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汉服的历史发展
汉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的简称,汉服自商周至明朝,几千年式样从未中断,但清朝建立后强行剃发易服,汉人服饰从此消失。清朝灭亡后,近代也有人倡议恢复汉服但由于国情时代背景等因素只停留在口头。2001年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汉服复兴成为可能。2002年2月14日陕西网友“华夏血脉”(赵军强)在新浪历史论坛发表了《失落的文明-汉族民族服饰》(图)一帖,是中国当代第一次以“汉民族服饰”为主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汉民族服饰的起源、特性和剃发易服历史。此文被转载到海内外多家网站和论坛上,三年存续期内点击量超过30万,唤醒了一大批有识之士投身于民间汉服复兴,该文为汉服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是汉服运动的理论基石,该文标志着中国现代汉服运动的开始。今天汉服这个叫法就是“华夏血脉”首先提出的,汉服就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的简称。
20
评论
分享
举报
『贰』 汉服的发展历程
.起源形成 一些古籍的观点认为,汉族(及其先民)已有独特的服装体系了。例如,《史记》认为“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在未有考古...
2.后世发展 秦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各项制度,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汉朝的礼仪制度由汉高祖的太常叔孙通依据夏商周三代礼仪制度所制定。 至东汉明帝,参照三代和秦的服饰制度,确立了以冠帽为区分等级主要标志的...
3.剃发易服 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州的统治,实行“剃发易服”,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 顺治二年,清军攻下江南各省,清政府从此下令在全国推行剃头改服的制度。清政府再次颁布...
4.留存复兴 汉服本身虽然清朝剃发易服等统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没有灭绝,直到现代汉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边远山民,还有国内许多少数民族都还保持着汉服的特征,现代...
『叁』 汉服带给人的精神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是怎么样的
从中国和世界文明兴衰沉浮历史的角度来看,汉服在中国的复兴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凡世界文明国家,无不尊重国民的辛勤劳动和发明创造,竭力保护本民族独创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传承且发扬优秀的文化成果,唯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汉民族绵延数千年,辛勤劳作,所贡献无数精神和物质财富。唯有尊重保护这些思想和物质遗产,可以不愧华夏祖先,更可以有今世奋发图强,亦为对后世子孙之责任。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装,也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一,其天人合一风格为华夏先民钟爱,正为中华民族传统精髓之一。直面令人辛酸汉服消亡历史,如今恢复和穿着汉服,惟其意义在于,首先代表着对做出贡献的华夏先辈的尊敬,更代表对五千年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尊敬和促进,更可以觉醒和团结华夏子孙,然后中华民族团结振兴势不可挡,中国必强大
二、在世界上有凝聚力的国家,人民都热爱自己独特的文化,包括民族服饰`民族音乐`民族艺术,其人民在享受共同的美感中,学会相互尊敬,社会和睦,彼此感情不断的加深,民族的亲和力也不断地加强。华夏民族曾经是一个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的民族,华夏民族的先辈在创造光辉灿烂的文明时,正是有这样强烈的民族亲和力在背后起着巨大的作用。这其中,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又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恢复汉服正是为了增加这种亲和力,促进中国的文艺复兴。
