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现在老是在说什么工作阶段性的成果请问:"阶段性成果 是什么样的成果"
什么叫“阶段性成果”?
模糊语言在日常工作中是一种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它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并且因此而使整篇文章或谈话更加紧凑,有利于集中精力描述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例如,有的领导在讲话时经常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这次会议的召开(工作的开展),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大家一听就明白,这不是咱们一家的功劳,要感谢大家。
例如,有的人在寒暄时常有这样一句客气话,“我早就要来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得抽身---”。是什么原因呢?你可以想象,无需解释清楚。
但是,一个时间以来,在各类总结、报告,甚至一些新闻报道中,有一句模糊语言我怎么也搞不清楚,那就是“阶段性成果”。
什么叫“阶段性成果”?我的理解,好像是整个工作(工程)全部圆满完成的,叫取得了“全部成果”,把工作(工程)按工作量和工作进度,分成若干个阶段,并制定一定的任务,这个阶段工作量的就叫“阶段性工作”。圆满完成这个工作量的叫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我看现在人们常说的所谓“阶段性成果”并不是这么会事,而是一种虚报成绩的漂亮套话。不信你紧跟上去追问一句,“你这项工作共分几个阶段?现在已完成到哪个阶段?这个阶段完成后要达到什么标准?目前已经达到什么标准?这个“阶段性成果”是怎样量化出来的?”回答肯定是摇摇头,给一个苦笑的表情,或者用一些不痛不痒、不着边际的话加以搪塞。
阶段性成果,其关键词是“成果”两个字。这两个字既好听,又好看,抓不住,摸不着,有些领导也爱听,因而就成为他们的常用语了。因为工作尚未彻底完成,而每一个阶段又未规定必须达到的硬性标准,因此这种“成果”既不好量化也不好检验。这就给惯用“假大空”作文章的人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国的语言非常丰富,新名词层出不穷,不知谁发明了“阶段性成果”这个词语,给爱说假话、套话的人帮了大忙,确实应该给他记一大
功。
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并以此为起点,坚定地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集体智慧。
从各个方面深入总结了历史经验,通过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开创了党的事业新局面,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使党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现全成果扩展阅读: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与会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与邓小平所起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
如果没有邓小平的推动和指导,这个伟大的转折就不可能在那个时候顺利实现。而今,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即将闭幕之际,我们不能不想起邓小平对那次会议和历史转折所起的关键性作用,深切地缅怀这位时代伟人的丰功伟绩。
1、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粉碎“四人帮”之后,党和国家面临在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广大干部和群众强烈要求打破思想上的禁锢,尽快扭转局面。
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邓小平的思路十分明确。他认为,要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首先就必须打破思想的禁锢,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他明确指出“两个凡是”是错误的。
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首先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第二天,《光明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公开发表。这篇文章引起巨大反响,同时也受到坚持“两个凡是”的一些人的批评和压制。
对此,邓小平认为,这是关系到坚持什么样的思想路线的大问题,于是旗帜鲜明地给予了支持。
正是在邓小平的领导和支持下,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才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形成为一次全国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彻底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大大地解放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
到1978年下半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如火如荼,邓小平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先后去了一些省份,引导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束缚,从实际出发,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及河北、天津走了一圈,他自己称之为“到处点火”。一路上,他发表了许多重要观点,史称“北方谈话”。
在“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四人帮”要搞的“穷社会主义”荒谬至极,只有努力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他振聋发聩地指出:“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因此,“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要一心一意搞建设”。许多关于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北方谈话”中实现了破题,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发展生产力,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最根本的历史性转折。邓小平为这一转折的实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邓小平从“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出发,从中国同世界发达国家包括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的严酷现实出发,认为中国再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尽快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
