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数据成果汇交规范

数据成果汇交规范

发布时间:2021-08-15 07:33:54

❶ 数据汇交

全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由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 国土资源厅负责本辖区内的组织实施工作,不同地质行业的基层地勘单位负责钻孔数据的采集建库。

数据汇交、验收采用三级管理制度。

(1) 基层地勘单位向地质行业主管部门 (见表1.2) 汇交。

(2) 地质行业主管部门向省 (直辖市、自治区) 国土资源厅汇交。

(3) 省 (直辖市、自治区) 国土资源厅向国土资源部汇交。

钻孔数据库、数据汇交、验收、评价要求见本要求的有关章节。各级管理部门可根据要求,进行钻孔汇交数据的接收、验收工作。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管理问题之探讨

路 焕 董 涛 韩淑敏 庞润东

(山东省国土资源资料档案馆)

摘 要 国家对地质资料进行统一汇交制度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识到应进一步提高对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的认识,统一思想,提高业务人员素质,为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 成果地质资料 存在问题 对策与措施

地质资料是地质勘查工作取得的重要信息资源,反映了不同的地质现象,是开展地质工作综合研究的成果,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地质资料是广大地质工作者在开展地质勘察及地质科研工作中形成的知识性财富,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客观信息和研究成果。管好用好地质资料,对我们不断深化对地球科学的认识,保障我国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防治地质灾害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土资源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的提出,地质信息的二次开发利用和共享服务纳入“两化”总体思路。而提高信息资源二次开发、共享服务和综合利用的基础前提,是必须拥有准确翔实的地质资料,特别是各类地质图件。但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地质资料的服务质量,阻碍了今后地质工作的开展和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山东省国土资源资料档案馆作为省级成果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有责任、有义务抓好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质量,解决汇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奠定基础。

1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汇交时间严重滞后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349 号令)对地质资料的汇交期限有明确规定。但是,近几年地质资料汇交中,超期限汇交已经是普遍现象。汇交滞后的一种表现是,地质资料不能按时汇交,汇交人往往是在办理探、采矿权证的延续或其他工作,必须需要汇交凭证时,才想到地质资料的汇交。另一种表现是,验收不合格的资料退回修改时,不能按时返回。

1.2 欠交地质资料现象突出

以往地质资料汇交,主要是由地质勘查单位形成,即国家投入资金,地质勘查单位完成,由地勘单位负责汇交。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项目的逐年增多,给资料汇交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由于市场项目特有的短期性、项目人员的不稳定性,资金投入渠道的多元化等原因,使过去单一的汇交制度发展为现在领域更宽的复合型、属地式汇交管理,再加上部分汇交人对汇交资料的范围、要求不够明确,资料管理部门对汇交工作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跟踪和管理,从而造成汇交资料的质量问题和欠交现象的出现。据统计,山东省国土资源资料档馆自 2006 年至 2010 年欠交的成果资料总计达 518 件。欠交的原因是:有的因领导、项目负责人及体制变动较大,形成责任不明确;也有资金不落实,报告无法复制;还有因为对汇交办法的认识不同,只汇交给相关部门或者地方出资者,从而出现了地质资料馆收集成果资料难的问题。

1.3 质量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地质工作得到较快的发展,山东省地质资料汇交量也呈现上升趋势:2003 年 224 档;2004年221档;2005年286档;2006年358档;2007年629档;2008年524档;2009年568档;2010年638档;2011 年 582 档。

但由于各种原因,成果地质资料从内容质量到印刷质量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汇交的地质资料,全年一次通过检查的寥寥无几;有的资料要修改几次,才能达到汇交要求。

1.3.1 电子文档与纸质资料在内容信息上不一

主要表现在附图色彩出现偏色、丢色等现象,岩性符号不一致,汇交的源电子文件不是最终的矢量文件;电子文档或纸质资料内容信息不对应。

1.3.2 图件质量下降

图件制作时采用的符号和色彩不符合地矿行业制图标准,图件输出时选择的参数不对,分辨率太低,图像不清晰,部分大型图件 A0 在印刷时缩小成 A3 图件信息根本无法浏览;在汇交的电子文档中提供的相关文件(如系统和子库)与所汇交的图件不匹配。图纸的折叠不符合规范要求,没有按规定折叠成手风琴式,常把图纸的有效信息折叠在外,有的图纸折叠的规格过大,超出标准装具的规格。

1.3.3 资料的装订、印刷质量差

主要表现:采用铁装订,有的甚至是活页装订,装订顺序错乱;印制的地质信息重叠、不清晰、不完整;纸张单面印刷;纸张的质量差,墨迹不牢,轻抹就掉,无法长期保存。附图或图册没有按规定尺寸印刷。

2 解决成果地质资料汇交难及质量不高的对策与措施

2.1 提高汇交意识,统一思想,把《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落实到实处

2006 年,《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国土资发 [2006]210 号),使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有了比较完整的技术标准。但要把《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国土资发[2006]210 号)贯彻落实到位,不仅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熟悉资料汇交的法规和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把目标的重点放在出资人和汇交责任人身上要提高出资人、汇交责任人的汇交意识,认真学习《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对汇交成果地质资料的质量也不容忽视,不仅要重视项目的前期工作,同时各项目单位和出资人在成果资料的制作过程中,还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给予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果资料汇交的质量,并杜绝欠交现象的发生。

2.2 建立汇交监督和制约机制

法制是保障社会有序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建议尽快建立资料汇交监督机制、地质项目跟踪管理登记制度和汇交备案制度,对资料汇交实行全程监控。地质资料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执法检查,对不汇交资料的要依法进行处罚。建立资料汇交与项目管理联动制约机制,把地质资料汇交与地质工作投入、经济责任考核、矿权设置挂钩,彻底解决地质资料的欠交和汇交滞后问题,真正把汇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3 加强地质资料形成过程的质量监控,提高质量的成果资料

第一,建立地质资料质量监督审查负责系统。为进一步搞好这项工作,根据地质工作实际,对原始地质资料实行质量监督项目负责制,赋予项目负责人特殊的权力。受委托的组长将对自己负责区域内的原始地质资料的建档、归档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了解项目完成情况,协助有关科技人员做好归档和验收工作。

第二,质量检查活动。要求各地勘项目实施单位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这是今后地质资料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全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之后,针对突出问题或特殊情况,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质量抽查,特别是对问题较多的矿产勘查项目管理一定要严,查处力度要大。

第三,提高地质工作者的质量意识。长期以来,地勘工作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缺少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竞争意识,对汇交成果地质资料的认识不高。只有调动全体地质工作者的积极性,以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作指导,建立起本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每一个工作过程都受到监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成果地质资料的质量问题,提交高质量的成果报告。

