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邹薇的获奖和荣誉
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教育部颁发,2009年9月,获奖成果:著作《发展经济学:一种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教育部颁发,2006年9月,获奖成果:论文《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赶超》,《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教育部颁发,2003年9月,获奖成果:专著《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
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北省教育厅颁发。成果名称:《公共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和贫困减弱的作用——中国的实证分析》(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张芬),获奖年份:2008年。获奖者:邹薇
2010年,担任国家基础科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珠峰计划),武汉大学弘毅学堂国际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首席专家。
2009 年3月至今:受聘担任湖北省委决策支持顾问。
2009 年8月至今:受聘担任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2009 年8月至今:担任国际著名期刊 Journal of Economic Modeling (SSCI); China and World Economy (SSCI); 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SSCI); Frontiers of Economics 匿名审稿专家。
2010 年5月至今:担任Journal of Modern Economy 编委和匿名审稿专家。
2008年,应聘担任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
2007年起担任教育部人才创新培养实验区“武汉大学国际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首席负责人。
2012年至今:武汉市第十二届政协常委。
2007-2011年:武汉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2005年入选首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长期增长》(《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获武汉大学优秀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2005)。
《产品周期与南北贸易》(《世界经济》2004年第10期)入选2004年《中国学术年鉴》学术成果。
入选2004年《中国学术年鉴·学术人物(人文社会科学版,世界经济)》
《分工、交易与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获武汉大学优秀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2002)。
《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专著)获武汉大学优秀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2002)。
《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获武汉大学优秀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2000)。
《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2002年获湖北省首届政府图书奖。
《发展经济学》,2002年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2年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人才资助计划。
2002年获武汉大学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2年获武汉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2002年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奖。
2000年获教育部霍英东优秀青年基金奖励资助。
《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改革方式的选择》, 1996年获湖北省委宣传部“改革、发展与稳定”优秀论文三等奖。
《制度与经济发展:理论、历史与现实》, 1997-1998年获湖北省委宣传部“改革、发展与稳定”优秀论文三等奖。
Ⅱ 武汉学院的学术研究
“教学为本、科研兴校”的思想,高度重视并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研究工作,设立了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等各类资助及奖励经费,另有陈一丹先生在武汉学院设立的奖励基金。学院对科研工作在政策和经费上的大力支持,使得我院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至今,学院获得立项的各级科研项目共39项,包括: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项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
湖北省科技厅科技项目:2项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4项
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4项
湖北省教科规划项目:6项
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1项
湖北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4项
湖北省统计局科研所项目:1项
湖北省R&D资源清查研究课题:1项
中国物流学会研究课题:1项。
武汉学院教师在国内优秀出版社出版专著20部,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03篇,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各级科研立项及获奖数目稳居湖北省独立学院前列。学院还多次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我院作学术报告并成功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在独立学院中独树一帜。 《武汉学院学报》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武汉学院主办的内部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2007年创刊,主要刊登经济、管理、法律、教育、新闻、文学、语言、艺术、信息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
武汉学院图书馆于2004年4月建馆,内设机构有四部一室:流通部、期刊部、采编部、信息咨询部以及馆办公室,其中流通部、期刊部、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服务窗口。馆舍面积1.8万平方米,阅览座位800个,自习室座位1,400个,两个电子阅览室座位共306个。拥有各类计算机45台,4台专业服务器,388个网络交换机端口,存储总容量达14,500GB,采用ILASⅡ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了采、编、流和办公自动化管理。馆藏以突出财经政法专业为特色,总藏量为100万册,收藏有《四库全书》、《二十四史》等巨型工具书。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近90小时,全部服务窗口均实行开架借阅。2012年馆藏文献外借12万余册,读者阅览人数达8万余人次。
