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哪些国家祭拜妈祖
全世界现有一亿多妈祖信徒。台湾2300万人口中有1700万妈祖信徒,
占台湾人口的 70% 以上。新加坡的妈祖信徒占总人口数的70%,
马来西亚的华人人口占该国人口的重要比例而妈祖的信徒则占了华侨人口的80% 以上。此外,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很大数量的华人,
也都是以妈祖信仰为主要信仰,而在日本的华侨也是以妈祖信仰为主。
所以,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亚洲诸国华人世界中,妈祖信徒版块形成了庞大的族群,是华人世界的主流族群,像台湾和新加坡两地,妈祖信徒成了社会的结构主体,是两地社会的主导力量,而世界各地都有唐人街的华人社区,也都百分之百的成了妈祖信仰区,是妈祖信徒为主的族群聚集地。
琉球
古琉球天后宫。据文献记载,传入琉球的时间是在14世纪的明洪武年间(1368~1398)。琉球的妈祖庙有久米村的上天妃宫、那霸的下天妃宫和久米岛天后宫等3处。
日本
海神天后的东渡日本。中国与日本来往极早而且历史非常悠久。
日本长崎市内的有三大唐寺——南京寺、漳州寺和福州寺。日本长崎的妈祖堂的最大特点是由商人“商会”先建妈祖堂,然后把它拓建为佛祖和妈祖合祀的寺庙,把妈祖奉祀在寺庙中。而其目的在于祈求生意兴隆、海上平安。同时,利用神祈的节日活动加强与日本团结,对日本的民俗起着深远的影响。后来日本商船上也安放了中国妈祖的神龛,作为海上航行的护船神。
东南亚
妈祖的信仰,也随着华侨的南渡遍布于南洋各地。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地,都建有供奉妈祖的庙宇。其中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比较典型。例如,在马来西亚马六甲的青云亭、宝山亭,槟榔屿的观音亭(广福寺)都有奉祀妈祖。在新加坡的天福宫,林厝港亚妈宫、林氏九龙堂等,也都供奉妈祖。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各地的地缘协会馆内也都兼祀妈祖。
台湾
台湾的民间信仰大部份是从中国福建、广东沿海,特别是莆田一带传去的。如妈祖娘娘、保生大帝、潮汕的三山国王、道教的关帝圣君、慈航真人、清水落石出祖师、等。妈祖娘娘一直被台、港、澳渔民和航海者奉为海上保护神,尤其在台湾同胞心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也最为深刻。
台湾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妈祖,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台湾的妈祖庙。据统计,至1930年末,台湾妈祖庙有335座;1954年增至384座;据《台湾地区神明的由来》一书说,台湾汉族民间祀奉天上圣母为神的寺庙,已经超过900座之多。妈祖庙宇名称不一,有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文元堂、朝天宫、镇澜宫、安澜厅、双慈亭、中兴宫厝等;奉祀的妈祖,因来自大陆不同的地方而有不同的称呼,如来自兴化军称“兴化妈”,来自泉州的称温陵妈祖,来自龙溪的称“清溪妈”,来自同安的称“银同妈”等。台湾妈祖庙自清代以后勤部不断增加,且几经修建,规模日益壮观。在妈祖庙中有镇殿妈、二妈、副二妈、副三妈、四妈,又有三郊妈、斑鸠妈,还有温陵妈、银同妈、湄洲妈。除镇殿妈外,其他妈祖像可供每年轮流诞辰出巡之用。
现澎湖马公镇的“提标馆”是所有台湾妈祖庙中最早的一座。澎湖妈祖庙创建年代虽未记载,但据日本学者的研究,均创建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并且当时还在庙前开了一个墟市叫“妈祖宫市”。
潮汕
福建与潮汕两地血缘相亲同源同俗,在汉族民间信仰等有着很多相近以至相同之处,尤其是对海上保护神妈祖的信仰更为突出。可以说是一样的妈祖,一样的海洋情怀!潮汕地区众多的妈祖宫庙,与历史上福建移民入潮有直接关系,也是潮汕沿海民俗信仰的集中体现。潮汕地区妈祖也被称为天后圣母,妈祖庙遍布潮汕的每一个角落,其数量之多无法统计。较多分布在澄海、饶平和汕头市区等地。 福建莆田与潮汕地区民俗习惯相似,以两地民众对海上保护神妈祖的信仰表现得尤为突出。
2. 佛教寺庙与妈祖庙有什么不同妈祖也算是佛教么
妈祖是不是王母娘娘呢 那样的话 属于帝释天 道教了 然后世界宗教是一家 就像小学 中学 大学 都是学校 不必非得分名牌 技校 国籍之类
3. 世界三大妈祖庙都分别坐落在什么地方
世界上三大妈祖庙分别是:莆田湄洲岛妈祖庙、天津天后宫、台湾北港朝天宫。
1、湄洲妈祖祖庙
坐落在“妈祖信俗遗产地”莆田市湄洲岛。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妈祖林默的庙宇,其建设年代为世界之最。建造于999年的还保存完好的莆田平海天后宫,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妈祖的分灵宫庙。