第四,强化培训,提高汇交技能。地质资料主管部门和馆藏机构应定期地对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和项目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更新培训,拓展培训地质报告编写和图件制作的内容,尤其是电子文件汇交培训指导,使地质资料汇交人了解地质报告的编写规范、各种地质图的制图标准,掌握地质资料和电子文件汇交的要求和管理的基本技能,统一地质资料形成、汇交管理的标准和技术要求,提高地质资料汇交质量。

2.4 提高业务人员素质,是汇交成果资料质量的保证

档案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都是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的承担者,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心,熟悉国家有关汇交资料的法律、法规。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市场项目的特有性和项目人员的不稳定性,举办相应的培训班,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对那些直接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要加强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培训;对熟悉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档案知识的培训,使他们都成为既懂计算机又懂档案管理的人才。通过多渠道、多方位、有意识的方式进行培训。这样,在制作电子文档过程中,不仅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益,而且还能保证电子文档的质量。

2.5 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

建议每年开展地质资料汇交大检查、大评比,及时召开地质资料工作表彰大会与优质报告评选活动,对成果地质资料汇交验收质量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汇交工作较差的单位予以通报,并追究相关责任。采取引导、鼓励、处罚与表彰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地质资料汇交率与汇交量的提高。

总之,我认为要做好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抓好负责人是关键,提高汇交意识、统一思想是前提,提高项目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是保证。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是手段,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利用。向国家汇交合格的成果地质资料,是广大汇交人应尽的法律义务,提高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是我们每个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❸ 浅谈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

金 妮1刘小娥1刘 虹2

(. 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2.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摘 要 本文概述了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的定义、分类及存放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管理的难点问题、质量问题,以及对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和社会化服务的影响,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保证数据库类资料完整、准确、有效地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作者借数据库类资料抛砖引玉,希望与其他同仁进一步交流。

关键词 数据库 成果地质资料 汇交

0 引言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国民经济建设和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科学研究等的依据和基础,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建立统一的地质资料汇交制度,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1],这些资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应用、高新技术的渗透,地质资料管理已从传统的纯手工管理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化管理[2],大量地质工作成果也已经以数据库形式出现。

1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

1.1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定义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是指成果地质资料中以数据库建设为主体工作内容而形成的各类数据库[3]。其将地质工作成果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和存储,以利于实现地质类成果数据共享,并对成果信息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1.2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分类

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包括最简单的存储各种数据的表格,以及能够运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目前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馆藏机构已验收的数据库有:市、县级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市、县级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和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库。

市、县级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是在 DmGis 平台上开发的单机版软件;市、县级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包括 Access MDB 数据格式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和 MapGis 格式的图形数据;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库是指数字填图地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数据,由 DBF、MDB、MapGis 等多种格式组织形成。

1.3 数据库存放

数据库类文件置于“源电子文件”目录下“数据库和软件”文件夹内,同其他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一起存储于光盘和移动硬盘中进行汇交。

2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中的难点问题

自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特别是随着我国矿业权制度的建立,矿业投资出现了多元化局面,地质资料与矿业权的依附关系也已越来越清晰,地勘单位为了在地质勘查工作立项、项目投标、争取资金等方面谋得优势地位[1],同时担心汇交资料的泄密而影响其自身利益,纷纷加强了对地质资料的封锁,使得近些年,地质资料欠交、拒交现象十分严重。数据库是成果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了大量的成果信息,地勘单位汇交人在汇交时就更加谨慎。

2.2 汇交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数据库类资料汇交内容的齐全、完成、准确是保证其二次开发及利用的基础,《关于印发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 > 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6[210] 号)对数据库类电子文件的汇交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数据库汇交,应包括项目工作最终评审通过的整个库文件、管理或浏览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及其使用说明,以及使用数据库所必需的系统库、字库、外部链接文件等相关文件和技术文档,以保证其能正常使用。

通过对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实践,数据库电子文件汇交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汇交人应根据项目任务书要求汇交完整的数据库资料,一般数据库内所存储的地质工作成果比较齐全,但汇交人很容易忽视与数据库相关的其他文件,如数据库验收意见、建库报告、技术文档和说明性文件(如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等;带图件的数据库,容易忽视提供相关的字库和系统库,部分图形数据库中缺失图名、比例尺等信息;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库区调类空间数据库容易忽视提供元数据。

(2)数据库内容与验收意见不一致,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对应数据库审查意见验收时,各地质灾害类型和数量对应不上,各市、县数据库一起汇交,有张冠李戴现象。建库报告、技术文档纸质或电子文件有时会出现缺页多页或页码颠倒等问题;数字地质填图类数据库野外路线数据与成果地质图反映内容不一致。

(3)数据库类资料未按 210 号文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存放于相应位置,而是单独存放于一个自建的文件夹中。

在检查对应的纸质文件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1)建库报告、技术文档双面打印时,页码应居中或放外侧,但常出现放内侧的情况。

(2)当数据库类的建库报告,技术文档单独装订时,汇交人容易忽视加盖编制单位公章。

(3)图纸类折叠不规范,大小、长短不规则;当图纸过大、需要接图时,有用双面胶接图的情况。

3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对管理人员和社会化服务的影响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要做好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必须要有地质专业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要有一个好的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由于数据库种类较多,内容繁琐,数据库验收人员应加强学习,掌握各类数据库的验收技巧,并积极与地勘单位项目组成员或汇交人沟通,确保数据库类资料齐全、完整、准确。

数据库是地质信息中最重要的,随着数据库以成果形式的大量出现,为了避免在地质工作中重复投入、减少社会浪费,其提供社会化服务是大势所趋,从而也使服务形式往多元化发展,服务产品多样化。而做好数据库类资料的社会化服务,离不开服务机制的完善,离不开硬件的建设。

4 几点建议

4.1 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制度的建设

首先应着力解决地质资料汇交的监督管理问题,要严格履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赋予地质资料管理部门的职责,维护条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地质资料的汇交应严格执行矿业权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同时,应加强汇交人汇交数据库的意识,并消除各汇交单位对权益保护存在的顾虑;加强法制观点的宣传,依法汇交资料是汇交人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国家也保障汇交人的权益,保障资料的安全及合理提供利用。

4.2 加强对地质资料汇交人的培训工作

由于汇交人经常有变动,汇交要求为顺应新形势也在逐步完善,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是必要的。汇交单位也应积极响应。有些单位地质资料不经过资料室直接由项目组成员汇交,建议各汇交单位派资料室专人进行汇交,项目组成员给予配合、督促汇交工作的完成。

