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办理独立楼过户手续。怎么说要补~地价~
地价和地价管理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市场的建设应运而生,作为能够灵敏反映土地市场变化的“晴雨表”,地价及地价管理在土地资源管理及土地市场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地价的内涵
按照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土地价格是土地经济价值的反映,即地租的资本化。在土地市场中,地价也是土地权利和土地收益的购买价格,是土地所有者权益的体现。
与一般商品价格相比,地价同样受到市场经济环境、供求状况的影响;但同时由于土地位置固定,区位条件差异巨大,使用上不易灭失,同时土地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主要载体,所以地价又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位置条件(不同国家、地区、城市、不同土地级别、宗地)不同的土地存在价格差异;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由于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土地会不断增值导致土地价格存在差异;三是不同用途的土地由于其收益不同而价格不同;四是在土地上权利限定不同则价格不同;五是土地利用强度(如不同容积率、不同建筑密度)不同而价格不同。同时,土地还作为生产基本要素之一参与经济活动,土地价格与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二、地价在土地市场建设中的作用
地价作为土地市场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土地市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能灵敏地反映市场的供需状况、土地的利用状况和市场动态变化,同时通过与其他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综合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二是调控土地市场供需的有力杠杆,通过地价信号反映出土地供应量、供应结构和需要调整的方面,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和土地市场状况调节供应,引导投资和需求,促进土地资源和合理有效利用,对土地市场中的地价进行调控,确保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稳运行,因为地价是土地市场参与各方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人们以此作出自己的决策和预期,因此,地价就可以成为影响供求关系、调控土地市场的杠杆;三是调整土地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保障。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政府与个人、企业与个人在土地上的利益关系,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地价,地价为协调不同权利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提供了依据,地价管理为协调解决不同权利主体间的利益关系,调节收益分配提供了手段,使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权益在经济上真正得以体现;四是推进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重要前提,我国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土地的有偿使用,而马克思地租理论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地价为土地的有偿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五是量化国有土地资产的尺度,在我国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通过地价和地价管理,极大地显化了国有土地资产,支持了国有企业的改制。
三、地价管理及制度建设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来,地价及地价管理在推进土地市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体现在:
一是确立了中国的土地估价制度,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估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标准,土地估价已经成为一项法律制度,成为土地市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城镇土地估价规程》、《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作为国家标准已经正式实施;《农用地分等规程》、《农用地定级规程》、《农用地估价规程》三个规程也已经作为行业标准发布,为建立农用地估价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是建立起了适合中国特色的,以土地等、土地级和地价组成的我国土地质量和价值评价体系、建立了以基准地价、标定地价为核心、宗地地价、评估价、最低价、市场交易价等多种形式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地价体系、以及以国土资源大调查为基础,以“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建设为核心,以对地价及相关信息进行动态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目标的、覆盖全国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满足了土地市场管理的需要。
