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孙子兵法>在商业上的应用
孙子兵法上面很多都体现了心理管理学中的案例
Ⅱ 中国兵法如何让运用到商业上
孙子兵法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最早将《孙子兵法》引入经营管理的是战国魏文侯时的白圭。他将孙吴兵法和商鞅之法的原理,用于生产经营,善观时变,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策略,取得了成功。目前,有许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孙子兵法的商战应用价值有深刻的体会。北京大学北大国际MBA中方院长胡大源说:“《孙子兵法》是对两千多年前大量战争实例的精辟总结。当今MBA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深入观察现实问题进而找出其规律的能力。每个企业都欢迎善于解决问题的经理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徐二明说:“在国外学习战略是将《孙子兵法》作为经典的参考书,他们认为战略中的许多思维方式早在2000多年前就解决了。其实外国人喜欢看的书,反而是我们的《孙子兵法》,他们觉得很有用。近年来,很多管理学学者发现企业竞争与战争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已经将《孙子兵法》的理念应用于管理运作上。” LG中国总裁卢庸岳说:“我很喜欢中国的《孙子兵法》,里面有很多智慧的东西。对于经营管理也很有用。”
20世纪60年代,日本将《孙子兵法》引进了企业管理。日本学者村山孚说:日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两个支柱,一个是美国的现代管理制度,一个是《孙子兵法》的战略和策略。日本企业家大桥武夫撰写了《兵法经营学》,讲述如何将兵法理论运用于商战,其中特别强调以孙子兵法管理企业。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公开宣称孙子兵法是他们成功的法宝。他说:“中国古代先哲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对其兵法认真背诵,灵活应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日本麦肯齐公司董事长大前研一写了《孙子对日本经营管理产生的影响》一文,指出日本企业所以能战胜欧美企业,原因就在于日本“采用中国兵法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比美国的企业经营管理更合理有效”。他在《战略家的头脑》一书中,大量引证《孙子兵法》的内容,宣称《孙子兵法》是日本企业的“最高经营教科书”。
美国的经济学界和企业界在对孙子兵法顶礼膜拜上并不比日本人逊色。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中则说:“你想成为管理人才吗?必须去读《孙子兵法》!”美国当今著名经营战略学家哈默在他的文章中多次引用孙子的语录。他说:“仅估计已知竞争者的当前战略优势无助于了解潜在竞争者的决心、持久力与创造力。孙子,一位中国军事战略家,3000年前就曾论证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美国福坦莫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北大国际MBA美方院长杨壮说:“《孙子兵法》是战略理论领域的传世之作,是世界兵法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一本企业致胜之道的巨著。”
其他国家的有头脑的成功企业家也同样看到了孙子兵法的价值。意大利埃尼公司总裁贝尔纳贝说:“关于战略这一题目,我正在读《孙子兵法》,这是一本大约2500年前由一位中国将军孙子所写的经典教科书,这是一本关于战略的全面的教科书,今天仍能运用到人类的各种活动中去。”
孙子的思想已经在现代经济战略理论上打上深深的印迹。美国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也曾在其《营销管理》一书中,探讨了兵法在营销中的应用。日本企业家非常推崇孙子“上下同欲者胜”的思想,将其与儒家思想结合创立了温情主义的合作型管理模式。在现代经济战略管理学中,有一个叫做“SWOT”的概念(Strengths ,Weakness,Opportunity and Threats),即“强弱、机遇和风险”。来华讲授经济学的美国学者约翰·阿利,将“SWOT”与《孙子兵法·虚实篇》联系在一起。他指出:“《孙子兵法》的虚实之分及其倡导的以实击虚的效果,与现代SWOT分析方法的效果如出一辙。SWOT分析法是营销中流行的策略性方法。这种方法给出公司强弱的领域,给出市场的机会与风险。应用实力去追寻机遇的观点,可以说是《孙子兵法》的再版。这完全是换一种说法说出了我们计划要做的事情。”这位学者还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孙子七字谋略——营销经理如何应用孙子兵法》。他在文中写道:“《孙子兵法》虽然古老,却可能成为未来的蓝图。”