4.3 积极推进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

首先应完善服务机制,加强硬件的建设,加强对数据库类资料的服务意识。在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建设中,应包含资料中是否有数据库的信息,提供社会查询,服务人员也应提供简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展现良好风貌。

5 结语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承载了大量有价值的地质工作成果信息,积极做好其汇交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继续做好数据库类资料的检查和验收工作,要更好地掌握各类数据库验收的新方法、新要求,以保证其完整、准确、有效地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4]

参 考 文 献

[1] 卫伟,王天文 . 地质资料汇交的重要性及管理中的难点和对策 [J]. 山东煤炭科技,2003,(2):41

[2] 程琳 . 浅谈成果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10,24(2):207 ~ 209

[3] 全国地质资料馆 . 地质资料管理技术规范与标准 [M]

[4] 李桂芳 .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21(4):476 ~ 478

❹ 浅谈成果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

贺静华

(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沈阳110002)

摘要本文主要是笔者在汇交验收工作中的一些经验,简明地阐述了汇交验收流程,在汇交过程中的产生的问题及提高汇交质量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流程关口前移

成果地质资料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是进一步矿山建设或进一步矿山勘查等地质工作的重要依据。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作为省级成果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有责任、有义务抓好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质量,解决汇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奠定基础。

1 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验收

1.1 资料接收

作为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面对的是基层地勘单位,基层汇交单位汇交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汇交上来的地质资料首先要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附件以及相关文件界定是否属于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然后根据汇交清单及电子文件登记表结合报告目录清点汇交资料的数量和件数,清点无误后接收资料,给汇交人出具汇交回执。

1.2 检查

成果地质资料的检查应首先检查电子文档的安全性和齐全性,在确定电子文档载体无病毒的情况下核对的一致性。文字部分:对照纸质资料逐页进行查看,检查信息是否一致,Word文档的标题定义是否正确,插图、插表的显示方向是否正确有无遗漏;.PDF文件是否缺字、插图是否显示;有无书签等。附图部分:在1:1比例下逐图浏览检查,检查信息是否齐全,图例与图内容是否对应,颜色是否正确,有无变色现象,是否与纸质资料一致,源文件和存档文件是否一致,是否可被再利用。辽宁省目前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人员70%为刚毕业或工作才几年的年轻工作人员,缺乏地质工作经验,往往造成成果资料在制作时就不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如附图地层色系为了美观改成别的色系,剖面图为了方便就不上地层色系等。而附图对于一份成果地质资料来讲就像战争中的军事地图、沙盘,如果附图有误,会给下一步的地质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在检查时附图是重中之重,特别是源电子文件在这个信息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数据库与软件:首先查看数据库汇交内容是否齐全:数据是否完整、技术文档是否齐全、管理系统是否可用、商业软件是否有说明文件、口令和密钥等,然后根据工作指南和建库报告搭建数据库浏览和应用的工作环境检查数据量、质量和组织方式等。多媒体:使用相应的媒体播放软件进行浏览,保证画面流畅、影音清晰。

1.3 验收

省级馆藏机构严格按照国土资发2006[210]号文件及相关标准要求对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进行检查,经过检查均合格的成果地质资料可以通过验收(图1),给汇交人出具汇交合格证书,将报告整理后省级馆藏机构保管一套转交全国地质资料馆一套。

图1 地质资料汇交流程图

2 关于汇交工作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2.1 成果地质资料在汇交验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省级馆藏机构在资料验收时有承上接下的作用。对于基层汇交单位所出现的问题既要根据国家相关要求修改,还要深入了解问题形成的原因,协助汇交人找出解决办法。辽宁省目前存在的主要汇交问题多集中于正文、附表和附图的纸电一致性,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资料汇交人员和项目组人员脱钩,造成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由多人修改完成,出错几率提高。

2.2 资料汇交前期介入

将成果地质资料验收关口前移,及时了解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地质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危机矿山找矿、部(省)发放探矿权和采矿权等项目安排情况。在成果地质资料形成前,将地质资料汇交要求、汇交时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汇交相关软件等文件要求下发项目承担单位,减少汇交时的常见问题,提高汇交合格率。

2.3 深入地勘单位加强业务指导培训

成果地质资料在汇交过程中大部分问题是在报告编写时就形成的,如附图地层颜色色差、地质体的遗漏、地层颜色无法区分、图例与图内容不符等,对此类问题要在资料形成前就进行培训指导。针对地勘单位队伍大、人员杂、流动快等特点,可进行分单位、按部门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和指导。

2.4 汇交人之间互查

目前成果地质资料汇交质量日渐提高,汇交人员队伍日渐强大,对成果地质资料认识也逐步提高越发重视。在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前进行自查,自查无误后汇交质量高的地勘单位之间互查,汇交质量有差异的地勘单位之间可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汇交质量,提高汇交合格率。

2.5 建议汇交人员相对固定

对汇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评估,对考核合格的资料汇交人员下发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上岗证书,固定资料汇交人员,减少汇交人的流动性,培训后可定期对汇交上岗人员进行深入业务指导。上岗证书可实行两年一检,保证汇交人员的业务水平。

2.6 多种方式制作电子文件登记表

目前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全部附有电子文件登记表,而电子文件登记表作为电子文档的一个纸质说明文件必须翔实准确。目前ED-Maker生成的电子文档因软件自身原因,无法生成存档文件或是存档文件缺失信息,这就造成电子文件登记表的容量、盘标签上文件数不是准确的信息,需要重新修改;还有部分无法生成电子文件登记表或是生成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给汇交单位造成负担。笔者认为电子文件登记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制作:①采用通用的.doc、.xls文本文件格式直接制作;②ED-Maker生成电子文件登记表;③在ED-Maker软件页面增加NEXT等提示按钮。这样既可以简明直观的检查和修改,也可以节省很多时间,避免制作电子文档时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以上是笔者在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不成熟的想法,希望会对在同一岗位上的同事有所帮助。

❺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及验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意见

胡瑞斌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院地质档案馆)

摘 要 本文主要是笔者在汇交验收工作中的一些经验,简明地阐述了汇交验收流程,在汇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提高汇交质量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 成果地质资料 汇交 验收 存在问题 汇交质量 建议

成果地质资料是在地质工作完成或阶段性完成后,按一定的技术规范和格式编制形成的,以文字、图、表、多媒体、数据库和软件等形式存在的反映地质工作最终成果的一套科技文件材料。这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资料。汇交地质报告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地提供利用和延长保管使用年限。内蒙古国土资源信息院地质资料馆作为省级成果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有责任、有义务抓好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质量,解决汇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奠定基础。