三是初步形成了地价管理的制度体系。《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国土资源部先后从土地取得、土地供应、土地转让、土地资产处置以及土地市场调控等环节制定了一系列地价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初步形成了制度体系:在地价的确定上,形成了地价评估制度、集体决策制度;在地价的市场形成机制上,建立了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协议出让最低价制度、土地成交价格申报制度和政府优先购买制度;在地价的监控上,建立了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确定和定期更新、公布制度,建立地价动态监测制度;在征地制度改革方面,形成了“按价征地”的改革思路;在估价队伍的建设上,建立了土地估价师资格认证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为加强土地资产管理、规范土地市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是造就了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土地估价队伍,形成了一个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土地估价行业,成为一个重要中介服务力量。目前,通过国家考试认证,取得土地估价师资格的人员共有21000余人,从事土地估价的机构1600余家,从业人员20000余人。土地估价行业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不可或缺的中介行业,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取向,以转变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为目标,加大地价管理的改革创新力度。根据国家关于社会中介机构与政府主管部门脱钩的精神,开展了土地评估机构与政府主管部门脱钩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评估行业平等竞争和独立、客观、公正执业问题,也铲除了可能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根据中央关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精神,取消了土地估价结果确认制度,建立了土地估价报告备案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政府行政审批制度的要求,对土地估价人员和机构监督管理方式进行了改革。
四、在新形势下地价管理工作的重点
随着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土地市场建设的不断完善,地价及地价管理的作用和任务也在不断加强。在近期,重点要在两方面做好工作,为宏观调控和落实国务院28号文件服务。
一是继续加强城市地价动态调查监测与分析,为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服务。按照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对国民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提高对地价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的分析能力和参与宏观调控能力的要求,重点解决地价信息的公开性、信息的整合性和信息的现势性问题。加强对重点地区、主要城市地价动态变化的调查监测,及时对地价动态变化进行宏观分析,把握地价动态和走势,为政府经济宏观决策和合理调控土地供应提供科学依据,形成向社会定期发布地价信息的制度。继续完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形成以全国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为地价变化数据信息源、计算机辅助系统为工作平台、互联网为信息传输渠道、专家咨询支持系统为中心的地价监测网络。加强技术标准建设,规范城市地价确定的程序和技术路线,发布行业标准《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规范》和《城市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制图技术规范》 。
二是抓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的汇总,加强成果的转化应用。认真总结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调查工程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为土地管理由数量管理为主向数量管理、质量管理并重转化服务,为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服务。充分发挥土地质量调查成果在管理中的基础作用。重点抓好成果的汇总、转化与应用工作。总结成果应用试点和专题研究成果,为征地制度改革的落实,制定出台《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制订技术指南》;为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折算”服务,制定《耕地占补平衡质量评价技术规范》。深入研究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在农用地生产力核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及农用地流转中的应用。
② 龙溪县的沿革
唐初贞观间,分天下为十道,福建地区属岭南道管辖。到武周时,龙溪县(漳前地区)产生了重大变化。其原因如《八闽通志》所云:“嗣圣元年(即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维扬,潮梅间又有梁感者为之羽翼。朝廷遣玉钤卫大将军梁郡公李孝逸提三十万众以破之,而梁感之徒尚在也。陈元光父子奉命讨贼,兴建营屯,扫除凶丑,方数千里无桴鼓之警。又为之立郡县,置社稷,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至捐躯陨命而后已。”大周垂拱二年(686年),以龙溪县南境设立漳州,隶属广州。漳州于“开元十三年自(广)州管内割属福州,二十二年又改属广州。二十八年又改属福州”,这时龙溪仍不隶属漳州,据《旧唐书》云:“龙溪旧属泉州,圣历二年属武荣州,景云二年还泉州,开元二十九年属漳州。”
龙溪县始置时,县地在今龙海大部、芗城区、华安县、龙文区全境和厦门的海沧以及闽西一带。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绥安、兰水两县并入龙溪县,辖地兼有今漳州市和厦门的海沧及闽西一带。
唐垂拱二年(686年)析龙溪县南境置漳州。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析龙溪县西部地域置汀州。
元至治二年(1322年)从龙溪县30都中析出7个都(14~20都)及龙岩、漳浦县地置南胜县(后改为南靖县)。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割龙溪县21都7图、25都5图共12图归南靖县。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龙溪县境域为“东至同安县界八十里,西至南靖县界三十里,南至漳浦县界四十里,北至长泰县界三十里。东南至海八十里,西南至漳浦县界三十里,东北至长泰县界二十里,西北至漳平界一百五十里。东西相距二百二十里,西北相距六十里”。
