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证书豁免权

证书豁免权

发布时间:2021-08-12 12:04:19

A. 军队律师进行刑事责任豁免应具备的条件

豁免权又称刑事豁免权,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基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法律赋予辩护律师所拥有的拒绝就其执业行为所得知的委托人有关事项向司法当局作证,以及不因其正当执业行为而为的言论及行为受到相关法律追诉与制裁的权利。它包括作证豁免权和责任豁免权。

B. 有CPA可以免考的哪些证书考试科目

中国注册抄会计师加考了综合阶段的考试,由于ACCA免试需提交的是全科合格证书,只有综合阶段考试通过的学员才能得到财政部考委会颁发的全科合格证书。因此专业阶段考生所获得的专业阶段合格证书目前不具备ACCA免考资格,专业阶段的考生还是需要坚持完成综合阶段的考试才能得到ACCA免考资格。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C. 美国的NFA监管真的很严格吗有这个证书很厉害吗

美国NFA的全称是National Futures Association(全国期货协会),成立于1981年,对CTA、、IB、FCM、FDM、SD等从业企业进行监管,注册NFA将获得金融牌照。美国期货协会NFA目前仅监管2家零售外滙交易商,分别为GAIN Capital(机构外滙业务已出售)和OANDA(已被私募股权公司CVC收购)。


NFA监管要求:

NFA要求外滙交易商设立首席合规官,并规定从事外滙业务的个体须参加场外零售外滙考试。NFA的处罚措施非常严格,除一般的警告、罚款和吊销牌照外,还包括市场禁入。NFA对资本金要求十分高,规定每个外滙交易商必须保持“调整后净资本额”等于或大于2000万美金。NFA要求对客户资金进行隔离,对主要货币对的杠杆限制为100:3,规定所有外滙交易商必须设立实体办公室。

外滙保证金行业归属于CFTC和 NFA,在监管方面均依照期货行业的监管条款。CFTC的角色更多的是仲裁和为客户向相关机构索赔,而NFA以调解为主。所有需要在CFTC注册的期货专业人士只有在对其背景进行彻底调查后才能获得注册,以确定它们是否符合CEA中规定的适用性标准。

美国NFA牌照目前分两种;一种是非会员,另一种是正式会员的。

区别:非会员是豁免牌照,有监管号,网站上显示非会员。注册时间快相对价格便宜。

正式会员:外滙期货牌照,有监管号。网站上显示正式会员,和相关公司信息。申请周期慢,需参加NFA的考试,注册费用高,有维护费用。


NFA的主要职能在于为使NFA成员严格遵守联邦法律及CFTC制定的规则,实施严格管理。NFA也有自身的规则,用来监督经纪商对交易员和投资商的行为规范,使交易员和投资商免受欺骗。

审批NFA会员资格,期货代理商(FCMS),介绍经纪人(IBS),商品交易顾问(CTAS)和商品合资基金经理(CPOS)都可以成为NFA的会员。


NFA职责

监管期货及外滙行业,保护投资者,制定监管规则。对期货相关纠纷进行仲裁

NFA监管的经纪商必须严格遵守NFA制定的种种保护投资者资产的规定。

NFA监管的经纪商不能把客户的资金用于公司运营,他们自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在银行同业市场上操作。因此受NFA监管的经济商资金比较充足。