1 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验收

1.1 资料接收

作为省级地质资料保管单位,我馆依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349 号令)、《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第 16 号令)等相关文件,对汇交人汇交来的成果地质资料进行接收。

1.2 验收

成果地质资料的检查分为纸质载体验收和电子文档验收两项内容。

纸质载体验收,主要检查汇交成果地质资料的印刷质量、装订等情况,并清点汇交资料的数量和件数,准确无误后加盖我馆馆藏印鉴,装盒并登记上账。

电子文档验收,首先检查电子文档的安全性和齐全性,在确定电子文档载体无病毒的情况下,严格按照《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国土资发 [2006]210 号)及相关标准要求,对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进行与纸质载体的一致性检查核对。文字部分:对照纸质资料逐页进行查看,检查信息是否一致,文本文档的标题目录定义是否正确,插图、插表的显示方向是否正确;pdf 文件是否缺字,插图是否显示,有无书签等。附图部分:在 1∶1 比例下逐图浏览检查,检查信息是否齐全,图例与图内容是否对应,颜色是否正确,有无变色现象,是否与纸质资料一致,源文件和存档文件是否一致。其他:审查涉密情况登记表及目录数据库著录表内容是否正确。验收不合格则下发验收通知,通知汇交单位修改,直至合格完善。

经过检查,纸电均合格的成果地质资料可以通过验收,给汇交人出具汇交凭证,并将纸质、电子分别归档,电子文档上传至地质档案数据服务器。

2 成果地质资料在汇交验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随着近年来地质市场的火热,我区地质资料的汇交任务相当繁重,汇交数量大,问题也多。

目前所掌握的情况表明:按照规范要求,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一次性合格率比较低、返工次数过多、周期过长。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电子文档

2.1.1 纸质载体和电子文档不一致

目前电子文档主要问题多为纸质载体和电子文档不一致。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资料汇交人员和项目组人员脱钩,造成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由多人修改完成,出错几率提高。

2.1.2 不符合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的要求

由于电子文档制作人员不熟悉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造成汇交来的电子文档不符合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

2.1.3 文字部分

文字报告目录手工录入,未自动生成;标题定义定级不正确,漏定了章节或定义了多余的内容;部分表格、插图侧放未设置横向;插图不清晰;扫描件未进行整饰;转换的 pdf 文件部分插图无法显示;特殊符号无法转换;缺少书签或书签级别与源文件目录级别不一致,致使无法使用书签来正确索引;表格转换后漏数据和缺失表格线;电子文件登记表缺项等情况。

2.1.4 附图部分

(1)图件偏色严重。

图件制作人员在出图时一定要注意图形软件和打印机设置,在各项参数校验好后再进行图件打印。

(2)附图存档文件的转换。

汇交单位大部分都使用 CAD 或 MapGIS 制作图件。使用 CAD 制作的图件,不注意相关库文件,转换的图像文件(一般为 pdf 文件)出现线型、字符无法正确显示;不熟悉转换方法,精度达不到 300dpi,1∶1 显示时图件内容无法清晰可读。使用 MapGIS 制作的图件,由于在岩性花纹的填充上使用区填充,而存在转换为 JPEG 格式时岩性花纹方向颠倒等情况;作图时不注意,导致数据重叠,无法清晰可读。

2.2 纸质问题

纸质报告主要存在打印不清晰、装订不规范等问题;纸质图件主要是纸张质量不好,打印偏色,打印不清晰,叠图不符合要求等问题。

3 对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及验收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几点意见

3.1 制订培训计划,提高管理和制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针对每年汇交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培训计划,定期对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和制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强对规范和文件的解读,对制作软件 ED-Maker 及成果地质资料目录录入数据库、成果地质资料涉密清理软件进行培训,以提高管理和制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3.2 把好汇交质量关

3.2.1 纸质报告质量

要制印清晰,着墨牢固,颜色均匀,不偏色;规格、格式符合有关标准、要求;文本装订厚度不得超过 2cm,采用胶装或线装,不能使用易锈蚀金属物或胶水装订;图件或文本均不能使用双面胶或胶带纸粘贴;图纸折叠要按照要求折叠手风琴式,尺寸为 19cm×27cm,图签要折在外,并按顺序号一张一号。

3.2.2 电子版质量

电子文档要严格按照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制作,推荐使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浏览系统“ED-Maker”制作电子文档,该软件在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有下载连接。扫描件用专业的图形软件如 PhotoShop 等,进行整饰、擦除页面上黑线、噪点及无关内容纠斜后,再插入文本文件中保持页面美观并与原件页面大小基本一致。我馆要求电子文档载体为单盒装优质光盘。

3.3 加强汇交验收力度,发挥监督指导作用

对每份汇交资料做到专人负责。对汇交验收意见及问题进行记录,及时通知制作人员,及时修改。对于未通过验收的地质资料,不予发放汇交凭证。验收人员也需加强业务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汇交工作的顺利进行。

3.4 完善汇交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建议主管部门加强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每年对汇交质量好的单位予以表扬;对汇交质量差、多次修改、修改周期长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将资料汇交质量与相关审批挂钩。

以上是笔者在成果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够对在全国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从事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的同事有所帮助。

❻ 试论地质资料汇交要求与验收规范

陈培章

(全国地质资料馆)

摘要 本文探讨了地质资料汇交要求与验收规范的关系,分析了地质资料汇交要求与验收规范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汇交要求及验收规范的制定原则,以及地质资料主管部门加快完善汇交要求,馆藏机构依据汇交要求制定验收规范的建议。

关键词 地质资料 汇交要求 验收规范

地质资料是地质科技档案,是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我国对地质资料汇交工作非常重视,用法规形式规定了地质资料汇交要求,然而在地质资料验收过程中,不同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存在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导致汇交人向不同馆藏机构汇交地质资料时,需提交不同格式或内容的资料和材料。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试从地质资料汇交要求和验收规范两者关系入手,理清两者发展脉络,分析存在问题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1 地质资料汇交要求与验收规范的关系

地质资料汇交要求和验收规范是各自独立又紧密关联的。一方面是两者的作用有区别。我们可做这样的比喻,地质资料汇交就像生产者提交产品,地质资料验收就像工厂的检验员验收产品。在工厂里,某一产品的生产通常要有产品相关的生产要求,提交产品时有提交要求,检验员会根据产品的生产要求和质检规范来进行检查验收。另一方面两者制定主体也不一致。汇交要求一般由国务院和地质资料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验收规范则主要是地质资料接收、验收单位根据汇交要求制定。