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1567年1月)桥龙溪县1~9都及28都之5图和漳浦县23都之9图置海澄县。县治在月港(今海澄镇)。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龙溪县境域为“东西广一百一十里,南北袤六十里。东至景庄墓七十五里,与泉州府同安县山边社分界;西至墨场上蔀水沟东三十二里,与南靖县沟西分界;南至九龙岭三十里,与南靖县马坪分界;北至梅水坑东二百四十里,与漳平县坑西分界;东南至石码龙海桥东三十二里,与海澄县桥西分界,西南至秀潭十五里,与南靖县径口分界;东北至五里亭三十里,与长泰县古溪分界;西北至月岭铺三十里,与南靖县寨仔后分界。”
民国17年5月,龙溪县华封(曾驻县佐)升制为华安县。龙溪析出二十四都的寨坂、银塘、沙建和二十五都的浦西、桃源、归德、迎富、升平、龙岭、宜招、华封、珍山、大深、蓬莱大坑共14保属华安县。
1951年6月,析龙溪县城关一区、二区设漳州市(今芗城区)。
1957年2月17日,南靖县程溪区外云、白云、程溪、塔潭、粗座、人家、官园、洋奎8个乡划归龙溪县。3月,同安县灌口区锦宅、金山2乡及角美墟的同安街、眠床街划归龙溪县。11月,龙溪县古塘、市尾、诗浦3个乡划归漳州市(今芗城区)。
1960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龙溪、海澄合并为龙海县,属龙溪地区专员公署。
1967年4月,漳州市、龙海县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龙溪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5月15日,漳州市、龙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隶属龙溪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3月,漳州市、龙海县属龙溪地区行政公署。
1980年10月,漳州市革命委员会、龙海县革命委员会改为漳州市人民政府、龙海县人民政府,仍属龙溪地区行政公署。
1985年7月,撤销龙溪地区行政公署,漳州市升为地级市,9月21日原漳州市建制改设芗城区(以境内九龙江西溪别称芗江而得名),隶属地级漳州市。龙海县属漳州市人民政府。
1993年5月,龙海县撤县建市,由漳州市代管。
1996年5月,将漳州市芗城区芝山镇的古塘、群勇、市尾、塔后、土白、下洲6个村委会,南坑街道办事处的东岳、岳北、漳糖、东关、南坑、洋筠6个居委会和洋筠1个村委会,巷口路以东属新华东居委会的部分,龙海市的郭坑镇,龙海市步文镇的蔡榜、西坑、小港、兰田、梧桥、湘桥、打山、恒坑、桥仔头、崎岭、书厅、石井、圳头、东屿、步文、后坂、田丰、塘北、坂上、孚美、后店、流岗、翁建、登科、科坑、漳滨、石州、浦口、朝阳31个村委会和梧浦村委会在国道324线的西北部分成立龙文区,直属漳州市管辖。
2011年7月,将龙海市角美镇,角美开发区,龙池开发区成立漳州台商投资区,直属漳州市管辖。
2014年9月,将原南靖高新区,龙海市颜厝镇、九湖镇、程溪镇大部分区域以及芗城区天宝镇、桥南片区成立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漳州高新区),直属漳州市政府管辖。
③ 福建漳州角美是属于芗城区吗
截至2019年9月,福建漳州角美不属于芗城区,属于福建漳州龙海市,由漳州台商投资区管辖。
角美镇地处漳州市区东部,是漳州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区划归属福建省龙海市, 属于漳州台商投资区管辖,由漳州市政府进行单列管理,是漳州对接台湾、特区、自贸区的重要窗口。
角美镇西邻龙文区朝阳街道、蓝田街道、郭坑镇, 北接长泰县武安镇,南与龙海市榜山镇、紫泥镇隔九龙江口相望, 东界厦门市海沧区海沧街道、东孚街道, 是漳州市重点侨乡。
2018年10月8日,角美镇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2019年9月11日,角美镇入选“2018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3)角美镇2011年基准地价修编成果扩展阅读
角美镇的历史沿革:
角美镇境地秦时属闽中郡;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属会稽郡,建安初年属会稽郡侯官县;三国时吴永安三年(260年)属扬州建安郡东安县;晋太康三年(282年)属晋安郡晋安县。
1993年5月,龙海县撤县建市,角美境地属龙海市人民政府。2009年9月,漳州市政府向省政府提交设立漳州台商投资区的请示;10月,福建省政府向国务院提交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漳州台商投资区的请示。
2010年12月,商务部以商资发【2010】507号文上报国务院,建议设立漳州台商投资区;2011年6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漳州台商投资区管理委员会;2011年7月,漳州市委批准成立漳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8月,漳州台商投资区成立,由漳州市人民政府实行单列管理。
2012年1月,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国家级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属于漳州台商投资区管辖,行政区划仍属龙海市。
④ 基准地价成果介绍
2007年1月,河北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实施全国工业用回地出让最低答价标准通知)的通知》(冀国土资地字〔2007〕1号),通知要求,各地要及时开展城镇基准地价更新工作,确保在2007年底完成。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下发了《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在石家庄市域范围内开展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更新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开展城区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2007年12月底提交全部成果。本轮石家庄各县(市)城区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更新是应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部署进行的,更新后的基准地价成果见表8.1。
表8.1 石家庄市基准地价成果表单位:元/米2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