被监管的经纪商每周要向NFA汇报公司财务收支平衡情况,每年要有全面的年审。

D. 美国1933年证券法的豁免证券

第3节(a)除非此后有明确规定,本篇规定不适用于下述任何一类证券:
(1)在本篇修订之前或修订后六十日内由发行人出售或处理,或正当地向公众报价而出售的任何证券,但这一豁免不适用于由发行人或包销商在此六十日之后所进行的对这类证券的新发行;
(2)由合众国或其任何领地,或由哥伦比亚特区、或由美国任何州、或由州或领地的任一政治机构、或由一个或数个州或领地的公共执行机构、或由任何受美国政府执行机构控制或监督的人,或是自己作为美国政府执行机构发行或担保的证券;(美国政府执行机构须经美国国会授权。)或是上述任一证券的存款单、或由任何银行发行或担保的任何证券;或任何由联邦储备银行发行的代表其利益或直接债务的任何证券;或在任何共同信托基金或类似的由银行维持的专门用于集体投资和银行作为托管人、执行人、管理人或监护人所运用的资产的再投资的基金的利益或分享物,属于工业开发之类的债券(如1954年国内收入法典第103(C)(2)节中的定义)的,如果因为适用于该法典第103(C)节第(4)或(6)段因第(4)(A)段、第(5)段、第(7)段未被包括在该第103(C)节中)而定该节103(C)节第(1)段不适用于这种证券的话,则其利息根据该法典第103(a)(1)节可置于总收入之外的那种证券,银行维持的单独的或集体的信托基金或保险公司维持的分设账户的利益或分享物,这些利益或分享物的发行是关于(A)股票红利、养老金,或符合1954年国内收入法典第401节规定的条件的利益分享计划的,或(B)符合该法典第404(a)(2)节雇员份额减除规定的年金计划,但那种在本段(A)或(B)条中规定的计划除外,即(i)根据该计划其份额是由银行维持的单独信托基金所持有、或由保险公司为单个雇主维持的分设帐户所持有,并且根据该计划,一笔超出该雇主份额的金额被用于购买由雇主发行的、或由任何直接控制雇主的、被雇主控制的、或与雇主一起受着共同控制的公司发行的证券(而不是信托基金或分设帐户本身的利益或分享物),或(ii)容纳雇员的计划,其中部分或全部雇员是该法典第401(C)(1)节中意指的雇员。委员会应以条例、规则或命令方式,对所容纳的雇员部分或全部属于1954年国内收入法典第401(C)(1)节中所意指的雇员的股票红利、养老金、盈利分享或年金计划的、发行的利益或分享物给予对本篇第5节规定的豁免,如果委员会确定这对于公众利益是必要或适当的、并与保护投资者及政策清楚表示的目的以及本篇的规定相一致的话。出于本段考虑,由银行发行或担保的证券应不包括在任何由银行维持的集体信托基金中的利益或分享物。并且“银行”一词是指任何国民银行、或根据任何州、领地或哥伦比亚特区法律所组建的,其业务主要限于银行业,并且由州或领地银行委员会或类似官方监督的任何银行机构;但是就共同信托基金和类似基金、或集体信托基金来说,“银行”一词同《1940年投资公司法》中规定的含义相同;
(3)任何来自经常性交易的、或其收益已被用于或将被用于经常性交易的、在发行时到期日不超过九个月——不包括宽限日期,或对有同样限制的期限展期——的票据、汇票或银行承兑;
(4)任何为宗教、教育、慈善、互助、赊济、或改良目的,不是为金钱盈利目的而组建和营运的公司发行的证券,其净收益没有一部分是用于给予任何人、私人股票持有人或个人以好处的;
(5)由以下机构发行的任何证券:(A)由有监督权的州或联邦当局监督和检查的储蓄放款协会、住房贷款协会、合作银行、宅基协会、或类似机构。但当发行人不论在到期时或到期前终止投资,以费用、现金价值或其它任何方式,从购买人支付或存入的总额中接受总额超出这种证券面值30%的数额时,前述豁免则不应适用于任何这类有关证券,或(B)(i)根据1954年国内收入法典享受免税的农民合作组织,(ii)由该法典第501(C)(16)节所规定的,根据该法第501(a)节可予免税的公司,(iii)由该法典第501(C)(2)节中规定的,根据该法第501(a)节可予免税的,并且是专为持有财产契据,从中获得收入,并将全部收入减去支出后再转入在(i)和(ii)条中规定的组织和公司的那种公司;
(6)由机动车拥有人所发行的、其发行要服从州际贸易法第214节的规定的证券,或任何在铁路设备信托的权益。为本段目的,“铁路设备信托权益”,是指在设备信托、租赁、有条件的销售合同,或其它类似的由公共承运人或者是为公共承运人利益而订立的、发行的、接受的、担保的,目的在于为他人获得铁路车辆,包括机动车辆、提供融资的契约中的权益。
(7)由接管人或由破产受托人在法院批准下发出的证书;
(8)由服从于合众国任一州或准州或哥伦比亚特区的保险专员、银行委员或任何行使类似职能的机构或官员监督的公司发行的任何保险单或捐款单或年金合同或选择年金合同;
(9)由发行人仅与当时的证券持有人进行交易,并且没有为促成这种交易直接或间接支付或给予佣金或其它报酬的任何证券;
(10)为替代一种或多种有信誉的已发行未清偿证券、债务或财产利益,或部分是为了这种替代或部分是为了获得现金而发行的任何证券——假如在经过以所有的被建议发行这种替代证券的人都有权出席听证会这样的公正的条件为前提的听证会之后,任何法院、或任何合众国官员或机构,或任何州或准州银行或保险委员会或其它由法律明确授权的政府机构对这种发行和替代的条件予以批准的话。
(11)属于那种只能向某一州或准州居民发行和出售的,并且,由在这一州或准州居住或经商的人,或由在这一州或准州按股份公司组建并经营业务的公司发行的证券。
(b)如果委员会认定对于本篇所涉及的证券的实施,由于数量较小或有限的公开发行的特点,在公众利益和保护投资者方面并非必要,委员会则可以条例或规则的形式,并根据这些条例或规则指定的条件对本节中规定的豁免证券,随时补充任何种类的证券。但根据本小节,向公众发行的总量超过50万美元的任何证券都不能豁免。
(c)如果委员会认定,就《1958年小企业投资法》目的看,本法中关于这种证券的实施,在公众利益和保护投资者方面并非必要,委员会则可以条例和规则的形式,并根据这些条例和规则指定的条件,随时对本节中规定的豁免证券加以补充,补进根据1958年小企业投资法由小企业投资公司发行的任何证券。

