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华佗的成就
华佗医术十分精湛,他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他每次在使用灸法的时候,不过取一两个穴位,灸上七八壮,病就好了。用针刺治疗时,也只针一两个穴位,告诉病人针感会达到什么地方,然后针感到了他说过的地方后,病人就说“已到”,他就拔出针来,病也就立即好了。另外,他创用了夹脊穴,“……点背数十处,相去一寸或五寸……灸处夹脊一寸上下”。
如果有病邪郁结在体内,针药都不能直接达到,他就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祛除病患。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华佗采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开创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先例。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我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创举。华佗在诊断上,善于望诊和切脉,并依此能正确判断出疾病的预后。
B. 华佗的主要成就(3个即可)
华佗医术十分精湛,他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他每次在使用灸法的时候,不过取一两个穴位,灸上七八壮,病就好了。用针刺治疗时,也只针一两个穴位,告诉病人针感会达到什么地方,然后针感到了他说过的地方后,病人就说“已到”,他就拔出针来,病也就立即好了。另外,他创用了夹脊穴,“……点背数十处,相去一寸或五寸……灸处夹脊一寸上下”。
如果有病邪郁结在体内,针药都不能直接达到,他就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祛除病患。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华佗采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开创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先例。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我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创举。华佗在诊断上,善于望诊和切脉,并依此能正确判断出疾病的预后。
C. 华佗的成就
华佗医术十分精湛,他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他每次在使用灸法的时候,不过取一两个穴位,灸上七八壮,病就好了。用针刺治疗时,也只针一两个穴位,告诉病人针感会达到什么地方,然后针感到了他说过的地方后,病人就说“已到”,他就拔出针来,病也就立即好了。另外,他创用了夹脊穴,“……点背数十处,相去一寸或五寸……灸处夹脊一寸上下”。
如果有病邪郁结在体内,针药都不能直接达到,他就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祛除病患。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华佗采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开创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先例。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我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创举。华佗在诊断上,善于望诊和切脉,并依此能正确判断出疾病的预后。在医疗体育方面也有着重要贡献,创立了著名的五禽戏,华佗还善于应用心理疗法治病。
D. 华佗的时间成就称号
华佗(145年-208年),字元化,幼名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的方士、医师,其事迹见于《后汉书·方术列传下》、《三国志·方技传》及《华佗别传》。华佗与董奉、张仲景被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后汉书》及《三国志》二书都说华佗年近六十,但亦保持壮容,《后汉书》甚至说“时人以为仙”。
据《三国志·魏书二十九·方技传》,广陵太守陈登因食用生鱼片,胃中有大量寄生虫,因而重病,经华佗医治痊愈,但华佗提醒他此病三年后会复发,需要有良医在侧。三年后,果然应言复发,此时华佗不在,陈登便因病死去。
华佗一生行医济世,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特点是用药少,只用几味药而已;执药随手抓出,不用称量。针灸也只是针一两处。下针前对病人说:“当引某许,若至,语人”(针感会到某个部位,若你感觉到了就告诉我),病人说:“已到”,便拔针,不久病便会好。
