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成果及获奖情况

成果及获奖情况

发布时间:2021-08-14 15:23:09

① 杨化桂的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多年来一直从事新型能源材料和催化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迄今,已获得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曙光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获得世界专利2项,申请澳大利亚专利1项,中国专利2项。在国际著名刊物如Nature,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Chemistry of Materials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所发表的论文目前已被引用670余次。单篇引用最高已达210余次,引用次数超过150次的有两篇。其中发表于Nature的论文被Nature Materials、Chemistry World、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新华网、科学通报和澳大利亚媒体The Courier Mail,The Australian,The Age,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ABC Radio等在第一时间给予报道,认为这是在水分解制氢和光催化材料领域的重要突破,并为研制具有更优性能的太阳能电池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证。

② 宋焕成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摄影作品创作复发表数千件,参加国际制及全国展览,并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展出,其中获全国一等奖三次,二等奖六次,三等奖十五次,优秀奖二十余次。多次担任全国性比赛和展览评审委员及组委会工作。
1971年以来,参加国际,全国展览,发表作品1000余件。其中获金奖3次,银奖6次,三等奖和佳作优秀奖30余次。在日本东京,北京,南京等地举办个人展览。 2000年,获全国摄影教育“红烛奖”。 美术方面:创作油画,水彩画作品100余件,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第三届水彩画展,首届中国油画静物展,首届中国水彩画艺术展,中国风景油画展。出版有民居图集等,在北京,日本东京,青岛等地举办个人水彩,油画展。

③ 丁晓群的主要成果及获奖情况

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
1、电压无功优化运行自动控制,用先进的优化方法和控制技术实现对电网中电压无功的自动控制,起到提高电压水平、降低网损、提升电能质量的作用。
该研究成果已分别在全国18个省的省级、地区电网180多家电力用户中获得推广应用。
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
2001年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4年山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5年福建省电力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4年福建省电力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4年山东省电力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0年河南省电力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电力设备故障诊断,运用人工智能理论及技术探求了电力设备新的特性量的选取、故障类型与故障部位的诊断。
3、电能质量,主要是对电力变压器在线经济运行,电网线损综合计算与分析,无功补偿设备的优化配置、动态无功优化、谐波的分析与治理等课题的研究。
南京河海电力软件有限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已经遍及全国180多个省、地、县电网。

④ 马捷的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先后参加过多项国家863重大项目和科学院重大项目,在“曙光2000-I”、“曙光2000-II”以及“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等的研发工作,是“曙光2000-II”和“曙光3000”通信系统的主要设计者,“曙光4000”项目中是系统软件负责人。曾获得2003及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⑤ 李潮海的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1.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合理利用及子粒品质与环境互作研究,1992,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回奖,第四答名;
2.小麦玉米吨粮田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1993,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名;
3.河南省夏玉米高产理论与技术研究,1993,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
4.氨基酸螯合多元微肥的研制与应用,1996,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
5.豫东平原中低产区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1997,司法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名;
6.河南省不同生态经济区玉米复合群体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1997,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名;
7.黄淮海平原夏玉米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1999,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名;
8.豫东平原中低产区玉米增产综合技术研究,1999,河南省星火科技二等奖,第二名;
9.植物生产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2001,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名;
10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2001,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三名。

⑥ 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怎么填

填成果的具体名称、再填获奖的时间,颁奖的单位(注意:一件成果、以最高为准,不要重复

⑦ 吴宏春的主要成果及获奖情况

国家科技进来步三等奖,中自子输运理论数值方法与核电计算软件研究,第三获奖者,1992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子输运理论数值方法与核电计算软件研究,第三获奖者,1992年
国家核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石油中子测井数值模拟及计算软件研究与应用,第三获奖人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压水堆核电厂燃料管理计算及换料设计优化研究,第四获奖人
1996年5月,经省人事厅、省组织部和省科协联合评选,被评为首届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奖

⑧ 朱咏北的代表成果及获奖情况

课题:教育部课题《面向二十一世纪高师音乐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国家“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新编音乐教育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课题(第二负责人)《高师音乐专业现代职业教育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核心组成员)《音乐教师培养国际比较研究》;
著作:《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研究》、《步入音乐的圣殿》、《中学音乐学科教育比较研究》;
获2002年湖南省十佳德艺双馨音乐家称号。
1977年,以优异的成绩被湖南师范学院艺术系录取,1982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学、钢琴以及音乐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
期间,在学校及校领导的重视和培养下,他成为湖南师范大学第一批获得双学位的教师;随后于1985年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钢琴教育;1988年赴德国柏林大学进修音乐教育,1997年至1999年,先后赴加拿大、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考察学习。
在学术上,朱教授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并于2005年继续深造,攻读音乐高等教育的博士,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修养。
“十五期间”,主持完成教育部教科规划课题《面向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研究》,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8项,参与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5项。2004年,组织对湖南部分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调查,并撰写了4篇调查报告,完成国家重点课题“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子课题,课题成果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此课题在许多研究领域作了许多开创性研究,为国家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完成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合格考试研究”,被载入成果集《高师教育论》。
出版专著《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研究》、《步入音乐的圣殿》、《新编音乐教育学》等七部,主编教材《钢琴必修教材》、《音乐教师用书》等二十余册,发表论文《台湾高师音乐教育的办学特色》、《教育民主与学生个性培养》、《从教师资格制度看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等三十余篇,翻译教材《音乐欣赏》二册,获省级以上奖多项。

⑨ 姚和芳的成果及获奖情况

一 论文及主编抄教材成果袭:
发表及获奖的论文总计23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1篇;主持、参与科研项目及成果20项,获奖4项,独立开发产品3项,经济效益800万元。主编、参编、主审著作8部:主编教材2部,主审查2部,参编4部
二 科研项目及成果:
主持、参与24项,获奖5项,独立开发产品3项,经济效益1200万元
三 学术团体任职及社会兼职:
1、2005年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专家
2、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
3、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专家;
4、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5、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会电子类专业研究会主任
6、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会教育管理研究会副主任
7、湖南省职成教学会高职分会图书馆管理研究会副主任
8、湖南省高职院校成人高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专家
获奖情况:
1) 2006年:湖南省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
2) 2006年12月: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
3) 2007年2月:中国南车集团公司第二届“中青年专家”

⑩ 沈晓冬的研究成果和获奖情况

主要研究成果“低成本绿色水泥生产技术和高标号水泥熟料生产技术”和“高胶凝性水泥孰料及高掺量复合工业废渣辅助性胶凝材料技术”等在多家企业进行转让、企业效益增加显著、在行业内影响大。
目前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得多项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高胶凝性高复合性高C3S水泥的研究,获2007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2)高胶凝性水泥熟料及高掺量复合工业废渣辅助性胶凝材料制备技术与应用,获2006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3)环境友好型水泥混凝土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获2006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一);(4)高掺量复合工业废渣辅助性胶凝材料在水泥中的应用研究,获2005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5)LIFAC粉煤灰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暨粉煤灰产品企业标准,获2003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6)高放废液碱矿渣水泥固化体研究,获1992年度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四)。

阅读全文

与成果及获奖情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