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除开在抗击疫情方面有突出贡献,钟南山院士还有什么科研成果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爆发之后,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第一时间就赶往武汉,因为时间紧迫,他还是在高铁上随便找了一个靠近餐车的位置,争分夺秒,在高铁餐车上面研究文件。钟南山院士的出现,仿佛一剂社会情绪的镇定剂。在民众眼里,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权威。钟南山院士对抗击新冠肺炎有着巨大的贡献,不过,他不仅仅是在抗击疫情有突出贡献,他在其他领域也是得到丰硕的科研成果。
钟南山院士多次获得中国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在2005年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了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技进步个人特等奖。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技奖。
『贰』 钟南山多年来一直默默努力,他究竟取得了多少医学成果
每周四下午是钟南山的例行问诊时间,如无特殊情况,他会两点半准时出现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三楼1号诊室,问诊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
他们通过专家热线预约,提交病例后由钟南山的助手们筛选,紧急的病症有可能优先安排。每周只有十几人能坐在钟南山面前,获得和钟南山一对一的至少半小时。现在病人平均要等三到六个月。名声最盛时,约他看病的人甚至排到两年后。
『叁』 关于钟南山的事迹
『肆』 钟南山院士都有哪些成就
钟南山院士作为我国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在其职业生涯中取得过非凡的成就。
一、成长经历钟南山先后获得国家和省市两级科研成果20余项,2003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先后荣获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技进步个人特等奖。
钟南山在中国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的论文多达15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或者引用了81篇,主编了多部医学书籍。
『伍』 钟南山是科学家,那他做出了什么贡献
钟南山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成为改革开放杰出贡献百人之一。
2003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非典爆发,钟南山不顾生命危险,奔赴疫区,并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被誉为“抗击非典的英雄”。
钟南山的名字从那时起,与公共卫生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一次公众健康受到挑战时,钟南山都扮演着公共发言人的角色。“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是对钟南山的诠释。
2002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一位患者,状况很特殊,此前都没有类似的病例。“这位患者得了病以后,几天肺都坏了,并且跟患者一起吃饭的人也病了。”
钟南山通过六七个病例实践,摸索出治疗和康复的办法,后来总结出了“三早三合理”的经验。
“这是书上没有的,需要自己实践自己摸索。尽管我们不知道病源,根据几十年临床实践经验,我们知道如何使得病人从心脏、肾脏、肺脏一步步度过最困难的时期,总结出来这套经验在全国推广,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实践。”
“2003年1月28号,有关权威部门到广州,要求我们纠正错误的看法,提出这次(疫情)病原是衣原体。”钟南山回忆。
“我们很奇怪,衣原体很好治,不可能这么难治,治疗以后好得快,不会传染那么快,所以我就不太同意。后来我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获得了成功。”
“关键是我这么做,病人也好了,为什么不这样做?”钟南山说。
新京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尽管钟南山回忆那段经历时几句话简单带过,但据媒体此前报道,在抗击非典过程中,钟南山曾多次“坚持己见”,还曾站在父亲坟前很久,下定决心说真话。
2003年4月12日,钟南山牵头的联合攻关组宣布,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可能是非典型肺炎的真正原因。4天后,这一结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
对于这份坚持,钟南山称,对待新情况要很认真,也要相信自己的实践。“你做的实践出来有效,就要相信。为什么非要去看书呢?书上没有说,权威说得不一定对。”
中国钟南山有什么贡献
在2003年抗击SARS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并率领团队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主动向国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了祖国的声誉。
他积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专家门诊,为患者服务;他坚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教导学生“学本领和学做人相统一”,以身作则弘扬“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
钟南山多牛
钟南山院士是一位正直、善良、仁心、德高、严谨、守责、真诚、敬业的医生,耄耋年龄还为国家担忧操心,令人尊敬。
新中国成立那年,钟南山考上了岭南大学的附属中学,成了一名中学生。在这所学校里,钟南山最出名的,是他的短跑速度和田径成绩。五年后,钟南山考入了北京医学院,他依旧喜爱体育运动,可以说,从小坚实的运动基础,造就了他超出于常人的体魄。
35岁的时候,钟南山进入广州一家医院,开启了他的医生生涯。之所以这样晚,是因为之前他经历过上山下乡的运动风潮,由于一段机缘,得以成为一名医生。当了医生以后,钟南山渐渐显露出他的医学才华。在这家医院,钟南山潜心研究呼吸系统疾病,论文也获了奖。
举个小例子,1984年,留学结束后,回到国内,有个关于检测患者是否存在隐匿性哮喘的难题,对于这个医学难题,许多人解决不了,但是,钟南山找来一个国外的诊断仪器,将它进行了简化和改造,马上就解决了。而他的论文直到16年后,才得到权威组织的认可。
钟南山的父亲,曾经留给钟南山一句话:
“要诚实、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
