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在农业方面取得过的成绩
星座都是按阳历出生日期算的,下面来看一下十二星座都有什么:
1、白羊座(3月21日-4月19日)
白羊座的人比较活泼开朗,有胆识,比较善于发现问题,好学好问,脾气不是很好,属于刀子嘴豆腐心那种吧,说过的就忘了,心比较大。
2、金牛座(4月20日-5月20日)
金牛座的人比较保守固执,比较稳定,不愿意频繁的变动,工作中会很努力,投资很有眼光。
3、双子座(5月21日-6月21日)
双子座可以说是最八卦了,对新鲜事物非常好奇,非常机灵,招人喜欢。
4、巨蟹座(6月22日-7月22日)
巨蟹座的人非常顾家,为人踏实实诚,是一个可靠的人,生活中不会斤斤计较。
5、狮子座(7月23日-8月22日)
狮子座的人非常热情,脾气比较暴躁,自尊心比较强,非常看重别人对他的看法。
6、处女座(8月23日-9月22日)
处女座的人可以说是完美主义者,什么都要追求完美,比较谦虚,生活中很爱干净。
7、天秤座(9月23日-10月23日)
天秤座的人人缘还是比较好的,善于沟通,会很快跟身边的人打成一片,很会逗人开心,心里有一杆公平的称,但最大的缺点是在决定事情上犹豫不决。
8、天蝎座(10月24日-11月22日)
天蝎座的人做事会比较认真执着,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讲义气,身边的朋友会有很多。
9、射手座(11月23日-12月21日)
射手座的人喜欢自由,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没有心机,有宽容心,过的比较快乐。
10、魔蝎座(12月22日-1月19日)
摩羯座的人可以说是十二星座中最有上进心的,脚踏实地,做事比较有耐心,值得朋友们信赖。
11、水瓶座(1月20日-2月18日)
水瓶座的人非常聪明,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不过在感情上缺乏安全感,需要陪伴。
12、双鱼座(2月19日-3月20日)
双鱼座的人可以说是最温柔善良的,对待感情比较真挚,如遇到双鱼座的请认真对待。
❷ 农业新成果有哪些
我国农业科研取得新进展,涌现出一大批新成果并加快示范应用。以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杂交大豆和转基因三系杂交抗虫棉为代表的现代育种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
❸ 中国农业近十年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1978年到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57元增加到2476元,增长约17.5倍,年均增长7.2%。纵观多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的态势,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阶段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前半期是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获得实惠较多的两个阶段。而其他阶段收入增长相对较慢。
第一阶段:1978~1984年。这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阶段。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57元增加到355.33元,年均增长17.7%(扣除物价影响仍达15.9%),现金纯收入年均增长23.9%。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农产品总量增长,同时大幅度提高大宗农产品价格,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
第二阶段:1985~1988年。这是农民收入缓慢增长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发生了通货膨胀,虽然农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率不低,但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影响后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只有1.9%。1984年农产品首次出现“卖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第三阶段:1989~1991年。这是农民收入徘徊停滞阶段。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0.7%。这一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速度不高,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很少。198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10.38%,但实际增长率为-1.6%。这是改革开放后农民纯收入唯一出现的负增长。
第四阶段:1992~1996年。这是农民收入恢复性增长阶段,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5.6%,现金纯收入年均增长24.4%。这一阶段主要靠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两次提价,同时国家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作出了贡献。
第五阶段:从1997年开始,表现为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跌。1997年,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尽管农产品总量是增加的,但由于价格因素影响,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却减少了。同时,农民从乡镇企业获得的收入增长不多,进城和外出打工的劳务收入减少,非农产业收入下滑。尽管从2001年开始农民收入有了恢复性增长,但是否开始了新一轮的增长,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产业特征
农产品产量。农产品产量曾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1978~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均增长4.9%,其他农产品也普遍丰收,农民收入增长的绝大部分来源于农业产量的增加。1992~1996年间农业丰收也起了重要作用,据估计仅粮食产量增长一项直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就达22%。