2013年6月18日,陈一丹先生捐资三千万元,与学院共建新图书馆。新馆总面积3.9万平方米,建成后兼具网络化、数字化等现代化特点,藏书能力将达到150余万册,阅览座位达4,000多个,日均读者接待能力达万人次。新馆规划具有现代化的一流数字信息服务系统,并集借、阅、藏、管、咨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于一体。
Ⅲ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表怎么填
一.评奖来范围
时间限制:14年自1月1日至15年12月31日期间取得的成果
内容限制:1.在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专著、编著、译著、教材、科普读物等社会科学著作
2.按照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机关和市社科联确定的软课题
3.在市级以上(含市级)刊物发表的社会科学论文
二.格式要求
《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表》一式四份
成果原件及复印件(著作及调研报告类每项成果必须报送原件4份,论文类每项成果必须报送原件1份,复印件3份)
成果如被有关部门采纳,须附上证明材料;被中央、省级报刊转载须附上复印件(同样一式四份)
三.申报时间
2016年6月10日前,欲申报此成果奖的讲师需将准备完全的申报材料(包含《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表》一式四份及根据要求准备的支撑材料四份)及所在院系科研分管领导签字盖章的初审表一起送至科研处。
四.参评成果及各项附件概不退还
具体要求请阅读群共享中的文件:关于印发《武汉市(第15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实施方案》的通知
Ⅳ 吴理财的科研成果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研究》
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乡镇政府从“管治”到“服务”改革研究》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点项目《改革与重建:中国乡镇制度研究》
5.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现阶段农村文化变迁与和谐文化建设研究》
6.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新时期乡镇政权建设思路探讨》
7.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民工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研究》
8.武汉市社科基金《武汉的市民信仰状况调查》
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县乡关系:问题与调适》(第四十二批资助) 1.吴理财撰写的咨询报告《游走在城乡之间——来自安徽、四川和湖北内陆省份农民工的报告》获得武汉市第十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一等奖
2.吴理财与辛秋水合著《文化贫困与贫困文化》一书荣获安徽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
3.吴理财与辛秋水、孙自铎合作撰写论文《贫困地区农村来个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岳西县实施文化扶贫的调查》荣获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七届“入选作品奖”
4.吴理财参与编写的《中国村民自治》(辛秋水主编)荣获安徽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
5.吴理财参与研究的《岳西县莲云乡科技文化扶贫研究》(吴理财执笔)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Ⅳ 武汉大学健康学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科学研究:十二五期间,到账经费3208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发表SCI/SSCI收录论文180余篇,主编教材及专著12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4项,还承担美国NIH资助项目、CMB资助项目、ASHA项目以及其他国际公共卫生及护理领域研究课题等20余项。科研项目实现了从小型横向项目为主向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及国际合作课题的根本性转变。
在职业有害因素与健康领域,形成职业有害因素的毒作用机制及人群效应的研究方向;在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领域,形成疾病的分子和免疫研究及人群控制研究的特色;在环境毒理学领域,形成以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毒性作用机制、环境迁移转化和毒性效应以及抗污染相关技术研究为主的研究方向;在生物统计方法与应用领域,形成重大疾病的统计学模型、医学诊断试验评价、统计软件开发与应用等研究方向;在农村健康保障与基层卫生管理领域,形成以计生站管理、基层卫生机构管理、养老保障为特色的研究方向;在护理领域,形成灾难护理、急重症护理、护理管理、社区护理、精神心理护理五大研究方向。
Ⅵ 李牧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及奖励
1. 湖北省省级教研课题:《理工科高校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主持,2009~2012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行政主体义务的理论建构及其运用研究》,主持,2009~2012
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及其实践创新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监察理论的基本原理为基点》,主持,2010~2012
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以监察链建构为主线的监察制度研究》,主持,2011~2012
5.2009年《知识产权法学》国家精品课程
6.武汉市人民政府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7.武汉市人民政府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8.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三次。
代表性论著
1.《行政主体义务基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专著)
2.《中国行政法学总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主编)
3.《论公民信息申请权的实现障碍及其克服途径》,载《法学评论》2010年第4期。
4.《城市圈构架下的立法主体模式探究》,载《法商研究》2009年第5期。
5.《论我国土地征收及补偿制度的完善》,载《法商研究》2005年第2期。
6.《高校行政行为之厘定》,载《江海学刊》2005年第3期。
7.《我国法律义务定义观之检讨——以权利附带定义观为主线》,载《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7期。