孙子兵法帮助许多企业家获得了巨大商战的战果。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会主席罗杰·史密斯在1984年销售汽车830万辆,居世界首位。他说他成功的秘诀就是“从2000年前中国一位战略家与的《孙子兵法》一书中了许多东西”,从而使他获得了一个“战略家的头脑”。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取胜者,谓之神”。市场是瞬息万变的,经营者应依据市场变化灵活采取对策。索尼公司应用孙子的这一思想取得了成功。50年来,索尼“以正合,以奇胜”,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产品,占领市场,支撑企业发展。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这种思想已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思想。许多企业避开市场竞争主战场,独辟蹊径,开辟无人涉足的细分市场,一举获得成功,达到了扬长避短,避实击虚的效果。在这方面,日本的任天堂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原是一家生产扑克牌的小公司,1980年独辟蹊径开发出普及型家庭游戏机,打开日本市场,1986年推出适合美国家庭的游戏机,又开辟了美国市场,现在正席卷欧洲市场。
我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对孙子兵法有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抢占市场要有速度,这就是孙子所说的“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而这个“石”就是顾客。他运用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在激烈的商场竞争中获得巨大成功,使中国的海尔走向世界。
沃尔沃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吴渝章是一位运用孙子兵法非常成功的企业家。1997年他刚加盟沃尔沃时,该公司在中国年销售量只有27辆。经过5年奋战,他击败了主要竞争对手,将沃尔沃年销售量提高了30多倍,占据了中国大车市场的主要份额。他深有体会地说:市场就是战场。不懂市场战争学的企业家,不可能带领企业在长期市场竞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不懂孙子兵法的企业家,不可能是真正的成功者。古语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今朝云:半部《孙子兵法》打江山。《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特别是在今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飞速过渡的时代,也就是在各个行业的商战中从一统“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飞速向“战国”发展的时代,《孙子兵法》对我们的企业家们更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实际的使用意义。这是我个人最爱的一本书。每个月保证读一次而因所处情况和位置不同,感受和体会自然不同。《孙子兵法》是我事业上的“充电器”。
我国山东的大王镇,拥有70多亿资产。它的成功也与孙子兵法的应用有着密切关系。这个镇的“大王精神”反映了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传统的中国兵学文化。
Ⅲ 孙子兵法的商业运用
孙子在《孙子兵法.计篇》中说道:“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其实这个道理在现代商战中也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我从现代商战的角度,来对这五个因素作一个新的解读. 1,智:兵家者流用智为先.对一个企业家而言,聪明才智是其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基本要求。很难想象,一个思想迟钝、头脑不聪、少谋寡断的企业领导人,能使他的企业在市场竟争中站稳脚跟。(虽说商战如战场,但是商场毕竟不是真正的战场。商场用智必须有前提、有条件、有限度。这个前提、条件、限度就是恪守道德、法律给我们的束缚。否则智就变成了卑鄙)2,信:“诚而有信”是孙子兵法认为的作为一个将帅必备的五德之二。提起“诚而有信”人们就很自然地想起古时著名的商鞅悬木募徒者予五十金的故事。其实,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需要“诚而有信”的优良品德,企业家在现代商战中也要以诚信为本。不仅对企业内要讲诚信,而且对与本单位、本企业有来往的单位、企业也要讲究诚信。我国各地的老字号都把诚信视为企业的生命,同时都是靠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 3,仁:孙子兵法认为将帅必备的五德之三是“仁”。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企业领导人要像军队统帅一样具有仁爱的品德。应以深厚的感情关心员工、爱护部署、在生活上予以关怀。在工作上予以帮助。在经营管理上充分发扬民主,实行决策民主、生产管理民主、营销民主。不仅要对内部员工讲仁爱,在外部对产、供、销协作单位,对广大消费者也要讲究仁爱。4,勇:勇实际上就是制定决策要果断,,执行决策要坚毅。在战场上,将帅之勇是敢于决胜乘势,杀生取义,在商场上,企业家之勇是敢于冒大风险,获取厚利。 5,严:一个统帅如果没有威严肃众的本领,那么他的军队就会像一盘散沙,不用打仗都必败无疑。同样,一个企业的主管如果不实施严格的管理,那么,不用说去参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自身就淘汰了。严格的团队纪律不仅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保证,而且也是一个企业生产力保证。问题是,严格总是简单地被认为是要严厉地约束部下或员工得到行为与思想,其实不然,对一个团队来讲,严格是多方面的,不仅对员工,作为一名管理者,严格地约束自己更是必须的。 给我加分哈!加分哦!
