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慕尼黑上海激光光电展的2014同期会议
光学技术大会PHOTONICS CONGRESS CHINA
>>第九届国际应用激光技术中国研讨会(LPC 2014)
>>光学前沿——第九届全国激光技术与光电子学学术会议暨“2013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及优秀产品”发布会
>>OSA 技术论坛
>>技术培训班系列
-光纤激光器高级培训班
-红外成像技术与应用高级培训班
-激光产品的安全防护认证短训班
同期会议
>>中国(上海)国际机器视觉技术及工业应用研讨会
B. 陈学元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力于发光材料电子结构与性能研究,在无机发光材料控制合成、电子结构、光学性能及应用取得重要进展。自主研制低温高分辨激光光谱和上转换量子产率等仪器,在稀土和分子发光材料中发现普适的结晶学位置对称性破缺、反常格位和荧光动力学现象,首次获得五光子泵浦上转换受激发射;实现稀土离子在宽禁带半导体纳米晶的异价体相掺杂和强荧光发射,解决国际上一直存在的争议问题;研制多种水溶性稀土纳米荧光探针,提出基于三价铕的双模荧光标记检测,将稀土纳米晶成功地用于生物分子的时间分辨(或上转换)异相和均相检测,被美国CE&N和JACS聚光灯栏目评述。两篇论文入选2010和2011 “中国光学重要成果”。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9篇(影响因子>8论文15篇,(通讯作者11篇, 包括1篇自然?光子学、1篇Chem Soc Rev、2篇JACS、4篇德国应用化学、1篇Adv Mater、1篇Coord Chem Rev和1篇Small),封面3篇,ESI高被引论文9篇,论文已被他引3000多次;专利24项。
C. 江南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什么
江南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在2001年首批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是学校的品牌、特色专业。年被批准建立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3年年底,经教育部统一修订后,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统一更名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经过19年的建设,具有了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先进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学术氛围营造和科学技术研究也日趋深入,形成了教学科研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
近五年来,在学校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先后建立江苏省轻工光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无锡尚德电力有限公司、江苏新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2个省级科研平台;与江苏彤明车灯有限公司、无锡实益达电子有限公司等合作建有6个省级企业工作站;累计发表论文526篇,其中SCI 328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7部,授权发明专利18项;承担国家级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15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企事业单位合作项目35项,累积到账科研经费超过1200万元;获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和省科研进步二等奖各1项、国家级协会科研成果奖6项。首次将光谱技术应用于白酒检测,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所研发的“单芯片白光LED”技术入选“2016年中国光学重要成果”;研制出了绝对效率提高近1.0%的单晶P型PERC电池,填补了国内空白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科学人才。能在光信息与光通信、光电器件与系统、光电检测技术、成像与显示等领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从事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等工作。
主干课程:激光原理与技术、几何光学与光学设计、波动与近代光学、电磁场理论、信息光学、光纤通信、光电成像与显示
毕业生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技术能力强,一次就业率高。每年约40%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8%以上。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余地大,学生主要就业于长三角的光伏、光电类企业,从事产品的生产、研发、工艺等工作,其中在江苏省的就业率接近50%。
近几年与国外建立“2+2”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的高校有:英国纽卡斯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保研或考研继续深造的高校主要有: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美国纽约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和江南大学等。
毕业生就业的企业主要有:中兴通讯、尚德太阳能电力、京东方、实益达、菲尼萨、惠普、阿特斯太阳能光电、新广联等行业龙头企业。
企业实习基地主要有: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无锡实益达电子有限公司、江苏新广联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每年都有学生到相关企业做短期实习或完成毕业论文。
D. 江南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哪些深造机会
江南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在2001年首批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是学校的品牌、特色专业。2006年被批准建立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3年年底,经教育部统一修订后,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统一更名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经过19年的建设,具有了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先进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学术氛围营造和科学技术研究也日趋深入,形成了教学科研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
近五年来,在学校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先后建立江苏省轻工光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无锡尚德电力有限公司、江苏新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2个省级科研平台;与江苏彤明车灯有限公司、无锡实益达电子有限公司等合作建有6个省级企业工作站;累计发表论文526篇,其中SCI 328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7部,授权发明专利18项;承担国家级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15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企事业单位合作项目35项,累积到账科研经费超过1200万元;获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和省科研进步二等奖各1项、国家级协会科研成果奖6项。首次将光谱技术应用于白酒检测,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所研发的“单芯片白光LED”技术入选“2016年中国光学重要成果”;研制出了绝对效率提高近1.0%的单晶P型PERC电池,填补了国内空白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科学人才。能在光信息与光通信、光电器件与系统、光电检测技术、成像与显示等领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从事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等工作。
主干课程:激光原理与技术、几何光学与光学设计、波动与近代光学、电磁场理论、信息光学、光纤通信、光电成像与显示
毕业生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技术能力强,一次就业率高。每年约40%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8%以上。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余地大,学生主要就业于长三角的光伏、光电类企业,从事产品的生产、研发、工艺等工作,其中在江苏省的就业率接近50%。