早在1977年下半年军委主要领导人在广州起草军委全体会议文件时,邓小平一开始便提出,文件应以什么为纲?怎么才叫工作的纲?这个问题值得研究。揭批“四人帮”可以叫纲,但这是暂时的,我们还有长远的考虑。
之后,他明确地讲,看起来现在以揭批“四人帮”为纲可以,但是很快就要转,要结束,要转到经济建设上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不能提“以阶级斗争为纲”了。
正是从上述考虑出发,为了使党的工作在这次中央全会上发生一次根本性的转变,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召开以前,提出应该在讨论经济工作之前,首先讨论一下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
中央工作会议开得空前热烈,生动活泼。在邓小平、陈云等同志的推动下,在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会议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坚决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定,
并围绕这个问题,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决定发扬民主,加强法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实行改革开放。
可以说,正是邓小平关于实行工作重点转移的重大倡议,使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好了准备,使三中全会开成了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
3、改革开放的宣言书
12月13日下午4时,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邓小平对这个讲话非常重视,在10月份出访日本之前,他就找有关的同志谈了自己的意见,让他们围绕工作重点转移问题,起草一个初稿。这个初稿在中央工作会议之前就写了出来。
但会议进展很快,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顺利地得到了解决,会上又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需要及时地作出回答,例如:如何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如何处理全面拨乱反正、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和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实现安定团结的关系,
如何解决会上提出的人事变动的要求以及可能会由此引起的国际反应,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认识就不能统一,全党就不能很好地团结起来、顺利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
邓小平根据会上提出的新问题和国内外的反应,自己用铅笔写了一个约500字的提纲,然后找有关同志谈想法。后来,他又几次约见起草者,谈了一些修改意见,最后作了一些修改和润色加工。
从讲话稿的起草过程来看,这个讲话完全是在邓小平的直接指导下,根据他的思想写成的。其中许多重要的话,都是他本人的原话。
讲话围绕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着重讲了解放思想、发扬民主、向前看、研究和解决新问题4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原则和政策。
邓小平的这篇讲话,不仅提出并回答了中央工作会议与会者关注的、涉及历史转折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为中央工作会议作了总结,而且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供了指导思想,因而它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它的主旨和一系列重要观点,为全会所接受并被写入全会公报,成为指导全面拨乱反正和制定改革开放新政策的总的指导方针。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十五大报告将这个讲话誉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由于中央工作会议作了充分准备,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深刻改变中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远见,启动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巨轮。他们不唯书,不拘泥于前人的个别结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出发,开创了一条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经过近四年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到党的十二大胜利召开,党已经从遭受“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转变到了领导全国人民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
国家已经从冤案遍地、百业待兴、是非颠倒、问题成山的境地,走上了全党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光明历程。
具体地说,政治上,结束了长期社会动乱,实现了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经济上,通过党的工作重点的坚决转移,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举措引起了世界关注;
思想上,冲破了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组织上,整顿和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
文化上,在纠正了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后基本走上正轨,并开始得到发展,初步出现繁荣景象。对此,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这些巨大的变化,充分说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党、治国、治军中干出了实绩。
尤其是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宽阔胸怀,以及他驾驭宏观全局的高超本领和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能力,使全党全国人民深信不疑:这个领导集体是靠得住的,是我们党的希望,国家的希望。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和正在随着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并将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部进程。
今天,在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国经济总量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正在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将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正确道路,