Ⅳ 我想问一下,读懂并且会用《孙子兵法》里的内容,在商业经济上会有所成就吗我妈妈的哥哥就开了一家大公
你要是能理解透彻绝对有用
Ⅳ “孙子兵法”中的计谋,如何在商业中很好的实行!并举例
1、以孙子兵法中的谋攻中所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知己而不知彼,一胜一负。
3、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败。
4、也就是说营销中倘然没有很好的做出事先调查,非常容易失败。
Ⅵ 孙子兵法在商业方面有作用吗
浅析《孙子兵法》及其商业作用
——〈孙子兵法〉中的创新思想及今用
【摘要】近年来,传承千载不衰的“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已经成为国内外军事、经济领域理论创新的新热点。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孙子兵法》作为古代战争实践的产物,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不足为奇。可是,兵家著作适用于经济领域,历来却并不为多。何以区区一本字数不过五、六千的兵书,却受的商界人氏的如此青睐、追捧?这就有必要提到《孙子兵法》的主体思想及其内涵,进而必须涉及到《孙子兵法》的创新思想。因为,只有蕴涵创新思想的理论才能够被世人所广泛流传检阅。《孙子兵法》无疑是这一方面的典型范例。
Ⅶ 孙子兵法商业应用案例和分析
“地形兵之助”,依靠资源发挥优势
孙子特别重视地形在战争中的影响和作用,在《地形篇》中,他把地形分为“通形”、“挂形”等六种,分别阐述在这六种地形上应该如何作战才能有“利”;在《九地篇》中,他又根据周围环境把战地分为“散地”、“轻地”等九类,阐述在这些地方应该如何行动;在《行军篇》中,他还论述了“处山之军”、“处水上之军”、“处斥泽之军”、“处平陆之军”各应如何作战才能取得胜利的诀窍。可见,地形在战争中是至关重要的,战争指挥者可以借助地形的特点占据有利的地势。故孙子总结道:“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地形篇》)
作战要依靠地形的帮助,办企业也要靠地形,那就是土地的资源。在煤资源丰富处可以办煤矿,铁资源丰富可在附近办钢铁厂,石油资源丰富可以建立石油开发公司。企业家不仅可以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兴办各种厂矿企业,还可以依靠不同的土特产,兴办各种相关企业。如在羊毛大量出产的地方办毛纺厂,在水果和肉类大量出产的地方办果肉加工厂,在水质特好的地方办酿酒厂等。
按照“地形兵之助”的原理,依靠矿产和土特产兴办企业,而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里仅以湖南省洞口县的乡镇企业为例进行说明。洞口县位于湖南省西部资水上游,这里农副土特产品十分丰富,主要有粮食、生猪、油料、竹木、果品、茶叶六大类产品。该县依靠这些农副土特产品兴办企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他们兴办的企业约有以下三类:
(1)基地型企业,主要是办畜牧小区。针对生猪生产总量大但不集中、规模优势不突出、比较效益不高的问题,他们大胆创新,兴建股份合作集约化的畜牧小区。这些小区以企业化形式管理,融种畜供应、疫病防治、产品销售于一体,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管理方式科学。在集约化畜牧小区带动下,全县生猪生产呈大规模发展趋势。1997年,饲养量达二百七十七万头,出栏一百八十六万头,总量居全省首位。除办好一批万头猪场外,该县还兴办了十个千只羊场,五个百头牛场。
(2)加工型企业。围绕农副土特产品基地,他们兴办了六大系列一百五十七家加工型企业:其中围绕生猪生产,兴办了四家规模较大的冷冻加工厂、一家猪鬃厂和十余家小型皮件厂;围绕粮食生产,兴建了酒厂、食品厂和十家大米加工厂、五家饲料厂;围绕竹木生产,兴建了造 纸厂、松脂厂、木制板厂和四家凉席厂、五家竹筷厂;围绕茶叶生产,兴建了两家茶厂。
(3)销售型企业。全县二十二个乡镇都建立了生猪购销公司、竹木购销公司等。这些流通领域的乡镇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农户,外联国内外市场,极大地加快了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流通。全县80%的生猪、60%的柑桔、50%的木材,都靠这些购销公司销往全国各地。
截止至1997年,全县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2万家,从业人员4.8万多人,各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稳步上升。
