联、福建省人事厅联合授予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2010
独立获厦门市人民政府授予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2013
获中国人才研究会授予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2010,排名第一
独立获华侨大学优秀教材三等奖1项,2010
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次(2009)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1项,2009,排名第一
获福建省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2009,排名第一
获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2013,排名第一
获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6项,2013,排名第一
独立获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2011
独立获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5项,2011
独立获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2008
独立获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2008
独立获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2项,2008
独立获福建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授予优秀建言三等奖1项,2011
独立获福建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授予优秀建言优秀奖3项,2011
获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授予2012年度全省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3
获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授予2011年度全省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2012
获华侨大学教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2009,排名第一
获华侨大学精品课程“组织行为学”1项,2010,排名第一
获华侨大学教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2009,排名第二
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授予优秀论文一等奖,2009,排名第一
获福建省公务员局授予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2009,排名第二
独立获福建省公务员局授予优秀论文优秀奖1项,2009
独立获福建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授予优秀建言二等奖,2010
独立获福建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授予优秀建言优秀奖,2010
获福建省委宣传部授予优秀论文特等奖1项,2009,排名第一
获福建省委宣传部授予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2009,排名第一
独立获福建青年五四奖章,2007
入选福建省优秀青年人才人选,2007
入选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人选,2011
独立获国际管理学会授予“杰出人力资源管理奖”,2007
独立获福建省人事厅福建省农业厅中共福建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联合授予优秀论文奖,2007
独立获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社科联、福建省人事厅联合授予第四届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名奖共5名)
独立获福建省科学界联合会授予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07
独立获中共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事厅、农业厅授予优秀论文奖,2007
独立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13所高校联合授予联校优秀社会科学成果论文奖1项,2005
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13所高校联合授予联校优秀论文奖1项,排名第一,2007
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13所高校联合授予联校优秀论文奖1项,排名第一,2001
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优秀成果,排名第一,2006
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授予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排名第一,2007
获泉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共10名),2006
获泉州市新长征突击手,2006
获国立华侨大学教学优秀特别奖,2007
获国立华侨大学科研优秀特别奖,2006
获国立华侨大学科研优秀特别奖,2005
获国立华侨大学科研优秀特别奖,2003
获国立华侨大学优秀科技园丁,2006
获华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首届科研优秀特别奖,2001
获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首届教学优秀特别奖,2005
获华侨大学首届研究生优秀特别奖,2001
近年来,另参加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多项,获各级学会论文奖多项。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科技作品”、“管理者挑战赛”等获一二三等奖10余项。
⑦ 谭力文的获奖与荣誉
论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深层透视》(中国工业经内济,2008年第10期),获中华容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08/2009年度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论文一等奖(排名第一)。 系列论文《跨国公司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包发展趋势与我国政策研究》,获第六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2009年。 著作《跨国公司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包发展趋势与我国政策研究》,获第七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2011年。 系列论文《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研究》,获武汉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2011年。 论文《中国管理学构建的再思考》(管理学报,2011年11期),获武汉市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个人),2013年. 论文《中国管理学构建的再思考》(管理学报,2011年11期),获首届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二等奖(个人),2014年.
⑧ 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 评职称算吗
嘉奖、奖励( 非民复间团体、颁制发;且与本职专业工作相关)评职称只能算专业工作“荣誉业绩”,而不能算成果!!