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㈢ 形容取得很多成果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取得很多成果的成语有个:
1、硕果累累[ shuò guǒ léi léi ] 本义是指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现在常引申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出处:霍达《补天裂》第十三章:七百年来,子孙不息,人才辈出,历代科举,硕果累累。
2、满载而归[ mǎn zài ér guī ] 载:装载;归:回来。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出处:宋·倪思《经堂杂志》:徒有而出;满载而归;里人无不羡之。
翻译:空手出去,装得满满地回来,邻居没有不羡慕他的。
3、卓有成效[ zhuó yǒu chéng xiào ] 有显著的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出处:明·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
翻译:如果巡访劝勉晓喻有效果,县官就准备礼物亲自去拜访,重重的给予奖励。
反义词:
1、颗粒无收[ kē lì wú shōu ] 收:收成。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
出处: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15章:“定额租稍轻,但不论虫伤天旱,颗粒无收均须照纳。”
2、一无所获[ yī wú suǒ huò ] 一无:全无。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
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颢亦怀疑,因命搜寿儿怀袖,一无所得,颢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翻译:颢也有所怀疑,因此让人搜查寿儿的怀抱,什么东西也没有找到,颢只能自己动手。
㈣ 省级成果汇总
根据农用地分等的工作程序和技术方法,按照《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的规定,农用地分等先进行等别划分和确认,然后进行汇总,形成全省农用地分等成果。分等成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字部分,包括《农用地分等工作报告》、《农用地分等技术报告》、《标准样地设置报告》;二是图件部分,包括各级农用地经济等别图、利用等别图、自然质量等别图、标准样地分布图;三是数据部分,包括农用地分等指数计算数据、面积统计数据、标准样地属性数据等。
(一)乡(镇)级农用地等别汇总
根据计算得出乡(镇)级(农场、林业局)农用地各分等单元的等别指数,按照已确定的分等间距分值及黑龙江省农用地等别划分表(表 3-10)中所列出的农用地等别间距指数,将属于同一间距值的分等单元归为一类,再对照有关农用地等别指数所对应的农用地等别,最终确定该分等单元的农用地等别,并将其汇总。
按照上述方法,根据各分等单元的农用地等别指数,逐一确定每个分等单元的等别,然后将同一等别内的单元合并,形成农用地分等成果图。
(二)县(市)级农用地等别汇总
在乡(镇)级(农场、林业局)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将县(农垦分局、森工管局)行政区内的各乡(镇)级(农场、林业局)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形成县(市)级农用地分等成果。县(市)级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要求如下。
1. 县(市)级农用地等别确定
根据县(市)级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要求,确定全县(农垦分局、森工管局)范围内农用地的等别,即在全县(农垦分局、森工管局)范围内将农用地划分成几个等别。
2. 县(市)级农用地分等面积统计
按各乡(镇)级(农场、林业局)农用地各等别的面积,汇总全县(农垦分局、森工管局)农用地各等别的面积。农用地分类的面积应和全县(农垦分局、森工管局)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涉及的农用地分等的地类面积一致。如农用地分类中地类为耕地,则通过农用地分等所划分的各等别的耕地面积总数应和全县耕地面积总数一致。
3. 县(市)级农用地分等图
县(市)级农用地分等成果图包括自然质量等别图、利用等别图、经济等别图。
(三)省级农用地等别汇总
在县(市)级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的基础上,形成省级农用地等别汇总成果,其中,市级农用地等别汇总可以作为省级农用地等别汇总的中间成果。
1. 省级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
根据县(市)级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全省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形成全省农用地分等成果。经过省级成果汇总,黑龙江省农用地经济等别划分为 2 10 等共 9 个等别。
2. 省级农用地分等面积统计
省级农用地分等面积统计主要是根据全省各县(市)及各农垦分局、森工管局农用地分等的面积,逐级统计汇总情况。在统计全省农用地分等面积时,应采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的数据,以便使全省农用地分等面积和全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的有关数据一致。
3. 省级农用地分等图
在县(市)级农用地分等图的基础上编绘全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图、利用等别图和经济等别图,其中,农用地经济等别图是全省农用地分等的主要图件。
(四)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库
1. 建立电子表格数据库
为了使农用地分等的各项数据得以完善保存和应用,按照《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统一的要求和格式,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了电子表格数据库,内容包括分等单元原始属性数据表、分等基本参数、“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记分规则表、分等的基本参数表、土地利用系数表、土地经济系数表、样点产量-投入调查表、指定作物分等计算结果表、分等面积统计表、标准样地属性数据表等。并将以上各种数据统一存入软盘,以便保存和应用查找。黑龙江省在农用地分等中,已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电子表格数据库,表格统一采用 Excel 格式。
1)数据库的内容
(1)农用地分等基本参数表,包括国家下达的农用地分等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省统一计算的产量比系数、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等。
(2)农用地分等指标区因素体系及权重值表。
(3)各指标区的“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
(4)省级农用地分等结果和省、市、县三级农用地分等面积汇总表。
(5)农用地分等结果地类面积汇总表。
(6)省级标准样地属性数据表。
2)表格格式要求
为了建立统一的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便于查找和应用,全省按统一的格式填写表格,输入计算机进行保存。