近几年与国外建立“2+2”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的高校有:英国纽卡斯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保研或考研继续深造的高校主要有: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美国纽约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和江南大学等。
毕业生就业的企业主要有:中兴通讯、尚德太阳能电力、京东方、实益达、菲尼萨、惠普、阿特斯太阳能光电、新广联等行业龙头企业。
企业实习基地主要有: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无锡实益达电子有限公司、江苏新广联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每年都有学生到相关企业做短期实习或完成毕业论文。
E. 求2013年中国(世界)科技成就。
1.辽宁号航母正式服役。
2.J-15舰载机航母甲板起降成功,J16空对地攻击机试飞。
3.歼31试飞,歼20 2002号试飞,雷达已经安装,已经进行武器挂载投放实验。
3.武装直升机武直10、武直19亮相。
4.试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
5.翼龙无人攻击机,翔龙无人侦察机再次现身.
6.中华神盾052c批量生产,重驱052D下水,国产轻护056下水,
7.蛟龙号深潜超7000米。
8.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服务,覆盖整个亚太。西至中东,东至美国部分地区。
9.大运Y-20试飞,歼10B频繁试飞,即将批量生产。
10.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达到预期。
F. 陈学元的所获荣誉
入选中国“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
论文(Small2011, 7, 3046)入选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4)
2013年度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
论文(Nat. Photonics2013, 7, 234)入选《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杂志“2013中国光学重要成果”(2014)
卢嘉锡优秀导师奖(2012)
论文(Adv. Mater., 22, 3266, 2010)入选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2)
论文(Small2011, 7, 3046)入选《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杂志“2011中国光学重要成果”(2012)
论文(Adv. Mater.2010, 22, 3266)入选《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杂志“2010中国光学重要成果”(2011年)
第十七届运盛青年科技奖(2010年)
中科院上海分院第二届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2010年)
首届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9年)
中科院上海分院首届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提名奖(2008年)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2008年)
福建省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2003年)
第一届全国发光学徐叙瑢优秀青年论文奖二等奖(1998年)
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1997年)
G. 中国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
1、朝鲜战争的胜利
朝鲜战争指1950年6月爆发于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北、南双方的民族内战,后美国、中国、苏联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而成为了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
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南非、埃塞俄比亚)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带。
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2、恢复联合国五常职位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进行表决。
表决的结果是,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当电子计票牌显示出表决结果后,会议大厅迅雷般的掌声轰鸣,持续达两分钟之久。
不少国家的代表放声高歌,热烈欢呼,有不少人像过节一样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当然,也有人感到难堪和尴尬。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是一个辉煌的时刻,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值得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热爱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感到自豪的时刻。
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决议,明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宣告“把蒋介石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驱逐出去”。
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的事实已被联合国接受,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代表权问题从政治上、法律上、程序上都已得到公正、彻底的解决。
3、加入世贸
1995年7月11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中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为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进行了长达15年的努力。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中华民国是世贸前身——关贸总协定的创建国之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因为政治对立的原因,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而继续承认中华民国政府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法获得在关贸总协定中缔约国成员的身份。
在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会议推出2758号决议,即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上做出表态,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得了合法地位,中华民国政府也不再出现在关贸总协定的列表之中,直到2001年,中国与中国台湾才陆续加入WTO。
4、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
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5、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
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
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6、澳门回归
指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葡萄牙共和国结束统治澳门的历史事件。
1985年5月,葡萄牙总统埃亚内斯应邀访问中国,同中国总理赵紫阳就解决澳门问题进行友好磋商。双方都认为解决澳门问题时机已经成熟。
访问结束后发表联合公报,双方决定将就澳门问题于1986年上半年在北京进行谈判。1986年6月,中葡在北京就澳门问题举行首轮会谈。
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H. 简述在古代物理时期中国在光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其实来我就知道一个《墨经》,里面源有光的东西,等我下,去翻翻书
其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象的现象,
它是世界最早的光学著作
古代人利用太阳照射成影子的技术,制造了太阳钟
中国人利用光的传播,建造了烽火台...这也算吧
(产生烟雾,光就透不过,然后....)