如针药都不能医治,就给病人用酒服麻沸散,饮后有如麻醉,然后施手术,再缝合伤口,擦下药膏,四、五日后创愈,一月就已平复。但麻沸散与外科手法已经失传。华佗是医史上公认第一位使用麻醉药来麻醉病人,然后进行外科手术的医师,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位将手术小刀组在使用之前用火来杀菌消毒,平时不用时浸泡在酒水里的医生。
华佗也晓得养性之术,年纪虽大,但仍有壮容。他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创造了五禽戏。
E. 华佗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华佗的主要贡献:
1、华佗在医学史上首先采用了以麻沸散麻醉全身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方法,将外科手术的范围空前地扩大,同时也为医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麻沸散是华佗制造的一种很有效的麻醉药,这种药如果和酒一起服用,则效力更大,能起到全身麻醉的效果。而医学上现代采用的麻醉药剂,仅仅有100多年的历史。
2、他还是体育疗法的创始者,创造了“五禽戏”,通过模仿虎、熊、鹿、猿、 鸟的动作而保证血脉通畅,使消化能力加 强,从而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
3、华佗对后世 的中国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但在当 时被称为“神医”,而且被历来的医家推崇 为“外科鼻祖”。
(5)华佗的成果扩展阅读
华佗的影响:
华佗是我国杰出的医学家。他不求名义,在民间行医。他刻苦学习,善于总结群众的治病经验,热心为人民解除疾苦,深受当时人民的欢迎和爱戴。他不仅医德高尚,而且医术高明。
他通晓经书,医学知识渊博,精通内、外、妇、儿等各科和针灸疗法,尤其擅长外科。特别是远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他创制了“麻沸散”,施行剖腹刳背手术,这在世界医学史上遥遥领先,为我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还是医疗体育的倡导者,创立“五禽之戏”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华佗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代优良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方法,扬弃了秦汉盛行的方士服食以求长生不老的方法,矫正了过去只重单纯治疗的观点,提倡用医疗体育锻炼的方法预防疾病。
于是,他发展我国古代医疗“引导”的做法,仿照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五禽戏”,为我国的养生学开辟了新的方向。
后世对华佗的评价极高,尊称其为“外科始祖”、“神医”,《历代名医图赞》中以诗概括:“魏有华佗,设立疮科,剔骨疗疾,神效良多。”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签》中引用此诗,对华佗医德医术予以推崇。至今,“华佗再世”、“元化重生”乃是对医者医术精湛的高度评价、肯定之词。
华佗的医学成就不仅是中国历史的骄傲,更是在世界范围内闪耀。近代西方学者皆认为华佗是古代东方医学杰出代表者,与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相媲美。
其许多医学成就都领先世界,并向外传播,惠及其它国家。欧美全身麻醉外科手术的记录始于十八世纪初,比华佗晚一千六百多年。美国《世界药学史》中便指出阿拉伯人使用麻药是由中国传出去的,并称“中国名医华佗最精此术”。
F. 华佗的生平成就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岁。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这就是当时社会景况的真实写照。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华佗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但不能说,他的医学经验因此就完全湮没了。因为他许多有作为的学生,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把他的经验部分地继承了下来。至于现存的华佗《中藏经》,那是宋人的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当时尚残存的华佗著作的内容。
华佗高明之处,就是能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新的学说。中国的医学到了春秋时代已经有辉煌的成就,而扁鹊对于生理病理的阐发可谓集其大成。华佗的学问有可能从扁鹊的学说发展而来。同时,华佗对同时代的张仲景学说也有深入的研究。他读到张仲景著的《伤寒论》第十卷时,高兴地说:“此真活人书也”,可见张仲景学说对华佗的影响很大。华佗循着前人开辟的途径,脚踏实地开创新的天地。例如当时他就发现体外挤压心脏法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这类例子很多。最突出的,应数麻醉术—酒服麻沸散的发明和体育疗法“五禽之戏”的创造。