(1)汇总单元编号采用“省级行政代码(2 位)+地级市行政代码(2 位)+县级行政代码(2位)+单元流水编号(4位)”。行政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GB/T 2260-2002)执行。
(2)面积。农用地分等面积一律以公顷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 2 位。
(3)提交的格式。电子表格除要求提供 Excel 格式的表格外,其他表格一律采用 DBF 格式。
2. 省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
1)数据库内容
数据库内容必须与表格数据一致。数据库成果包括图形数据库、表格数据库和数据软件系统,对通用软件和国家要求格式的数据库,仅要求提供数据内容。对于图形数据库,其内容应包含提交的所有成果图件的数据;对于表格数据库或属性数据库,应与图形数据相关联;对于不需要图形对应的表格,可以仅提交电子表格。
(1)分等单元电子图的属性必须包括单元编号、地类代码、指标区名称、面积属性等。
(2)自然质量等别图属性必须包括单元编号、地类代码、各单元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自然质量分、自然质量等指数。
(3)利用等别图属性必须包括利用等单元编号、实际产量调查、二级区最高产量、土地利用系数和利用等指数等。
(4)经济等别图属性必须包括单元编号、投入、产量、土地经济系数和经济等指数等。
(5)农用地标准样地分布图与样地属性表相对应。
(6)综合数据应包括单元图形库和与单元相连接的综合数据表。
2)数据库要求
(1)分等单元、自然质量等、利用等、经济等、注记、主要道路等不同信息应分别保存。
(2)要求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相关联,满足图属互查的要求。
(3)成果图件的电子图颜色、注记、图例、图廓等必须设置完整。
(4)应建立电子文本文件,对电子图作出必要的说明。
(5)不同的地理信息颜色不同,可根据有关参考色标进行调整。
3)数据格式
基础数据库的点、线、面及注记层编码的规则,对照《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国土资源部)、《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标准》(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2005 年 6 月)、《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执行。
㈤ 现有的科技成果
1、MG132/320W采煤机
2、高温预制直埋保温管
3、MIMN通风机运行监测管理系统
4、鸡西市城区基础设施调查与对策
5、干脱细目大豆颗粒粉
6、超选择子宫动脉栓治疗子宫肌瘤
7、数字减影选择性全脑血栓造影临床应用
8、复方腐植酸钠药膜治疗子宫糜烂外阴溃疡临床研究
9、空气发动机
㈥ 中国的一带一路从提出到现在取得了哪些成果
1,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
2016年1月10日,在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50多公里处的吉拉姆河畔,三峡集团承建的卡洛特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这是丝路基金首个对外投资项目。
中国政府已承诺在2030年前向巴基斯坦投资至少350亿美元,为建造发电厂提供融资。通用电气表示目前在巴基斯坦的订单金额已升至超过10亿美元,而五年前还不足1亿美元。
2,德黑兰至马什哈德高铁
2016年2月6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出席了德黑兰-马什哈德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的开工仪式,项目预计将在42个月后竣工,随后还有5年的维护期。该项目将由伊朗基础设施工程集团MAPNA和中国中机公司及苏电集团承建。
3,老挝铁路
2016年12月25日,老挝北部琅勃拉邦,一支筑路队伍整装待发。老挝总理通伦亲自挥铲破土,鸣锣九响,标志着中国老挝铁路全线开工。根据规划,中老铁路将于2021年全线贯通,届时从中国边境到万象只需4个小时,多山缺路的老挝将实现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的梦想。
4,卫星通信
为保障“一带一路”通信卫星信号无障碍,国内的相关企业和政府机构已经对“一带一路”的卫星发射进行了规划和研究,未来三年到五年内,将发射多颗通信卫星,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途经国家的通信信号也将逐步实现全覆盖。从而在通信领域为“一带一路”铺平道路。
5,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涵盖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 ,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今后仍可以作为普通成员加入亚投行.
4月28日,为期两天的亚投行第四次谈判代表会议在北京闭幕,这是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名单最终确定后首次齐聚北京,
代表们对多边临时秘书处起草的《亚投行章程(草案)》修订稿进行讨论并取得显著进展。各方商定将于2015年年中完成亚投行章程谈判并签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亚投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一带一路
㈦ 中国近年来取得的新成就
中国人权事业取得新成就
一、是改革红利更多惠及全民,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专的保障水平再属上新台阶。
二、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有效推进,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三、是人人平等原则得到切实贯彻,各类群体的权利保障力度稳步加强。
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弘扬,人权教育研究水平显著提升。
五、是国际人权交流合作广泛开展,人权理念、政策和成就更受尊重。
人权司法保障方面取得新成就
一、是不断健全人权司法保障机制。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司法职权配置进一步优化。
二、是进一步完善人权司法保障程序。
三、是努力提高人权司法保障执行力。
四、是切实保障被羁押人合法权利。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新成就
一、建设目标向信息化整体转型。
二、编制构成向质量效能型转变。
三、军事训练向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发展。
四、人才培养向素质能力跃升。
五、政治工作向提高战斗力聚焦、
六、后勤保障迈向三军一体、军民兼容、平战结合。
七、武器装备建设更加注重顶层设计。
㈧ 党的十九大五中全会取得了什么成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版现第二个权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发展蓝图。这是我们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利实现而进行的一次重要战略擘画。
1 明确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战略自信
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明确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