海市蜃楼,李白有诗云.天姥山连天向天横...
I. 陈学元的主要学术贡献
陈学元研究小组一直致力于无机发光材料电子结构与性能研究,近五年来在稀土发光材料的控制合成、电子结构、光学性能及生物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
1)发光材料的电子结构和激发态动力学:实现稀土离子在宽禁带半导体纳米晶的体相掺杂和强荧光发射,TiO2:Er纳米晶的光谱性能和局域结构的研究结果 (Small 2011, 7, 3046) 入选 “2011中国光学重要成果”。以稀土离子为结构探针,通过低温高分辨荧光光谱揭示在稀土掺杂阳离子无序分布结构的晶体中普遍存在的结晶学位置对称性破缺现象 (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1128) (化学领域ESI高被引频次论文)。
2)发光材料的光学性能:利用核壳结构实现Eu在水溶性NaGdF4纳米晶的上转换和下转换双模荧光 (Adv. Mater. 2010, 22, 3266),论文入选 “2010中国光学重要成果” 和材料领域ESI高被引频次论文(他引220次);利用中红外飞秒激光激发,在π共轭分子发光材料IPPS中实现五光子泵浦上转换受激发射,同时获净转换效率高达10.4%的三光子泵浦上转换受激发射 (Nature Photonics 2013, 7, 234,入选 “2013中国光学重要成果”) ;突破常温离子交换湿化学法制备高量子产率非稀土红色荧光粉技术,实现高显指低色温暖白光LED高光效输出(Nature Commun., 2014, 5, 4312)。
3)发光材料的生物应用探索:研制基于稀土氟化物和氧化物纳米探针的新一代荧光生物标记材料,并成功用于生物分子尤其是肿瘤标志物的异相和均相检测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6306; 2013, 52, 6671; 2014, 53, 1252),其中超小ZrO2基稀土荧光生物探针的研制(JACS 2012, 134, 15083)被美国C&EN和JACS Spotlights专栏评述。发展了基于KGdF4:Ln纳米探针的光/磁双模生物标记方法,实现TR-FRET生物检测和MRI成像(JACS 2012, 134, 1323)。8篇论文入选化学领域ESI高被引频次论文。
4)发光材料的先进测试平台研制:设计研制低温高分辨激光光谱仪和上转换量子产率测试仪等,自主研制了国际领先的光化学与光物理测试研究平台,发现许多新颖的光学性能;依托该平台与国内外伙伴小组合作,取得许多高水平成果,并发表在Science和Nature Mater等顶级期刊。
近五年来陈学元作为通讯作者已在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JACS等发表SCI论文46篇,其中影响因子>10论文14篇,>3论文40篇,封面/封底/卷首彩页论文7篇(2篇被选为Angew. Chem. Int. Ed.和Chem. Eur. J.热点论文和Frontispiece)。论文近五年他引3200多次,其中9篇入选近十年化学、材料领域ESI高被引频次(top 1%)论文。出版《稀土纳米发光材料:从基础到生物应用》Springer专著1部,专章3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27项(授权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