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药品作为麻醉剂,在华佗之前就有人使用。不过,他们或者用于战争,或者用于暗杀,或者用于执弄,真正用于动手术治病的却没有。华佗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又观察了人醉酒时的沉睡状态,发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术,正式用于医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并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据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的考证,麻沸散的组成是曼陀罗花一升,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自从有了麻醉法,华佗的外科手术更加高明,治好的病人也更多。他治病碰到那些用针灸、汤药不能治愈的腹疾病,就叫病人先用酒冲服麻沸散,等到病人麻醉后没有什么知觉了,就施以外科手,剖破腹背,割掉发病的部位。如果病在肠胃,就割开洗涤,然后加以缝合,敷上药膏。四五天伤口愈合,一个月左右,病就全好。华佗在当时已能做肿瘤摘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外科手术。一次,有个推车的病人,曲着脚,大喊肚子痛。不久,气息微弱,喊痛的声音也渐渐小了。华佗切他的脉,按他的肚子,断定病人患的是肠痈。因病势凶险,华佗立即给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待麻醉后,又给他开了刀。这个病人经过治疗,一个月左右病就好了。他的外科手,得到历代的推崇。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引用《历代名医图赞》中的一诗作了概括:“魏有华佗,设立疮科,剔骨疗疾,神效良多”。可见,后世尊华佗为“外科鼻祖,”是名副其实的。
“五禽之戏”,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关节都能得到舒展的医疗体操。动作是模仿虎的扑动前肢、鹿的伸转头颈、熊的伏倒站起、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等。相传华佗在许昌(县名,在河南省)时,天天指导许多瘦弱的人在旷地上作这个体操。说:“大家可以经常运动,用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华佗除系统地接受古代的医疗经验外,还能很好地重视和应用民间的医疗经验。他一生游历了不少地方,到处采集草药,向群众学习医药知识。在向民间找药的同时,还从民间搜集了不少单方,经常用这些单方来治病。有一次,华佗在路上遇见一位患咽喉阻塞的病人,吃不下东西,正乘车去医治。病人呻吟着十分痛苦。华佗走上前去仔细诊视了病人,就对他说:“你向路旁卖饼人家要三两萍齑,加半碗酸醋,调好后吃下去病自然会好。”病人按他的话,吃了萍齑和醋,立即吐出一条象蛇那样的寄生虫,病也就真的好了。病人把虫挂在车边去找华佗道谢。华佗的孩子恰好在门前玩耍,一眼看见,就说:“那一定是我爸爸治好的病人。”那病人走进华佗家里,见墙上正挂着几十条同类的虫。华佗用这个民间单方,早已治好了不少病人。
华佗由于治学得法,医术迅速提高,名震远近。他的同乡曹操,常患头风病,请了很多医生治疗,都不见效。听说华佗医术高明,就请他医治。华佗只给他扎了一针,头痛立止。曹操怕自己的病再发,就强要华佗留在许昌做自己的侍医,供他个人使唤。华佗禀性清高,不慕功利,不愿做这种形同仆役的侍医。加上他“去家思归”就推说回家乡找药方,一去不返。曹操几次写信要他回来,又派地方官吏去催。华佗又推说妻子病得厉害,不肯回来。曹操为此大发雷霆,专门派人到华佗家乡去调查。他对派去的人说:“如果华佗的妻子果然有病,就送给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要是“虚诈”,就逮捕治罪。”不久,华佗被抓到许昌,曹操仍旧请他治病。华佗诊断之后,说:“丞相的病已经很严重,不是针灸可以奏效的了。我想还是给你服麻沸散,然后剖开头颅,施行手术,这才能除去病根。”曹操一听,勃然大怒,指着华佗厉声斥道:“头剖开了,人还能活吗?”他以为华佗要谋害他,就把华佗关到牢里去准备杀掉。曹操的一位谋士请求说:“佗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曹操不听,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邪?”竟然把这位在医学上有重大贡献的医生杀害了。临死,华佗把在狱中整理好的医著交给牢头说:“此可以活人”。没想到,这个牢头害怕,不敢接受。华佗只好忍痛,“索火烧之”。
华佗被害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了,但人民还永远怀念他。江苏徐州有华佗纪念墓;沛县有华祖庙,庙里的一副对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总结了华佗的一生:
“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
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
G. 华佗的生平成就都有哪些
