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部大开发,有什么成果 知道的说一下。。。
带动了西部相关产业的发展
『贰』 我国有哪些西部大开发重大成果
西部大开发,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
公路是年增长88万公里
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西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油南输;西电东送;西棉东调;南菜北运……
10年来累计完成营造林3065万公顷。
截至2009年,“五个重庆”建设投资已完成了年度总计划的79%
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快
……
『叁』 西部大开发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一)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西部地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2000—200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655亿元增加到58257亿元,年均增长11.7%,占各地区加总比重由17.1%提高到17.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4624元增加到16000元,从相当于各地区加总平均水平的59.5%提高到63.7%。工业增加值由5946亿元增加到24000亿元左右,增长近4倍。地方财政本级收入由1127亿元增加到5159亿元,年均增长19.6%,占全国比重由17.6%提高到18.0%。地方财政本级支出由2601亿元增加到13772亿元,年均增长22.8%,占全国比重由24.9%提高到2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6111亿元增加到35839亿元,年均增长22.9%,占各地区加总比重由19.2%提高到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954亿元增加到19239亿元,年均增长14.9%,占各地区加总比重由16.7%提高到17.2%。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72亿美元增加到1068亿美元,年均增长25.6%,占全国比重由3.6%提升到4.2%。
(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基础。10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2000—2008年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102项,投资总规模达1.7万亿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国道主干线西部路段和大型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完成了送电到乡、油路到县等建设任务,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公路方面。“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路段1.6万公里全线贯通,西部开发八条省际干线公路1.8万公里将于2010年全面建成,贫困县出口路、通县油路、县际公路陆续建成通车,通乡公路建设全面启动,乡(镇)、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分别实现98.3%和81.2%,基本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支点的路网骨架。2000—2008年,西部地区新增公路通车里程88.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927公里。2008年底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2.1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38.1%,其中高速公路16456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23.2%。
铁路方面。全长1100多公里的青藏铁路通车,填补了我国唯一不通铁路省区的空白,成为青藏高原千百年来永载史册的辉煌穿越。到2008年底,进藏列车运送旅客352.8万人,货物280多万吨,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宁西铁路(西安至合肥)、渝怀铁路、兰武铁路复线、遂渝铁路建成投入运营。兰渝铁路、贵广铁路、南广铁路、成兰铁路等跨区域铁路以及郑州至西安、成都至绵阳至乐山、西安至宝鸡等客运专线相继开工建设。2000—2008年,西部地区新增铁路营业里程8000多公里。到2008年底,西部地区铁路总营业里程达到2.94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23.2%和38.8%,占全国总营业里程的比重达到37.7%。西部地区铁路路网规模不断扩大,运力紧张得到缓解,在南方冰雪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保障电煤供应等应急运输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机场方面。重庆、成都、西安、昆明、贵阳、拉萨、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南宁、桂林等12个干线机场和敦煌、包头等30个支线机场实施了大规模改扩建,新建林芝、九寨沟等21个支线机场。到2008年底,西部地区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79个,占全国机场总数的49.4%。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缩短了遥远的西部与全国各地的距离。
水利方面。广西百色、四川紫坪铺、宁夏沙坡头、内蒙古尼尔基等大型水利枢纽相继建成发挥效益。四川都江堰、武都引水二期、宁蒙河套灌区等133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相继建成,新增、恢复灌溉面积890多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400多万亩,新增节水能力60多亿立方米。安排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299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7794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肆』 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哪些成就
第一,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截至2009年,国家累计新开工西部开发重点工程70项,投资总规模约1万亿元,中央累计投入财政性建设资金5500亿元、财政转移支付7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资金3100亿元。
国家投入带动了社会投入,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00~2004年,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与全国同口径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差距有所缩小。