在企业经营竞争中,采用与对手的其他竞争者建立联盟,将这些企业拉入到自己方面与主要对手竞争,这也是运用“地形者,兵之助也”的谋略。
例如,录像机早期市场的竞争就发生过这样的事例。JVC公司挑战的对象是强大的索尼公司。索尼是第一家将录像机投放到市场的公司。1975年,它在日本开发出了Beta制式尺寸磁带录像系统。当时,JVC公司也正在开发自己的VHS标准,这种标准具有连续录像两个小时的优势,而不是传统的一小时。但是JVC公司在生产、分销及市场营销上缺乏同索尼公司较量的实力。
于是,JVC公司发动了一场进攻性的战役,它在将VHS格式授权给其他生产商的同时,提出为其他公司重新定牌生产录像机。包括松下、日立、三菱、夏普、三洋和东芝在内的许多索尼公司的竞争者都签约加入了这一活动。一年后,当索尼公司意识到建立自己同盟的重要性时,为时已晚,所有的最佳搭挡都跑到了VHS的阵营中。
在随后的12年竞争中,JVC公司由于建立了强大的联盟而取得了标准的胜利。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索尼的市场份额已下降到3%以下,1988年,索尼最终放弃了Beta制式产品,而JVC公司则借用同盟力量取得了录像机市场的胜利。
Ⅷ 孙子兵法在商战中有哪些应用
郑俊怀等6位伊利高管被检察机关带走的6天前,他和昔日的老下属--蒙牛总裁牛根生曾不期而遇,据说牛根生对郑俊怀态度很是恭敬。2005年1月4日,伊利股份发出公告,公司包括董事长郑俊怀在内的5名高管,涉嫌挪用公款罪已正式被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逮捕。
8天之后的1月12日,牛根生的"老牛基金会"正式创立,作为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牛根生将自己不到10%的股份全部捐出。
案例:在冷饮和乳品市场上,价格战日趋激烈。牛根生决定利用自己地域、人力、能源等成本的相对低廉,又有一定的企业规模,以低价取胜。
因此,他们向全国消费者做出了承诺:在全国市场上,同等价格的产品,蒙牛的质量最优;同等质量的产品,蒙牛的价格最低。
Ⅸ 孙子兵法计篇商业案例
首篇《始计篇》的核心是庙算,即战前的内外环境、敌我情况分析。孙子提出“五事七计”,并特别强调“道”——令上下与民同意——显示其对上下同欲、政令统一的高度重视。庙算的目的在于战前的分析和预测,并以此为基础作出初步的判断和决策。其后为《作战篇》和《谋攻篇》,笔者认为这两篇之核心意旨在于强调两项统驭战争始终的基本原则:“速胜”和“全胜”。孙子认为兵贵拙速,“未睹巧之久”,“善用兵者”,“必以全争于天下”。一要把握战机,速战速决,二要胸怀全局,整体考虑战争的得与失。
对应于战略管理的思想,我们会发现,孙子在前三篇所讲的内容,与战略管理的前期需要开展的战略规划与定位的很多工作有很多共通之处。因此我们暂且将它视为第一部分。
中间五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和《九变篇》,论述如何治军,如何策划战局战势。可以将《形篇》、《势篇》看作这一部分的主体,其后三篇是对主体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展开。孙子提出“兵形象水”,其势“如激水漂石”,用兵达到“如转园石于千仞之山”,这是治军用兵的最高境界。传统上将“形”看作是军事实力,笔者以为孙子本意指军队物质实力的部署和军队内部的“修道保法”,形之精义在于谋篇布局的能力,而非实体外形与数量。势之精义在于凝合、调动士兵的士气、使形的结果升华为一种气势,守则“如藏于九地之下”,攻则“如动于九天之上”。孙子提出用兵之法,以正合,以奇胜,避实击虚,以患为利,归纳起来,其核心在于争取战争的主动权,其间一以贯之的主线即“变”。奇正用兵的思想最早见诸于《老子》,孙子将道家这一辩证思维在军事领域发挥的淋漓尽致。总而言之,这五篇由奇正之变、虚实之变、迂直之变升华出另一个指挥作战的基本原则:把握战争的主动权。
对应于战略管理,我们会发现,这五篇所讲的内容,与战略管理的中期需要开展的战略目标分解与战略举措的很多工作有很多共通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它视为第二部分。
Ⅹ 孙子兵法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一.兵学成就
