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成果清代

成果清代

发布时间:2020-12-20 06:44:13

㈠ 明朝的发明成果很发达,为什么清朝就不行呢

首先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因为清朝闭关锁国,不愿意与外国交易往来,清朝的统治者盲目自大,看不起外来国家,认为天朝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且清军当时夺得天下太容易了,骄傲自满。反观明朝,郑和下西洋,与外来各国交好,把大明王朝的科技、物资带到了西洋各国,并带回了许多特产、种子之类的。明朝国力可谓是强极一时。

国家的强盛还是跟外交有着极大的关系的,一个国家不可能一直领先于世界,要虚心学习,古代就有丝绸之路,与外国往来,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郑和下西洋,这些都是国家外交。反观汉朝、唐朝和明朝当时也是非常强盛的。

㈡ 清朝在各个领域都有哪些成就

清朝商业发达,分成十大商帮。其中晋商、徽商支配中国的金融业,闽商、潮商掌握海版外贸易。清朝科权技在医学、地理、建筑、农学、铁路取得的成果显著。清朝的文化事业成功辉煌。清朝小说杰出者众,曹雪芹著《红楼梦》被认为代表着我国古典小说最高水平。《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晚清谴责小说均有很大影响。清朝的京剧源于明朝的昆曲和京腔,形成于乾隆、嘉庆年间。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清代的绘画水准很高。清初朱耷、石涛的山水花鸟画,中期的“扬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吴昌硕的仕女花鸟画及杨柳青、桃花坞和民间年画均对后人有很大影响。

㈢ 明朝和清朝成就对比

1,文化思想

明朝的哲学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是中国出类拔萃的时代,仅次于春秋战国,清朝除了个别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在哲学、思想、文化等领域是全面的大倒退。

2,制度建设

明朝的制度建设走过了明显的初创期、稳定期、发展期和变质期等几个阶段,最后走向全面崩溃,明朝的制度其实是孕育了新的发展方向,明末全社会处于一个制度大变革的前夜。清朝整合了明朝失败的教训,用最简单的愚民政策,实行全面的高压统治,使国家趋于稳定。

3,经济发展

客观的说,清朝的经济要比明朝更发达。清朝在明朝的基础上发展了农业和商业,这方面清朝要比明朝更为出色。不过明朝出现的私营工业在清朝被全面取缔,预示着中国必定会落后世界发展的潮流。

4,科技成就

明朝的科技成果是中国历史上进步最快的时期。清朝科技虽有成就,但是从清初渐渐落伍。也没有让科技知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什么作用,大多是坐而论道、禁中清谈。

清朝末年的交通事业有所发展。詹天佑是个中国第一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工程之艰巨是当时世界铁路史上罕见的。

5,对外交流和国际影响力

明朝七下西洋:为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航海,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清朝: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㈣ 清代是如何反映清儒治经成果的

清代考来据学在考订经书、名物训诂、自音韵字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不仅对前代注经典籍作了大量整理工作,同时遍注群经,“十三经”在清代皆有新疏一种或数种,清代经学方面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道光间,阮元编的《清经解》1400卷,选书180多种;光绪间王先谦编的《续清经解》1430卷,选书209种,可大致反映清儒治经的成果。

㈤ 清代长篇小说取得怎样的成果

清代长篇小说拥有广泛的读者,始终很兴旺。明末清初出现的大量才子佳人小专说,也是晚明小说一个方面属的延续,但这里面没有什么杰出之作,只是些套路化的娱乐性读物。一些历史传奇小说,如《水浒后传》、《说岳全传》等,则较多受到正统意识的影响。到了清代中期,沿着《金瓶梅词话》的写实传统,终于出现了中国小说史上两部伟大的作品——《儒林外史》和《红楼梦》,这是清代文学了不起的收获。《儒林外史》对于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对于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的灵魂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它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艺术手法,使它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红楼梦》则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和贾府由盛而衰的故事情节,深刻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社会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在艺术上,这两部小说对人性复杂性的理解之深刻、描摹之细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㈥ 列举几个中国清代的科技成就