1992年10月,湄洲岛被辟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湄洲岛还与妈祖的名字连在一起。 2006年05月25日,妈祖祖庙和祖庙的“妈祖祭典”分别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天津天后宫
始建于元朝泰定三年(一三二六年)比天津设卫建城还早七十八年,所以有“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城”一说。
3、台湾云林的北港朝天宫
是台湾规模最大、香火最盛的妈祖庙,也是全台妈祖信徒的圣地。
妈祖庙的祖庙:
湄洲妈祖庙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妈祖庙(宫)的祖庙。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祇。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妈祖庙(宫)2500多座。根据1987年台湾报刊统计的数字,台湾省的妈祖庙(宫)有800多座;香港、澳门地区有57座。
国外有135座,分布在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印度、菲律宾、美国、法国、丹麦、巴西、阿根廷等17个国家。全世界妈祖信众约有2亿人,单台湾省就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信奉妈祖。
妈祖传说:
传说妈祖每次在海上救难后,都要给每位遇险者一碗热气腾腾,芳香扑鼻的兴化寿面,吃后不但会驱寒暖身,而且能逢凶化吉.久而久之,兴化寿面即被称为“妈祖平安面”。
且闻名遐迩,成为保佑平安吉祥的首选食品.每逢亲友来访,寿诞喜庆,逢年遇节,家人团聚,都要吃“妈祖平安面”,以求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台湾的医神保生大帝诞辰。保生大帝台湾民间俗称“大道公”,宋代福建同安县白礁乡人,因其精通医术、救人无数,被尊奉为神。
4. 妈祖庙除了主奉妈祖,还供奉什么神灵
因该是妈祖的种类比较多,但大都是同一种寓意,保佑出海的人。妈祖庙就是以供奉妈祖为主。
5. 妈祖庙在什么地方
湄洲妈祖祖庙位于莆田市秀屿区湄洲镇宫下村东北面。
宋雍熙四年(987),妈祖升天后,人们为纪念她,在湄洲岛建庙祭祀,这座庙宇就是最早的妈祖庙。据文献记载,当时的庙宇仅“落落数椽”,但“祈祷报赛,殆无虚日”。
后来经过三宝等人的不断扩建修葺,到天圣年间(1023—1032),湄洲祖庙得到受妈祖庇佑的人们的不断“鸠资扩建”,“廊庑更加巍峨”。此时的祖庙已初具规模。
明朝,湄洲祖庙又得到进—步扩展。郑和下西洋时,因妈祖庇佑有功,奉旨遣官修整湄洲祖庙。宣德六年(1431)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前,亲自与地方官员备办木石,再次修整湄洲祖庙。
康熙二十三年(1684)靖海侯施琅增建梳妆楼、朝天阁、佛殿、僧房。接着祖庙又建观音殿、中殿、土地庙等。清乾隆之后,湄洲祖庙已颇具规模,有99间斋房。
(5)妈祖庙证书扩展阅读
分布地区:
1、福建地区
莆田地区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莆田的妈祖庙数以百计,莆田市内各类妈祖宫庙达800多处[1],湄洲岛上有近20座。
福建沿海地区和山区:沿海地区:福州、厦门、泉州、长乐、平潭、福清、晋江、惠安、漳浦、东山、宁德、罗源、霞浦等沿海地区有五、六十座。
山区:仙游县10多座,永定县、上杭县、浦城县、安溪县、邵武等山区都有妈祖庙。
2、广东地区
旧时梅州各县县城及沿江乡镇多有建设天后宫(妈祖庙),宋代起源于东南沿海的天后信仰明清时期开始在梅州传播。天后宫主要分布在村落水口处、江河沿岸和街市三种场域。
3、香港
香港曾是渔港,香港现存妈祖宫庙102座,主要分布在鲤鱼门、铜锣湾、油麻地、长洲、九龙一带,其中最早的妈祖庙是位于佛堂门天后庙(又称 “北堂天后庙”,俗称 “大庙”)。
4、澳门
澳门与妈祖信俗同样历史渊源深厚,澳门地名的葡萄牙语称作MACAU,就是粤语“妈阁”的音译,已有500多年历史。因其地有天后宫(建于1488年),当地人称之为妈阁或妈祖阁。
6. 妈祖庙里抽的一号签是啥意思
妈祖灵签 第一签
【解曰】 讨海:渐渐得利作塭:大吉利鱼苗:不畏求财:先大进后小利耕作:甚得利 经商:如意月令:不遂六甲:头胎男二胎女婚姻:可合家运:平安大吉 失物:在东急寻能还寻人:得回远信:速至六畜:好筑室:清吉光明 移居:大吉坟墓:地穴大吉出外:平安行舟:有大财凡事:大吉昌 治病:未日痊安作事:难成成者大吉功名:望后科得进官事:理断分明家事:无忧求儿:大吉
7. 全国有几个妈祖庙
据《世界妈祖庙大全》提供的最新数字,目前,全世界已有妈祖庙近5000座,信奉者近2亿人。 在这些妈祖庙中,有很多是很有特色的,这里介绍的仅是其中的几个。