8.《行政主体义务的法律内涵探析》,载《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9.《行政主体义务设定问题探究》,载《学术交流》2010年第8期。
10.《多元化,抑或统——关于我国行政法理论基础研究的思考》,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3期。
11.《地方立法中或然性问题及其对策探究》,载《学术交流》2007年第2期。
12.《行政法特点探究》,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3.《我国高校法律地位之检讨》,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1期。
14.《高校聘任制实施过程中教师权益保护问题探究》,载《学术论坛》2005年第1期。
Ⅶ 郑传寅的获奖励及荣誉称号
1.1989年获美国王安汉学研究院颁发的“汉学研究奖助金”;2.1989年获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颁发的“湖北省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3.1992年起领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1995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5.1995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北省首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6.1998年获武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武汉市第六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7.1999年获湖北省文联颁发的“文艺理论明星奖”;8.2001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北省第二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9.2002年获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0.2003年获武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武汉市第八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1.2005年获中国文联第五届文艺评论奖(理论文章类)二等奖;12.2009年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类三等奖;13.2011年获武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武汉市第十二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与黄蓓合作完成,第一作者)。
Ⅷ 李俊杰的学术成果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26万字,学术专著,独撰,2006-12,民族出版社,ISBN7-105-07963-0/F·236 , 获武汉市第11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浅谈省际边界民族地区经济协同发展,3000字,论文,独撰,光明日报(理论版),2008年8月5日, CN11-0026
3.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差距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15000字,论文,独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ISSN1005-8575/CN11-3530/C(核心),人大资料全文转载(民族问题研究2008第5期)
4. 湘鄂渝黔省际边界地区政策协同研究,10000字,论文,独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ISSN1672-433X/CN42-1704/C(核心)
5. 论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9000字,论文,独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ISSN1672-433X/CN42-1704/C(核心)
6. 关于建设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交通经济带的思考, 9000字,论文,独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6期,ISSN1672-433X/CN 42-1704/C(核心)
7. 试论湘西民族地区交通经济带的评价与构建, 9000字论文,第一作者,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第2期,ISSN 1004-4922/CN23-1021/C(核心)
8.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交通经济带评价与构建,10000字, 论文,第一作者,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4期,ISSN1672-433X/CN 42-1704/C(核心)
9. 对民族自治地方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研究, 8000字,论文,独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ISSN1001-5140/CN62-1185/C(核心)
10. 民族地区小康进程研究, 9000字,论文,独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5期,ISSN1001-5140/CN62-1185/C(核心), 人大资料全文转载(民族问题研究2004第2期)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州县优势产业定位研究, 10000字, 论文,独撰,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第5期,ISSN 1004-4922/CN23-1021/C(核心)
12. 关于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协作的思考, 5000字, 论文,独撰, 商业时代, 2006年第9期,ISSN1002-5863/CN11-4105/F(核心)
13. 武陵山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8000字, 论文,独撰, 经济论坛, 2004年第9期,ISSN1003-3580/CN13-1022/F(核心)
14. 长阳清江旅游创新浅谈, 6000字, 论文,第一作者,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11期,ISSN1003-8477/CN42-1112/C(核心)
15. 对民族地区劳务输出的观察与思考, 7000字论文,第一作者, 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年第6期,ISSN1007-4074/CN43-1069/C(核心)
16. 关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招标建设专业村模式调查, 10000字, 论文,独撰, 三峡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年第1期,ISSN1672-6219/CN42-1707/C
17.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元素及现代价值, 6000字, 论文,独撰, 民族论坛, 2008年第2期,ISSN1007-8592/CN43-1009/C