作为一部论述军事领域内部联系和规律的兵学著作,《孙子兵法》以一种高屋建瓴的眼光,从战略高度论述军事问题以及解决之道,被尊奉为“百世兵家之师”。《孙子兵法》内容丰富,几乎囊括了军事学的各个领域,如备战、治军、行军、作战、养战等。1.慎战备战思想。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战争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孙子兵法》在第一篇《计篇》开篇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武深知战争的危害,因而在《火攻篇》中告诫统治者:“亡国不可以复生,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然而,慎战并不意味着不战。孙武对春秋时代有着清醒的认识,深知战争不可避免,因而极为重视备战。《九地篇》中指出“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孙武强调“吾有备,敌不攻”,进而来保证国家的太平。此外,孙武在《谋攻篇》中指出“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等,可见其慎战备战思想。
2.文武治军理论。军队战斗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败,而军队战斗力的强弱与治军精密相连。孙武在《行军篇》中指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齐文令武作为《孙子兵法》中主要治军理论,一直影响至今。其治军理论主要包括严明责罚,严格训练,慎重选将,将权贵一,善待士卒等方面。《计篇》提出了“料战七计”,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肯定了赏罚将士和训练将士的重要性。同时,《计篇》具体列出了将帅的条件“智、信、仁、勇、严”,可见选将也至关重要。《孙子兵法》提倡“君命有所不受“,将其定为一条重要的治军原则,为后世诸多名将奉行。同时,孙武在《作战篇》中指出对敌军俘虏应“卒善养之”,这样可以“胜敌而益强”。
3.校计索情之法。战争取胜的前提在于知己知彼,因而了解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显得尤为重要。《计篇》提出“五事七计”,用于判断衡量我方的实力。间谍作为掌握敌情的主要手段,孙武在《用间篇》对其种类、特点、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他指出“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间谍是“三军之所恃而动也”,可见其重要性。孙武认为只有了解了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才能保证“百战不殆”。
4.因敌制胜之道。战争是敌我双方的较量,取胜的条件由敌我双方掌握。只有针对敌方的变化而采取相对的变化,我方才能获得更多的取胜条件,因而《孙子兵法》提出作战应该“因敌制胜”。因敌的前提是“知敌之情实”。为此,《行军篇》中列出了三十余条“相敌之法”。战争的艺术在于掌握主动权,谁能牢牢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谁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孙武认为掌握主动权的关键在于“致人而不致于人”,最终以达到“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的境界。此外,《势篇》中的造势任势和奇正思想,《虚实篇》中的避实击虚思想,都是“致人而不致于人”的重要方法。
5.行军作战之术。战争中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是行军作战。孙武深知这一点,在《孙子兵法》中关于行军作战的内容占全篇的绝大多数。孙武凭借渊博的知识高度概括军队在行军作战时的方法或者说战术。孙武在《计篇》中提出“施计十二术”,亦称“诡道十二法”,用以指导作战。在《谋攻篇》中,孙武列出了“用兵六则”,即“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从而可以“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在《军争篇》中提出“作战八法”,即“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以及《行军篇》中的“相敌三十二法”,都是孙武在对军事学深入研究后的高度总结。
二.哲学成就
任何不朽之作的形成都离不开正确思想的指导,《孙子兵法》亦不例外,其中的哲学知识也相当丰富。
1.朴素唯物主义。孙武是个唯物论者,反对鬼神天意。他在《用间篇》中强调“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反对用阴阳杂占的方法去认识战争,主张“禁祥去疑”。在观察战争的问题上,孙武着眼于“道、天、地、将、法”等“五事”,提倡在客观事实基础上作出判断,预测胜负[1]。《形篇》中指出了著名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论点。而“先为不可胜”要求创造不可胜的客观条件,因而在《形篇》中,孙武具体阐释了“量敌五法”。再如《火攻篇》中五种火攻方法,均是站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提出的。