公元1688年,清代陈淏(hao)子(约公元1612-?)著的《花镜》记载
了三百多种花木果树的品种和栽培方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园艺专著。陈
子总结了劳动人民与自然界斗争的经验,指出通过人工培育可以改变植物
的特性,强调"人力可以夺天功"(卷2)的思想。
公元1776年,清代齐倬(zhuo)(生卒年代不详)为杨屾(shen)的
《修齐直指》所作的注中,记载了陕西农民以小麦、谷子和蔬菜等套种,
达到一年三收或二年十三收的方法。这些技术体现了我国古代农民的高度
智慧和创造性。
清代吴其浚(公元1789-1847年)著有《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其中
收载植物一千七百一十四种,分谷类、蔬菜、山草、隰草等十二类,记述
了每种植物的形色、性味、产地和用途,并附有插图,还考订了古今名称
的异同,力求名实相符。这是我国古代具有相当科学水平的重要的植物学
专著。
公元1759年,清代赵学敏(?-公元1803年)与民间"铃医"(走方郎中)
赵柏云(生卒年代不详)合作写成《串雅》。这是医学史上一部罕见的适
合广大群众需要的很有实用价值的著作。赵学敏非常重视铃医,认为铃医
接近群众,能解决群众的问题,"谁谓小道不有可观者欤!"他强调用药应
贯彻"贱"、"验"、"便"的原则。公元1765年,赵学敏还著有《本草纲目拾
遗》,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作了补充和订正。
公元1830年,清代王清任(公元1768-1831年)写成《医林改错》。他强
调解剖学知识对医学的重要性,坚持革新,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到坟地
和刑场观察尸体内脏,绘成二十四幅人体解剖图《亲见改正脏腑图》,收
载于《医林改错》中,对过去的人体解剖知识的一些不确切之处作了校
正,为我国解剖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公元1644年,清初颁行《时宪历》,改平气为定气,是历法的又一次改
革。《时宪历》一直施行到清末。
清代平民天文学家王锡阐(公元1628-1682年)著《晓庵新法》等十三种
天文学著作,独立提出计算金星凌日的凌始和凌终方位角的方法等。王锡
阐尖锐地批判了脱离实际和唯心主义,并同外国传教士否定我国古代科学
文化的谬说进行斗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人工消雹方法的国家。公元1695年,清初刘献庭
(公元1648-1695年)的《广阳杂记》卷3中记载了我国甘肃地区人民用
火炮消除冰雹的方法。
清代黄履庄(公元1656年-?)发明"验燥湿器",据记载这是灵敏度较高的
湿度计。他还制造过"验冷热器"(温度计)。
据《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267载,公元1716年清代爱新觉罗·玄烨(康
熙)"常立小旗占风,并令直隶各省,凡起风下雨之时,一一奏报。见有京
师于是日内起西北风,而山东于是日内起东南风者。"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统
一气象观测网的设想,也是世界上关于锋面不连续的最早的发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人工消雹方法的国家。公元1695年,清初刘献庭
(公元1648-1695年)的《广阳杂记》卷3中记载了我国甘肃地区人民用
火炮消除冰雹的方法。
清代黄履庄(公元1656年-?)发明"验燥湿器",据记载这是灵敏度较高的
湿度计。他还制造过"验冷热器"(温度计)。
据《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267载,公元1716年清代爱新觉罗·玄烨(康
熙)"常立小旗占风,并令直隶各省,凡起风下雨之时,一一奏报。见有京