18.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州县小康实现程度分析, 6000字,论文,独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科版),2005年第3期,ISSN1672-4321/CN42-1705/N
19. 中小企业有效实施平衡记分卡系统的对策分析, 6000字,论文,通讯作者,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年第4期,ISSN1672-4321/CN42-1705/N
20. 湖北上市公司企业家薪酬与企业业绩相关性实证研究, 7000字,论文,通讯作者,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科版),2008年第3期,ISSN1672-4321/CN42-1705/N
21. 民族地区可持续脱贫策略探究, 7000字,论文,独撰,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第8期,ISSN1672-5409/CN23-1524/F
22. 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与中小城镇联动推进奔小康, 5000字,论文,独撰,民族大家庭,2004年第2期,ISSN1005-1953/CN42-1324/D
23. 加强中小企业案例研究 提高工商管理教学实效性, 6000字,论文,独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专刊第1辑,ISSN1672-433X/CN 42-1704/C
Ⅸ 武汉大学有哪些科研成果
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72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居全国高校前三位,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
学校连续十余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武汉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方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积极探索关系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智力支持。
Ⅹ 孙文桢的科研成果
迄今已出版学术专著《私法体系化研究》1部,参编法学著作2部,主编《民法学》等高校法学教材2部;在《法学论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河北法学》和《北方法学》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独撰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CSSCI源刊论文15篇,其他核心期刊、优秀期刊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厅级科教研项目3项,参加(排序第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加省厅级科研项目5项。
(一)学术专著(独著)
《私法体系化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33万字,获武汉市第12次社科成果优秀奖(2011年)。该专著为私法重新建立了体系,并以民法法典化为中心而研究了私法体系化的问题。
(二)学术论文(独撰)
54.《私法概念之再研究——兼论私法观念的革命》,载《北方法学》2013年第3期。该刊系CSSCI源刊;此文共计13000字。
53.《私法公法区分标准之研究》,载《私法》第10辑第1卷(总第19卷),2012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刊系国内第一份强调将私法作为一个整体的学问进行研究的连续出版物。此文共计26000字;此文获“北大法律信息网”全文转载。
52.《国家赔偿能否继续与错案追究挂钩?》,载《行政与法》2012年第9期。该刊系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北方优秀期刊。
51.《学科体系性视角下的民法学教学》,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2年夏季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
50.《论人格权法在我国民法典中的制度安排》,载《湖北省民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此文系作者提交给本次年会的论文,作者在本次年会上应邀根据此文内容做了主题发言。
49.《论商法的未来发展——遵从与推动》,载《中国商法年刊(2011)》。
48.《论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债法的制度结构》,载《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该刊系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47.《我国未来民法典中绝对权法的制度安排》,载《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3期。该刊系RSSC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46.《论<海商法>法条修改的两个特别维度》,载《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1期。
45.《私法概念的比较研究——兼论私法的体系》,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1期。该刊系CSSCI源刊;此文获“北大法律信息网”全文转载。
44.《微观视角下的<海商法>修改》,载《国际商务研究》2011年第1期。该刊系CSSCI源刊。
43.《论人格继承和继承法的制度结构》,载《北方法学》2011年第1期。该刊系CSSCI源刊;此文获“北大法律信息网”、“中国私法网”和“中国民商法律网”全文转载。
42.《<海商法>修改的两个问题:逻辑和法理》,载《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41.《合同法理视野下的婚姻》,载《私法评论》2010年卷,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此文共计36000字,普通期刊因其字数偏多不便于刊登。
40.《未来民法典内容和结构模式之我见》,载《河北法学》2010年第12期。该刊系CSSCI源刊;此文共计13000字。
39.《我国民法自助行为制度的两个问题》,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11期。
38.《民商法学教学中的三大关系及其处理对策》,载《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第10期。该刊系湖北省优秀期刊。
37.《民法法典化价值之我见》,载《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0期。该刊系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36.《私法视野下的<国家赔偿法>修改》,载《河北法学》2010年第9期。该刊系CSSCI源刊;此文获“北大法律信息网”、“中国私法网”、“中国民商法律网”和“国际经济法网”全文转载;此文共计11000字。
35.《民事立法语言表述之应然标准》,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8期。
34.《民法典法典化视野下的社员权》,载《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第8期。该刊系湖北省优秀期刊。
33.《合同效力问题三论》,载《法治研究》2010年第7期。此文获“北大法律信息网”全文转载。
32.《法典化背景下商事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完善》,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6期。