农产品价格。1979年国家同时提高了18种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平均提价幅度达24.8%,农民从中得到很大实惠。1994年和1996年国家又两次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价幅度达40%。据测算,1992~1996年间的农民收入增长,有40%来源于农产品价格的提高。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是农业减收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后我国工农业产品比价一直朝着有利于农产品的方向发展,以1978年工农产品综合比价为100,到1996年时工农业商品综合比价指数下降到53.0%。而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工农产品比价又出现了逆方向的变化,到2000年,工农业商品综合比价指数上升到67.8,农产品交换条件再度恶化。这对农民收入的增长产生了制约作用。
外出务工收入。外出务工是近年来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源。1999年在外出劳动力报酬下降3%以上的情况下,由于外出务工农民增加15.8%,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仍增长了11.7%。在农业收入不能增加的情况下,受宏观政策的带动,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成为农民增收的最主要来源。2000年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净增加的人均收入达到72元,为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区域特征
2000年,东部地区农民纯收入人均约3000元,高出中部地区近1000元,大约为西部地区的2倍,农民收入地区间差距大。尽管东、中、西部农民收入的差距是长期形成的,但在上世纪90年代区域性差异扩大更加明显。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呈现出的区域性特征,与特定的产业结构直接相关。粮食棉花等大宗作物主产区农民收入已经连续几年下降。
1999年农民纯收入出现负增长的省由1998年的2个增加到5个,分别是:山西人均减收86元,较上年下降4.6%;辽宁人均减收79元,较上年下降3.1%;吉林人均减收123元,较上年下降5.2%;黑龙江人均减收87元,较上年下降3.9%;新疆人均减收127元,较上年下降7.9%。2000年东北三省、陕西、宁夏和广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出现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增长相对加快。
2000年西部大开发划定的12个省区市农民收入是1615元,增长2.3%,高于全国1.95%平均水平,更高于以中部地区为主的粮食主产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为1.2%)。
❹ 生态农业还有哪些新的成果
成果如下:
1、 农-牧复合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循环转化及其利用技术
2、桃源丘回岗区生态农业模式与答综合技术研究
3、高效鱼禽综合开发示范
4、环保型节能生态养猪及产业化
5、保安湖生态湖泊综合技术开发
6、水生经济植物开发利用及生态农业
7、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区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化基地示范
8、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技术应用与推广
9、湖北咸丰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总体规划
❺ 党的十九大以来三农发展有哪些巨大成就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破题
与往年把玉米卖给中储粮粮库不同,今年黑龙江农垦的丰顺种植专业合作社把玉米卖给了广东一家饲料厂。这家合作社的理事长赵军说,卖给广东的玉米先通过铁路运到锦州港,再通过水路运到广州。
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和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双重挤压,生态资源亮起“红灯”,补贴政策逼近“黄线”,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和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叠加而至……回首五年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之复杂不可谓不险。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正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场硬仗。自去年改革以来,玉米降价、加工回暖、贸易走活、进口减少,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明显效果。改革头一年,全国籽粒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了3000万亩、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了1000多万亩,种植结构得到优化。
今年,粮食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实施了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随着玉米、大豆收储制度改革的推进,我国粮食生产呈现的“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怪象正在改变。
在减少无效供给的同时,我国更注重培育耕地地力,通过轮作、休耕、增施有机肥、推广节水灌溉等方式,让长期紧绷的水土资源这根弦有所放松,给子孙后代更可持续的利用空间。
2017年,全国轮作休耕面积扩大到1200万亩,轮作重点集中在曾经遍布大豆与高粱的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休耕集中在河北地下水漏斗区、湖北湖南重金属污染区和贵州云南等生态严重退化地区。
产业扶贫成为脱贫攻坚主战场
“今年我养了100多只黑山羊,能出栏50多只,赚6万多块钱。”说起致富经,湖北省罗田县上石源河村贫困户李云启滔滔不绝,“资金、技术、保障,现在咱一样都不缺,干劲儿十足!”