师于是日内起西北风,而山东于是日内起东南风者。"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统
一气象观测网的设想,也是世界上关于锋面不连续的最早的发现。
公元1695年,清初刘献庭的《广阳杂记》卷3中记载了南北不同地域的气
候差异。他主张地理学的研究应打破旧传统,要"详于今而略于古",并且
进一步探寻"天地之故"(自然规律)。
公元1708-1718年,清初在全国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地测量,测定了六百
三十个经纬点,绘制了著名的《皇舆全览图》。在测量中已发现纬度越高
的地点子午线每一度的距离越长的事实,在实际上第一次用测量方法证明
了地球为扁椭球形,对解决当时世界上关于地球形状的争论产生重大影
响。《皇舆全览图》第一次记载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公元1755年,清代汪铎辰(生卒年代不详)著的《银川小志》中记载了地
震发生前井水浑浊、群犬吠等前兆,表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地震
灾害斗争中已了解到许多地震前兆现象。
清代四川地区采盐工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建立起最早的地下地质学,初
步地掌握了地下岩层的分布规律,并找到了绿豆岩和黄姜岩两个标准层,
它们至今仍为该地区勘探油、水的标准层。
公元1723年,清代梅瑴(jue)成(公元1681-1763年)等人编成《数理
精蕴》五十三卷,介绍西方数学以及我国古代数学的一些成就,是当时的
数学网络全书。
公元1774年出版的清代明安图(?-约公元1765年)著的《割圜(圆)密
率捷法》,证明和扩充了用解析方法求圆周率的公式。明安图还用他自己
独创的几何方法对三角函数展开式进行了研究。
公元十八世纪,清代唯物主义思想家戴震(公元1724-1777年)校勘《周
髀算经》、《九章算术》等著作,对保存我国古代数学成就作出了贡
献。
清初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约公元1628-1662年)曾制造过放大
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有《镜史》(已佚)。清代黄履庄也
曾制造过探照灯("瑞光镜")(清·戴榕:《黄履庄小传》,载张潮编:
《虞初新志》卷6)。欧洲公元1779年俄国人才制成探照灯。
公元1695年,清初刘献庭的《广阳杂记》卷1中写道:"磁石吸铁,隔碍潜
通,……唯铁可以隔之耳。"这是我国关于磁屏蔽的最早记载。
约公元1835年,清代郑复光(生卒年代不详)著《镜镜 (ling)痴》。这
是我国古代一部较有系统的光学著作,对物体的颜色、透镜原理以及三棱
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制造有所论述。
公元1796-1820年间,清代女科学家黄履(生卒年代不详)曾制造"寒暑
表"和"千里镜"。"千里镜于方匣上布镜四,就日中照之,能摄数里之外之
影,平列其上,历历如绘。"即一种望远镜与取景器相结合的装置,也就是
现代照相机的前身。
公元1678-1688年,清康熙时,靳辅(公元1633-1692年)和平民出身的
陈潢(公元1637-1688年)主持治理黄河,进一步发展了"束水攻沙"的治
河方针,收到显著的效果。靳辅在《河工守成疏》中总结劳动人民治黄经
验所提出的"放淤固堤法"是治黄工作中的创见,至今仍有实用价值。陈潢
经过对黄河上游的实地考察,提出了从上游根治黄河的卓越主张,但未被
采纳。他还发明了测定河水流速流量的"测水法"。
公元1743年,清代胡定(生卒年代不详)总结黄河上游劳动人民防止水土
流失的经验,提出了在上游遍设谷坊以阻滞沙土的治黄措施。
清初工匠出身的雷发达(公元1619-1693年)和他的子孙七代,先后主持
了北京圆明园、颐和园、玉泉山、香山、北海和中南海等的规划设计,为
我国古代建筑作出了贡献,被称为"样式雷"。雷发达曾用硬纸板制成可以
揭开房顶观察内部结构的建筑模型,这是我国以活动模型进行设计之始。