三、汉民族传统服饰是华夏先辈高度智慧和艺术才能的结晶,可以说是几千年以来,是社会成员彼此融洽相处的媒介,也是华夏民族共同辛勤劳动`发明创造`享受天伦之乐的环境。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的魅力,曾经让全世界所倾倒。恢复汉服不仅仅为世界服饰文化增加一种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对华夏文明延续的延续。重建同胞对中华文明的自信,帮助同胞对学习世界文明有一个正常的心态,避免在自卑和自狂中恶性循环。
四、汉服是在几千万中国同胞被屠杀的同时,在暴力的威胁下断送的。汉服的消失是满清政权用来作为中华文明向野蛮邪恶势力屈服的标致。汉服的消失伴随着中国从世界最发达的国家、逐渐沦落成为半殖民地的全部过程。汉服一天不恢复,就标致着中国人民对过去暴力邪恶势力的低头和屈服没有改变。汉服不恢复,代表着中国思想中崇拜暴力,严重缺乏对同胞的生命和尊严尊重的意识。实际上,这种意识的缺乏,是阻碍中华民族恢复过去文明成就的最大障碍。
终上所述,恢复汉服不仅仅是恢复中华文化一个美丽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中国社会将改变不尊敬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群体的弊端,改变不尊敬无辜受害者的生命、不尊敬同胞尊严的丑恶现象。这意味着,中国社会成员之间将从彼此相互斗争,变成彼此相互认同、相互尊敬、相互关心爱护。这意味这中国社会的凝聚力将大大提高。而这些是任何国家走向世界文明行列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恢复汉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肆』 穿汉服是复古还是复兴
汉服运动早期提出的口号是“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意思是以汉服去带动华夏文化的复兴。其实把复古和复兴对立起来是个很奇怪的事情,复古和复兴并没有根本的矛盾。复古是复原古时的(服饰装扮),复兴则是复+兴,在复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兴盛起来,或者说原本一度衰弱衰微的如今再将其兴起来。长期以来,复兴一直被许多人作为瞎搞的遮羞布在汉服运动中使用,若没有复,那兴的又是什么东西。要说复兴与复古的区别,复兴是在复古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或者说不局限于复古,而更应该把复原出来的成果推广出去,让汉服为更多人接受,那才是兴。
『伍』 汉服市场爆发,穿汉服有何意义
汉服是现代青年人的一个彬彬有礼的情绪宣泄口。
首先它和民族文化本来就是一体,现在的新世代青年们,从90后开始对国家和华夏文化有发自内心的自信和仰慕。快节奏的社会注定了要找到一个显眼的切入口太难了,而汉服是一个最好的标志,老实说做的好的汉服高贵华美,确实足以展现独属于华夏文化的魅力。
汉服的意义主要在于它和“礼”的密不可分,而在现在对这些繁文缛节没有必要太在意。对当代国人来说,穿汉服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
『陆』 汉服象征什么
汉服象征着华夏礼仪文明,汉服的文化体系传承几千年的时间,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制度、政治文化、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等,汉服服饰的样式、形式、用处的不同都侧面反映儒家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同时还能用来区分尊卑贵贱、昭名分、辨等威等。
最典型的汉服是上衣下裳体现了华夏文明崇尚天人合一、包罗万象的精神,身穿汉服体现了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6)穿汉服的成果扩展阅读
汉服的起源
汉服是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发展而来。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后六服、儒服、剑服位于汉服体系的中心,沿袭四千多年。冕服是汉服的根源,也最能体现“绝地天通”的华夏信仰,更是汉人千年来祭神祀祖,与天地交通的吉服。
天子六服和王后六服相加不仅象征天之大数十二,也分别代表乾坤天地、三辰五行之天道,以分别代表了汉服的衣裳制和深衣制。
『柒』 汉服运动这十几年,发展到现在,有成果吗
汉服运动肯定有一定的成果,比如说现在穿汉服出门不会有那么多怪异的眼光了,但这只是表面的,汉服运动没有从根本上“解放”人的思想,而且,汉服的考证上有越来越多的纷争。
『捌』 我们国家以后还有望恢复穿汉服的传统吗有这个必要吗