两年前,当地政府出台产业激励机制,为他提供了1万元扶持资金、3万元贴息贷款,同时提供优质种羊、养殖标准、技术指导、肉羊回购等一系列服务。李云启盘算着,还清3万元贷款后,就能如期实现脱贫。
抓住产业这个摆脱“穷帽子”的关键,在向贫困发起最后攻坚战的道路上,一块块底子薄、条件差、难度大的“硬骨头”正被逐一啃下。
2016年5月,农业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为如何扶真贫制定了路线图。农业部把农业产业扶贫作为优化农业供给结构、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举措,调动全国农业系统力量务实推进。
几年功夫,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继成长壮大,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能力明显增强。据农业部调查,100个样本贫困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带动贫困人口覆盖度达49.8%。
今年前三季度,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10.5%,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其中,产业扶贫功不可没。
农业更绿色农村更宜居
“前几年,这里的农房还是破旧不堪,街上垃圾遍地。经过环境整治后,硬化路通到家家户户。”经历了从脏乱到宜居的变化,河南省永城市新农村办主任李世军深有感触地说,“如今,村里绿树成荫,庭院干净整洁,老百姓的笑脸也多了。”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推力,是各地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强支农惠农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有了长足进步。
五年来,农业发展也更“绿”了。曾几何时,种地就是“大水大肥”“下猛药”。可如今,如果去田间地头转转就会发现,杀虫灯、粘虫板、水肥一体的滴灌系统越来越常见。
在养殖业,用科技手段让畜禽粪污“变废为宝”,加工成有机肥或是用来发电、生产沼气,已经是规模化养殖户和企业的通行办法。安徽宿州市埇桥区顺河乡后湖村的养猪大户徐永生就是其中之一。
“几年前,一到夏季苍蝇就乱飞。”他说,“如今,应用沼气技术,将粪污全部变成了沼液沼渣,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种养结合、沼液沼渣还田还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几年来,各地通过控量提效,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已从1998年的0.4提高到0.52。
在化肥、农药使用方面,通过减量替代,推广测土配方技术,2016年全国化肥使用量首次接近零增长;通过减量控害,加强绿色防控,全国农药施用量保持零增长。
❻ 近3年内新农村建设会有怎么样的成果
近三年内新农村建设会取得怎么样的成果,各地进展不一样,措施不一样,版成效不一样,但从全国概权括来说,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硬件建设会有长足进展,公路(县级、镇村组公路)建设得更好,有条件的地方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连接了断头路;饮水灌溉工程方面,通过建设自来水,人工水井,池塘堰坝修建,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大部分地区解决了农业灌溉水源,好的地方实现了自动灌溉;二是民生建设方面,税费减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老年群体、贫困群体等农村弱势群体得到政府的进一点重视和制度保障,妇女儿童身体健康进一点引起重视,区域性疫情和疾病得到控制和防治。条件艰苦,不宜居住的村落在政府垢帮助下进行了搬迁,建了移民新村,生产和生活得到了妥善安置。三是人文建设有了新成果,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开发,新的农村文化生活方式出现并得到政府倡导、鼓励和扶持,文化场所大大改善,农村传统文化得到发掘和弘扬。以上不全面,仅供参考。
❼ 农业科技新成果有哪些
我国农业科研取得新进展,涌现出一大批新成果并加快示范应用。以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杂交大豆和转基因三系杂交抗虫棉为代表的现代育种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
❽ 中国近几年来的新成就(十年以内)
1、中国天眼,世界最大的望远镜
工程于2011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9月竣工,工期5.5年。望远镜台址挖掘完工,基地、主动反射面的建造均于2013年内动工。总投资概算为6.67亿元。
2、港珠澳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于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于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
3、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4、嫦娥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9年1月14日,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2019年年底前后将发射嫦娥五号。
5、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
❾ 中国在这几年有什么农业成就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 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 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❿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农业成就
农业方面:到1952年底,土改基本完成!到1958nian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但他是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我国农业又一次大发展,而今,农业税的免除更是为和谐农村的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部
农业技术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 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 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