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石油科技成果

石油科技成果

发布时间:2021-08-16 22:44:49

㈠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有什么科技成果

学院下设4个教学系和1个研究中心;
设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权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个博士后流动站;
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4个本科专业。地球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且第4轮全国学科评估结果为A+。
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这两个学科是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有2个“111”创新引智基地、1个石油能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筹)、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以及8个省部级实验室。
学院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坚持产学研结合,承担了大量的高级别教学科研攻关课题,连续9年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十五”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25项。

㈡ 十大石油科学技术有哪些

1.塔里木盆地山地超高压气藏勘探技术和克拉2大气田的发现
综合石油地质、地球物理勘探、钻井、测井与测试技术等多学科、多专业联合攻关的成果,解决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地区因地形起伏剧烈、表层岩性多变、地下逆冲断层发育而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的山地油气勘探技术难题,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适用于库车前陆盆地的勘探技术。在地震信息采集、资料综合解释的各个环节,都有技术创新,提高了构造成图的精度;攻克了超高压层和膏盐层的钻井技术;研究了高陡复杂构造的地质建模和圈闭描述技术、前陆盆地的高压油气藏描述技术和石油地质综合评价技术等。进而,总结了库车前陆盆地逆冲带油气田(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指导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实践。共发现和落实各类圈闭46个,提供钻探井位26口,探井成功率达到50%。发现了克拉2大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2506.1亿立方米),以及依南 2、吐孜1、大北1、克拉3等一批天然气田,为"西气东输"工程提供了资源基础。

2.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规律及勘探技术研究和苏里格庙大气田的发现

通过盆地沉积史、构造发展史和古地温演化史分析,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具有大面积广覆式生气、水喉封隔等致密砂岩气田和深盆气田特征。深入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大气田形成地质条件、岩性气藏深盆气藏成藏过程、分布规律及中高渗透层的高产条件,;通过攻关,形成了以盆地分析模拟、储层横向预测、气藏综合描述等技术为主的九套综合配套技术系列,重新评价了上古生界天然气总资源量为6.76- 10.3万亿立方米,超过原评价数的三倍以上,为进一步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科技攻关与勘探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对评价出的五个有利的详探区与预探区的钻探,在苏里格庙、榆林、乌审旗地区均发现了大气田。在榆树区6000平方公里勘探范围与乌审旗7200km2勘探范围内,均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的大气田;特别是探明了苏里格庙大气田,在2万km2的勘探范围内,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204亿立方米,控制储量1000亿立方米,预测储量2013亿立方米。

3.大庆油田年产5300万吨至2000年稳产技术

形成了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薄差油层精细描述和识别技术,建立了大庆油田各类储层的三维定量地质模型,并运用多学科技术研究剩余油形成机理,建立了各类剩余油气综合定量描述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储层井间参数预测符合率,剩余油预测符合率,水淹层测井分辨率和解释符合率。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剩余油挖潜技术。三次加密单井增加可采储量5000吨,预计可钻7000口井。经测算已增加可采储量2487万吨。

形成了大庆外围低渗透油藏油气富集区筛选、经济可采储量评价技术和方法,提供了较多开发的区块。低渗透油田试验区块采油速度达1.2%。大大降低了百万吨产能建设投资。形成了大庆油田注聚合物采出液高效处理及动态监测技术;聚合物配注系 统国产化及聚合物管道熟化技术;深度调剖技术,增加百万吨采油量的投资成本比" 八•五"下降15%以上。到2000年底,低渗透油田年采油量达400万吨,注聚合物年产油 800万吨以上,实现了大庆油田年稳产5300万吨的目标。

4、 GRISYS/WS-V5.0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及KL Seis 1.0地震采集工程软件系统

GRISYS地震数据处理系统 GRISYS/WS-V5.0在GRISYS/WS-V4.0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了高分辨率处理软件包、交互折射波静校正软件包、交互精细速度分析软件包、 VSP处理软件包、交互储层综合分析软件包等新技术,使其更加适应于我国陆相盆地沉积的薄互层油气藏勘探和西部复杂地表区的油气勘探.经过对大庆、辽河、胜利、新疆、华北、二连、中原、河南、滇黔桂等地区的资料处理,均取得良好效果,对克拉2 大气田的发现提供了主要的技术支持。目前已安装此系统60套,创直接经济效益2400 多万元,节约了大量引进国外软件的费用。

