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哪些针对焦虑抑郁的书籍值得推荐
身为一个心理学本硕,并同样度过很长一段焦虑和压抑时期的“过来人”表示,还是别看心理学书籍了,书店那种厚厚的《教你xxx》的别看,因为一堆废话,专业的科普类心理学书籍也别看,因为你会把自己绕进去,面对焦虑和压抑,如果只是轻度的,由于某些事件诱导才会出来的状态(比如说考试成绩出来了分不高,工作上项目没头绪),那么就对症下药,跟老师,同学/同事,领导聊一聊,寻求确切的帮助。比如明说,你哪个知识点就是不懂,或者哪项工作技能不够,不能胜任,如果是重度焦虑和压抑,是一种麻木,不知世界为何物,有时会伴随生理上的疼痛,甚至有部分极端的有自杀倾向…那真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了。
② 焦虑症适合看什么书好多年了,越来越严重,很想自我治疗,求过来人推荐
楼主,你好,这种感受我可能体会不深,但与此同时,还是希望能够搜索一些资料,看看你是否会有感觉。
以下是我摘录一本书籍的原文:
强迫症-焦虑症中许多盲目的灾难性联想与无明焦虑情绪背后的始作俑者之一就是“幼稚性思维”,它代替了成年人的成熟情感反应模式。一旦我们领悟到“症状”的幼稚性与盲目性,我们就能够做到主动式顺其自然,而非被动式的接纳。(以下的回答摘录,节选自临床心理学自助书籍《走出焦虑风暴》)
1)科学识别幼稚性思维
所谓的“幼稚性思维”即相对于成年人的“成熟情感”而言,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毫无事实根据的想象或“敏感性妄想”作为分析的依据,并快速地衍生出灾难性的联想,使心灵瞬间处于焦灼不安的状态。
许多罹患“慢性焦虑障碍”的心灵,其表象症状经常变来变去。在各式各样“怕”的背后,都有一份非常明显且突出的思维特征:明知道自己所担忧的东西有可能不会发生,但就是莫名其妙地无条件投降,这种无条件投降的姿态就如同一个三岁的小孩子被成年人“吓唬”后表现出来的无条件遵从与畏惧。
比如强迫性洗涤的个案,自认为如果不反复清洗十多遍就一定会发生一些不可预测的结果;也比如广泛性焦虑的个案,每天不找点担忧的东西或提前预期一些莫须有的潜在冲突,似乎就会觉得心里不踏实。
总之,这些苦痛心灵许多时候似乎都是主动选择臣服于这些焦虑的“快感”,虽然意识上也觉得这些漂浮性焦虑是不必要的。
我认为“幼稚性思维”往往是幼年“反应式心灵”的一部分,幼小的儿童缺乏逻辑思维判断的能力以及完全不擅长以客观事实作为分析依据的能力,他们的思维模式是线性的,很容易被成年人的一些虚假故事所蒙蔽。
比如一个成年人对一个正在哭闹的 4 岁小孩子说:“如果你再哭,我就从口袋里捉出一只‘魔鬼’或‘妖怪’来咬掉你的鼻子。”大多数孩子听完以后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惊惧反应。而现实生活中,许多焦虑心灵对那些莫须有的“症状”怕成那种状态,很明显更符合幼儿“幼稚性的情感反应模式”,而不是成年人的“成熟情感模式”。
因为幼儿会害怕的东西,成年人通常都不会害怕,往往还会觉得好笑。那么,为何一个成年人会出现这种幼稚性的幼年情感反应呢?