湄洲妈祖祖庙: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据文献记载,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妈祖升天后,人们怀念她、纪念她,就在湄洲岛建庙祭祀,这庙宇就是最早的妈祖庙。当时的庙宇仅"落落数椽",但香火很旺。后来,经过历代受妈祖庇佑的人们和朝廷的不断扩建,到清乾隆年间,祖庙已颇具规模,成为一座有99间斋房、号称"海上龙宫"的雄伟建筑群。可惜的是,这些建筑及文物大都已在"文革"中被毁。
1987年后,祖庙得以重建,先完成的西轴线工程,有大小建筑36处,包括牌坊、长廊、山门、香炉台、圣旨门、广场、钟鼓楼、正殿、寝殿、朝天闾、升天楼、佛殿、观音殿、五帝庙、中军殿以及爱乡亭、龙凤亭、香客山庄、思乡山庄等。由清华大学设计的南轴线工程,现已建成寝殿、敕封天后宫殿、庑房、献殿、钟鼓楼、山门、牌坊、天后广场、天后戏台等,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庄严肃穆、举世无双。
泉州天后宫:是中国首个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妈祖庙,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它位于泉州市区天后路,占地面积约13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庙内除了保存较完整的大殿、后殿等古建筑外,近年来又陆续修复了山门、戏台、钟鼓楼、东西长廊、梳妆楼等多处建筑,是现存妈祖庙中规模较大、年代较久远的一座,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
泉州天后宫对妈祖信仰在海外的发展与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上,妈祖信仰由于泉州民众的不断向外移民和贸易活动而远播祖国大陆及台、港、澳各地,因此,泉州天后宫至今在广大海外仍享有较高的声誉,许多海外同胞都称其为"温陵圣庙",每年大约有3000多个海外团队前来参观朝圣。
天津天后宫:俗称"娘娘宫",始建于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后来又经过数十次重建和重修,是世界三大天后宫(福建湄州祖庙、天津天后宫、台湾北港朝天宫)之一。它位于天津旧城东门外海河三岔河口西岸、古文化街正中,坐西朝东,占地5352平方米,建筑面积1734平方米,从东至西由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正殿、凤尾殿、藏经阁、启圣祠以及钟鼓楼、张仙阁和4座配殿组成,是天津市现存最早的一处古建筑群体,也是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摇篮,因此曾有"先有娘娘宫,后有天津卫"的说法。
天津天后宫曾于1954年、1982年先后两次被天津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又以其天津民俗文化发祥地之地位成为天津民俗博物馆的所在地,除保留天后宫复原陈列外,还陆续开辟了以展示天津民俗民风为基础内容的陈列展览,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漕运、婚育、商业、民间生活、民间艺术及民间信仰等习俗内容,并兴建了长69米的天后碑廊,描绘出一幅幅极具个性的、地域文化的历史风俗画卷,成为中外人士观光游览的胜地。
芷江天后宫:是中国内陆地区最大的妈祖庙,位于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境内,建于清朝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属于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妈祖庙融古代建筑、浮雕艺术于一身,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其前坊后宫的石坊上刻有50幅浮雕,栩栩如生,雕刻技艺精湛,有"江南第一坊"之称。
由于130余年未曾大修,历史风雨的剥蚀和人为的因素,使木质结构的天后宫木柱、横坊、板墙等损毁严重,因此,从1999年起,芷江侗族自治县开始对其进行整体维修,经过3年努力,并花费数百万元资金后,2002年,该天后宫已重新对外开放。
澎湖天后宫:台湾最早的妈祖庙,相传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庙内雕梁画栋,刻工精细,古香古色,美不胜收。每年农历3月23日妈祖神诞日,澎湖天后宫都要举办大规模的"妈祖海上绕境"活动,借以祈求风调雨顺,阖家平安。
澎湖天后宫后殿藏有台湾最早的一块碑刻,上刻"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几个大字。据说十七世纪初叶,荷兰人利用其经济军事实力,占爪哇,设东印度公司,企图与我国贸易。但当时明朝实行海禁,非朝贡国不得通商。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荷兰提督韦麻郎用大泥(今泰国境内)华侨潘秀之策,致书明朝疆吏,望允荷通商,因无回音,旋率舰于7月12日登陆澎湖,以便打探。闽中大吏闻此情,急派都司沈有容往见韦麻郎于妈祖宫(即天后宫),铿锵陈辞,晓以利害。韦麻郎知通商无望,求战亦无胜算,乃于10月25日灰溜溜离澎而去,书写了中国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光辉一页。