31.《关于我国高校民法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载《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30.《民法典中亲属法的制度安排和意思自治》,载《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该刊系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29.《论我国法人概念的重构》,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该刊系CSSCI源刊、RSSC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28.《论民法法典化的人性基础》,载《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6期。该刊系CSSCI源刊。
27.《对<合同法>总则的再研究》,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该刊系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26.《企业经营范围性质之研究》,载《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5期。该刊系CSSCI源刊。
25.《对我国学生权利保护四个法律问题的研究》,载《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该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24.《诉讼离婚理由再研究——自合同法理的角度》,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5期。
23.《侵权法到底能不能独立于债法?》,载《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4期。该刊系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22.《论<合同法>总则八个条文的修改》,载《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4期。该刊系CAJ-CD获奖期刊。
21.《论身份权的界定及客体》,载《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该刊系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20.《论民法规范的界定和逻辑结构》,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年第4期。
19.《论婚姻登记的功能——自合同法理的角度》,载《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3期。该刊系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18.《高校法学教学中的四个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载《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17.《私法体系视野下的商法适用》,载《中国商法年刊(2010)》,法律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本年刊所收50篇论文系在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所收到的220余篇论文中经过严格程序筛选出来的,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
16.《婚姻的实质和基础——自合同法理的角度》,载《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该刊系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15.《婚姻效力状态探析——自合同法理的角度》,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4.《婚姻成立条件研究——自合同法理的角度》,载《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该刊系CSSCI源刊。
13.《离婚协议效力研究》,载《贵州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10期。该刊系CSSCI源刊。
12.《民事法律事实三论》,载《甘肃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6期。该刊系CSSCI源刊。
11.《婚姻的效力与公序良俗》,载《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该刊系CSSCI源刊。
10.《公司超范围经营之法律后果研究——兼论无关联主义》,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该刊系CSSCI源刊。
9.《公司人格否认原则研究》,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1999年第1期。
8.《<合伙企业法>若干问题研究》,载《法律科学》1998年12月(增刊)。
7.《我国民法应建立自助行为制度》,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该刊系法学优秀核心期刊。
6.《期货经纪公司的法律规制》,载《安徽法学》1998年第2期。
5.《香港的继承法律制度》,载《法学论坛》1998年第1期。该刊系CSSCI源刊。
4.《“转继承”概念质疑》,载《研究生论坛》1998年第1期。
3.《民法理论法理逻辑结构学说之我见》,载《青年法苑》1998年第1期。
2.《论我国的离婚理由及其立法完善》,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1997年第4期。
1.《完善我国抵押权制度的两点思考》,载《研究生论坛》1997年第1期。
(三)主编教材
2.《民法学》,武汉大学“创新思维法学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
1.《房地产法律实务》,武汉大学“应用型系列法学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四)参编著作
2.《中国法治探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1.《‘98律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与要点精解》,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
(五)主持和参加的重要项目
6.主持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1世纪中国民法典人本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A820064。
5.主持2012年度武汉工程大学科研基金项目《民法疑难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611881。
4.主持2010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合同法理视野下的婚姻研究》,项目批准号:2010d035。
3.主持2009年度武汉工程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私法体系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6098081。
2.参加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法律问题研究》,排序第二,项目批准号:09BFX025。
1.参加2009年湖北省教育厅项目《产学官联盟创新模式下的我国高校知识产权转移问题研究》,排序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