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具体是什么
全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是由国家教育部设立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社会科学司)负责组织评审,经资格审查、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 最后以无记名投票, 2/3 多数通过方式产生。在1995 年的首届、1998 年的第二届和2003 年的第三届优秀获奖成果中,共有164 所高校获奖。2006年进行第四届。
参评成果包括:
(1)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专著、编著工具书与参考书、古籍整理研究著作、译著、论文或其他形式的成果( 如计算机软件、音像出版物) 等, 不包括教材。
(2)未公开出版、发表,但被政府、企事业单位采用,对实际部门管理决策起了重要咨询作用或产生重大社会效益的调研、咨询报告等研究成果。
基础研究成果强调学术上有所创新,理论上有所建树,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在国情、社情调查,资料搜集整理等方面有突出成绩;填补空白,纠正了前人错误结论,推动了理论发展和学科建设,受到学术界重视和好评等。
应用研究成果则注重对解决社会实践和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对党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重大决策,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意见,被吸收采纳,收到良好客观效果与社会评价。
⑵ 孙祁祥的主要成果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第七届)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第三、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届)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十一届)
中国保险学会兴亚创新基金保险理论创新成果一等奖(2006年)
中国保险学会优秀论文奖(2006年)
《空帐与转轨成本——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效应分析》,《经济研究》2001年第5期,2001年入选“北京大学首届文科论坛”经济学论文; 2002年获“北京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保险学》,1999年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教育部全国高校推荐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产权制度、风险机制与经理者阶层》,1998年荣获“当代企业改革论坛”首届年会征文评比优秀论文奖。
陈岱孙经济学论文奖(1996年)
《论两种平等与效率的关系》,《经济参考报》,获1995年度全国报纸理论文章二等奖。
《市场经济与竞争机会的平等》,《经济研究》1993年第8期,1997年荣获“首届陈岱孙经济学论文奖”。
《分配结构与资源配置》,《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1995年荣获第二届北京大学学报优秀论文奖。
《模式转换时期的收入流程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荣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论间接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国家、企业与市场》,1988年获“全国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入选论文奖”。
《我国租赁经营的实践对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启示》,《经济纵横》l988年第12期,荣获全国第二次工业企业租赁经营实践与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论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未定稿》1987年第17期,荣获全国第二届财经院校研究生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兰州大学青年教师优秀论文奖”。
《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比较看中国企业的惰性》,1986年获首届中青年中国企业发展研讨会论文奖。
⑶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奖金知多少
正式公布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名单。本届经专家评审专、面向社会属公示和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共产生获奖成果830项,其中一等奖45项,二等奖250项,三等奖518项,成果普及奖17项。
⑷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是国家奖吗
是国家奖,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奖,真正的国家奖只有国家科技进步奖,但是属于自然科学的。所以你说的这东东就属于国家奖了。
⑸ 请问: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简介
第一袭届(1995)一等奖103项、二等奖395项、三等奖(空缺)
第二届(1998)一等奖32项、二等奖143项、三等奖237项
第三届(2003)一等奖47项、二等奖124项、三等奖234项
第四届(2006)一等奖26项、二等奖106项、三等奖294项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参选学科共分24大类,包括马克思主义,管理学,哲学,逻辑学,宗教学,语言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艺术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港澳台问题研究,国际问题研究,综合研究/交叉学科等。
⑹ 哪里找到教育部第六届人文社科获奖名单
正式公布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名单。本届经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和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共产生获奖成果830项,其中一等奖45项,二等奖250项,三等奖518项,成果普及奖17项。
⑺ 如何申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1.每三年评选一次,具体时间不定。
2.所有推荐材料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网回”进行公示。
3.拟答获奖成果名单自公布之日起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网”进行为期1个月的公示。
4.奖励委员会向教育部报告评奖结果,由教育部批准、公布评奖结果并授奖。
申报成果包括著作(含专著、工具书、古籍整理、译著)、论文、研究报告(含调研报告、咨询报告等)以及普及类成果(教材、教辅和文学艺术类作品除外)。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般包括省、市政府、哲学规划办、社科联等部门颁发的关于你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有突出成果的奖励。比如你正式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含专著、译著、教材、古籍整理、通俗读物、工具书),或公开发表的论文、调研报告,以及被地级以上市党委、政府或省直厅级以上单位采纳的未公开发表的调研咨询报告等研究成果,都可以申报该奖。一般情况下,优秀成果奖分著作、论文、调研咨询报告三大类,每类设一、二、三等奖。
⑻ 如何申报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这个学校都有流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