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人登记证和营业执照一样吗
法人登记证和营业执照不一样。
一、性质不同
1、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进行合理化注册。
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给工商企业、个体经营者的准许从事某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凭证。其格式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规定。
二、具体要求不同
1、有符合规定的条件;审批机关批准的合同、章程;固定经营场所、必要的设施的从业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经营范围;健全的财产制度,能够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独立编制资金平衡表或资产负债表。
2、县直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本单位所属法人、产业活动单位的《统计管理登记证》年检、登记工作。各乡镇统计站负责本乡镇区域所属法人、产业活动单位的《统计管理登记证》年检、登记工作。
根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鲁价费发〔2000〕46号文件,办理《统计管理登记证》变更和注册登记,收取工本费50元/个。
(1)法人注册证书扩展阅读:
2015年10月1日起,全国开始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即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提高市场准入效率。“一照一码”则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实现由一个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B. 国税开票软件注册时的法人证件号是指什么
我公司是法人代表原来老的身份证号,因为公司成立早,那时的身份证号只有15位,输入后是对的,新的老的号码都试试吧
C. 企业法人证书是什么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有什么区别
一、企抄业法人证书
是取得企业法人资格的合法凭证。代表着该企业法人即告成立,即可享受法人可以享受的权利(经营活动除外),并承担法人应当承担的义务。如:可以法人的名义办理各种经营范围中涉及的前置许可、建设厂房、购买设备、征用土地、招募员工等等,但不得开展任何形式的经营活动。二、区别:
1、登记事项不同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登记事项为:企业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金、经济成分、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
企业法人证书的登记事项为:名称、地址、负责人、资金数额、经济成分、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从业人数、经营期限等。
2、需要承担的责任不同
个体工商户是对外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公司或者集体企业是以股东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外承担有限责任。 一个是法人单位,一个不是,一个对外承担有限责任,规模相对较大,一个是无限责任,规模较小。
3、使用的主体不同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取得企业法人资格的合法凭证,有限公司即属此类。
营业执照核发给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是其合法经营权的凭证。
D. 企业法人证书到期了后该怎么办呢,企业法人证明书跟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有什么区别呢求解答,谢谢!
《企业法人证明书》,该证书现在已经不需要再办理登记了,过期专作废。
企业属法人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不一样。企业法人是指企业,法定代表人是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注册的代表企业法人行使职权的签字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就是企业法人的合法证明,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不年检就是被吊销。企业法定代表人证书到期如果需要可以到发证机关重新办理。
E. 单位法人登记证号是什么意思
事业单位来法人证书现在自已经重新改版,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号“”现在统一规范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已经领取了新版事业单位法人证书,那所谓的法人登记证书号就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填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号即可。
F. 法人证书要如何办理
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第六条申请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
(二)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三)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
(四)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经费来源;
(五)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七条申请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登记申请书;
(二)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
(三)场所使用权证明;
(四)经费来源证明;
(五)其他有关证明文件。
第八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登记申请书之日起30日内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审查,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准予登记的,发给《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不予登记的,应当说明理由。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包括:名称、住所、宗旨和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经费来源(开办资金)等情况。
第九条经登记的事业单位,凭《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刻制印章,申请开立银行帐户。事业单位应当将印章式样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6)法人注册证书扩展阅读:
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第十五条事业单位开展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须用于符合其宗旨和业务范围的活动。
事业单位接受捐赠、资助,必须符合事业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必须根据与捐赠人、资助人约定的期限、方式和合法用途使用。
第十六条事业单位必须执行国家有关财务、价格等管理制度,接受财税、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十七条事业单位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分别向登记管理机关和审批机关报送上一年度执行本条例情况的报告。
第十八条事业单位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办理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补办登记手续;逾期不补办的,由登记管理机关建议对该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第十九条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经审批机关同意,予以撤销登记,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和印章:
(一)不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
(二)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印章的;
(三)违反规定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事业单位违反法律、其他法规的,由有关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条登记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G. 企业法人证件号是什么
企业法人证件号即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各类组织机构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通行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依法登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颁发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代码标识。
2015年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提升社会运行效率和信用。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登记管理部门代码、机构类别代码、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和校验码五个部分组成,并对涉及到的组织机构、法人、其他组织、组织机构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概念作出了规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用18位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分别是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1位机构类别代码、6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9位主体标识码、1位校验码。
2015年9月22日,从国家标准委获悉,国家标准委近日批准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32100—2015《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该标准将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2017年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面建成。公示系统实时归集企业方方面面的信用信息,并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记于企业名下,逐渐形成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全国一张网”。
截至2018年3月底,全国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存量代码转换率为99.8%,存量证照换发率82%;全国个体工商户存量换码率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