这里头的道理在分析心理学中叫“退行机制”。许多心灵在青春期或成年后不久,当一些深层愿望受挫或感到持久的应激压力时,自身的能量场处于持续被消耗的状态,这个时候更多的“阴气”(喻指消极的心念)也容易乘虚而入,此时一些有焦虑情结的心灵会放弃已经学到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而采用早年“较幼稚”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压力或部分欲望,这就叫退行。
导致容易发生“退行”的一大因素就是性心理在青春期发展阶段曾不同程度受阻或受到道德性压抑,因为在个体性心理的发展中蕴藏着很强大的动力,当这股强大的动力受阻后,会进一步和退行机制“同流合污”,并通过置换转移的方式回到类似“小孩子生病会得到父母的额外照顾与保护”的无意识代偿状态中。
总之,其症状发展模式是:现实困境是诱因,然后无意识退行至幼年心理模式去寻求慰藉,而表现出幼稚性情感(莫名紧张不安),这种幼稚性情感背后是一份幼稚性思维(把想象无条件当成事实),其导致当下这个成年人无明焦虑情绪的不断循环。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个概念叫作“内投射”。许多心灵往往在青春期前后,针对自己所爱、所恨和所怕的人,尤其是父母,“自我”会将他们的严厉言行或各种不愉悦的指指点点式安排经过“潜抑机制”将其内化成自己性格与气质的一部分,“自我”认为这样一来或许就不会再那么害怕他们了,而这个过程亦是“强大超我”的诞生之日。
心灵通过内投射机制,将父母的一些“批判性声音”内化成自己的“超我”。总之,一颗心灵之所以会发生退行现象,还与早年的一些初期焦虑有重大的关联。
所谓的初期焦虑就是一个人从幼年到青少年的这段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惊吓或破坏性批评,导致当时的心灵处于恍惚状态,而后卡在“无意识”的某个区域。这份未经处理与释放的焦虑即所谓的“未全然经验的无意识印痕”,一些较大的焦虑印痕在如“多事之秋”般的青春期则相对容易被诱发出来。
为了更好地说明幼稚性思维与成熟情感之间的差异,需要深入了解一下3-7 岁的幼童具体的心气反应模式。儿童皆缺乏“分析式心灵”,即理性智能,他们对于成年人的一些“吓唬”容易信以为真。有时候他们完全把自己的想象作为判断未知的依据,因此分不清幻想和现实。
此外,幼年儿童心智发展还处于初阶,并不能稳定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心境,很容易受外界“风吹草动”的影响。即便天性乐观的幼儿,也依然会被一些大人的“假话”所糊弄。
比如大人为了让一个小孩子乖乖地吃饭,会故意嘘声吓唬孩子:“山里有一头大灰狼,就喜欢咬不好好吃饭的孩子,”或是“快吃,今天如果不好好吃饭,会有魔鬼来咬你的屁股,很疼很疼的,”或是直接一点“你再不好好吃饭,等下我从口袋里取出一头老虎咬掉你的鼻子。”此时小孩子如果看到大人是很严肃的表情,会很有可能做出幼儿反应式心灵”的无条件“投降”,行为便会收敛起来。
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幼小的儿童对于各种“吓唬性”的东西容易无条件接受,所以如果父母长期给予孩子破坏性的批评或否定,那么该儿童也一定会自动接收来自“威权”的信息,输入多了就会形成最初的“自我观感”。
也就是说孩子的内在是相对自卑的还是相对自信的,大多取决于幼年至青少年时期所接收到的外界反馈信息,如果在这几年中接收到了父母与其他教育者给予许多充满力量的肯定,那么小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与安全感就会相对壮实,进入小学后,往往就比较敢举手发言,敢上台当小队辅,敢参加一些文体表演活动,也敢于在足球场或篮球场上表现自己的“球技”。
如果一个儿童早年接受了大量令其感到焦虑或害怕的东西,这些焦虑的记忆虽然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被暂时遗忘,但是那些焦虑的情感能量并不会全都消失,一定会有相当的残留,而这份情感残留就存在于无意识中。
此外在诸多罹患强迫症、焦虑症的心灵中,许多个案和某次重大的早年负性体验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越早发生的事件,其影响可能会更大。
比如在 4 岁或将近 5 岁的时候,一个儿童在田野里或山坡上玩耍时,不小心踩到一条蜷缩在绿地上的蛇,当他看见蛇的本能的自卫攻击性时,被吓到了,在那瞬间孩子的大脑意识会处于一种类似“意识恍惚”的状态,而就在这种几秒钟的恍惚中,幼儿的大脑边缘加工系统会形成一种“阻隔”机制,把这份非常不愉快的记忆与情感能量先挡在一个地方。该儿童长大一些后因为一些导火索的触发,对蛇产生莫名异常的恐惧,原因就是脑神经网络中的那份“阻隔记忆”未获得充分的处理,未将那份“无意识”的能量“意识化”“脱敏化”或未经过大脑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与海马体的重新编码,所以这就是这些孩子长大后一旦听闻与蛇有关的信息,会一触即痛的缘起。