㈦ 清朝时期出现了一批具有总结性和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成果.这些成果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抓住重点!关键词:“清朝”,“科学技术成果”
A李时珍明朝人!首先剔除
B徐光启明朝末年,农政全书就是耕田总汇!
C宋兄,有一个明朝人!你对了!(天工开物好多插图!你可以到图书馆借来看看,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连环画!开玩笑...)
D通才沈括!玩穿越从北宋到清朝!

所以,选E!

你们历史老师有趣!

㈧ 清朝的科技成就

1、清朝科技虽有成就,但是从清初渐渐落伍。也没有让科技知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什么作用,大多是坐而论道、禁中清谈。
①医学。乾隆时官修的《医宗金鉴》九十卷,征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经验良方,并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作了许多考订,是一部介绍中医临床经验的重要著作。清代名医王清任在医学上有突出的成就,著有《医林改错》一书。他强调解剖学知识对医病的重要性,并对古籍中有关脏腑的记载提出了疑问。他通过对尸体内脏的解剖研究,绘制成《亲见改正脏腑图》二十五种,改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为祖国解剖学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②地理。康熙时,曾组织人力对全国进行大地测量,经过三十余年的筹划、测绘工作,制成了《皇舆全览图》。这部地图“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的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最后在《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根据测绘的新资料,制成了《乾隆内府皇舆全图》。在这份地图里第一次详细地绘出了中国的新疆地区。
③农学。清代的农书约有一百多部,尤以康熙、雍正两朝为繁盛。有《钦定授时通考》《广群芳谱》《补农书》等著作。
其中大型综合性农书《钦定授时通考》,是乾隆二年(1737),由乾隆帝弘历召集一班文人编纂的。全书规模比《农政全书》稍小。因是皇帝敕撰的官书,各省大都有复刻,流传很广,国际上也颇有声名。
④铁路。清朝末年,中国的交通事业有所发展。詹天佑是个中国第一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工程之艰巨是当时世界铁路史上罕见的。詹天佑克服了一道道难关,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轨道,减缓了坡度,降低了造价,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工。京张铁路是中国人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修成的,在中国铁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㈨ 清朝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清朝的文化(一)——自然科学技术的成就 教案(二)
教材分析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世,也是我国从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动荡时期。这一时代特征反映在文化方面是出现了西学东渐、新旧交替的特点。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资产阶级思想学说,不断地介绍到中国来,对中国的科学技术、思想教育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不甘落后的科学家、进步的恩想家与文学家。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进步的文化事业受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压制.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王锡阐和《晓庵新法》
清代著名天文学家王锡阐,写出《晓庵新法》一书,发明了计算金星、水星凌日的方法。在著作中指出一些西方天文学理论的缺点和错误。
二、吴其边和《植物名实图考》
王锡阐不迷信古人、洋人,勇于探索,取得了在世界上独居一家的天文新成就。还有一位不迷信古人的植物学家也取得了被世界赞誉的新成就。这插图在画法上有什么特色?画的是植物的新鲜状态,非常逼真;根、茎、叶、花全株画下,全面反映了该植物的特征,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并指出此图选自《植物名实图考》第4卷“蔬类”中。《植物名实国考》的内容和价值。(进而向学生介绍吴其浚的生平及经过30年努力的成书过程。讲完后,指导学生划出书上要点)吴其浚是清朝中期的植物学家;他编写的《植物名实图考》,记载植物1700多种,并附有精确插图;这是一部开现代植物学先声的专著;至今中外植物学家都很重视这部书中的插图。
三、李善兰。徐寿和华菏芳
刚才讲了两位科学家勇于探求、实事求是的精神,不人云亦云的独立见解,从而取得了天文学和植物学上的新成就。在数学方面也不乏其人并有新特点,这就是西方科学技术不断介绍到中国来。是怎样介绍过来的呢?这段教材提到了哪些介绍西方科学技术到中国来的人?李善兰是什么人?他有哪些成就?①李善兰是清朝杰出的数学家、翻译家,著有《方圆阐幽》。②他与外国人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代数》等西方自然科学著作。③他在翻译中创造了至今对中外还有影响的“代数”、“微分”、“积分”等代数学名词和述语。为什么说由于他们的翻译,《几何原本》才有了完整的中文本?(学生答后,教师指出)明朝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只翻译了此书前几卷,故至此中国人才能看到这部世界上最早公理化的希腊古典数学名著的全貌。①徐寿和华骨芳:译书;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制成木壳轮船《黄鹊号》。②徐寿对化学元素名称的中译时创造了“锌”、“锰”、“镁”等元素的中文名称,沿用至今。
四、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西方的科学技术,加上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爱国热情、聪明才智和刻苦钻研的态度,不仅制成了蒸汽机和《黄鸽号》,特别是中国人自己还修建了难度极大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京张铁路。你们乘火车去八达岭登万里长城,是否发现了京张铁路有什么特点。①要钻隧道,而且八达岭的隧道长达1091米,其次是居庸关的隧道长367米。②列车要爬坡,两个车头,一拉一推,为确保列车安全,还有一条“人”字形轨道,降低了坡度。③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工程量极为复杂艰巨。而负责修建的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后天佑。少年留美,勤奋学习,立志报国的学生时代及其成就:①滦河大桥是怎样在英、日、德工程师采用各种办法均遭失败的情况下,由詹天佑主持却按期出色地完成了我国这一座近代铁桥,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②京张铁路工程的艰巨,修建时资金少,机器缺,技术力量弱等重重困难,帝国主义者坐观中国失败,扬言“能修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生呢?”中国官僚中也有人说詹天佑胆大妄为,不自量力等冷言恶言的情况下,詹天佑如何抱定为国争光的决心:“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团结全体员工以“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的要求,仅用了四年时间保证了全线通车。事实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的聪明才智。①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②1905年起他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为了确保行车安全,他设计出“人”字形轨道,以减缓坡度。③1909年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飞机设计师冯如
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因而刻苦学习并运用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的,除詹天佑修筑铁路外,还有设计制造飞机的冯如。(这是又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材料,为了感染和激励学生,。首先由教师讲述冯如的生平事迹。要突出几点:①冯如12岁赴美当勤杂工,“日作营生,夜习西文,”立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振兴中华的宏寐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研究飞机的成就及飞行情况。②拒绝美国人的高薪聘请,回国投人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最后要学生阅读课文,并划出要点)飞机设计师冯如,于1910年制成一架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10月,国际飞行协会举行比赛,他驾驶自制的飞机荣获第一名。

㈩ 清朝各方面的成就

我觉得你换个论文题目比较好!

阅读全文

与成果清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武汉疫情投诉 浏览:149
知识产权合作开发协议doc 浏览:932
广州加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5
企业知识产权部门管理办法 浏览:455
消费315投诉 浏览:981
马鞍山钢城医院 浏览:793
冯超知识产权 浏览:384
介绍小发明英语作文 浏览:442
版权使用权协议 浏览:1000
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表 浏览:884
马鞍山候车亭 浏览:329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 浏览:709
张江管委会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浏览:635
关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项目督导的函 浏览:941
闺蜜证书高清 浏览:11
转让房转让合同协议 浏览:32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交账会议纪要 浏览:877
云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查询 浏览:313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浏览:187
股转转让协议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