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广东成果

广东成果

发布时间:2021-08-17 00:20:35

A. 广州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果及未来新科技的发展有哪些

一、广州改革开放40年来成果:

1、收入方面

40年来,广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增长下行中保持就业稳定,减贫成就巨大,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即将全部脱贫,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劳动力素质显著提高。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实际增长8.5%。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18倍,年均实际增长

7.8%。40年间,我国居民用31年时间实现人均收入跨万元大关,用5年时间实现人均收入跨2万元大关,目前正向人均收入3万元大关迈进。这些数据足以说明,中国的中等收入人群正在不断扩大,贫富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大部分人已经实现了小康生活。

2、衣食住行

改革开放前,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吃饭靠粮票和油票,住的是土砖房,交通靠步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收入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舒适的穿衣体验,吃上也开始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瓜果四季常有。

大家也都住上了高楼大厦和新房子,用上了现代化的家具,出行方式的选择也多了很多种,公交,地铁,私家车,高铁飞机等等,不管是去哪儿,总能在24小时到达。

3、体育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了体育新的时期,明确了新时期的发展目标、政策措施和战略思想,中国体育开始回到社会主义体育发展的正确轨道。79年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

2018年,国家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和发展成果所带来的无限活力和巨大动力,体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运动员共获得奥运冠军237个;获得世界冠军3319个,占新中国成立以来总数的99%以上;创超世界纪录1125次,占新中国成立以来总数的86.4%。

二、未来新科技的发展

1、科技增量发展

一线城市里面广州的增量空间是最大的,衡量一个城市有没有未来,最大的衡量就是增量空间有多大。北京和上海的城市规模已经达到极限,反观广州1400万的人口规模,相对北上来说还有1000万的增长空间,广州也还有部分建设用地待启用,这些因素让广州具备增量机遇。


2、产业竞争发展

珠三角是个多核地带,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呈现“诸侯争霸”的情况,不像上海几乎可以称霸长三角,北京在华北一城独大。两天前重新核算的GDP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GDP首超广州,两者都是2万亿上下的规模。

城市实力旗鼓相当,各地政府间对于吸引优秀企业自然会有竞争压力,迫使政府改善营商环境,企业更有活力。硅谷是一个多核的结构才有这么多创新企业出现。珠三角有这么多企业出现,也是因为它是一个多核的结构。

3、生态科技发展

广州能够崛起有两个秘诀,一是包容,二是空调。空调改变了热带地区的生产环境,提高地区的生产能力,近十年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情况,例如美国底特律出现负增长,而佛罗里达人口数量和经济体量的增长都很突出。中国的经济重心有南移的迹象,广州得到发展。

(1)广东成果扩展阅读:

广州开放成果记录

2019年1月8日,中国科技最高领奖台上,广东刷新历史。45个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总数居全国第四,占全国比例达15.79%,创历史最高。

预计2018年研发经费支出超过2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5%,有效发明专利达24.9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一半,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保持全国第一。

制定实施“科技创新十二条”等创新政策,首次出台《广东省关于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提出多项改革创新举措。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4万家,总数、总收入、净利润等均居全国第一,技术自给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72.5%和68%。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创造未来的科技发展新趋势(大势所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广东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B. 广东省国家级分等成果转换

(一)建立广东省省级农用地等指数与实际标准粮产量的相关关系

采用广东省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广东省省级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经济等指数与实际标准粮产量的回归方程。

自然质量等指数与实际标准粮产量回归方程如下: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广东卷)

利用等指数与实际标准粮产量回归方程如下: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广东卷)

经济等指数与实际标准粮产量回归方程如下: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广东卷)

(二)确定省级农用地等指数向国家级农用地等指数平衡转换参数

按照等指数与标准粮产量的回归方程,确定省级等指数向国家级等指数平衡转换规则如下:

国家级自然质量等指数=省级自然质量等指数×0.7268+1236.84

国家级利用等指数=省级利用等指数×0.4438+882.58

国家级经济等指数=省级经济等指数×0.4796+1146.72

(三)确定广东省分等成果国家级等别

依据上述省级农用地等指数与国家级农用地等指数平衡转换规则,计算各汇总单元的国家级等指数,按照200分的等间距确定国家级自然质量等,按照100分的等间距初步确定国家级利用等和经济等,其结果如下:

广东省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指数(Yzr0)在2030~3819之间,广东省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在11~19等之间;

广东省农用地国家级利用等指数(Yly0)在1124~2141之间,广东省农用地国家级利用等在12~22等之间;