E. CFA 证书在国内认可么

  1. 权威性。举办CFA考试的机构AIMR本身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声誉的著名,其创办的投资杂志《Financial Analyst Journal》被誉为应用金融和投资领域的世界最高水平的杂志,具有很高的引用率和影响。


  2. 唯一性。会计和精算考试在全世界都有几个比较权威的考试,(精算有美国的SOA和英国的FIA,会计有ACCA、美国CPA等),而全世界金融投资领域只有这一个权威的考试(虽然还有一些其他关于金融投资的考试),其认可度不言而喻。

  3. 规范性。CFA考试有一套严格、科学、公开又民主的管理制度,这保证CFA考试绝对没有作漏题、找关系和走后门现象(不但过去没有,未来也不会有这些现象),完全是公证的,成绩决定一切,这又提高了CFA的认可度。

  4. 与高等教育不同,CFA具有严格的行业自律,如果犯有欺诈等会被立即取消CFA执照,因此拥有CFA证书也代表着道德和信誉,这也对金融投资业公司和客户具有吸引力。


    下面,我们再从分析社会对CFA的态度来分析一下CFA的认可度:


    1.

    在最近几年的多次评选中,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排名全亚洲第一,他们就多次举办了CFA辅导班,2003年的任课老师包括他们的院长K.C.Chan。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是中国最好的管理学院之一,他们也于2002年举办了CFA培训班,培训班的教师包括厉以宁、张维迎、孟庆轩(斯坦福大学金融学博士)等国内最著名教授。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CFA的认可度。

    2.

    安然事件爆发后,分析师的独立性遭到社会的怀疑,AIMR的CEO托马斯·鲍曼被国会邀请,在国会作证,就分析师的独立性发表演讲,这也证明了AIMR本身是一个认可度很高的机构,否则不会被邀请作证。

3.

国际金融企业在招聘人员时,是比较看中是否具有CFA资格。比如,职位广告中经常包 括:“CFA Preferred或者“CFA candidate,Level I or II preferred.Analytical skills– quantitative highly desirable”。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雇主们对CFA的认可度。