我国是会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遗产等等,但是我们真正每天穿汉服可能还只是在少数人手里,因为汉服在现代人看来还是有些许的不便之处,首先就是它穿着非常的复杂没有穿过汉服的人根本不知道从何入手,还有就是穿好之后行动也没有这么方便。
对我国历史成果的继承与发扬中,我们应该端正好华夏儿女的态度。学会批判性的继承;学会选择性的发扬;学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我相信只要我们立志打造我们的华夏文化,我们一定会走的更远、更广。
『玖』 现代汉服的四代汉服发展
汉服运动以来,声音众多,流派繁杂,横向的各种价值观多数网友已有了解,不再论述,纵向的来看,即从汉服运动发展史来看,可以分为四代汉服者。
2001年以前,已有极少数人提倡汉服,并穿起汉服,但只是个体现象,没有形成社会现象,故不列入汉服运动发展史,但可以视其为先驱。
第一代汉服者诞生于2001年,主导2001年至2003年初的汉服界,彼时的汉服并未走入现实社会,或可称为网络汉服,当时的汉服处境是挖苦讽刺、冷嘲热讽、拼命摸黑,恶意中伤,鲜有支持者。第一代汉服者的历史贡献是提出了汉服复兴的概念,但并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对现代汉服的定位未能作出准确论述。
第二代汉服者诞生于2003年,主导2003年初至2005年的汉服界,这时汉服已经走入现实生活,汉服的处境开始改善,虽然否定、诋毁汉服的声音依然众多,但已出现数量可观的支持者。第二代汉服者的历史贡献是解决了汉服融入现代社会可行的理论问题,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汉服运动理论,汉服界开始分化出比较温和的派别,无论较极端的民族主义派和温和派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理论,但汉服如何走入主流社会难度依然很明显,故积极的媒体报道也并不多见。
第三代汉服者是指06年初以来至今天的汉服界,当然包括不少新人。通过前两代汉服者的艰难重重的拼搏努力,通过前两代汉服者处于冷嘲热讽中的汉服活动,和硬为汉服打下的一片天地,于是在继承以往成果的基础上,06年初以来汉服逐渐呈现出燎原之势,迅速出现在大江南北,甚至港台南洋欧美华人社区,虽然存在着众多误解,但汉服已成为广为人知的概念,积极的媒体报道大量出现。第三代汉服者的理论基本延续第二代,不论民族主义派还是温和派都是如此,在理论上基本没有大的建树,无非是继续坚持并深化。第三代汉服者的历史贡献主要在于传播,身体力行地让汉服概念开始走入主流社会。
第四代汉服者尚未诞生,故第三代汉服者延续到何时仍然无法确定,但可以判定,不论民族主义派还是温和派,第三代汉服者所秉持的理论和策略将要走入穷途末路,单纯的汉服推广越来越难,如果在国家大型活动中融入汉服仍然不能突破现在的难题,也就等于宣告了第三代汉服者将要成为历史。在此背景下,温和的派别不是呈现出暮气,就是感觉乏力,故民族主义重新趁机复起,即便是重新振兴的民族主义派也只是无整合的增长。种种迹象显示,历史在呼吁第四代汉服的出现。第四代汉服者需要去做什么?大体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一,在汉服制式上需要摆脱混乱的状态,这需要专业设计人士来突破;二,在汉服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上,不能再牵强附会,需要建立深刻的汉服运动理论,也就是汉服运动需要从定位为复兴文化载体的衣冠切实可行的引入经史等传统形态,这一点做好了后,极端派的空间将逐渐缩小;三,汉服如何与生活结合上,需要更多的摸索和建设,也就是汉服生活方式的问题,否则,汉服运动的大众性优势将难以继续发挥。这三个问题我已在《谈谈目前汉服发展的几个瓶颈问题》中浅论过,但需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可以说,谁建立了第四代汉服汉服者的理论,谁就是至少未来一段时间内汉服界的主流。
『拾』 穿汉服的意义
汉服,乃汉族人的民族服装。和藏服,蒙古服一样,不应受歧视。汉服是一种文化,穿上汉服就代
1.汉服文化象征意义非凡——中国“衣冠上国”的体现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汉服定型于周朝,传承于秦朝。汉代衣冠直接继承自秦朝,如汉蔡邕...
2.汉服文化象征意义非凡——中国杰出工艺和美学的体现 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
3.汉服文化象征意义非凡——中国礼仪之邦的体现 汉服文化是反映儒教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贯穿...
4.汉服文化象征意义非凡——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 “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它的...
表穿上了一份责任,代表的就是你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