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承兑汇票没有背书就转让有什么税务风险吗
一、税务风险主要是折价10万元部分可能因为缺少合法有效凭证,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抵税。
二、法律风险主要是该因承兑汇票虽然转给下家了,但是仍有或有负债风险;万一出现到期不能兑付情形,因为没有环环相扣,可能丧失对前手的追诉权(不丧失对承兑人的追诉权),这样不利于保护自己的法定权益。
2. 承兑汇票背书转让给出票人有啥风险
回头票。。。没有什么风险,最多出证明,证明你企业让和出票企业是正常贸易来往即可
3. 承兑汇票背书了,上面注明不可转让。持票人在汇票未到期的情况下可以贴现吗怎样防范贴现风险
原则上可以贴现,不过要付很多的手续费。贴现的时间不同,手续费用也相应的不同,提前的时间越多,手续费越多。如果现金流没有问题,不建议提前贴现。
贴现没有什么风险,不知道你说的贴现风险是什么?贴现需要到银行办理相关手续就可以。
4. 企业如何控制收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
因为企业钱越来来越自难要,销售回款越来越多的是银行承兑汇票.而现实中,涉及银行承兑汇票的纠纷和案件时常发生,相关企业在接受和转让时,即使手续很完善,也常常被卷入票据的纠纷,轻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损失本金.相反,如果完全拒绝收银行承兑汇票,又会降低回款速度,提高资金成本,增加经营难度.于是,有的企业人员花了很多时间,研究票的真假,而现实中有很多问题仅靠此是无法控制的. 1.关键是把握你的上手:有正常的工商\税务手续,正常的经营状况,与你有正常的贸易背景,有银票金额相当支付能力. 2.严格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交接手续,收票时上手必须背书,转让时自己必须背书,同时填写下手公司名称. 3.不收不了解客户的银行承兑汇票. 4.做好银行承兑汇票的收付记录和资料保管.
5. 银行承兑汇票有哪些风险
风险:
一、承兑犯罪具有交叉性,往往涉及多个罪名,正是这种交叉性复杂性构成了承兑汇票犯罪监管的难点。而且,银行只能是形式上做一些审查,这就给了一些违法犯罪分子钻空子的机会。
二、一些金融掮客利用非法手段从一家银行输出承兑汇票,然后到另一家银行进行贴现,套取银行资金,进入股市操作或进行收购上市企业。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首先与别的企业联手,伪造交易合同,然后采取反复使用同一增值税发票原件,或非法购买、借用别的企业贷款卡、财务专用章等资料;抑或是集团内部各公司之间对开增值税票,骗取银行承兑汇票。
(5)汇票转让风险扩展阅读
银行承兑汇票出票人应于汇票到期前将票款足额交存其开户银行。承兑银行应在汇票到期日或到期日后的见票当日支付票款。
承兑银行存在合法抗辩事项拒绝支付的,应自接到商业汇票的次日起3日内,作成拒绝证明,连同银行承兑汇票邮寄持票人开户银行转交持票人。
银行承兑银行出票人于汇票到期日未能足额交存票款的,承兑银行除凭票向持票无条件支付票款外,对出票人尚未支付的汇票金额按照每天万分之五计收利息。
6. 商业承兑汇票的风险是什么,风险怎样应对
商业承兑汇票的风险是到期不能兑付的风险。
7. 请教陈版及各位:应收票据背书转让的风险转移问
请参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第三条的规定。
三、企业采用附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或将持有的金融资产背书转让,是否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答:企业对采用附追索权方式出售的金融资产,或将持有的金融资产背书转让,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的规定,确定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企业已将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不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应当继续判断企业是否对该资产保留了控制,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解释5号将判断金融资产是否终止确认的条件明确为“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
关于如何判断“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此前《〈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应用指南》中以举例的形式说明“企业以不附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表明“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应当终止确认相关金融资产;“企业采用附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表明“企业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不应当终止确认相关金融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应用指南》将法律形式(出售金融资产时是否附追索权)作为判断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的标准,解释5号对此标准进行了修正,即使采用附追索权方式出售的金融资产,如果经过判断企业已将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的,仍旧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即,与此前的规定相比,解释5号的本条规定更注重对风险和报酬的承担和转移情况的实质性判断,而不是以法律形式上是否附有追索权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
另外,证监会公告[2010]37号也明确“对于已贴现应收票据等金融资产应以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作为终止确认的主要依据,公司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的,应当终止确认金融资产。”证监会公告[2011]41号和证监会公告[2012]42号都要求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处理“风险实质性转移与形式上追溯权的关系”。我们倾向于认为:应收票据作为一项金融资产,其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及利率风险。将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综合起来看,可以认为对于由中国的已上市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出具和承兑的银行承兑汇票而言,信用风险并不重大,企业通过贴现和背书可以转移该等票据所有权上的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因此对此类银行承兑汇票,即使贴现或背书转让时附有追索权,前手也可以终止确认该等应收票据,而无需将其作为一项以应收票据作为质押的融资列报。
实务中通常可以采用的一种处理原则为:①无追索权的应收票据贴现业务,相关应收票据应当终止确认;②有追索权的应收票据贴现业务,如被贴现的票据为银行承兑汇票且其承兑人为已上市银行的,则可以终止确认;其他情形的银行承兑汇票,以及商业承兑汇票,不应终止确认。我们认为上市银行一般信用较好,其开具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后,贴现申请人被追索的可能性很小,可以视为票据所有权上的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因此符合终止确认的条件。我们理解,上述处理原则是符合解释5号和证监会公告[2010]37号、[2011]41号和[2012]42号的相关要求的。
8. 银行承兑汇票在承兑时有哪些风险
企业在收取银行承兑汇票时应注意以下风险。
(一)、承兑汇票的真伪
企业财务人员能否把住审查关,对防范银行承兑汇票票据风险至关重要。中国票据网从长期工作经验中总结出五种方法:一查,二听,三摸,四比,五照,实用有效。
(二)、承兑汇票是否挂失止付
企业在收取银行承兑汇票时,应注意审查该票据是否已挂失止付。企业在收取银行承兑汇票时,可先登陆中国法院网,查询法院公告信息。
(三)、承兑汇票是否过期
承兑汇票背书转让时必须在汇票到期日之前,超过到期日,票据不能转让。
(四)、背书是否连续
以背书转让的承兑汇票,背书应当连续。持票人以背书的连续,证明其汇票权利;非经背书转让,而以其他合法方式取得汇票的,依法举证,证明其汇票权利。
所谓背书连续,是指在票据转让中,转让承兑汇票的背书人与受让承兑汇票的被背书人在承兑汇票上的签章依次前后衔接。
承兑汇票背书不连续会直接影响最后持票人的票据权利,如背书转让、贴现、承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