F. 假使你是仙,下凡了,显然人类法律无法作用于天界,问题是你没天界证书来说明你是大使,也就不会有豁免权

是的、佛教所说的三界也是天、地、人三界、所以佛教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说

G. 经济学可以考什么证

ACCA经济学当然可以参加ACCA考试,不仅能参加ACCA考试还能免试ACCA考试科目,对考ACCA的同学来说有很大的帮助。
报名注册ACCA学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即可:
1、凡具有教育部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即可报名成为ACCA的正式学员;
2、教育部认可的高等院校在校生,顺利完成大一的课程考试,即可报名成为ACCA的正式学员;
3、未符合1、2项报名资格的申请者,也可以先申请参加FIA(Foundations in Accountancy)基础财务资格考试。在完成基础商业会计(FAB)、基础管理会计(FMA)、基础财务会计(FFA)3门课程,并完成ACCA基础职业模块,可获得ACCA商业会计师资格证书(Diploma in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资格证书后可豁免ACCAF1-F3三门课程的考试,直接进入技能课程的考试。
ACCA:课程知识涵盖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法律以及管理,可以说已经涵盖了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
ACCA会员的就业方向很广泛,可以去专注于会计、审计领域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去国际银行投行等金融机构,也可以就业于各大跨国企业从事管理岗位。
对于在校期间拿下ACCA考试的学员,通常是理论和实战都具备实力的。所以在求职过程中,即便雇主没有明确要求ACCA,但如果你的简历上有这一项,也能比竞争者获得更多的认可。
如需了解更多ACCA信息,请关注高顿ACCA熊掌号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H. 持ACCA证书就业方向有哪些