总之,汇交要求是验收规范的前提,验收工作应以汇交要求中的条款作为尺规,是对汇交要求的检验和评判。

2 地质资料汇交要求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3次发布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相关的条例或办法。1963年《全国地质资料汇交办法》、1988年《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和2002年《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均提出了地质资料汇交要求,但都只是做了原则性规定。如2002年《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中第十二条规定“汇交的地质资料,应当符合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及国家有关技术标准。”

地质资料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办法,1958年地质部出台的《全国地质资料汇交暂行办法》、1977年国家地质总局出台的《全国地质资料汇交办法补充规定(试行草案)》,以及1989年地矿部出台的《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则对地质资料汇交要求做了较详细具体的规定。例如1989年《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汇交地质资料的齐全完整、资料格式、编目方法、图件折叠、载体质量、制印装订和文件装具等做出了详细具体的要求,可操作性较强,但有些条款超出了汇交要求范畴,例如文字报告封面、章节目录等要求,应在报告编写规范中予以规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图文扫描技术的推广,特别是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开始汇交,纸质资料汇交要求有所降低。突出体现在份数上,2003年国土资源部出台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明确规定“需要向国土资源部转送的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纸质资料及电子文档各两份;其他地质资料汇交纸质资料和电子文档各一份”。各省馆向全国地质资料馆转送纸质资料由以前的两份变为一份,导致全国地质资料馆撤销了“二库”。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中第十六条规定了地质资料汇交要求。“(一)按照国家有关报告编制标准、要求编写;(二)地质资料完整、齐全;(三)制印清晰,着墨牢固;规格、格式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四)电子文档的资料内容与相应的纸质资料内容相一致。”与1989年汇交细则相比较,不够具体,原则性强。为了加强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汇交和管理,2006年国土资源部发布《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

3 地质资料验收规范的发展情况

早在1979年《全国汇交地质报告质量验收试行规定》中提出“汇交的地质报告质量,要全面符合《全国地质资料汇交办法》及其‘补充规定’和其他有关规范的要求”,这也正好说明验收要求应以汇交要求为前提和准绳。

1992年,全国地质资料馆为使验收工作更加细化,更具操作性,修订了《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质资料检验整理工作要求》。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修改完善,这一验收要求成为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教材在全国推广应用,逐渐统一了全国地质资料验收整理工作标准,提升了地质资料汇交质量,部分馆藏机构结合实际需求,以此为蓝本,纷纷制定了本馆的《地质资料验收规范》。

近几年,随着地质资料电子文档、数据库类资料和原始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展开,全国各级馆藏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制定相应的验收规范。

4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现阶段,在地质资料汇交过程中,出现不同馆藏机构验收标准不一致问题主要是由于汇交要求不完善和验收规范不统一造成的。

汇交要求不完善主要体现为:一是实施办法中汇交要求过于简单,操作性不强,许多馆藏机构根据自己的理解,增加了部分要求,如有些馆藏机构对纸质文件首页或尾页有信息的,要求加装封面、封底,对于综合附表要求编制目录等,以及要求汇交人提交目录著录数据。二是对于2006年出台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需修订,例如电子文件需同时汇交源文件和存档文件,存档文件既不是在地质工作中自然形成的,也不是资料必需的管理性文件,制定时更多考虑了馆藏机构保管和服务特点,增加了汇交人电子文件转换工作,此项工作应由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自行负责。

全国统一的验收规范是1979年制定的,早已过时。后来全国地质资料馆虽然推广过本馆的验收工作方法,仅仅是以纸质资料验收为主,并没有形成行业标准。目前针对电子文档、数据库类和原始地质资料等验收规范,全国各地正积极探索,未形成统一标准全国推广。

5 对策与建议

一是应由地质资料行政主管部门加快修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以及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等法规,或出台新的汇交要求文件。尤其是对新技术手段取得的电子地质资料信息的汇交内容、格式进行完善,使之符合资料档案基本管理和服务的需要。

二是制定新的地质资料汇交要求需要考虑地质资料汇交人的权利、义务,不能把馆藏机构的工作转移到汇交人头上,例如目录数据库著录工作。当然,有些是汇交人的职责,也不能交由资料馆,比如资料定密工作。目前的政策是“新汇交的地质资料,由汇交人根据《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的规定,对所汇交的地质资料提出定密建议,由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保管单位对汇交人提出的定密建议进行复核,并确定密级。”按《保密法》的有关规定,谁形成谁定秘,资料定密应是形成单位的工作,复核工作应由形成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承担,作为资料馆藏机构不应承担过多的定秘责任。

三是要结合实际工作,分设成果、原始和实物汇交三表单。目前,汇交人若汇交非油气类地质资料,需要上报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合一表单、实物单独一表单;若汇交油气等委托地质资料,需上报成果地质资料单独一表单,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合一表单。考虑大多数汇交人成果、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都是分开保管,独立建档,建议在汇交工作中分设三表,方便汇交上报和馆藏机构管理。

四是细化地质资料汇交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及内容。

2)地质资料的汇交数量,包括份数、应付文件数量是否齐全,包括必要的管理性文件,如电子文件登记表等。

3)汇交地质资料制印质量,包括文件材料的印刷、装订、插图表的位置。

4)汇交地质资料的信息内容是否齐全完整,包括章节完整,各种符号、线条、字迹是否清晰。

5)汇交地质资料的目录编制是否正确完整,包括文件分类正确,顺序规整。

五是地质资料验收规范虽由各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自行制定,应以方便汇交、促进汇交为原则,最好全国制定统一的验收规范,利于汇交人向不同馆藏机构汇交。

六是地质资料验收规范应更多地规范验收的工作流程、技术方法、质量要求、评判指标等内容,对于资料质量要求则以汇交要求为基准。

❼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黄 芳 刘凌云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摘 要 本文就项目在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常出现的成果资料的齐全性问题、纸介质资料和数据光盘的质量问题、成果资料划分类别问题、需按格式要求正确编制成果资料问题、附图电子文件易出现的问题、纸介质文件和电子文件不一致问题和电子文件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进一步做好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成果地质资料 汇交 问题 对策

成果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记载,是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主要依据,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防灾减灾、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等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各个方面。为了进一步完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制度,提高数字化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水平,国土资源部对 2002 年颁布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试行)进行了全面修改完善。以国土资发 [2006]210 号发布了《关于印发〈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以下简称《格式要求》)。从 2007 年 4 月起,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必须严格按照此《格式要求》进行编制汇交。