2004年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较之1999年增长了将近一倍,自身经济实力有了明显提高。西部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大幅增加,西部地区的经济效益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第二,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西部地区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开始得到解决。党中央、国务院选择西部地区最薄弱的方面、也是长期以来制约西部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提出力争在西部开发头十年取得突破性进展。
截至2009年,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显著加强。西气东输工程提前一年全线贯通并投入商业运营,西电东送工程新增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任务提前完成,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全线铺通。
截至2005年底,西部地区累计退耕地还林8467万亩,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11579万亩,退牧还草工程安排治理严重退化草原2.9亿亩。经过几年的努力,许多项目已经开始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一手抓关系西部全局的重大工程,一手抓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中小项目,使各族人民不断得到实惠。
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基本实现,县际公路、农村饮水、农村能源、生态移民等工程积极推进,"两基"攻坚计划稳步实施,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第四,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提高。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强大动力和重大任务,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西部各级地方政府积极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完善市场体系,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宽东西合作和对外开放领域。
(4)西部开发的成果扩展阅读:
一、背景
1、西部开发的阶段性:西部地区的开发,需要认真规划、循序渐进。首先需要把西部的现状搞清楚,研究西部地区从起步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将大体经历哪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目标和任务是什么,有步骤分阶段地逐步实现现代化。
当务之急是确定西部开发第一阶段,即"十五"时期或更长一些时间西部地区发展的重点,经济增长的潜力以及内部和外部条件。
2、全国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发展也不平衡:地区差距问题基本上是城乡差距问题,也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差距。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起步点在城市,最终落脚点却是在农村。
中国现代化的困难之点不在城市,而在广大农村地区。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几亿农业人口非农化或城镇化的问题,必须研究现阶段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在西部开发中需要研究非农化或城镇化的特点。
二、主要意义
积极探索投资体制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东西部地区互动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07年,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投资经营的企业累计近20万家,投资总额15000多亿元,西博会、西洽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已成为东西互动合作和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平台。西部地区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约180亿美元。
西部大开发,这是我们国家领导人提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由于西部是内陆,东部靠海,造成了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个不平衡表现得太明显了,西部人口稀少,东部人口密集,在地图上的表现,也是东部密密麻麻,西部零零星星的。主要的还是东部交通方便,对出口有力。
但我们不能任由这种不平衡发展下去,必须振兴西部经济,给西部以政策支持。这些年来的发展,也证明了西部大开发的道路是正确的。
『伍』 西部大开发有哪些成果
西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油南输、西电东送、西棉东调、南菜北运等等。
『陆』 西部大开发的突出成就
西部大开发,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在这期间,多个重点工程已经开始运作或是已经竣工,比如: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油南输、西电东送、西棉东调、南菜北运等等。
第一,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截至2009年,国家累计新开工西部开发重点工程70项,投资总规模约1万亿元,中央累计投入财政性建设资金5500亿元、财政转移支付7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资金3100亿元。国家投入带动了社会投入,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00~2004年,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与全国同口径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差距有所缩小。2004年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较之1999年增长了将近一倍,自身经济实力有了明显提高。西部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大幅增加,西部地区的经济效益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第二,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西部地区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开始得到解决。