I. 比较外交特权与豁免与领事特权与豁免

楼主请参考具体条例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
1990年10月30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1990年10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尚昆
1990年10月30日
第一条 为确定外国驻中国领馆和领馆成员的领事特权与豁免,便于外国驻中国领馆在
领区内代表其国家有效地执行职务,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领事官员应当是具有派遣国国籍的人。如果委派具有中国或者第三国国籍的人
或者派遣国在中国永久居留的人为领事官员,必须征得中国主管机关的同意。中国主管机关
可以随时撤销此项同意。
第三条 领馆及其馆长有权在领馆馆舍、馆长寓所和馆长执行职务所乘用的交通工具上
,使用派遣国国旗或者国徽。
第四条 领馆馆舍不受侵犯。中国国家工作人员进入领馆馆舍,须经领馆馆长或者派遣
国使馆馆长或者他们两人中一人授权的人员同意。遇有火灾或者其他灾害须迅速采取保护行
动时,可以推定领馆馆长已经同意。中国有关机关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保护领馆馆舍免受侵犯
或者损害。
第五条 领馆馆舍和馆长寓所免纳捐税,但为其提供特定服务所收的费用不在此限。
领馆办理公务所收规费和手续费免纳捐税。
第六条 领馆的档案和文件不受侵犯。
第七条 领馆成员在中国境内有行动和旅行的自由,但中国政府规定禁止或者限制进入
的区域除外。
第八条 领馆为公务目的可以同派遣国政府以及派遣国使馆和其他领馆自由通讯。通讯
可以采用一切适当方法,包括外交信使或者领事信使、外交邮袋或者领事邮袋和明码、密码
电信在内。
第九条 领馆设置和使用无线电收发信机,必须经中国政府同意。领馆运进上述设备,
按照中国政府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条 领事邮袋不得开拆或者扣留。
领事邮袋以装载来往公文、公务文件及公务用品为限,应予加封并附有可资识别的外部
标记。如中国有关机关有重大理由认为领事邮袋装有上述物品以外的物品时,可要求领事官
员或者其授权人员在中国有关机关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开拆;如领事官员拒绝此项要求,领事
邮袋应予退回至原发送地点。
第十一条 领事信使必须是具有派遣国国籍的人,并且不得是在中国永久居留的。领事
信使必须持有派遣国主管机关出具的信使证明书。领事信使人身不受侵犯,不受逮捕或者拘
留。
临时领事信使必须持有派遣国主管机关出具的临时信使证明书,在其负责携带领事邮袋
期间享有与领事信使同等的豁免。
商业飞机机长或者商业船舶船长受委托可以转递领事邮袋,但机长或者船长必须持有委
托国官方证明文件,注明所携带的领事邮袋件数。机长或者船长不得视为领事信使。经与中
国地方人民政府主管机关商定,领馆可以派领馆成员与机长或者船长接交领事邮袋。
第十二条 领事官员人身不受侵犯。中国有关机关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领事官员的
人身自由和尊严受到侵犯。
领事官员不受逮捕或者拘留,但有严重犯罪情形,依照法定程序予以逮捕或者拘留的不
在此限。
领事官员不受监禁,但为执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的不在此限。
第十三条 领事官员的寓所不受侵犯。
领事官员的文书和信件不受侵犯。
领事官员的财产不受侵犯,但本条例第十四条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 领事官员和领馆行政技术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享有司法和行政管辖豁免。领
事官员执行职务以外的行为的管辖豁免,按照中国与外国签订的双边条约、协定或者根据对
等原则办理。
领事官员和领馆行政技术人员享有的司法管辖豁免不适用于下列各项民事诉讼:
(一)涉及未明示以派遣国代表身份所订的契约的诉讼;
(二)涉及在中国境内的私有不动产的诉讼,但以派遣国代表身份所拥有的为领馆使用
的不动产不在此限;
(三)以私人身份进行的遗产继承的诉讼;
(四)因车辆、船舶或者航空器在中国境内造成的事故涉及损害赔偿的诉讼。