1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的齐全性问题

大多数项目在汇交项目的成果地质资料时,都认为只需把项目最终的报告、附图、附表、附件汇交了即可。但按照《格式要求》,还必须提交:①“文件类资料(如:年度任务书、设计审批意见书、野外验收意见书和工作量变更批复意见等)”;②“审查类文件(如:评审意见书、审查意见书)”;③“地质档案文件目录”;④“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⑤“汇交地质资料涉密情况登记表”;⑥“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登记表”;⑦“载体外标签”;⑧“数据库和软件”。

项目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的齐全性较差。必须经过资料管理人员反复提醒、反复检查。因此,项目在提交成果地质资料时,资料管理人员需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和评审意见中的提交的技术文件目录内容来检查提交的成果资料是否齐全,还必须按照《格式要求》分类要求,检查是否提交相应的文件资料。

另外,汇交用 MAPGIS 软件制作的附图时,往往会忘记汇交 MAPGIS 软件的矢量化数据文件、相应的系统库、汉字库。或者提交的子图库却不是该附图的电子文件匹配子图库,致使附图电子文件在打开时找不到任何信息、缺少图名,造成无法浏览。

1.2 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的质量问题

有些项目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文字部分,文字模糊不清,附图的数字线条界线不清晰,纸张质量较差;有的项目为节约成本采用复印的方法提交成果报告。这些复制质量不高的成果地质资料,既不利于长期保存,也不利于以后长期的归档利用。有些汇交的成果地质电子文档的光盘使用的是劣质的或废旧的载体光盘,储存在此种劣质光盘上的数据难以长期保存,很快会消失,后果不堪设想。

1.3 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的分类问题

根据《格式要求》,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分成以下八个类别:正文类、审批类、附图类、附表类、附件类、数据库和软件类、多媒体类、其他类。

附件类和其他类的部分资料,由于省地质资料馆和各大区的地质资料馆对其定义的分类的理解不同,要求对这部分资料的分类不同。如:“地质档案文件目录”“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省地质资料馆要求将它们划分为“附件类”,而大区地质资料馆则要求把它们划分为“其他类”。从而使得汇交单位制作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时,由于划分的类别不同,所形成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登记表”分别需制作两种类别的成果地质资料向省地质资料馆和大区地质资料馆进行汇交。虽然不影响资料的利用,但对于入库归档造成一定的困难,不知应该最终归档入库哪一套?如两套格式的都归档,其类别却又不一样。

1.4 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格式要求编制问题

1.4.1 编制文本部分容易出现的问题

有些项目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的正文报告和附表、附件的文本部分,没按照汇交格式要求进行标题命令制作,标题定义定级不正确、不统一,或漏定义章节,或定义多余部分的内容;在插入 A3 幅面或横向幅面时,因未进行调整,致使页码无法连接;有些项目汇交的报告目录与汇交的内容不符合,图件名称或比例尺与报告目录不相符。有些文字报告中的插表缺表名,或插表不在一页时,续表没有表名、表头,表格文件未采用软件中的表格命令进行制作,标注不清。有些文中的插图、插表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显示方向不是向上,这样既不方便读者在计算机上浏览,也不符合汇交格式要求。有些报告中的插表、插图、插照、图版插入位置有覆盖其他文字信息的情况。有些项目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的正文报告中的文字部分字体不统一,部分文字小于 5 号字,行间距不一致的现象。

1.4.2 附图部分容易出现的问题

有些项目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的附图中出现地质体用色不符合技术规范,色标有误,缺失图例等问题。有些汇交的附图在图形文件转化时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是矢量化图形文件转化栅格图形文件时,造成附图的丢色、偏色和丢失信息等问题。此类问题本应该由专家组审核出的内容却未能得到合理解决,却顺延至验收资料整理环节,对馆藏资料的质量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以后资料的开发利用和服务产生影响。

1.5 汇交的电子文件与纸质成果地质资料的内容上的不一致性问题

有时,项目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检查时会发现,电子文档内容与纸介质报告不能一一对应。其原因可能是该报告不断进行修改,最后交上来的电子文件和纸介质资料不是同一版本。无法判断二者中,哪一个是最终定稿版本。还有可能当该报告的附图较多、较大时,如果重新出一套或几套图件成本较高,因此,把原来的稿件上交,造成了电子文件与纸介质资料内容上不一致的情况。或者是电子文件不是最后定稿的电子文件,或者是电子文件进行了修改,而纸介质资料没有修改。因此,资料管理人员在接收项目的成果地质资料时,造成归档的成果地质资料不是最终版,纸介质与电子文件不一致的情况,影响以后的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

附图类的电子文件与纸介质的资料相比色彩差别较大,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一是由于用 MAPGIS软件编制的图件,所提供的子图库与打印输出的纸介质资料所用的子图库不一样;二是由于绘图仪本身的色差(四色和六色的差异)或绘图墨水质量差而引起的色彩失真的现象。另外有时可能是由于病毒或软件自身的缺陷造成的。MAPGIS 制图软件在转换成 JPEG 文件时会有压缩、颜色失真、丢失信息,甚至花纹反向等现象。这些都是造成附图类的电子文件与纸介质的资料色彩差异的原因。资料管理人员在接收成果地质资料汇交时,对于附图进行仔细检查,找出原因,与项目人员及时沟通,才能解决此类问题。

1.6 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的安全性问题

有些项目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由于在汇交刻制光盘前没有做好电子文件的杀毒处理,携带了一些病毒文件,这将会对电子文件存档和利用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还有些项目汇交的成果地质电子文档,由于使用的是劣质的载体光盘,数据难以长期保存,存储在该种载体光盘上的电子文件会很快消失,对成果资料的长期保存和利用存在着安全隐患。另外,有些电子文档不能在通用的读取设备上读取,不能在相应的软件环境下正常打开浏览和使用,这些电子文档资料对于以后的利用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不能携带病毒,这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严格做到。因为任何带病毒的电子文档都会对保管和利用造成潜在的危险,有的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载体必须采用优质的光盘,确保没有病毒的情况下,采用中速兼容方式和采用一次性刻录,禁止以多区段刻录的方式进行录制。

2 做好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对策

2.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依法汇交的意识

资料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349 号令)、《地质资料管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第 16 号令)、《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格式要求》(国土资发 [2006]210 号)、《原始地质资料归档要求》、《实物地质资料归档要求》等资料汇交的法律依据、规定、规程等文件及要求的宣传,并把这些法律依据、规定、规程等文件及要求发放给各项目,并时常与项目负责人沟通,组织项目人员学习,使项目人员增强依法汇交的意识,深入理解和掌握地质资料管理的新制度、新技术、新要求,为项目的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打好基础。