2.朴素辩证法思想。《孙子兵法》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为矛盾,联系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的应用。《势篇》中的奇正思想,《虚实篇》中的虚实思想以及攻守思想等,都体现了矛盾相互转化。奇也好,正也罢;虚也好,实也罢,它们都是相互联系的,“正出奇,实出虚”。孙武认为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着不同倾向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的属性,并将它运用战争指导“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2]。此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活的灵魂,早在春秋时代就被孙武认识。他在《计篇》中的“诡道十二术”,在《谋攻篇》中的“用兵六则”,以及在《军争篇》中的“作战八法”等,明确指出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战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孙武是个有深厚兵学基础的军事家,他能够全面地看待问题。其关于备战、作战、治军、行军中的论述就是最好的体现。“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以及《行军篇》中对“相敌之法”的总结等,无不体现其全面地看待问题的观点。此外,《孙子兵法》充满着进取精神,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备战、作战等。其《虚实篇》中的“致人而不致于人”“形人而我无形”,《九地篇》中“使敌前后不相及”“争地,吾将趋其后”等,都强调了行军作战应主动出击,争取战争的主动权。《孙子兵法》还主张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如《势篇》中对奇正思想的论述等。正是基于这些哲学思想,使得《孙子兵法》具有更大的圆融性和指导性。
三.文学成就
《孙子兵法》虽为兵书,但也有极高的文学成就,其主要表现在文学语言艺术上。
1.语言精确简练,字如珠玉。《孙子兵法》全篇六千余字,但内涵极为丰富,几乎囊括了军事学的各个领域。刘勰在《文心雕龙·程器》中赞誉它“辞如珠玉”,纵观《孙子兵法》全篇,几乎找不出多余的字,可谓“字如珠玉”。宋代郑厚在《艺圃折衷》对《孙子兵法》的语言及用词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孙子十三篇,不惟武人之根本,文士亦当尽心焉。其词约而缛,易而深,畅而可用。《论语》、《易大传》之流,孟、荀、扬著书皆不及也。”
2.长短句交错,极具韵律美。《孙子兵法》通篇显著特色为长短句交错,如《虚实篇》中“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再如《形篇》中“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长短句相互交错,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具韵律美。
3.“也”字用法影响深远。纵观《孙子兵法》,“也”字出现频率极高,并贯穿于全篇始终。“也”字不仅使《孙子兵法》全篇更有旋律,而且对后世文章章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清代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也字用法》中指出“《始古录》谓欧阳修《醉翁亭记》用‘也’字,东坡《酒经》用‘也’字,王荆公《度支郎中萧公墓铭》皆用‘也’字,不知谁相师法,然皆出《孙武子》十三篇中”。
正是由于卓越的艺术成就,《孙子兵法》早已超越军事领域,在商业竞争、企业管理、体育竞赛以及外交谈判等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部经久不衰的惊世之作,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代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