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诺奖级或诺贝尔奖级科学成就
在网络里搜一下就好了(输入”诺贝尔奖“),太多了,详细内容你可以自己去查。
⑵ 中国还有哪些“诺奖级别”科技成果
中华来人民共和国国籍获得源者
2015年 屠呦呦
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
呦。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2015年10月5日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成为国内第一个诺贝尔科学类奖项获得者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女性。她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2012年 莫言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⑶ 为什么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绩,都是二十年前的成就
近日,201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揭晓,美国的 James P. Allison 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因发现抑制负向免疫调节的“新型癌症疗法”得奖。
日本自1949年第一次斩获诺贝奖以来,累计已有27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2000年前拿到的,只占三分之一。而从2001到2018年,平均一年拿下一个诺贝尔奖。
日本新世纪以来屡次斩获科学类诺奖,奇怪吗?当然不奇怪,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几十年里,仍然会有多位日本科学家问鼎该奖项。可以说,日本未获奖的诺奖级成果两只手也不见得能数的过来。
但是,我认为真正应该奇怪的,是国人,特别是很多科研工作者以及媒体人对日本屡屡得奖背后原因的解读。在他们的观念里,日本人能够获得诺奖主要是民族性格中的踏实勤勉,言下之意当然就是中国人浮躁功利,注定无法诞生诺奖成就。
⑷ 中国科学家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杨振宁称这一发现是诺贝尔奖级的成果.如图所示,厚度为h,宽度为d的
A、根据左手定则,知自由电子向上偏转,则上表面带负电,下表面带正电,下表面的电势高于上表面.故A错误;
B、C、根据evB=e
U |
h |
U |
h |
⑸ 中国有哪些研究成果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
实现量子反常霍复尔效应
清华大制学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团队2013年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杨振宁称为诺奖级的科研成果。“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现既是理论物理领域的突破,又具有极高的商用价值。
量子霍尔效应是整个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应之一。我们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会遇到计算机发热、能量损耗、速度变慢等问题。这是因为常态下芯片中的电子运动没有特定的轨道、相互碰撞从而发生能量损耗。而量子霍尔效应则可以对电子的运动制定一个规则,让它们在各自的跑道上“一往无前”地前进,“这就好比一辆高级跑车,常态下是在拥挤的农贸市场上前进,而在量子霍尔效应下,则可以在‘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高速路上前进。”
量子霍尔效应的产生需要非常强的磁场,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美妙之处是不需要任何外加磁场,在零磁场中就可以实现量子霍尔态,更容易应用到人们日常所需的电子器件中。
⑹ 爱因斯坦究竟有多厉害,至少有多少个诺奖级成就呢
爱因斯坦绝对是人类历史中,最富天才的科学家,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只有牛顿一人!如果按照成就来看,爱因斯坦至少能获得七次诺贝尔奖,这么辉煌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
在人类历史上,科学界出现过两次大的转折,称做“奇迹年”,第一个是1666年的牛顿奇迹年,第二个就是1905年的爱因斯坦奇迹年。
这些获得诺奖的科学研究,都和爱因斯坦的贡献分不开,可以说,爱因斯坦给整个人类留下来极为宝贵的财富;甚至爱因斯坦还有一些科学预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得到证实,比如虫洞等等。
⑺ 在诺贝尔奖设立之前,科学家做出世界级的成果,都有什么奖可以拿
可能在其之前的话,获得世界级成果都是发在自己领域的专项报纸上。
⑻ 中国式的“诺奖级成果“究竟能意淫多久
也许中国人还够自信,迫切需要世界和中国人民的承认与认可。
明知诺奖的评选,是有其话语权体系的。
公知们对于中国所取得的一切进步,都持虚无主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