当然,有些心灵的创伤未必是在童年,但是童年的创伤往往是初期焦虑的根本动力之一,这种初期漂浮性的焦虑让许多敏感心灵在青春期的时候完全“沦陷”。临床中许多罹患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的心灵都是在青春期时候因为遇到一些
持久的负性压力或应激事件而无法释然,就开始不自觉地诱发出那股强烈的初期焦虑。
同时,还有一些性心理扭曲的人,在幼年时期因为不小心看到父亲播放的成人光盘,在剧情中被女主角赤裸裸的身体所刺激,顿时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兴奋,这样就容易激发孩子的性心理发育与性生理早熟,同时也会让孩子长大后对穿着暴露的异性感到额外的性心理兴奋。
这就是初次的力量,相比较而言,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感官经验都不可能超过第一次。因为在第一次经验中,个体的感官是无意中接受到那些刺激因子的,当时的心灵处于一种无所觉察与无所防备的状态,一旦出现一种强烈的兴奋刺激,则很容易形成一种“神经链”。而第二次及后续的几次强化是在有意识的预知情况下获得的经验,其强度是完全不同的。
现实生活中,许多女孩在知道男友会送花的情况下收到花,跟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的兴奋度也是不同的。我们人类的大脑对第一次总是有更多的记忆倾向。就好比如果有人跟你说谁是第二个进入太空的,你可能会完全失去探知欲,因为你的大脑只倾向于了解谁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在许多竞技赛场,我们只记得谁是冠军,而其他名次的选手似乎可有可无。
同样,一位自主创业者当第一次挣到 10 万元的时候,跟第二次、第三次挣到类似数额时的心理感受性也是有差异的。举这样简单的例子,只为说明“第一次”比后续几次都更加容易在头脑中留下印记,但并不是说后续的经验一点影响也没有。
从动力分析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许多焦虑症状收到潜抑机制与置换机制的影响,披着成年人的外衣,在遇到持续的压力与挫折时,就容易跑出来,退行到初期焦虑的心灵轨迹上。而后潜意识防御机制再为主人量身定做了一个关于症状的故事。这就是为何在神经症的世界中,许多病症的本质都是同一种“焦虑”,但症状的表现形式却有很多种。以上文摘节选自心理学启蒙书籍《走出焦虑风暴》作者韩非 宁波出版社。
真诚祝愿,记得采纳打赏哦。
③ 焦虑症推荐看的书籍有哪些
可以通过看名人列传以及其的其他的书籍来转移焦虑病情,效果还是不错的,除此之外,主要的还是需要先到正规医院接受科学治疗稳定病情才行,随后再配合一些护理措施效果会更好。
④ 求各位介绍一本治疗焦虑抑郁症非常有效果的书籍 太谢谢了
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你,是兄弟还是姐妹。
我想说,治疗焦虑和抑郁,实际上不需要什么书本。
焦虑也好,抑郁也好,说白了是以前有过挫折,加上不算太自信,并把这种挫折感给强化了,强化的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了。
想治疗焦虑或者抑郁,实际上就是让病人建立自信,同时看开得失与荣辱,这就够了。
给你几个例子,回去给他好好讲讲,让他好好琢磨琢磨。很简单的。
例子一:
你在路上走,有人走路有些瘸,你会笑话他么?你会记得他么?过了几天你还能想起,路上曾经有个瘸子么?不会,你压根都不会。因为,这个瘸子根本不关你的事,你都懒得为他上心。
同理,就算你走路很帅、或者很丑,都不会有太多人留心你,因为你对于他人来说,根本就是无关紧要的。
请你勇敢走出去,你就是路霸,哪怕你只有一条腿,你也是路霸,整条道路都是你的。
例子二:
《卧虎藏龙》中李慕白对玉娇龙说:“你攥紧拳头,里面什么都没有;你张开手,你拥有世界”。
你明白了么,你必须先把心中的结给放下,彻底放下,你才可以有新的开始。过去的事,如烟般已散去,请想未来看,用路霸的心去看。前路很长,前路无比精彩,前路需要你的精彩。
⑤ 关于焦虑症的书籍
你好,书名是《精神焦虑症的自救》一套两本,分为了病理分析卷和演讲访谈卷,是克莱尔·威克斯写的,他是英国心理学的权威
国内目前这样的权威书籍比较少
建议你这本书是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尔·威克斯写的,他是英国心理学的权威。国内目前这样的权威书籍比较少。
⑥ 关于焦虑症的改善书籍推荐
你好!据你说得情况来看出现状态时间不算是太长,可能是最近工作或者是生活上的压力造成的!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必太紧张放松心情保持平和的心态减缓现在的症状有很大帮助<br><br>你好!你想了解焦虑症方面的书籍的话你可以看看《远离焦虑》这本书!