KLSeis 1.0是国内第一套涵盖了地震野外数据采集全过程,方法先进、功能齐全,适用性广的采集系统软件。经专家鉴定认为,从整体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有中油集团公司、中石化集团公司、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的16家物探专业公司配备了该系统软件,推广应用近百套,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5、侧钻水平井钻采配套技术

建立了针对砾岩油藏、稠油、高凝油油藏侧钻水平井设计的油藏工程方法,包括对开发区块剩余油定量描述、侧钻水平井开采机理和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以及侧钻水平井开采效果评价方法等;在钻井技术上,通过建立钻井轨迹模型,总结了侧钻开窗原则、方式,井眼轨迹控制技术、井下钻柱磨阻、稳定性、相容性、钻具及其造斜能力等,开发了应用软件,用以指导钻井施工;针对不同地层条件在完井和采油工艺技术上有所创新。应用以上技术,先后在新疆砾岩区块完成侧钻水平井8口,初期日产油相当原井日产量的2.5倍,为该区块平均日产的2.4~3.9倍。在辽河油田共完成稠油开采的侧钻水平井11口,平均日产为原井产量的2~4倍,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6、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系统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器可测量井下地层非均质特征(裂缝、溶洞和层理等)、结构特征和构造特征,是沉积相分析、裂缝定量评价、岩心对比、薄层划分、非均质油气藏勘探等方面的重要手段。过去一直是引进国外的设备和服务。该系统研制成功,先后在大庆现场试验测井4口,在大港测井4口,裂缝识别和地质特征划分的符合率达95%。

该成果是国内独立研制的第一支成像测井仪器,仪器(系统)设计中采用了自适应高温承压密封极板、电扣信号分时多波形波采样、采集软件平台和共享存储器技术的地面接口等多项先进技术

7、裂解汽油加氢催化剂

开发了系列裂解汽油加氢一、二段催化剂,目前有多种牌号实现了工业应用,替代了进口,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负荷裂解汽油一段加氢催化剂LY9801,具有运转空速高,加氢活性好,选择性好,积炭量低,再生性能好等特点,能够满足各乙烯生产厂家在不改变或较少改变现有设备条件下即可达到扩产增效的目的。先后在吉化、中原、燕化、大庆、上海金山、兰州石化等厂家实现了工业应用,该催化剂还能适应于C5~204℃裂解汽油,全馏份一段加氢及高胶质裂解汽油(原料胶质30~60mg)的加氢。该催化剂自实现工业化以来,累计创效近4000万元,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

高负荷裂解汽油二段加氢催化剂LY9802,运转空速可由2.8h-1提高到4.5h-1。该催化剂于2000年7月在上海金山实现工业试验,成功后可向其它厂家推广应用,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适应于硫含量多变的裂解二段加氢复合床用催化剂LY9702,可用在总硫为30~ 1100ppm的裂解汽油的加氢,已先后在扬子、盘锦、吉化、茂名等厂家使用。

8、一交一焙超稳分子筛及LANK-98催化剂的开发生产

该分子筛的制备工艺具有生产工艺简单、产量高、成本低等特点,同时用一交一焙分子筛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重油转化能力好、抗污染能力强等特点。

一交一焙超稳分子筛与新型高活性单体配合生产出了LANK-98催化剂,该剂活性高、堆比可在大范围内调整,并具有非常好的孔分布梯度,对裂化大分子具有很好的作用,不仅适应于重油催化装置,也适应于掺炼渣油的蜡油催化装置。该剂在大连炼化公司二催化装置应用结果表明,综合性能优于进口催化剂。目前该剂已销往全国19 家炼厂,销量达5500吨,为炼厂创造了3000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9、ZJ70D直流电驱动钻机

ZJ70D钻机是我国石油系统研制的第一台7000m超深井钻机.该钻机按SY/T 5609《石油钻机型式与基本参数》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设计制造,主要机件符合美国API规范 .其主要技术参数为:名义钻井深度7000m(41/2in钻杆)~6000m(5in钻杆);最大钩载4500KN;最大钻柱重量220t;绞车最大输入功率1470kW(2000hP),4档无级变速; 提升系统绳系6×7,钢绳直径φ38mm:泥浆泵功率2×1180kW:转盘开口直径925.5mm (371/2in),2档无级变速;井架为前开口型,高45m;钻台为双升式,高9m.该钻机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国产液压盘式刹车,司钻控制信号采用双线传输形式,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新疆钻井公司塔里木油田FK430-H井,使用ZJ70D钻机用5im钻杆,安全完钻达 6090m,达到该钻机设计的钻井深度。