党中央、国务院选择西部地区最薄弱的方面、也是长期以来制约西部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提出力争在西部开发头十年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09年,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显著加强。西气东输工程提前一年全线贯通并投入商业运营,西电东送工程新增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任务提前完成,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全线铺通。截至2005年底,西部地区累计退耕地还林8467万亩,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11579万亩,退牧还草工程安排治理严重退化草原2.9亿亩。经过几年的努力,许多项目已经开始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一手抓关系西部全局的重大工程,一手抓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中小项目,使各族人民不断得到实惠。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基本实现,县际公路、农村饮水、农村能源、生态移民等工程积极推进,两基攻坚计划稳步实施,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第四,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提高。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强大动力和重大任务,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西部各级地方政府积极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完善市场体系,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宽东西合作和对外开放领域。
中国三大经济行政区域
东部地区:
北京直辖市11(京)、天津直辖市12(津)、河北省13(冀)、辽宁省21(辽)、上海直辖市31(沪)、江苏省32(苏)、浙江省33(浙)、福建省35(闽)、山东省37(鲁)、广东省44(粤)、海南省46(琼)、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台湾省(台)共14个省、市、区。
中部地区:
山西省14(晋)、吉林省22(吉)、黑龙江省23(黑)、安徽省34(皖)、江西省36(赣)、河南省41(豫)、湖北省42(鄂)、湖南省43(湘),共8个省、市、区。
西部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15(内蒙古)、广西壮族自治区45(桂)、
重庆直辖市50(渝或巴)、四川省51(川或蜀)、贵州省52(贵或黔)、云南省53(云或滇)、西藏自治区54(藏)、
陕西省61(陕或秦)、甘肃省62(甘或陇)、青海省63(青)、宁夏回族自治区64(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5(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共14个省、市、区。
『柒』 西部大开发有哪些成就
主要成就如下:
一、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条件改善。5年累计,西部地区新开工建设60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约8500亿元。交通干线建设方面,5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9.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600公里;新建铁路铺轨4066.5公里,建成投产铁路新线2819.6公里,复线.6公里,电气化铁路1831.3公里;青藏铁路累计铺轨777公里;建成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22个,在建项目16个。西电东送工程,累计开工项目总装机容量3600多万千瓦,输变电线路13300多公里,新增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电网建设任务提前一年完工。建设了四川紫坪铺、宁夏沙坡头、广西百色、内蒙古尼尔基等一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改造了115个灌区、建设了535个节水示范项目、安排了62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二、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5年累计安排投资71亿元,解决了西部3200万人饮水问题。国家投入46亿元,将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102万贫困人口实行了生态移民。安排10亿元,用于农村96万口户用沼气池建设。解决了969个无电乡通电问题,6.8万个行政村通了广播电视。
三、生态建设得到显著加强。到去年末,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陡坡耕地退耕还林1.18亿亩、荒山荒地造林1.7亿亩。从2003年开始实施退牧还草(采取禁牧、休牧、轮牧、草场围栏等方式恢复草原)工程,累计治理严重退化草原1.9亿亩。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及长江上游水污染治理、中心城市污染治理等项目进展比较顺利。
四、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教育方面,国家累计投入150多亿元,支持西部地区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65亿元,加强西部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
五、特色产业发展加快,东西合作方兴未艾。5年来,西部地区的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棉花、畜牧、旅游等产业,以及部分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在全国市场上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西部地区5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90多亿美元,东部地区已有1万多家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创业,投资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
六、有效地拉动了国内需求。西部开发和重点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设备、材料、技术和人才,为东中部地区企业“西进”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大量的投资机会。东中部地区也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交通干线、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大批西部开发重点工程的直接受益者。
『捌』 西部大开发中取得了哪些法制建设的成果
这个····
最近出了很多事,这种问题好似不好回答