项目人员完成野外工作进行资料整理时,在编写报告时,资料管理人员就应该把《格式要求》发放给他们,并把主要的编制要求简要的说明。让他们注意在制作报告时就正确使用章节的标题命名,注意字体字号的统一、字号大小不小于 5 号、行间距一致等问题,按照《汇交格式》编制报告,制作附图,为项目的最终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打好基础。

2.2 加强对资料管理和汇交资料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对项目汇交人和基层资料管理人员的电子文档制作方面的专业培训,针对每年汇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地质资料馆定期组织学习,使他们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管理文件和法规,了解需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的范围和具体要求。通过学习新理论、新规范、新技术,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提高资料管理人员和汇交资料人员的素质,才能不断地提高成果资料汇交水平。

2.3 严格把好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的质量关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是资料管理工作的关键,而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检查验收又是资料汇交验收工作的重点。电子文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地质资料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所以,资料管理人员应把严把电子文件质量当着首要任务来做。

3 结语

成果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者劳动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地质勘查技术服务于社会和地质找矿工作获得重要基础信息资源,是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依据。资料管理人员肩负着收集、整理、保管、开发利用地质资料的艰巨任务,应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责任感,对接收资料负责的态度,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和汇交格式要求,严格检查和接收成果地质资料。

❽ 地质资料成果汇交

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心、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

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家对地质资料实行统一汇交制度。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机构:全国地质资料馆,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地质资料馆和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依法保存、管理汇交的地质资料,为全社会提供地质资料服务。

地质资料汇交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前述规定以外的地质项目,由出资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由国家出资的,承担有关地质工作项目的单位为地质资料汇交人;中外合作开展地质工作的,中方为地质资料汇交人,外方承担汇交资料的连带责任。

地质资料汇交范围: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矿产地质资料;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地质资料;海洋地质资料;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资料;地震地质资料;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地质、矿产科学研究成果及综合分析资料;专项研究地质资料。

除国家规定需要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细目外,其他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只需汇交目录。

地质资料汇交期限:探矿权人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30日前汇交;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90日前汇交;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自该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180日内汇交;其他的地质资料,自地质工作项目结束之日起180日内汇交。

❾ 数据采集内容及填写规范

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主要是对我国地勘单位保管上述钻孔类型的资料保管单位基本信息、项目基本信息和钻孔基本信息分3张表(表3.1至表3.3)填写。

3.1.2.1 保管单位基本信息表

保管单位基本信息表用于记录钻孔资料保管单位基本信息,每个钻孔资料保管单位填写一张“钻孔资料保管单位基本信息表”,其数据格式见表3.1。

表3.2 项目基本信息表

(1)组织机构代码

本表的组织机构代码由已填写的“保管单位基本信息表”自动生成,只需选择填写。

(2)项目名称

填写有“钻探工作量”的地质工作项目的全称。

(3)资料名称

对于有成果资料的地质工作项目,填写对应的成果报告名称;对于没有成果资料的地质工作项目,则可填写其他相关资料名称。

(4)资料档号

填写钻孔资料保管单位存档的该地质工作项目形成的成果资料档号。对于没有资料档号的,此项可不填。

(5)项目结束时间

填写项目工作结束的年月日。前4位为年,中间两位为月,后两位为日,如1998年9月9日,应填写为“1998-09-09”。

(6)工作程度

工作程度为词典项,矿产地质勘查类填报项,选择填写,工作程度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其他。

(7)比例尺

比例尺为词典项,区调类填报项,选择填写,比例尺包括:>1:1万,1:1万,1:2.5万,1:5万,1:10万,1:20万,1:25万,1:50万,1:100万,1:250万,1:500万,<1:500万,其他。

(8)主要矿种

主要矿种为词典项,矿产地质勘查类必填。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附件的矿产资源分类细目和《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矿床学》(GB/T9649.16—1998)的规定填写,最多选择填写3种主要矿种。

矿产资源分类细目:

1)能源矿产(N),包括煤、煤成气、石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油砂、天然沥青、铀、钍、地热。

2)金属矿产(J),包括:铁、锰、铬、钒、钛;铜、铅、锌、铝土矿、镍、钴、钨、锡、铋、钼、汞、锑、镁;铂、钯、钌、锇、铱、铑;金、银;铌、钽、铍、锂、锆、锶、铷、铯;镧、铈、镨、钕、钐、铕、钇、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锗、镓、铟、铊、铪、铼、镉、硒、碲。

3)非金属矿产(F),包括:金刚石、石墨、磷、自然硫、硫铁矿、钾盐、硼、水晶(压电水晶、熔炼水晶、光学水晶、工艺水晶)、刚玉、蓝晶石、矽线石、红柱石、硅灰石、钠硝石、滑石、石棉、蓝石棉、云母、长石、石榴子石、叶蜡石、透辉石、透闪石、蛭石、沸石、明矾石、芒硝(含钙芒硝)、石膏(含硬石膏)、重晶石、毒重石、天然碱、方解石、冰洲石、菱镁矿、萤石(普通萤石、光学萤石)、宝石、黄玉、玉石、电气石、玛瑙、颜料矿物(赭石、颜料黄土)、石灰岩(电石用灰岩、制碱用灰岩、化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玻璃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制灰用灰岩、饰面用灰岩)、泥灰岩、白垩、含钾岩石、白云岩(冶金用白云岩、化肥用白云岩、玻璃用白云岩、建筑用白云岩)、石英岩(冶金用石英岩、玻璃用石英岩、化肥用石英岩)、砂岩(冶金用砂岩、玻璃用砂岩、水泥配料用砂岩、砖瓦用砂岩、化肥用砂岩、铸型用砂岩、陶瓷用砂岩)、天然石英砂(玻璃用砂、铸型用砂、建筑用砂、水泥配料用砂、水泥标准砂、砖瓦用砂)、脉石英(冶金用脉石英、玻璃用脉石英)、粉石英、天然油石、含钾砂页岩、硅藻土、页岩(陶粒页岩、砖瓦用页岩、水泥配料用页岩)、高岭土、陶瓷土、耐火黏土、凹凸棒石黏土、海泡石黏土、伊利石黏土、累托石黏土、膨润土、铁矾土、其他黏土(铸型用黏土、砖瓦用黏土、陶粒用黏土、水泥配料用黏土、水泥配料用红土、水泥配料用黄土、水泥配料用泥岩、保温材料用黏土)、橄榄岩(化肥用橄榄岩、建筑用橄榄岩)、蛇纹岩(化肥用蛇纹岩、熔剂用蛇纹岩、饰面用蛇纹岩)、玄武岩(铸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辉绿岩(水泥用辉绿岩、铸石用辉绿岩、饰面用辉绿岩、建筑用辉绿岩)、安山岩(饰面用安山岩、建筑用安山岩、水泥混合材用安山玢岩)、闪长岩(水泥混合材用闪长玢岩、建筑用闪长岩)、花岗岩(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花岗岩)、麦饭石、珍珠岩、黑曜岩、松脂岩、浮石、粗面岩(水泥用粗面岩、铸石用粗面岩)、霞石正长岩、凝灰岩(玻璃用凝灰岩、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火山灰、火山渣、大理岩(饰面用大理岩、建筑用大理岩、水泥用大理岩、玻璃用大理岩)、板岩(饰面用板岩、水泥配料用板岩)、片麻岩、角闪岩、泥炭、矿盐(湖盐、岩盐、天然卤水)、镁盐、碘、溴、砷。