华佗出生于东汉末年,生活于战争不断、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从小就醉心于医学。他想通过自己的医术减少人民的痛苦。长大后,他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医生。一般的病,只要经他治疗,都能治好。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麻药,是当时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的麻药。而它的发明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一次,一个喝醉酒的人因为绊倒在门槛上,头被碰出了很长的一段伤口。在华佗给他动手术缝合伤口的过程中,这个喝醉酒的人一直都没有喊疼。但第二天,这个病人开始喊疼了。华佗意识到酒起到了麻醉作用。由此,他得到启发,假如将酒掺入给病人用的药中,不就可以起到麻醉效果了吗?于是华佗反复做了很多的试验。最后,他终于研制成一种叫“麻沸散”的麻醉药。以后,再给病人动手术时,只要先吃上这种药,等到病人全身失去知觉后,他便可以放心地给病人动手术了,这是华佗对世界医学的一个伟大贡献。它比现在西医用的麻醉药早发明了一千六百多年。华佗针对人的生理特点,还编了一套五禽戏。他认为古往今来那些长寿的入主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爱运动的结果。运动是抵御疾病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和有效的办法。所以,他根据各种鸟禽走兽的动作自编了一套动作。这五禽戏包括“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或扑打,或跳跃,或飞腾,或摇摆。练过之后,效果特别明显。他的学生吴普据说就是因为坚持练“五禽戏”活到九十多岁还很健康。
华佗不仅发明了麻沸散和创造了“五禽戏”,还对各种疑难杂症很有独到的见解与治疗方法。比如有个太守得了一种病,他一天到晚寝食不安。饭不香,睡不眠。华佗在看了他的病症之后,很快想出一套治疗的办法。他每天给太守看过病后都要要许多钱。一连好多天,都是这样。但太守的病并不见好。然后有一天,突然有人报告太守说华佗带着钱财潜逃了。太守听说之后大怒,一气之下,吐了很多的血,而那些血竟都是紫黑色的,吐过之后,太守忽然发现自己好了。原来,华佗已知道太守的病由平时淤血而引起,必须逼出这些淤血后才能好。于是想出了这个激将法,结果一试就灵。还有个叫陈登的广陵太守,一向自诩身体好,从不生病。突然有一天得病了,浑身就像被人塞了什么似的,老不舒服。他把华佗请了来。华佗看过之后,断定他是因为吃了没煮熟的活鱼虾的缘故。给他吃了药,等到吃完第二次药便起作用了。吐出许多没有煮熟的鱼肉和虾。不过,华佗又告诉太守他的病三年后还要犯。三年后,果然又犯了,因为华佗不在,结果太守不治而亡。华佗的从医经历使他名声更大了。人们都称他为神医。时任汉朝丞相的曹操得了偏头痛,总医不好,闻听华佗的名声,便把他请去治病。病治好后,并不放他走,生怕再犯。但华佗想为更多的人治病,便借故回了家。回家后,便一去不还了。曹操很生气,一气之下,命人将他抓来,关进牢里。第二天,华佗便被杀了。中国的一代名医就这样带着遗憾走完了他的一生。但他对医学的贡献永远都不会被人们忘记。他永远都是一个伟大的医学家。
H. 华佗的主要成就是哪些
外科鼻祖 "五禽之戏" 医术精湛 一生勤奋
医学家 - 华佗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医学家。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华佗对“肠胃积聚”等病创用麻沸散,给患者麻醉后施行腹部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它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华佗很重视疾病的预防,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以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他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创造了一种“五禽之戏”如果身体感到不舒服时,作一套禽戏,出了汗,就会感到身体轻爽。他的弟子吴普坚持做“五禽之戏”,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操长期头疼,曾经多次被华佗医好,由于积病已深,很难根治。曹操怕旧病复发,强留华佗做他的侍医。华佗后因不从曹操征召,遂为所杀。临死前,华佗把已整理出来的一部医学书稿交给狱吏,并告诉他:“此可以活人。”但是狱吏怕受到牵累,不敢接受。华佗在极度悲愤中把它烧了。现存《中藏经》,是后人托名之作。传见《后汉书·方技传》、《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
手术(给曹操开颅、给关羽刮骨疗毒)
麻药(发明了麻沸散)
保健(自创了五禽戏)
——用这三大法宝,华佗救助了无数人,赢得了“神医”的美誉。
I. 华佗的发明成就都有什么
华佗,我国东汉时期医学家。他发明了全身麻醉药“麻沸散”,比欧洲发明的麻醉剂要早1600年;他提出了预防医学的思想,首创了健身的“五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