自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以来,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党中央、各级领导和人民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不仅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因此就目前人们所了解的西部开发的状况结合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的实际情况,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在04—05学年寒假做一次调查。下面就以问卷结果做调查分析。
一、“西部大开发”实施中人民的主观认识
就调查结果而言,所调查人群涉及学生、工人、军人、商人、金融工作者、白领,其学历不等。虽没有设计生长城市,但西部与中部及沿海地区人数平均。从主观角度对西部的认识中,50%的人对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总体印象为一般。认为虽有美丽的草场、遍地牛羊等,但依然不乏沙漠、荒地等。对总体的印象仅维持在一些有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而已。
其中高达70%的人对西部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很不了解,而剩余的30%则为一般。对于西部大开发的几个省、自治区,大多数是以少数民族为主,而当地的一些本地产业若想要走出家乡,拥有更多的市场,宣传还需要再加把劲儿。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懂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才能更加吸引投资商的目光。
也正是如此,调查中有55%的人最想了解西部的是风土人情。一方面反映了西部自身的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种商机,使当地的人利用这一点心理开发旅游观光行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很多独特的风土人情,这将是与名胜古迹相持并论的另一块旅游宝地,拥有巨大投资潜力。
而作为私人旅行,人们还是首选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的云南,四季如春的昆明,迷人的香格里拉成为云南首选的坚强后盾。神秘的西藏也排在前列,布达拉宫、入云的雪山、草场牛羊,再加上《天下无贼》中的迷人风景、纯朴人情也为西藏增加了许多人气指数。相较于西南各地的旅游大产,西北地区显得有些冷清,尽管也有许多秀美景区,但也许是地理位置僻远,气候干燥,南北差异明显等客观原因,使得失去了一些游客。但近年来一些关于考古方面、探险等旅游项目的开发,又重新刮起了一波旅游的热潮,罗布泊、楼兰古城散发着独特魅力。
人们对西部的主观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投资、消费、人才走向等方面问题,因此由调查分析得出: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对外宣传起着很重要作用,只有被别人了解了,才会得到进一步地发展合作。
二、“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对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这么多年来,今天人们对国家给予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有75%认为一般,其余25%认为合适。其实国家给予西部有很多优惠的政策,但也许对于大多数的非西部地区的人们并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多人以为只有像沿海地区一样水平了才叫做有成果。实际上近五年来,西部生产总值分别增长8.5%,8.8%,10.0%,11.3%和12%,高于前些年的增长速度,五年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治理、三峡库区国土整治及水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全面展开,取得明显效果。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重点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加强。这些成绩都是应该肯定的,而有这些成绩的前提是在中央建设资金累计安排在西部地区约4600亿元,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累计安排5000多亿元的大力支持,和各种相应的积极措施下取得的。
另具调查显示,60%的人认为西部地区的开发应选择旅游为最佳。这确实是一个很具有潜力可挖的项目,但也反映了人们只是抱着一种体验和了解的态度走向西部,并没有想要走进西部在这里开发或者投资一些其他的行业。因为另一题结果显示,100%的人认为现在投资西部大开发经济效益一般。这种观念也就直接导致了人才流失,企业停滞,市场狭小,经济僵化等一系列后果。人们并不看好西部大开发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一项摆在领导者面前的难题,为此乌鲁木齐市政府制定了“建经济强市,创旅游名城”的发展目标,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不断调整经济结构,重视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时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增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的重要举措之一。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力度。
对于招商引资而言,投资环境至关重要。投资环境是投资活动的场所和载体,是投资者和政府及社会环境的纽带。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软环境包括经济环境、行政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等乌鲁木齐市企业调查对就这六个方面对区外资企业对乌市的总体评价作一调查其结果如下:
1、硬环境:调查中九成以上外资企业比较满意。其中自然环境,地理与内地较远,与周边国家合作有区位优势;房地产业和部分工业企业冬季生产受气候影响;环境污染好转但仍然严重。而基础设施方面,市区道路虽拓宽,但返修的“拉链”工程严重,邮电通讯服务改善,但政府与企业互联网建设落后,水电暖气供应比较满意。生活设施条件满意,但绿化面积太低。因乌市属首府,很多建设还是有一定的水平。
2、软环境:这是企业“愿意来,留得住”的关键因素。而外来企业对软环境的满意度却只有67%,如何找准切入点,着力改善软环境是工作重点。
在评价中可以看出行政环境总体状况良好,政策稳定性好、灵活性差,机关办事效率不高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济环境中GDP持续增长,有实力可以合作的企业不多,市场规模小,金融贷款条件不灵活。法制环境倒还是比较满意。社会环境中信息化水平不高,行政管理和监督中的信用管理欠制约制度。而城市卫生状况和绿化不太满意,教育机构健全,文化观念风俗差异不大,但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从上述评价中可以感觉到硬环境中城市建设、道路、卫生和绿化是很重要的。人们都喜欢在干净、整齐、方便的城市居住和工作,也只有在舒适的环境中才能静下心来工作。而对于软环境,一个城市的政府形象,包括思想观念、人员素质、工作效率、诚信等都是外资投资所衡量的第一标准。市场的建设、政策的严密性和透明度也是投资商所考虑的,这些都是作为投资的前提保障,做得好才能让人放心投资建设。加入WTO后,新一轮的招商引资已经从依靠政策优势逐步转向了依靠整体投资环境,整体投资环境的优势将成为决定一个地区和城市招商引资的决定力量。因此转变观念,提高服务质量水平,进一步完善市场建设变得至关重要。
