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做一名合格的QC、需要了解些什么
做一名合格的QC首先必须熟悉了解本厂的各工序流程和基本原理,知道其最产生问题的方面和原因。多学、多问、多实践,了解并掌握不同客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以客户能够接受的最低限度为尺寸,注重QC自身工作态度,坚持“对事不对人”用数据与证据说话的原则,有着“公证超突”的心态,敬业杂群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与“迎难而上”的工作作风。
做好一个合格的QC,必须具备以下的几点: 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是具备TQM(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并会运用基本的质量分析方法,如:因果分析法,鱼刺图等。二是熟悉所从事行业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了解与本产品相关的其他工艺的常识。这样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很快作出判断,及时解决问题。 二要做到“三勤”,即“眼勤”、“耳勤”、“手勤”。“眼勤”就是勤于观察,对生产过程要勤于不定时地抽查,把质量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不可以做“事后诸葛亮”。“耳勤”就是运用双耳去收集不同方面的信息。由于一个的精力有限,加之工厂对有些问题的隐藏性,使我们QC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这就要我们QC运用耳朵去收集相关信息(工厂对出现的问题总会有商讨的信息,总会有人会谈论),结合生产过程中的状况再作出判断(必须要有事实再做结论,不可枉下结论)。“手勤”就是对出现的问题要做好记录和相关反馈情况的记载。这样可以事后对问题的可溯性有据可查。到时可以分清责任所在。 三要有良好的为人处事能力。由于QC所处位置和角色的特殊性,必须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做好工厂与公司的桥梁作用。强调一点的是QC必须以公司利益为重,以公司指令为准。不可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去。
B. QC的基本常识
QC的最基本知识?
推荐回答
1.先学习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检测量具的使用(卡尺,千分尺,高度尺,投影仪。。。。。),如何看图纸等
2.了解基本的抽样方法,以及品质管理的流程
3.了解ISO9001:2008的基本内容
4.了解QC的七大手法之类的统计技术应用
5.考虑考取质量工程师
QC其实入门很简单的,但要深入了解就要下功夫了
C. QC小组基础教材的内容简介
《QC小组基础教材(2次修订版)》是在《QC小组基础教材》(修订版)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次修订。主要内容包括QC小组的概述、组建、活动、活动成果及其评审与激励,统计方法基础知识,调查表、分层法、头脑风暴法、亲和图与排列图等QC小组活动的各种技术与方法;《QC小组基础教材(2次修订版)》附录部分重新收集了6个最新的、有代表性的、较成熟的案例及其评价,供读者参阅。
D. QC的最基本知识
1.先学习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检测量具的使用(卡尺,千分尺,高度尺,投影仪。。。。。),如何看图纸等
2.了解基本的抽样方法,以及品质管理的流程
3.了解ISO9001:2008的基本内容
4.了解QC的七大手法之类的统计技术应用
5.考虑考取质量工程师
QC其实入门很简单的,但要深入了解就要下功夫了
E. 求简单易懂QC成果PPT,新手学习
学习方法有很多种因人而异,但是大致都是相同的
1、要持之以恒、坚持不版接做一个事情,例如:看权书,每天看一部分,然后第二天复习并且再看一部分,重点在于坚持。
2、循序渐进,有时候我们太想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每天进步一点,这样逐步积累,人不容易厌倦,
3、兴趣的培养,很多觉得学习就是学习,忽略兴趣爱好对学习的帮助,有很多例子,成绩一直不好,怎么学,怎么补课都没有用,最好有个兴趣爱好,因为爱好开始研究相关知识,慢慢发现自己的问题酒后就继续上。
4、最后当然就是学会总结和复习,温故而知新。
F. 应聘QC需要了解哪些知识
一、原材料检验(IQC)
1、原进厂检验包括三个方面:
① 库检:原材料品名规格、型号、数量等是否符合实际,一般由仓管人员完成。
②质检:检验原材料物理,化学等特性是否符合相应原材料检验规定,一般采用抽检方式。
③试检:取小批量试样进行生产,检查生产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2、来料不合格的处理:
①标识:在外包装上标明“不合格”,堆置于“不合格区”或挂上“不合格”标识牌等。
②处置:退货或调货或其他特采。
③纠正措施:对供应商提供相关要求或建议防止批量不合格的再次出现。
3、紧急放行:因生产急需,在检验报告出来前需采用的物资,为紧急放行。需留样检验,并对所放行物资进行特殊标识并记录,以便需要时进行追踪。
4、特采:① 从非合格供应商中采购物资——加强检验。
②检验不合格而采用的物资——挑选或修复后使用。
5、应特别关注不合格品所造成的损失:
①投入阶段发现,损失成本为1元。
②生产阶段发现,损失成本为10元。
③在客户手中发现,损失成本为100元。
二、过程检验(IPQC)
1、IPQC的检验范围包括:
①产品:半成品、成品的质量。
②人员:操作员工艺执行质量,设备操作技能差。
③设备:设备运行状态,负荷程度。
④工艺、技术:工艺是否合理,技术是否符合产品特性要求。
⑤环境:环境是否适宜产品生产需要。
2、工序产品检验:对产品的检验,检验方式有较大差异和灵活性,可依据生产实际情况和产品特性,检验方式更灵活。
3、质检员全检:适用于关键工序转序时,多品种小批量,有致命缺陷项目的工序产品。工作量较大,合格的即准许转序或入库,不合格则责成操作员工立即返工或返维。
4、质检员抽检:适用于工序产品在一般工序转序时,大批量,单件价值低,无致命缺陷的工序产品。
5、员工自检:操作员对自己加工的产品先实行自检,检验合格后方可发出至下道工序。可提高产品流转合格率和减轻质检员工作量,不易管理控制,时有突发异常现象。
6、员工互检:下道工序操作人员对上道员工的产品进行检验,可以不予接收上道工序的不良品,相互监督,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但也会引起包庇、吵执等造成品质异常现象。
7、多种方式的结合:有机结合各种检验方案,取长补短,杜绝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或入库,但检验成本较高。
8、工序品质检验:对人员、设备工艺技术环境等的检验。
三、成品出厂检验(OQC)
成品出厂前必须进行出厂检验,才能达到产品出厂零缺陷客户满意零投诉的目标。
1、检验项目包括:
①成品包装检验:包装是否牢固,是否符合运输要求等。
②成品标识检验:如商标批号是否正确。
③成品外观检验:外观是否被损、开裂、划伤等。
④成品性能检验。
批量合格则放行,不合格应及时返工或返修,直至检验合格
G. 如何做好QC成果.ppt
https://wenku..com/view/447b641a25c52cc58bd6be7f.html参考文库
H. QC成果评审的基本要求
为达到评审抄的目的,评审袭工作要满足一下三条基本要求: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企业广大职工自主组织起来参加QC小组活动,进行质量改进,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此,评审时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经验,同时诚恳地指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以帮助他们提高活动水平。切不可对其缺点加以指责,更不能嫌弃,以保护和鼓励他们活动的积极性,避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2)有利于提高QC小组的活动水平。QC小组经过活动取得成果后,他们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愿意听取领导、专家和同行指出他们的活动成果还有什么不足,以便在下次活动时改进和提高。为此,要对他们的成果内容和活动过程进行评审,认真负责地指出缺点和不足,热情地帮助他们,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活动水平。
(3)有利于交流和互相启发。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是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而评审活动成果对交流能起到引导作用。对一个小组活动成果进行评审,总结成功的经验,指出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对别的小组来说,能从中得到跟好的启发与帮助。为此,在总结成功的经验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指出缺陷和不足,也要有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