广东省农用地国家级经济等指数(Yjj0)在1249~2151之间,广东省农用地国家级经济等在12~22等之间。

根据上述等指数转换得出广东省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利用等和经济等均整体偏低。按照广东省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和折算研究中的产量数据,即广东省农用地标准粮产量的区间为502~1496千克/亩,需要对上述得到的初步国家级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进行调整:

国家级自然质量等指数:Y国家级=2.2225(Yzr0)-2503.6,得到广东省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为13~30等;

国家级利用等指数:Y国家级=1.9548(Yly0)-1193.2,得到广东省农用地国家级利用等为11~30等;

国家级经济等指数:Y国家级=2.1894(Yjj0)-1730.6,得到广东省农用地国家级经济等为11~30等。

转换建立省级等别和国家级等别的对应关系,分别形成自然质量等、利用等和经济等的省级等别与国家级等别对应关系统计表(表3-36~表3-38)。

表3-36 广东省省级等别与国家级等别对应关系统计表(自然质量等)

续表

表3-37 广东省省级等别与国家级等别对应关系统计表(利用等)

续表

表3-38 广东省省级等别与国家级等别对应关系统计表(经济等)

续表

C. 主要成果

一、划分矿床类型与矿产预测类型

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上,按照空间、时间和成因为主要因素,参照著名的典型矿床进行划分,共划分出五种预测类型和14个矿床式。预测类型分别为沉积型、层控(内生)型、热液型、风化型(残坡积型)和火山-沉积型。主要是沉积型矿床,其次为火山-沉积型和层控型,热液型、残积坡积型重晶石矿资源较少。沉积型、火山-沉积型和残积坡积型重晶石矿容易识别,层控型重晶石呈充填交代脉状、浸染状、囊状等形式产出。14个矿床式分别为:秦巴式、大河边式、湘黔式、石榴村式、李坊式、宋官疃式、潘村式、谭子山式、大豁落井式、镜铁山式、铺沟式、大池山式、南庄坪式、象州式。

二、典型矿床研究

在矿床类型与矿产预测类型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26个典型矿床,分别为贵州天柱大河边,湖南贡溪,广西三江板必重晶石、来宾市洪江,湖北省随县柳林,四川省城口县巴山,陕西省安康市石梯,甘肃省肃北大豁落井、文县东风沟,福建永安李坊,安徽石榴村、石桥,浙江临安冷田边,湖北枝城南庄坪,四川彭水,河南汲县大池山,陕西勉县铺沟,浙江绍兴西裘,广西象州县潘村,山东宋官疃,湖南谭子山、秀山,甘肃镜铁山,广西象州县寺村,扶绥县思同、鹿寨黄冕,广东水岭,报告中抽取了15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矿床,并对其进行了所属的成矿区带、区域成矿条件、矿体特征、成矿机制及成矿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总结,绘制了成矿模式图。

三、成矿区带研究

根据成矿的构造背景及成矿作用性质、产物及强度等矿化信息,划分了中国重晶石矿Ⅲ级成矿区带。讨论了各成矿区带的划分原则,给出了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及矿产预测类型、规模和成矿时代,共划分出九个成矿省和23个Ⅲ级成矿区带。

四、矿集区及成矿远景区研究

在典型矿床及成矿区带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构造背景、岩相古地理及成矿条件等因素,划分出九个重晶石矿矿集区,分别为甘南-陕西南-鄂北沉积型重晶石矿集区、黔东-湘西-桂北沉积型重晶石矿集区、鄂西南-川东南-黔中层控(内生)型重晶石矿集区、邢台-汲县-运城层控(内生)型重晶石矿集区、安丘-临沭-含山热液型重晶石矿集区、闽西南沉积型重晶石矿集区、桂粤热液型重晶石矿集区、锡铁山-镜铁山-青铜峡火山-沉积型重晶石矿集区、桂粤琼风化(残坡积)型重晶石矿集区。矿集区的划分基本反映了沉积型、层控(内生)型、火山-沉积型、热液型、风化(残坡积)型重晶石矿矿床的自然分布和成矿的集聚区,表现了我国重要重晶石聚集区的基本特征。对五个资源潜力在2000万吨以上重要找矿远景区的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初步预测重晶石矿远景资源量10.2亿吨。可作为化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种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的基础。

D. 广东省近两年以来重大的经济建设成就

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3、"三农"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 5、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 7、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外经贸快速增长
· 9、"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成效显著
· 11、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
· 13、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增强
· 15、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 17、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立
·18、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
· 20、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绩突出
· 22、重视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 24、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的社会矛盾
· 2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成效·2、总体经济实力跨上历史性新台阶
·4、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
·8、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
·10、民营经济发展迅猛
·12、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步伐
·14、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16、文化大省建设取得新成果,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19、努力构建和谐广东
·21、"十项民心工程"成效明显
·23、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
·25、切实加强信访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7、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图表