据调查报告分析,有50%的人认同影响西部经济发展的直接因素是思想保守,也有一些人认为是基础设施、能源交通财政不足。
三、“西部大开发”实施中的必要条件
结合上面分析的内容,改善投资条件所带来的是更多外资企业,而在这些条件之上的是80%的人所认为的西部大开发迫切需要的是人才。而沿海城市之所以具有的发展优势也同样是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地理港口、经验管理等也同样拉开了东西部的距离,因此作为西部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教育,建立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快人才成长的人才发展机制,加大干部交流和人才培训力度。要采取特殊政策,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国内外人才到西部工作和创业。
在这同时还要搞好环境保护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振兴老工业基地,推动西部与周边国家开展边境贸易和经济合作。
综上述调查分析,西部大开发的工作任重道远,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西部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相结合。认清经济发展所面临和要解决的问题,想办法解决,在稳步发展中求新,在中规中矩中求变,使西部经济能更快地加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中,让我们的市场更丰富更具规模。
『玖』 西部大开发的成果有什么
从西部地区“十大工程”,到青藏铁路的开工建设;从西气东输,到西电东送工程的稳步实施;从西部地区大规模的机场建设,到铁路、公路建设的全面启动;从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大面积的退耕还林还草试点。西部大开发——这一跨世纪的伟大工程,正在广大西部地区扎扎实实地推进。
也许你是从众多的招商会、研讨会以及媒体上各种文章中了解西部大开发有关情况的;也许你还没有切身感受到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其实,西部大开发“雷声”大,“雨点”也大。
让我们来看一看西部地区正在实施的重大工程:
2000 年,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新开工了“十大工程”,即宁西铁路、渝怀铁路、西部公路建设、西部机场建设、重庆轻轨、涩北—西宁—兰州输气管线、青海 30 万吨钾肥工程、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四川紫坪铺水利枢纽等。与此同时,去年还开工建设了一批配套项目。现在这些项目都在顺利建设中。
6 月 29 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全线正式开工。这条铁路长达 1118 公里,预计 2007 年完工。青藏铁路将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而成为沟通西藏、青海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通道,同时也成为西部腹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拾』 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有哪些具体成就
西部大开发,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在这期间,多个重点工程已经开始运作或是已经竣工,比如: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油南输、西电东送、西棉东调、南菜北运等等。
第一,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
截至2009年,国家累计新开工西部开发重点工程70项,投资总规模约1万亿元,中央累计投入财政性建设资金5500亿元、财政转移支付7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资金3100亿元。2004年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较之1999年增长了将近一倍,自身经济实力有了明显提高。
第二,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西部地区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开始得到解决。
截至2009年,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显著加强。西气东输工程提前一年全线贯通并投入商业运营,西电东送工程新增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任务提前完成,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全线铺通。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基本实现,县际公路、农村饮水、农村能源、生态移民等工程积极推进,"两基"攻坚计划稳步实施,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第四,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提高。
西部各级地方政府积极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完善市场体系,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宽东西合作和对外开放领域。
(10)西部开发的成果扩展阅读:
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支持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12年国家新开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22项,投资总规模为5778亿元 。
22项新开工重点工程分别是:
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张家口至呼和浩特铁路,重庆主城至重庆万州铁路,宁西铁路西安至合肥段增建二线,云南麻柳湾至昭通公路,陕西黄陵至铜川公路,青海茶卡至格尔木公路改扩建,新疆阿克苏至喀什公路。
内蒙古乌兰浩特至扎兰屯公路,国道318线川藏公路(西藏段)整治改建,南宁吴圩机场新航站区及配套设施建设,西部支线机场建设,哈密至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溪洛渡左岸至浙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
农网改造升级,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中卫—重庆—贵阳输气管线,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第一批300万千瓦风电项目,金沙江中游观音岩、鲁地拉、龙开口水电站,四川都江堰灌区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 。
自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至今(2000~2012年),西部大开发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187项,投资总规模3.68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