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区别
区别
1.动机不同。希特勒的动机是源于一种非常可怕的信念,而拿破仑只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机会主义者,他本人对恐怖屠杀之类的根本没有兴趣,他也从来没建立过类似纳粹集中营之类的组织。
2.两者失败的过程有所不同。
(1)退位之后的拿破仑也曾经试图再次崛起,但是再次执政后的拿破仑再也无法找回往日的辉煌,滑铁卢一战,法军溃败,拿破仑的政治生涯彻底结束。
(2)相比拿破仑帝国,希特勒兵败莫斯科之后,德国在之后的两年中又相继组织了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库尔斯克会战,试图重新夺回战争主动权,打垮苏联,遭遇失败之后才彻底丢失了主动权。
3.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完全不同。
(1)拿破仑所处的时代,英国虽然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自己也爆发了大革命,但是更多的国家都处于封建时代后期,多数国家甚至连民族意识都不强烈。
(2)希特勒所处的时代则完全不同,不仅世界早已一体化,并且多数国家民族意识强烈,国家主权问题更是寸步不让,希特勒发动的战争就不是欧洲自己的战争,很快演变为世界大战。
4.影响不同。拿破仑伴随着法国大革命崛起,他的征服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也为法国大革命做出了贡献,包括对法国的法律;尽管他也有野蛮掠夺的行为,但总体而言,他功大于过。
拿破仑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查理三世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
对内他多次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对外他率军五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打赢五十余场大型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阿道夫·希特勒(德语: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奥地利裔德国人,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希特勒积极宣扬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改组并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试图在欧陆建立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新秩序,力主扩大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并重新武装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犯下种种罪行,并迫害和屠杀六百万的犹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