该钻机已累计订货11台,交付生产使用9台,其中,新疆、长庆、青海、吐哈、华北、大港、中原等油田已先后投入使用.交付新疆的2台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赴阿尔及利亚、伊朗钻井,长庆、青海的ZJ70D钻机也均为外国石油公司承包钻井,增强了我国钻井队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该钻机投入生产制造后,已实现产值14500万元。

10、管道环缝自动焊接技术及设备研究

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接技术是当今世界管道焊接(特别是长输管道)的重要技术,涉及到机械制造、焊接、计算机控制和数字信号处理等多种技术领域,要求设备先进 ,焊接效率高、质量好。PAW2000样机研制完成后,在施工现场进行了总数为3.3的公里管线焊接应用,X射线探伤合格率为96.5%; APW-1型样机完成后,在绥中36-1输油管线焊接应用,焊缝成型美观,X射线探伤合格率达98%,焊接效率是手工焊接的三倍;该两种样机,经专家评审认为,均整体达到国际同类设备的先进水平.PAW2000型焊机已生产20余台套,配备到穿越青海、宁夏、甘肃三省区的涩宁兰输气管线建设现场。

㈢ 中国石油大学海洋油气装备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的中心科研成果

1、海洋平台结构检测维修、安全评定与实时监测系统/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2
2、模糊概率断裂力学的理论及其应用/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4.2
3、近海石油结构物安全评估理论及其应用/第二届全国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2004.12
4、滩海工程设备结构灾害评价技术研究/第三届全国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2006.12
5、冰区海上结构物疲劳与断裂的可靠性理论及应用/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003.12
6、一种钻井船可下入的边际油田水下基盘和配套水下系统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12
7、浑浊水下成像技术装备研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12
8、ACFM智能可视化检测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2005.11
......

㈣ 石油科技创新体系是什么

科技创新体系有层次之分。涉及创新的主体、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创新环境等多方面。国家的创新体系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新概念。该体系总体上由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四部分组成。石油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推进石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就是不断对石油科技体制进行改革,实现从改革旧体制向建立新体制的转变,促进石油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引导各类创新机构密切合作和良性互动,实现科技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使各方面科技力量相互关联,优势互补,在不断提高微观活力的基础上,形成整体创新优势,为实施科技发展战略奠定制度基础。
以技术中心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主要内容包括:(1)健全科技委员会的宏观管理职能,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科技创新的重大方向与重点领域,统一设计科技创新的宏观组织结构体系,统一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资源配置,统一安排科技创新的重要制度建设,统一部署科技创新的重大行动计划。(2)进行集团公司级技术中心建设。技术中心是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新型研发组织形式,可以对科技资源进行整合,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创造和应用,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3)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点实验室主要发挥源头创新作用,承担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工作。(4)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5)科技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建设、技术标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

㈤ 煤炭和石油的开发分别得益于哪一科技成果的发明

如果只一个答案的话,正解该是蒸汽机,它的发明,在世界上几乎是引起了一场工业革命,但它需要燃料,大量的蒸汽机消耗大量的燃料,于是煤炭,石油得到大量的开采,

㈥ 中国石油大学理学院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

学院具有较好的实验设施和科研氛围。教学科研用房使用面积约13000平方米,仪器与设备资产总值近5000余万元,教学与科研用计算机1000余台。
物理化学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新能源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为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近4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30余项。国家级项目9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项;省部级项目132项,其中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项。到位科研经费11500余万元。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960余篇。被SCI收录论文680篇,JCR分区一区论文44篇,二区论文188篇。授权发明专利127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厅局级12项。