庙岛显应宫:中国北方建造最早、影响最大的妈祖庙,建于北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经元、明、清几朝皇帝册封,一度被称为"天下第一娘娘庙"而名扬于世,庙岛也因此在长山列岛中独领风骚,成为南北岛屿之间文化交流的中心,历时800多年之久,故长山列岛现亦称庙岛群岛。
显应宫在"文革"中曾遭到破坏,1983年在中央有关领导的重视下得以修复。它座落在山东长山列岛中庙岛的北部,南北傍山,东西临海,四周有诸岛环卫,整组建筑群包括前、中、后殿和戏楼等,南北长166米,东西宽66米,总面积万余平方米。大殿东侧还建有中国第一个县级航海综合博物馆,开设有中国造船史、海运史、航海技术史、海上兵事史和郑和纪念馆等。
2003年8月,显应宫举行了福建湄洲"妈祖"和台湾北港朝天宫"妈祖"移驾安奉仪式,同时,还将庙中所存的清咸丰皇帝御笔亲书的"神功济世"匾重新修复,为南北民俗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和妈祖文化的进一步发扬光大增添了新的内涵。
澳门天后宫:2003年10月4日刚刚落成,历时2年半,耗资2亿澳门元。它坐落在澳门路环岛的叠石塘山上,占地近7000平方米,是澳门迄今规模最大的庙宇。整个建筑按照闽南古建筑风格设计建造,并参照福建、台湾等地妈祖庙的传统规制布局,宫前有长达60余米的阶梯,厚实华丽的牌坊式山门、汉白玉围起的祭坛和由回廊连为一体的大殿、梳妆楼、钟楼和鼓楼等。主殿坐西朝东,气势恢弘,楼台宇顶雕龙飞檐,金色琉璃熠熠生辉。宫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高达3米的妈祖塑像凤冠霞帔,慈眉善目,仪态端庄。
作为世界上惟一以妈祖命名的城市,澳门早在1488年就在内港建起了第一个妈祖庙(又称妈阁庙),并从此香火旺盛,经年不断。上个世纪末,澳门已经在叠石塘山上建造了一座高19.99米、重500多吨的妈祖汉白玉塑像。据说,这是目前全世界最高的妈祖娘娘塑像。
8. 妈祖庙的由来
妈祖文化流行于汉文化圈内上千年,是一种源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
目前海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妈祖与关羽、岳飞一样,不是杜撰的偶像,而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被神圣化了的历史人物,她姓林名默,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卒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是生活在福建莆田湄洲岛上的一位民间女子。
传说中,妈祖出生当天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满屋红光,晶莹夺目,香气飘荡久久不散。由于自出生至满月一声不哭,故取名林默。她熟悉水性,能驾云飞越大海,拯救海难,在湄洲湾海域遇风触礁蒙难的船只常得她的救助;善观天象,预知天气变化,能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她还精研医理,能用草药为人治病,救人防疫减灾。
9. 什么的妈祖庙
妈祖本姓林,名默,人们称之为默娘,莆田县人。她在人间只活了二十八个春秋,可她的名字,却被人们传诵了一千多年。传说她自出生至满月,不啼不哭,默默无闻。她从小习水性,识潮音,还会看星象;长大后“窥井得符”,能“化木附舟”,一次又一次救助海难。她曾经高举火把,把自家的屋舍,燃成熊熊火焰,给迷失的商船导航;她矢志不嫁,把救难扶困,当作终极的目标。公元九八七年九月初九,她在湄洲湾口救助遇难的船只时不幸捐躯,年仅28岁。她死后,仍魂系海天,每每风高浪急,樯桅摧折之际,她便会化成红衣女子,伫立云头,指引商旅舟楫,逢凶化吉。千百年来,人们为了缅怀这位勇敢善良的女性,到处立庙祭祀她。自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直至清代,共有14个皇帝先后对她敕封了36次,使她成了万众敬仰的“天上圣母”、“海上女神”。
10. 台湾妈祖庙的全部信息。
台湾地区共有妈祖庙500多座。
安平开台天后宫,位于台南市安平港,为台湾岛上历史较为悠久的妈祖庙之一。建于清康熙七年 (1668年),为迎取福建湄洲岛妈祖神像而建,建时称安平妈祖庙。1683年妈祖被敕封为天后,安平妈祖庙遂被改为开台天后宫。现台湾有许多妈祖庙内的妈祖神像均是从此庙中分灵出去的。安平“开台天后宫”正中央供奉大妈、二妈及三妈三座软身雕像,每尊高约四尺,如同真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