这句话,影响了钟南山的一生!不论是遇到SARS,还是遇到新型冠状肺炎,钟南山都在实践着这句话,用它作为自己的人生箴言。
『陆』 钟南山院士在这场新冠肺炎中的贡献有多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爆发后,84岁钟南山院士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不论是在赶往武汉的高铁餐车上研究文件的照片,还是证实新冠肺炎“人传人”现象的发言,亦或是“不去武汉,不出武汉”的建议……
钟南山的出现,仿佛一剂社会情绪的镇定剂。在民众眼里,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权威。
钟南山荣获“共和国勋章”、“国士无双”是对钟老累累功勋的最佳注解。
『柒』 中国钟南山有什么学术成就
钟南山先生最近可以说是霸占了各大头条,他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人们的心,因为大家都信任他,并且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虽然已经是80多岁的高龄,但是为了做好疫情防控的工作,他亲自前往一线研究疫情,与医护工作者们共同商讨对策,他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无数人。
其实,早在2003年,他的名字就已经深入人心,在抗击非典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抗非英雄”,同时还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之一,这样的钟南山先生无疑是伟大的,而且从他的学术成就来看,也是有资格成为中科院院士的。
但他为什么却不是中科院院士呢?其实他的履历早已说明一切。钟南山先生自1960年从北京医学院(现北大医学部)毕业以后,就长时间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担任主治医师,一直在和临床医学打交道,如今年过八旬,依然活跃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在广州的医院担任专家主任,凭借其高超的医疗技术来救治病人。面对如此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他再度出山,前往一线抗击疫情。
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钟南山如此伟大,却没成为中科院院士,因为钟南山先生注重实践操作,所以工程院才是最适合他的地方。其实还有许多我们所熟悉的医学领域的大专家,都没有成为中科院的院士,其中包括传染病学家李兰娟,以及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他们都在医学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却依然没有进入中科院。
由此可见,想要成为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一个注重理论研究,一个注重技术实操,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将理论完美运用到实践上,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当然,称号也不能代表一切,只要能在各自的领域中刻苦钻研,敬业奉献,那就是光荣而又伟大的。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捌』 钟南山再获大奖,对他的医学事业有何影响
钟南山再获大奖,对他的医学事业是更上一层楼,奖项是鼓励和激励人的,为我国医学也有提升。“院士也得好好学习,不断提高。”钟南山说,现在有很多的交叉学科要学,这次他学了大数据、AI、5G和云平台等,这些都用在诊疗里。
从钟老团队的研究中以及在这次的疫情中,我们又重新看到了中医药的价值,目前我们国人最重要的是对中医药树立起信心,或许当前的中医诊所会是中医治疗转折点,是中医研究的突破口。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诊所更是人才济济的地方。经营包括:中医科;针灸科专业;推拿科专业的青岛天心堂医疗管理有限公司李沧天心堂中医诊所正是如此。
『玖』 钟南山院士获得共和国勋章,他对国家的贡献有多大
钟南山院士获得共和国勋章,它对国家的贡献如下,钟南山获得了共和国的勋章,这也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在疫情的时候,钟南山他也自己去了武汉被安排在餐车的一个地方,给人民了许多希望,并且也是一直的工作。为了大家的安全,钟南山院士第一战线来抗击病毒,每次看见他被采访的时候都会瘦了一圈,疫情基本上控制,钟南山院士他开始去武汉的时候,和现在相比,身材也是瘦了非常多,钟南山院士,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也是不怕困难的,而且也抗击病情的决心,给全国的人员增加了一些信心和力量。钟南山在抗击非典的时候和抗击疫情的时候都有许多的压力,而且有许多的问题,但是他通过自己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面对病人他也是非常的认真的,而且评论他也是非常好的。他对我们祖国发有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经过这次疫情之后,人们都要敬佩钟南山院士,敬佩他为了我们的国家做出了一些贡献,而且在科研方面和救治的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当钟南山院士获得了共和国功勋章的时候是非常值得的,因为他值得国家授予他,也应该也值得所有人都敬佩他。
『拾』 钟南山团队研发出的新版板蓝根,药效真的比原版强的6倍吗
10月19日,由中国国际卫生促进协会主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的2019年中国院士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钟南山、林东新和顾宋啸分别发表了题为“海湾地区的健康状况”的报告。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他正计划开展中医药预防流感的研究,努力寻找疫苗和其他预防措施的替代方案。
钟南山认为板蓝根的纯化和“二次开发”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所有的科学都在发展,但目前绝大多数中医仍然是经验医学。要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必须首先向循证医学发展,必须走这条路。”
关于诺贝尔奖
钟南山还谈到了最近宣布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他认为,中国目前非常重视科学发展,既有潜在的科研人才,又有充足的资金和场地。"更多的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他也提醒说,在科研工作中,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思想,为学者们安心从事科研创造环境。此外,应该更加重视研究成果的转化,以便更多的成果能够真正产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