( 职评方案赋分内容列项,对“成果”是有详尽释义的,你单位负责人事、职评工作的同志不可能不向教职工传达! )
⑨ 李玉梅的学术简介
一、发表论文
1.《全球FDI区位转移的规律及对我国的启示》,《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2.《金砖国家货币国际化进程比较分析及中国借鉴》,《国际贸易》,2012年第4期。3.《美中贸易逆差的根源与实证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第3期。4.《2012年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前景分析》,《国际贸易》,2012年第2期。5. Parent Control Structure and IJV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s, Contemporary Asian Economy Research, Vol.2, No.4, January 2012.6.《入世十年外商直接投资的变迁与经济效应分析》,中国融入世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纪念中国入世十年学术研究论文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7.《破解沿海“劳工荒” 推动外商投资内移》,人民日报《内部参阅》,2011年10月21日。8.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e Sole Proprietorship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Contemporary Asian Economy Research, Vol.2, No.1, April 2011.9.《应对沿海民工荒 推动外商投资内移》,《国际贸易》,2011年第4期。被《红旗文摘》2011年第3期转载。10.《FDI与我国内资企业自主创新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2期。11.《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与控制》,《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12期。12.《FDI推动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与政策建议》,《国际贸易》,2010年第2期。13.《FDI推动自主创新:理论框架与对策》,《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4期。14.《应对金融危机离不开深化改革开放》,《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3期。15.《全球金融危机下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选择》,(香港)《中国评论》,2009年第3期。16.《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对外贸易失衡》,《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6期。17.《反垄断法规制外资并购的效应分析》,《国际贸易》,2008年第5期。 18.《台湾经济困局与出路》,(香港)《中国评论》,2008年第3期。19.《缓解我国资本项目顺差的路径选择》,《形势与对策——中国经贸发展与改革(2007年)》,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年版,获中国国际贸易学会2007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20.《以新开放观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科学决策》,2008年第1期。21.《过渡期结束后应大力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国际贸易论坛》,2007年第6 期。22.《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推动自主创新战略》,《形势与对策——中国经贸发展与改革(2007年)》,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年版,获中国国际贸易学会2006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23.《入世五周年: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世界知识》,2007年第2期。24.《巩固开放成果抓住发展机遇》,《国际商报》,2007年1月6日。25.《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与调整》,《国际贸易论坛》,2007年第1期。26.《紧抓机遇 推动对外开放达到新水平》,《国际商报》,2006年12月22日。27.《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宝贵机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国商务部,《商务评论》,2006年12月20日。28.《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推动自主创新》,《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版。29.《外商投资独资化:动因与影响》,《开放导报》,2006年4期,获2006年“第五届WTO与中国国际学术年会”征文论文二等奖。30.《跨国公司两张脸》,《世界知识》,2006年第7期。31.《塑造中国自主品牌路在何方》,《经济导刊》,2005年12期。
二、著作
1.《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FDI与自主创新》,专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11月。2.《国际直接投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3.《中国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2011》,参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年4月。4.《中国外商投资发展报告(2011)—结构变迁中的外商投资》,参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三、主持参与课题
主持课题: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沿海外商投资企业撤资风险防范”, 2012年2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世界经济结构变迁中的FDI撤资与风险控制研究”,2012年5月。
参与课题: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主要目标与政策选择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11年11月。2.商务部委托课题:“软件出口(创新)基地扶持政策课题研究”,2011年8月至12月。3.商务部委托课题:“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出口能力评估体系实施和推广”,2011年8月至12月。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项目“中国外商投资发展报告”,2010年7月。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特色科研项目“中国出口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6.北京哲学社科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理论与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2007年6月至2010年1月,课题组主要成员之一。7.商务部委托课题:“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与区域化国际化研究”,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8. 商务部委托课题:“我国新兴市场战略的拓展与深化”,2009年4月至11月。9.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利用外商投资推动我国自主创新机理与保障体系”, 2007至2009年。10. 商务部委托课题:“FDI向我国中西部及周边国家转移趋势评估”,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11. 商务部委托课题:“西藏在我国与南亚国家经贸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12.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委托课题:“西藏自治区贸易与投资指南”,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13. 商务部委托课题:“我国装备制造业利用外资问题研究”,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14. 深圳市WTO事务中心委托课题:“深圳市WTO反倾销与产业损害预警信息库数据服务项目”,2006年。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世界贸易组织十年:中国的视角”(项目号:05JJD790001), 2005年至2008年。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条件、内容和路径”(项目号:04BJL005),2004年至2008年。
四、研究报告
1.《应对世界经济下行风险的政策建议》,《成果要报》,2012年6月29日。 2.《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获商务部部长批示,上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12月22日。3.《缓解资本项目失衡是当前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重点任务和长期选择》,获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批示,商务部《调研与参考》,2007年第17期。4.《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被商务部外资司采纳,商务部《商务评论》,2006年12月。
五、所获奖励
1.《外商直接投资:中国的实践与论争》,获2009年度“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论著二等奖,第二作者、第二获奖人。2.《外商直接投资:中国的实践与论争》,获2008年“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二等奖,第二作者、第二获奖人。3.《缓解我国资本项目顺差的路径选择》,获中国国际贸易学会2007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4.《外商投资独资化:动因与影响》,获2006年“第五届WTO与中国国际学术年会”征文论文二等奖。5.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获中国国际贸易学会2006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⑩ 吴晓波的主要获奖情况
2009年《全球化制造与二次创新:赢得后发优势》获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2009年“创新型经济评价体系构建和浙江省创新型经济发展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09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和评判参考标准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2年“基于二次创新动态过程的组织学习模式演进——杭氧1996-2008纵向案例研究”获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3年“基于二次创新动态过程的组织学习模式演进——杭氧1996-2008纵向案例研究”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2013年《浙商全球化:网络与创新》获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论著类优秀奖
2013年“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对策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4年“浙江大学全球化创业管理精英人才跨国协同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评选表彰高等教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