⑦ 焦虑症适合看什么书
多数状况下来说,焦虑抑郁的人适合看一些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的书,像一些图文并茂型的书,还有就是大家也可以看一些心理学类的书或是励志类的书,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要结合大家的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这样才是最适合大家的,也是最能够缓解大家焦虑抑郁情绪的书了。
焦虑抑郁的人适合看什么书?我想这是焦虑抑郁的朋友比较关心的一类问题了,一般情况下,如果大家在焦虑抑郁的状况下,想要看书的话,那就可以去看一些心理学类的书,还有就是一些像人物传记之类的比较励志或是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书,那么到底这焦虑抑郁的人适合看什么书呢?
焦虑抑郁的人适合看什么书?
1、心理学相关的书
如果大家被焦虑抑郁的情绪所困扰,想要通过看书的方式来进行缓解的话,那就可以去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或是其他一些与心理学相关联的书,这样就可以帮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焦虑抑郁的情况,或许大家看了这类型的书之后,就会找到解决焦虑抑郁的方法了。
2、励志类的书
如果大家是因为自卑或是对现状不太满意,从而出现焦虑、烦躁、抑郁、情绪低落、消极等状况的话,那就可以试着去看一些励志类的书,像名人传记之类的,以此来帮助大家认清自己的现状,还有就是了解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去实现的,所以不要再自怨自艾了,要以一个更宽广的视角去看问题。
3、图文并茂型的书
如果大家本身不太爱看书,但是处于焦虑抑郁的状态之后,想要看书的话,那就可以试着去看一些图文并茂型的书,像漫画类的或是其他一些比较轻松幽默类的书,这样一来可以分散一下注意力,不至于总是沉浸在抑郁的情绪之中,二来就是可以放松心情。
焦虑抑郁的人适合看什么书?总的来说,焦虑抑郁的人可以去看一些心理学类的书,这样可以帮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还有就是大家也可以看一些轻松、幽默类的或是图文并茂型的书,以此来帮助大家缓解焦虑抑郁的情况。
⑧ 焦虑症看什么书好
自我防御和勇敢正视现实问题。焦虑症往往是由于压抑出格产生主观意识混乱,个体行为失常以及社会环境和工作影响导致心理紧张,焦急和无意识的恐慌。另外,神经递质和身体疾病导致的一种神经障碍症。只要你身体健康。懂得自我调节心态,做产生焦虑想法的相反行为和看法,然后正视问题,冷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和养成这种习惯就不会有后遗症了。 平常没事多看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和释梦,还有其他心理学原理的,因为心理学涉及领域广,关系到社会,职业,生活和生理。建议你去正规图书观和购书中心寻找心理精神类的书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自己的书本看。
⑨ 适合焦虑症看的书籍
理论上,只要不是让自己的焦虑症更加严重的书籍,都可以看。
实际上,自己可以看以下几类书:
1、轻松愉快,愉悦身心的书。
2、疏导心情,调整心理状态的书。
3、心理学类的书籍,有助于调理自己焦虑症的那种……
⑩ 有没有一本治疗焦虑症信息最全的书呢
推荐你看一下《心理医生为什么没有告诉我》这本书。本书是由2500名知名心理学家推荐的,据说是到目前为止关于焦虑症治疗信息最全面的一本书。
包括:放松疗法、身体锻炼、惊恐应对、暴露疗法、消极情绪克服、改变错误观念、冥思、自尊、营养、药物治疗等内容。它为读者提供了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可能性。第4版包含了最新的焦虑症药物治疗,与焦虑症相关的身体健康问题,以及用于焦虑管理的正念冥思训练等信息。
看你说的情况,应该是典型的焦虑症。此书还对患有以下心理问题的读者有帮助:
强迫症、各种恐惧症、进食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社交恐惧)、心灵创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