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持续职工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劳模,技术骨干引领作用
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无疑为劳动模范、先进职工、各类人才 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献身企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提 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在激发出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 使命感的同时,也激活了蕴藏在职工中的创造激情和 创新活力。
劳模创新工作 室,不仅为劳模先进发挥“传帮带”作用搭建了新平台,更 为工会发挥“大学校”作用提供了新阵地。运用这一载 体,可以让更多有上进心、有创新热情的职工参与进来, 在共同工作实践中接受先进思想的熏陶,感受先进行为 的影响,学习先进的方法和技能,为企业培养出更多德才 兼备、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生产急需的优秀人才,在打造 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职工队伍中凸显出巨大的优势和 作用。通过定期举办劳模讲堂、专题讲座、技术沙龙、网 上交流,签订“导师带徒”合同等,不断深化推动职工“提 素”工程,促使一大批年轻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得到快速 提升,成为生产一线高素质的技师、高级技师,为企业安 全生产、经营创效奠定了人才基础。 在壮大先进群体和工会服务劳模中发挥 了作用 培养选树、表彰宣传劳模先进,就是让奉献者的价值 得到充分认可,引领职工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 不断发展壮大先进群体,让先进的思想和行为成为引领 企业健康发展的思想主流。劳模创新工作室,无论外在 形式还是本质内涵,都具有这一积极作用。把劳模先进 培养成技术尖子、业务精英,把各类人才培养成劳动模 范、先进典型,成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一项重要任务,为 工会组织关心关爱服务劳动模范,优化评先树模工作开 辟了新的路径。在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方面,要构建起 “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协调组织、劳模骨干领衔、职 工踊跃参与”的工作格局。在推广成果、申请专利等方面 要给予大力支持,对作用突出、成果显著的劳模创新工作 室要给予表彰奖励。
工会要充分发挥积极分子的作用,使工会工作争取得到更多“热心人”的帮助和支持,使工会 “亲和力”、“感召力”在职工心目中有位置。
B.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的介绍
科技部 财政部 教育部 国务院国资委 全国总工会 国家开发银行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特制定本方案。
C.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国家科技计划调整和优化立项机制。建立和完善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的立项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征集渠道,应用开发类项目的指南编制、课题遴选、立项论证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加强各类计划之间的联动和有效衔接。
改进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应用开发类项目应有企业参加、产学研联合实施,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加强项目的系统集成;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基地、人才团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持续安排项目支持。
建立支持科技计划成果转化应用的资金渠道和机制,发挥已有科技计划成果支撑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开展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活动。支持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强化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服务功能。发挥科技计划对创新型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引导作用。 调整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相关计划(专项)的投入结构,形成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渠道,保障技术创新工程重点任务的实施。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支持方式。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含后补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偿还性资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全社会资源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完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内部分类考核。对从事教学、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不同工作进行分类评价,使上述各类人员具有同等地位。科技人员承担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与承担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在业绩考核中同等对待。
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转移的激励机制。应用开发类研究以成果的转化应用作为评价标准。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专门技术转移机构;对技术转移获得的收益,明确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贡献人员的奖励措施。
完善国有企业考核体系和分配激励机制。发挥业绩考核引导作用,在对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进一步完善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考核指标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企业集团将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纳入内部各层级企业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研究企业骨干技术人员中长期分配激励机制与政策,调动发挥骨干技术人员积极性。 抓好政策落实。加快开展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创业投资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等重点政策。
不断完善政策。开展政策落实情况评估,及时掌握新的政策需求,促进政策研究制定,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技术转移等政策措施。 建立科技金融合作机制。加强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结合,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杠杆和增信作用,引导和鼓励金融产品创新,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通过贷款贴息等手段鼓励和引导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鼓励和支持企业改制上市,扩大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范围,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科技保险试点,推动担保机构开展科技担保业务,拓宽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渠道。
大力发展科技创业投资。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力度,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以及其他民间资金参与科技创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