㈦ 新疆石油学院的研究成果

作为一所单一型工科院校,新疆石油学院在保证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力量,面向三大油田,积极开展科研与科技服务,科研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学院陆续成立了石油天然气勘探研究所、石油机械研究所、CAD研究所等9个院属研究所,现有专兼职科研人员71人。
设立了院内科研基金,支持广大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加强了同国内外的科技交流和校际往来,目前学院已与新疆石油管理局、青海石油管理局、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独山子炼油厂以及一批新疆地方企业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
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造就了新疆石油学院实力较为雄厚的科研力量。数年来,学院共完成包括国家和自治区级科研项目、新疆石油局及油田厂处单位委托项目近百项。“七五”以来,学院在国内外期刊及有关专业会议上发表论文400多篇,数百篇获得不同级别的奖励。部分科研项目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其中,由梁肇基教授、崔平正副教授研制的“半球摇摆转子泵”获国家发明专利,荣获广州国际博览会金奖,并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由唐文初教授等承担的“沙漠公路除沙机的研制”作为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塔里木沙漠公路工程”中的子课题,一九九五年被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司十大科技成果和国家十大科技成就。一九九六年又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勘探系承担的总公司中青年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柯克亚地区重金属及微量元素地层分析新方法研究”,由于成果突出,受到总公司高度重视,总公司科技局长亲临学院主持评审验收。
梁肇基教授等承担的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容积泵类机构型研究与应用“通过自治区科委的鉴定验收。这些重大科研项目的完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㈧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的科研成果

学院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科研工作一直走在学校的前列,形成了重质油加工、清洁燃料生产、非常规石油资源与生物资源利用、石油加工助剂与添加剂、新型能源材料化学、石油化学品、精细化学品、石油物性与化学、分析测试新技术、新型反应与分离技术、石油化工节能技术等特色研究方向。截至2010年8月21日,该院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学院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6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3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项,SCI、SCIE、EI和ISTP收录论文156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4部。

㈨ 中国石油的“科技兴油战略”是什么

“科技兴油战略”是中国石油的长期战略目标之一。这一目标的提出,最早是在“八五”期间,旨在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动陆上石油工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其指导原则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增强石油企业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体石油职工科技文化素质,实现陆上石油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在实施“科技兴油战略”的实际工作中,提出坚持五项原则:(1)坚持大科技的原则,把科技发展和新技术推广、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人才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科技进步对企业工作的全面推进。(2)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选择和攻克一批关键带头技术,带动石油科技水平的全面提高。(3)坚持创新的原则,加强自主研究与开发,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地质理论和工艺技术系列。(4)坚持效益的原则,把是否创造经济效益作为选择确定和评价科技项目的主要标准。(5)坚持超前的原则,提前安排一批科技攻关项目,为21世纪陆上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做好技术储备。

其主要内容是:确定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期间科技进步工作的目标。要针对影响石油生产发展和效益提高的关键环节,组织实施8项科技工程、32项配套技术。

其工作目标是:(1)攻克复杂隐蔽油气藏勘探,高含水和特高含水期采油,提高油田采收率,以及复杂油气藏开采等技术难题,使一些具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科学技术,继续保持或达到世界前列水平;主要专业技术跟踪世界新技术的发展,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2)各种常规技术总体上达到世界20世纪90年代水平。钻井、采油、地面建设、管道建设等主要技术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国际标准接轨,建成统一的综合集成平台,实现勘探、开发、地震、测井等专业应用软件的工程化、产业化。(3)科技成果应用率达到9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通过科技进步,使油气勘探开发的经济效益提高l5%。

以后,中国石油不断把这一战略予以继承和发扬,并在不同的时期赋予新的内涵(图10.1)。

图10.12011年5月10日中国石油召开科学技术大会

㈩ 中石化胜利油田连续几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胜利油田连续1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2014-10-29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赵士振)记者在日前结束的胜利油田技术创新大会上获悉,“十二五”以来,胜利油田始终把握“科技兴油”、“创新驱动”的战略定位,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6项,连续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技有效供给和提质增效能力持续增强。
据了解,近四年来,胜利油田三级科研经费年均比“十一五”期间高出41.5%,重大项目和上级经费支持大幅提升,创新基础日益坚实;共承担“973”、“863”国家重大专项29项、集团公司级课题179项,实施油田级课题749项,科技项目序列更加合理。
同时,获得国家级奖励6项,连续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累计申请专利1704项,获得授权1192项,这些专利授权比“十一五”期间5年获得的专利授权总数还多出223项。胜利油田专利的申请、授权数量,在集团公司名列前茅,其中发明专利和有效专利大幅增加,科技研发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体现了油田的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这些成果和专利在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得到了推广应用,为助推油田增储稳产、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阅读全文

与石油科技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