E. 广东省科学院的研究成果

1978年以来,两院取得科技成果2926项,其中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868项。2006-2010年,两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国家专利优秀奖2项。
两院与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等30个地市政府或科技部门签订了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协议。在佛山、深圳、广州、东莞建立了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在惠州、柳州等地建立了9个技术转移中心。2009年起中科院与广东省实施全面战略合作,2009-2010年实施合作项目1600多项,累计新增产值525亿元,新增利税81亿元。

F. 广东省国家级分等成果

通过省级-国家级农用地分等成果转换模型的转换,形成广东省农用地国家级分等成果体系。广东省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共分18个,最高30等,最低13等。广东省农用地国家级利用等共分20个,最高30等,最低11等。广东省农用地国家级经济等共分20个,最高30等,最低11等。广东省农用地国家级等别面积分布见图3-37-图3-39。

图3-37 广东省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面积分布图

图3-38 广东省农用地国家级利用等面积分布图

图3-39 广东省农用地国家级经济等面积分布图

G. 广东强市放权改革取得什么成果

改革开放40年来一直敢于先行先试、走在全国前列的广东,正谋求在新时代下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

截至2017年底,广东市场主体已突破1000万家。在广东官方看来,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是新时代广东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集成工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该省正加快建设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综合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高地,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广东省司法厅在2017年7月将9项行政许可、6项其他事项委托广州、深圳实施,3项行政处罚下放到广州、深圳两市实施。委托实施的9项行政许可涉及律师事务所(分所)、司法鉴定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以及律师执业、变更、注销许可等事项;下放的3项行政处罚主要集中在司法鉴定领域。

强市放权也体现在《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之中,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该措施对省权限范围内的12类工业产品实行“先证后核”审批模式、4类工业产品实行“承诺许可”审批模式。相关8项行政审批和14项服务事项下放委托广州、深圳等市实施。

经充分研究论证,广东省政府于2018年1月决定将78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各地级以上市实施,赋予各市政府更多自主权。其中,行政许可35项、行政处罚6项、行政征收1项、行政检查5项、行政确认4项、行政裁决1项,其他职权26项。23项采取依法下放实施,55项采取委托实施。

至此,广东强市放权改革将202项省级政府部门微观审批管理职权,下放为由地市实施,涵盖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科教文卫、生态环境等领域。

得益于放权,中国制造业大市佛山近两年累计减轻市场主体负担超630亿元。佛山官方更提出2018年力争在此基础上再减负不少于100亿元,把佛山打造成为全国制造业的成本洼地。

H. 广东省农用地分等汇总成果

(一)广东省农用地分等成果

1.广东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成果

广东省共划分农用地自然质量等13个,从6等到18等。广东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13~16等,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9.0%,其中以14等地和15等地为最多,都占22.7%,16等地和13等地分别占19.6%和14.1%;12等地和17等地分别占6.7%和9.0%;11等地和10等地分别占2.8%和1.2%;9等、8等和18等地均不到1%,分别占0.7%、0.2%和0.3%;7等地占0.1%;6等地最少,还不到0.01%,仅有134.0公顷,主要分布在韶关乐昌的石灰岩地区,18等地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的吴川、雷州和遂溪。

1)广东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全省分布状况图

广东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面积分布情况参见图3-22~图3-25。

图3-22 广东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面积比例图

图3-23 广东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面积图

图3-24 广东省农用地分地类自然质量等别面积图(1)

图3-25 广东省农用地分地类自然质量等别面积图(2)

2)广东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地级市分布状况表

广东省各地级市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分布状况参见表3-32。

表-323 自东省各地级市农用地广然质量等面积汇总表

2.广东省农用地利用等成果

广东省共有农用地利用等别13个,从3等到15等。广东省农用地利用等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8~10等,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1.4%,其中8等、9等、10等地分别占19.7%、23.3%和18.5%;其次为11等地和7等地,分别占11.3%和10.1%;12等、6等、13等、5等地分别占7.2%、4.5%、2.3%和2.0%;4等地和14等地分别占0.8%和0.3%;3等地和15等地最少,不到0.1%。3等地主要分布在清远阳山、清新北部以及韶关的乳源等石灰岩地区,15等地主要分布在湛江地区光温潜力最高的吴川,部分分布在地处灯塔盆地的东源。