第十五条 领馆成员可以被要求在司法或者行政程序中到场作证,但没有义务就其执行
职务涉及事项作证。领馆成员有权拒绝以鉴定人身份就派遣国的法律提出证词。
领事官员拒绝作证,不得对其采取强制措施或者给予处罚。
领馆行政技术人员和领馆服务人员除执行职务所涉及事项外,不得拒绝作证。
第十六条 本条例规定的有关人员所享有的管辖豁免可以由派遣国政府明确表示放弃。
依照本条例规定享有管辖豁免的人员如果主动提起诉讼,对与本诉直接有关的反诉,不
得援用管辖豁免。
放弃民事管辖豁免或者行政管辖豁免,不包括对判决的执行也放弃豁免。放弃对判决执
行的豁免须由派遣国政府另作明确表示。
第十七条 领事官员和领馆行政技术人员免纳捐税,但下列各项除外:
(一)通常计入商品价格或者服务价格内的捐税;
(二)对在中国境内私有不动产所征的捐税,但用作领馆馆舍的不在此限;
(三)有关遗产的各种捐税,但领事官员亡故,其在中国境内的动产的有关遗产的各种
捐税免纳;
(四)对来源于中国境内的私人收入所征的捐税;
(五)为其提拱特定服务所收的费用。
领馆服务人员在领馆服务所得工资,免纳捐税。
第十八条 领馆成员免除一切个人和公共劳务以及军事义务。
领事官员和领馆行政技术人员免除中国法律、法规关于外国人登记和居留许可所规定的
义务。
第十九条 领馆运进的公务用品,领事官员运进的自用物品和领馆行政技术人员到任后
半年内运进的自用物品包括安家物品,按照中国政府的有关规定免纳关税和其他捐税,但保
管、运输及类似服务费用除外。
领事官员和领馆行政技术人员运进的前款所述自用物品,不得超过直接需要的数量。
领事官员的私人行李免受查验,但中国有关机关有重大理由认为其中装有不属于本条第
一款规定的自用物品或者中国法律和政府规定禁止运进、运出或者管制的物品,可以查验。
查验时,须有领事官员或者授权的人员到场。
第二十条 领馆和领馆成员携带自用的枪支、子弹入出境,必须经中国政府批准,并且
按照中国政府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与领事官员、领馆行政技术人员、领馆服务人员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
子女,分别享有领事官员、领馆行政技术人员、领馆服务人员根据本条例第七条、第十七条
、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的规定所享有的特权与豁免,但身为中国公民或者在中国永久居留的
外国人除外。
第二十二条 领事官员如果是中国公民或者在中国永久居留的外国人,仅就其执行职务
的行为,享有本条例规定的特权与豁免。
领馆行政技术人员或者领馆服务人员如果是中国公民或者在中国永久居留的外国人,除
没有义务就其执行职务所涉及事项作证外,不享有本条例规定的特权与豁免。
私人服务人员不享有本条例规定的特权与豁免。
第二十三条 下列人员在中国过境或者逗留期间享有所必需的豁免和不受侵犯:
(一)途经中国的外国驻第三国的领事官员和与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
(二)持有中国外交签证或者持有与中国互免签证国家外交护照的外国领事官员。
第二十四条 享有领事特权与豁免的人员:
(一)应当尊重中国的法律、法规;
(二)不得干涉中国的内政;
(三)不得将领馆馆舍和领馆成员的寓所充作与执行领事职务不相符合的用途。
第二十五条 领事官员不得在中国境内为私人利益从事任何职务范围以外的职业或者商
业活动。
第二十六条 如果外国给予中国驻该国领馆、领馆成员以及途经或者临时去该国的中国
驻第三国领事官员的领事特权与豁免,不同于中国给予该国驻中国领馆、领馆成员以及途经
或者临时来中国的该国驻第三国领事官员领事特权与豁免,中国政府根据对等原则,可以给
予该国驻中国领馆、领馆成员以及途经或者临时来中国的该国驻第三国领事官员以相应的领
事特权与豁免。
第二十七条 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对领事特权与豁免另有规定的,按照国际条
约的规定办理,但中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中国与外国签订的双边条约或者协定对领事特权与豁免另有规定的,按照条约或者协定
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领馆”是指总领事馆、领事馆、副领事馆或者领事代理处;
(二)“领区”是指为领馆执行领事职务而设定的区域;
(三)“领馆馆长”是指派遣国委派领导领馆的总领事、领事、副领事或者领事代理人