4)水气矿产(S),包括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气、硫化氢气、氦气、氡气。

(9)省馆成果资料档号

已向省级馆藏机构汇交成果地质资料的项目填报此项。该地质工作项目形成的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省级馆藏机构,省级馆藏机构保管该成果地质资料的档号。

(10)备注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3.1.2.3 钻孔基本信息表

钻孔基本信息表用于记录钻孔基本信息,钻孔资料保管单位按本单位保管的地质钻孔资料逐一填写,每个钻孔填报一张“钻孔基本信息表”,其数据格式见表3.3。

表3.3 钻孔基本信息表

(1)组织机构代码

本表的组织机构代码由已填写的“项目基本信息表”自动生成,只需选择填写。

(2)项目名称

本表的项目名称由已填写的“项目基本信息表”自动生成,只需选择填写。

(3)原始资料档号

填写钻孔资料存放在本单位原始地质资料库中的档案编号。

对于“成果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资料”合并归档以及没有原始地质资料档号的钻孔资料,填写钻孔资料对应的成果地质资料的档号。

(4)钻孔编号

填写设计施工时给定的钻孔原始编号。没有钻孔编号的钻孔,钻孔编号按钻孔名称填写。

(5)钻孔名称

填写设计施工时给定的钻孔名称。

(6)钻孔类型

钻孔类型为词典项,选择填写钻孔类型。

钻孔类型按地质工作类别分为9大类,包括:

1)区调钻孔(1a.区域地质调查钻孔,1b.区域矿产调查钻孔,1c.区域水工环调查钻孔,1d.其他区调钻孔)。

2)矿产地质勘查钻孔(2a.综合矿产地质勘查钻孔,2b.煤田地质勘查钻孔,2c.金属矿产地质勘查钻孔,2d.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钻孔,2e.放射性矿产地质勘查钻孔,2f.地热、矿泉水、气体矿产地质勘查钻孔)。

3)水文地质勘查钻孔。

4)工程地质勘查钻孔。

5)环境地质勘查钻孔。

6)灾害地质勘查钻孔。

7)城市地质勘查钻孔。

8)地质科学研究钻孔。

9)其他。

(7)矿区名称

填写钻孔所属的矿区全称。按矿产地行政区划 +矿区名称填写,即省(区、市)、县(市、区)、乡(镇)、村+矿区名称。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海浪镇高家村蛋白石矿”。

(8)钻孔位置

按钻孔原始记录所记录的钻孔位置,填写钻孔所在行政区详细位置,包括省(区、市)、县(市、区)、乡(镇)、村、街道名称、门牌号+钻孔具体位置。如“江苏省仪征市月塘镇东风村登月湖东100m”。

(9)坐标系

坐标系为必填项,选择填写钻孔所在坐标系,包括:①北京1954-3°带;②北京1954-6°带;③国家1980-3°带;④国家1980-6°带;⑤地方坐标;⑥地理坐标。

(10)矿区原点坐标X

矿区或城市采用独立坐标(近似或假定坐标)的测网原点相对于国家测网的坐标值X。

坐标系为北京1954-3°带、北京1954-6°带、国家1980-3°带、国家1980-6°带、地理坐标的钻孔,此项不填。

(11)矿区原点坐标Y

矿区或城市采用独立坐标(近似或假定坐标)的测网原点相对于国家测网的坐标值Y。

坐标系为北京1954-3°带、北京1954-6°带、国家1980-3°带、国家1980-6°带、地理坐标的钻孔,此项不填。

(12)孔口坐标X

查阅钻孔原始记录填写,精确到厘米,如“3543960.94”。

有孔口经纬度的钻孔,此项不填。

(13)孔口坐标Y

查阅钻孔原始记录填写,精确到厘米,如“40396058.98”。

有孔口经纬度的钻孔,此项不填。

(14)孔口经度

按“度分秒”填写,格式为:DDDMMSS.SS。如孔口经度为118度26分37.41秒,应填写为“1182637.41”;孔口经度为98度34分51.21秒,应填写为“983451.21”。

(15)孔口纬度

按“度分秒”填写,格式为:DDMMSS.SS。如孔口纬度为34 度55 分45.32 秒,应填写为“345545.32”;孔口纬度为8度50分30.68秒,应填写为“85030.68”。

(16)终孔深度Z

查阅钻孔原始记录填写,精确到厘米。如终孔深度为765.43m,应填写为“765.43”。

(17)终孔日期

查阅钻孔原始记录填写钻孔结束钻进的日期,前4 位为年,中间两位为月,后两位为日。如1998年9月9日,应填写为“1998-09-09”。

(18)施工单位

查阅钻孔原始记录,填写钻孔施工单位名称。

(19)钻孔柱状图

钻孔柱状图目前保存情况,选填“有/无”。

(20)测井报告

钻孔物探测井报告目前保存情况,选填“有/无”。

(21)原始地质记录表

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目前保存情况,选填“有/无”。

(22)钻孔岩心

钻孔岩心目前保存情况,选填“有/无”。

钻孔岩心保存完好的,选填“有”;其他情况,选填“无”。

(23)备注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关于坐标系、矿区原点坐标、孔口坐标、孔口经纬度的填写说明:

1)有经纬度的钻孔,选择填报坐标系中的“地理坐标”,并填报孔口经纬度。不必填报矿区原点坐标和孔口坐标。

2)无经纬度的钻孔,坐标系为北京1954 -3°带、北京1954 -6°带、国家(西安)1980 -3°带、国家(西安)1980-6°带的钻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坐标系,并填报孔口坐标X、孔口坐标Y。不必填报矿区原点坐标X和Y。

3)无经纬度的钻孔,又非北京1954和国家1980坐标系的钻孔,选择填报坐标系中的“地方坐标”,并填报矿区(城市)原点坐标X和Y,同时填报孔口坐标X、孔口坐标Y。

阅读全文

与数据成果汇交规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