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葡萄糖的立体异构是不是16个
D-(+)-葡萄糖分子中含有4个不对称碳原子,是16个立体异构体之一。
己醛糖分子中有四个手性碳原子,有2^4=16个立体异构体。葡萄糖是其中的一种。
B. 葡萄糖与果糖相互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糖酵解中6-磷酸葡萄转化为6-磷酸果糖时需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此酶可完成该转化
C. 高果糖玉米糖浆的葡萄糖转化为成果糖
用上述方法由淀粉得到的最甜的葡萄糖产品,其甜度约为蔗糖的70~75%,故需寻找其它增加玉米糖浆甜度的方法。因为果糖(左旋糖)远比它的异构体右旋糖(葡萄糖)甜。
1964年,克林顿玉米加工公司开始研究用酶葡萄糖异构化成果糖,并在1967年首先生产出商品化的高果糖玉米糖浆产品,叫做“异构糖R30”,含有25%的果糖,是用液体葡萄糖异构酶间歇法生产的。1968年,克林顿又介绍了“异构糖100”,含有42%的果糖;也是用间歇法生产的,一开始是用液体葡萄糖异构酶,后来用了把酶固定于不溶性基质上的方法,一直到1972年11月,用固相酶的连续系统投入生产。从间歇法到连续法的转变减少了与酶接触的时间,从原来的间歇法需要2天以上减少为连续法大约只要几分钟或几小时。
在连续生产的方法中,设备安装在克林顿和爱荷华的克林顿工厂中,含有葡萄糖的玉米糖浆通过装有固相酶的反应器,约使一半葡萄糖转化成果糖。这是首次在连续过程中用固相酶的大规模商品化生产应用的例子,至今在世界上仍是最大规模的。
D. α-D-葡萄糖和β-Do-葡萄糖的异构关系
是葡萄糖在形成六元环的吡喃同分异构体时,1号位碳上面的羟基有直立键和平伏键的差别,直立键是α,平伏键是β
E. 葡萄糖的异构体
阿洛酮糖(psicose,allulose);果糖(fructose);山梨糖(sorbose);塔格酮糖(tagalose) ;肌醇(inositol)
手性异构体
阿洛糖(allose);阿卓糖(altrose);甘露糖(mannose);古洛糖(gluose);艾杜糖(idose);半乳糖(galactose);塔罗糖(talose) α-D-呋喃葡萄糖;β-D-呋喃葡萄糖:
α-D-吡喃葡萄糖 :
β-D-吡喃葡萄糖 :
椅式构象
船式构象
GG-ROTAMER
GT-ROTAMER
TD-ROTAMER
F. 葡萄糖如何转化为果糖
葡萄糖在稀碱条件下转为烯二醇中间体再在稀碱条件下通过互变异构转为甘露糖和葡萄糖,注:三反应互逆!
G. 葡萄糖的异构化是怎样进行的,
这些糖都以环状结构为主,但平衡时都有少量开链结构,可以发生烯醇化再异构化。如图所示,另外几个碳不发生变化,没有画出。
H. 葡萄糖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葡萄糖
CHOHCHOHCHOHCHOHCOCH3果糖
I. 关于葡萄糖手性异构的问题
葡萄糖第五个碳原子的构型不同的命名为D和L,像D-葡萄糖和L-葡萄糖(和D型构型完全相反,2S、3R、4S、5S)
名字就只剩下8种:
阿洛、阿卓、葡萄、半乳、甘露、古洛、艾杜、塔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