(四)“领事官员”是指总领事、副总领事、领事、副领事、领事随员或者领事代理人

(五)“领馆行政技术人员”是指从事领馆行政或者技术工作的人员;
(六)“领馆服务人员”是指从事领馆服务工作的人员;
(七)“领馆成员”是指领事官员、领馆行政技术人员和领馆服务人员;
(八)“私人服务人员”是指领馆成员私人雇用的服务人员;
(九)“领馆馆舍”是指专供领馆使用的建筑物或者部分建筑物及其附属的土地。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

第一条 为确定外国驻中国使馆和使馆人员的外交特权与豁免,便于外国驻中国使馆代表其国家有效地执行职务,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使馆外交人员原则上应当是具有派遣国国籍的人。如果委派中国或者第三国国籍的人为使馆外交人员,必须征得中国主管机关的同意。中国主管机关可以随时撤销此项同意。
第三条 使馆及其馆长有权在使馆馆舍和使馆馆长交通工具上,使用派遣国的国旗或者国徽。
第四条 使馆馆舍不受侵犯。中国国家工作人员进入使馆馆舍,须经使馆馆长或者其授权人员的同意。中国有关机关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保护使馆馆舍免受侵犯或者损害。
使馆的馆舍、设备及馆舍内其他财产和使馆交通工具免受搜查、征用、扣押或者强制执行。
第五条 使馆馆舍免纳捐税,但为其提供特定服务所收的费用不在此限。
使馆办理公务所收规费和手续费免纳捐税。
第六条 使馆的档案和文件不受侵犯。
第七条 使馆人员在中国境内有行动和旅行的自由,中国政府规定禁止或者限制进入的区域除外。
第八条 使馆为公务目的可以与派遣国政府以及派遣国其他使馆和领事馆自由通讯。通讯可以采用一切适当方法,包括外交信使、外交邮袋和明码、密码电信在内。
第九条 使馆设置和使用供通讯用的无线电收发信机,必须经中国政府同意。使馆运进上述设备,按中国政府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条 使馆来往的公文不受侵犯。
外交邮袋不得开拆或者扣留。
外交邮袋以装载外交文件或者公务用品为限,应予加封并附有可资识别的外部标记。
第十一条 外交信使必须持有派遣国主管机关出具的信使证明书。外交信使人身不受侵犯,不受逮捕或者拘留。
临时外交信使必须持有派遣国主管机关出具的临时信使证明书,在其负责携带外交邮袋期间,享有与外交信使同等的豁免。
商业飞机机长受委托可以转递外交邮袋,但机长必须持有委托国官方证明文件,注明所携带的外交邮袋件数。机长不得视为外交信使。使馆应当派使馆人员向机长接交外交邮袋。
第十二条 外交代表人身不受侵犯,不受逮捕或者拘留。中国有关机关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外交代表的人身自由和尊严受到侵犯。
第十三条 外交代表的寓所不受侵犯,并受保护。
外交代表的文书和信件不受侵犯。外交代表的财产不受侵犯,但第十四条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 外交代表享有刑事管辖豁免。
外交代表享有民事管辖豁免和行政管辖豁免,但下列各项除外:
(一)外交代表以私人身份进行的遗产继承的诉讼;
(二)外交代表违反第二十五条第三项规定在中国境内从事公务范围以外的职业或者商业活动的诉讼。
外交代表免受强制执行,但对前款所列情况,强制执行对其人身和寓所不构成侵犯的,不在此限。
外交代表没有以证人身份作证的义务。
第十五条 外交代表和第二十条规定享有豁免的人员的管辖豁免可以由派遣国政府明确表示放弃。
外交代表和第二十条规定享有豁免的人员如果主动提起诉讼,对与本诉直接有关的反诉,不得援用管辖豁免。
放弃民事管辖豁免或者行政管辖豁免,不包括对判决的执行也放弃豁免。放弃对判决执行的豁免须另作明确表示。
第十六条 外交代表免纳捐税,但下列各项除外:
(一)通常计入商品价格或者服务价格内的捐税;
(二)有关遗产的各种捐税,但外交代表亡故,其在中国境内的动产不在此限;
(三)对来源于中国境内的私人收入所征的捐税;
(四)为其提供特定服务所收的费用。
第十七条 外交代表免除一切个人和公共劳务以及军事义务。
第十八条 使馆运进的公务用品、外交代表运进的自用物品,按照中国政府的有关规定免纳关税和其他捐税。
外交代表的私人行李免受查验,但中国有关机关有重大理由推定其中装有不属于前款规定免税的物品或者中国法律和政府规定禁止运进、运出或者检疫法规规定管制的物品的,可以查验。查验时,须有外交代表或者其授权人员在场。
第十九条 使馆和使馆人员携运自用的枪支、子弹入境,必须经中国政府批准,并且按中国政府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与外交代表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如果不是中国公民,享有第十二条至第十八条所规定的特权与豁免。
使馆行政技术人员和与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如果不是中国公民并且不是在中国永久居留的,享有第十二条至第十七条所规定的特权与豁免,但民事管辖豁免和行政管辖豁免,仅限于执行公务的行为。使馆行政技术人员到任后半年内运进的安家物品享有第十八条第一款所规定的免税的特权。
使馆服务人员如果不是中国公民并且不是在中国永久居留的,其执行公务的行为享有豁免,其受雇所得报酬免纳所得税。其到任后半年内运进的安家物品享有第十八条第一款所规定的免税的特权。
使馆人员的私人服务员如果不是中国公民并且不是在中国永久居留的,其受雇所得的报酬免纳所得税。
第二十一条 外交代表如果是中国公民或者获得在中国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仅就其执行公务的行为,享有管辖豁免和不受侵犯。
第二十二条 下列人员享有在中国过境或者逗留期间所必需的豁免和不受侵犯:
(一)途经中国的外国驻第三国的外交代表和与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
(二)持有中国外交签证或者持有外交护照(仅限互免签证的国家)来中国的外国官员;
(三)经中国政府同意给予本条所规定的特权与豁免的其他来中国访问的外国人士。
对途经中国的第三国外交信使及其所携带的外交邮袋,参照第十条、第十一条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来中国访问的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及其他具有同等身份的官员,享有本条例所规定的特权与豁免。
第二十四条 来中国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召开的国际会议的外国代表、临时来中国的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官员和专家、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驻中国的代表机构和人员的待遇,按中国已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和中国与有关国际组织签订的协议办理。
第二十五条 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人员:
(一)应当尊重中国的法律、法规;
(二)不得干涉中国的内政;
(三)不得在中国境内为私人利益从事任何职业或者商业活动;
(四)不得将使馆馆舍和使馆工作人员寓所充作与使馆职务不相符合的用途。
第二十六条 如果外国给予中国驻该国使馆、使馆人员以及临时去该国的有关人员的外交特权与豁免,低于中国按本条例给予该国驻中国使馆、使馆人员以及临时来中国的有关人员的外交特权与豁免,中国政府根据对等原则,可以给予该国驻中国使馆、使馆人员以及临时来中国的有关人员以相应的外交特权与豁免。
第二十七条 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另有规定的,按照国际条约的规定办理,但中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中国与外国签订的外交特权与豁免协议另有规定的,按照协议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使馆馆长”是指派遣国委派担任此项职位的大使、公使、代办以及其他同等级别的人;
(二)“使馆人员”是指使馆馆长和使馆工作人员;
(三)“使馆工作人员”是指使馆外交人员、行政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
(四)“使馆外交人员”是指具有外交官衔的使馆工作人员;
(五)“外交代表”是指使馆馆长或者使馆外交人员;
(六)“使馆行政技术人员”是指从事行政和技术工作的使馆工作人员;
(七)“使馆服务人员”是指从事服务工作的使馆工作人员;
(八)“私人服务员”是指使馆人员私人雇用的人员;
(九)“使馆馆舍”是指使馆使用和使馆馆长官邸的建筑物及其附属的土地。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阅读全文

与证书豁免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