广东省农用地利用等6等以下的农用地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地区、山地的坑田和梯田以及沿海低围田(咸酸田),主要分布在韶关的乳源和乐昌,清远的阳山、连南、连州和清新的北部地区,以及江门、珠海和汕头的盐渍化地区;高等地主要分布在精耕细作、农业栽培技术成熟的潮汕冲积平原的高围田区、河流冲积平原的河边田以及丘陵山地的垌田区,主要有茂名的高州、信宜,梅州的兴宁、梅县和梅江区,河源的东源县和源城区以及肇庆的高要市,尤其是兴宁、信宜、高州、梅江区,86%以上的农用地是12等和13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粮食种植粗放,现实粮食产量较低,相对其自然质量等别,珠江三角洲的利用等别整体下降。雷州半岛由于降水、干旱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粮食生产水平也不高,虽然其光热条件全省最好,经过利用水平修正以后其利用等相对自然质量等整体下降。从整体水平来讲,茂名地区由于具有优越的光热条件和成熟的农业栽培技术等双重优势,其粮食产量水平较高,利用等综合水平在全省最高,茂名87%以上的农用地在11等以上,基本都在8等以上。梅州地区30%以上的农用地在12等以上,60%以上集中在9~11等,利用等综合水平在全省较高。肇庆和河源地区利用等综合水平在全省也相对较高。潮汕地区耕地利用等别比较集中,整体利用水平较高,90%以上的耕地在8~10等。湛江地区虽然光热条件好,潜力水平全省最高,但由于干旱缺水以及土地利用水平比较低下等原因,其利用等相对自然质量等整体下滑,利用等综合水平在全省居中。全省农用地利用等别分布规律与全省水稻实际产量分布状况基本一致。

1)广东省农用地利用等分布状况图

广东省农用地利用等成果详细情况见图3-26~图3-29。

图3-26 广东省农用地利用等面积比例图

图3-27 广东省农用地利用等面积分布图

图3-28 广东省农用地分地类利用等面积图(1)

图3-29 广东省农用地分地类利用等面积图(2)

2)广东省农用地利用等地级市分布状况表

广东省各地级市农用地利用等分布状况参见表3-33。

表3-33 广东省各地级市农用地利用等面积汇总表

3.广东省农用地经济等成果

广东省共有农用地经济等别10个,从2等到11等。广东省农用地经济等也是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4~7等,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6.8%,其中以5等地为最多,占24.8%,4等、6等和7等地分别占17.5%、20.3%和14.2%;3等、8等和9等地分别占6.5%、9.2%和4.2%;2等地和10等地分别占2.2%和1.1%;11等地最少,仅占0.1%。2等地广泛分布在粤北山地丘陵区、粤中南丘陵山地区,部分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平原的滨海低围田。高等(10等、11等)地主要分布在鉴江流域的信宜、高州和化州,灯塔盆地的东源,兴梅盆地的兴宁、梅州和梅县,南雄盆地的南雄和始兴,潮汕平原的榕城和潮南以及珠江三角洲平原的中山等地。

由于同一作物的成本因不同地区而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地区的同一作物,其成本也会随着时间变化,因此,经济等别没有特定的地理分布规律和现实意义。

1)广东省农用地经济等全省分布状况图

广东省农用地经济等别成果汇总详细情况参见图3-30~图3-33。

图3-30 广东省农用地经济等面积比例图

图3-31 广东省农用地经济等面积分布图

图3-32 广东省农用地分地类经济等面积图(1)

图3-33 广东省农用地分地类经济等面积图(2)

2)广东省农用地经济等地级市分布状况表

广东省各地级市农用地经济等分布状况参见表3-34。

表3-34 广东省各地级市农用地经济等面积分布表

(二)广东省农用地分等省级汇总成果

根据国家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的要求,广东省分等成果省级汇总是以1∶5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图件,综合考虑所对应的县级和市级图斑的分等结果,对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进行图斑分割或图斑添加操作,以分割或添加后的省级图斑作为省级分等单元图,汇总图斑等别指数由下一级对应图斑的等别指数面积加权综合而成,汇总图斑面积是下一级对应图斑面积相加之和。综合的同时保持全省分等等别数不减少,保持了全省分等成果体系的完整性。汇总成果在分布和应用上更具宏观性,能满足国家实现全国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的需要。省级汇总成果同省级成果一致,保持了等别序列的完整性。综合后的等别体系如表3-35所示。

表3-35 广东省农用地等别省级汇总概况表

汇总前后各等别面积分布见图3-34~图3-36。

图3-34 广东省农用地分等成果省级汇总前后自然质量等面积对比图

图3-35 广东省农用地分等成果省级汇总前后利用等面积对比图

图3-36 广东省农用地分等成果省级汇总前后经济等面积对比图

阅读全文

与广东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