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孔德成果

孔德成果

发布时间:2021-08-15 21:57:41

① 孔子以示儿曰一:“此是君家果。”他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杨梅和杨氏同姓。

出处:《杨氏之子》【作者】刘义庆【朝代】南北朝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白话释义: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孔德成果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闲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饶有情趣。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古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家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21世纪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子是个聪慧、能言善辩的孩子。

他的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

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杨氏子表现了孩子应有的礼貌,他的语气委婉、机智、幽默而思维敏捷,又表达了“孔雀不是夫子家的鸟,杨梅又怎么是杨家的果”,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既没有伤了两家的和气,又让人一笑而过。

②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的出处

言必信,行必果”出自出自《论语•子路》。

这句话出自孔子弟子编写的记录孔子言论的《孔子•子路》,具体原文如下: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指:一般人只重自己的诺,而不能更深层次的思考事情当做不当做。士(有才德之人)首先考虑的是事情当做不当做,而不是自己的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③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的意思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④ 孔子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中的示 是什么意思

给……看的意思。

出处: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白话释义: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4)孔德成果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刘裕对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刚登基便先后杀了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拥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为担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弑的悲剧,严格控制并杀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员,这其中就包括名将檀道济。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义庆不得不加倍小心谨慎,以免遭祸。本传言“太白星犯右执法,义庆惧有灾祸,乞求外镇。”这实际上是刘义庆借故离开京城,远离是非之地。尽管文帝下诏劝解宽慰但架不住刘义庆“固求解仆射乃许之”。

刘义庆终于得以外镇为荆州刺史。外镇后的刘义庆仍然如同惊弓之鸟,心有余悸。他处在宋文帝刘义隆对于宗室诸王怀疑猜忌的统治之下为了全身远祸,于是招聚文学之士寄情文史编辑了《世说新语》这样一部清谈之书。

⑤ 孔子得意门生子路是一个怎样的人,子路最后下场如何

子路是一个武功高强,忠心耿耿,重情重义的人。他最后被人剁成了肉泥,很是凄惨。

仲由,字子路,鲁国卞之野的人士,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年少时的子路可以说是像街头小混混一样的人。有一次,孔子与子路相遇,就过被他打了一顿,孔子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对之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望其收敛脾气,改过自新。后来,子路觉得孔子的话很有道理,便接受了孔子的劝导,还拜他为师,成为了孔子的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

孔子曾经说“像子路这样,我恐怕他以后不得好死吧”。因为孔子是了解子路的,他知道他一定会忠心耿耿的辅佐君主,绝不会袖手旁观。而在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越是刚强与正派的人,越是死得更快,因为他们一定不会在危难时刻选择逃跑。后来孔子听说卫国政变的事情之后,很是担心,害怕子路就此丧命。果然,消息传来,子路已经牺牲了,孔子特别悲伤。

⑥ 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子路,为何结局凄惨被剁成肉酱

孔子有弟子三千人,其中有72个非常有才,被称为72贤人。在众多弟子中,子路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不过子路后来的结局非常悲惨,这是因为子路性格豪爽正直,讲义气,他在卫国政变的时候,执意入城救孔悝,最后被蒯聩杀害。

子路得知自己的上司孔悝被关了,他打算回去救孔悝。子路日夜兼程赶路,在路上遇到了同学子羔,子羔劝说子路不要回去了,可是子路坚决不听。于是,子路一个人到了都城,他一个人哪是那么多人的对手,最后子路被蒯聩杀害,还被剁成了肉酱。子路虽然惨死,他的气节还是被后人敬佩。

人们常说要死得其所,虽然子路没有善终,可是他自始自终都为自己坚守自己的信念,为正义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最为孔子的弟子,子路是优秀的,他不但在学习上很优秀,而且道德品质好,孔子应该也很欣慰自己有这么一位弟子。

⑦ 请问孔子和阿罗汉谁的果位高

问的真糊涂。果位是佛家的说法,孔子是儒家的,根本就没有果位这一说。如果你是指的比地位的高低的话,孔子在儒教的地位相当于如来佛祖在佛教的地位,而儒教比佛教的在中国地位还高很多,你说谁的地位高。

⑧ 孔子的时代和三果国时代那个早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的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的秦朝
——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反秦
——刘邦项羽是反秦的最终胜者,楚汉相争的时代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公元8年王莽篡汉,西汉灭亡,王莽建国为“新”朝(三国演义中以王莽篡权天下大乱为起始语)
——公元23年天下大乱,绿林军灭新朝。新朝灭亡
——公元25年刘秀称帝,仍延续汉朝国号,史称东汉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此时已进入三国演义小说的剧情
——公元190年董卓之乱,东汉名存实亡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同年曹丕胁迫汉献帝禅位,东汉灭亡,史定的三国时期正式开始
——221年刘备称帝延续汉朝,229年孙权称帝
——263年司马昭灭蜀,265年司马炎废魏元帝,魏灭;280年灭吴。三国时代正式结束,进入晋朝时代。
——补充:司马炎建立晋朝,史称西晋。但历史学家的划分却是以280年西晋正式统一来定义晋朝的开始。316年,西晋灭亡。317年司马睿称帝,史称东晋。

⑨ 孔子被称为“素王”,因为他是普通大众利益的代表和践行者呢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而有些人总是说孔子是统治阶级的吹打手,之所以被历朝历代尊崇,是因为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只是为统治阶级服务,是轻民、媚权的学说。

其实恰恰相反,孔子是追求推崇:民为重,国富民强;仁爱、平等、公正;爱民、惜民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而且他身体力行地做广大民众利益代表的践行者。

孔子仕途不得志,也就是因为他的很多主张,损害了当时王公贵族们的利益,触动、打破了他们的一些垄断特权的结果。

通过下面的孔子言行,就能完全体会到这些。@孔子故里文泰日记

子曰:“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感叹乱世之中民众的疾苦,建议各国国君要以仁道治国,就是执政者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要做的社会工作,要充满敬畏之心来办事,对百姓要有公信力,不欺、愚百姓。爱护民众,节约物力、财力和人力,不奢侈浪费。让百姓服劳役也应该在农闲之时。@孔子故里文泰日记

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孔子前去卫国,冉有为他驾车。来到城区,孔子感叹说:“卫国的人口真多啊!”冉有想了想问老师:“既然人口已经这么多了,应该做什么好呢?”

孔子笑着说:“那就应该使百姓富起来呀。”冉有又追问:“百姓富起来以后,下一步应该再做什么更妥当?”孔子坚定回复道:“使百姓接受教育。”

孔子不仅是位思想家、理想家,更是一位实干家!既然这样说了,他也就努力去这样做。@孔子故里文泰日记

孔子首开创办私学,他秉承“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广招学生。凡来学习者,一律平等,一视同仁

无论你是谁,是来自鲁国还是其他国家,是出身贫寒还是贵族豪门,一律接收,平等相待。在孔子的众多学生里面,各种身份的人都有。

用子贡的话说就是“来者不拒,去者不止”。

也就在孔子说三十而立之时,他在我们家乡曲阜的阙里开办了一所学堂。

这打破官学局限性。开创了私学这种广泛教育的方式,教育的途径更开阔了,这种形式后来被演变成私塾,在中国盛行了两千多年历史。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相当于在黑夜里,举起了一盏温暖、光明的灯,它一直照亮了中国文化和华夏民族文明的进程。

在春秋时期之前,“学在官府”,教育资源全部被贵族们垄断了,平民子弟没有资格进入官办学校学习,享受不到高质量的教育,要想变得有学问,要想进入国家和社会管理体系,那都是贵族豪门弟子的事情。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让他的学堂爆满。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孔子的学堂毕业生就有三千多人,其中就有号称“七十二贤”的优秀达人。

⑩ 孔德成的经历

衍圣公(1920年6月6日-1935年7月7日)
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5年7月8日-2008年10月28日)
(国民政府)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6年-1948年)
(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7年-1948年)
台湾地区“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1991年)
台湾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1955年-2008年10月28日)
故宫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主任委员(1956年7月-1964年4月)台湾“中国书法学会”顾问(1964年-2008年10月28日)
台湾地区“考试院”(第七届)院长(1984年8月17日-1990年8月17日)
台湾地区“考试院”(第八届)院长(1990年8月17日-1993年4月24日)
山东曲阜师范学校名誉校长(2005年6月26日-2008年10月28日)
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永久荣誉院长(2007年2月-2008年10月28日)

阅读全文

与孔德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