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李政道的成果

李政道的成果

发布时间:2020-12-19 22:06:56

❶ 杨振宁和李政道谁在物理领域的学术上贡献更大

著名科学家张双南在2017.2.24讲:学术界公认,杨振宁的学术地位高于霍金。

杨先生现在在世界物理学界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像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量子力学初建时的海森堡、薛定谔以及狄拉克。现在再要往下排的话,杨振宁的名字就要算在里面了。一般认为,杨振宁是古往今来科学家中排名第10位(也有前15位之说)。

丁肇中先生,在杨振宁70岁生日宴会上曾这样说:提到20世纪的物理学的里程碑,我们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对论(爱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学(狄拉克),三是规范场(杨振宁)。

在国内,也见到科学史专家的论文持类似观点:

“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20世纪堪称物理学世纪,物理学家繁若群星。如果说20世纪上半叶爱因斯坦是物理学的旗手,那么下半叶当推杨振宁。正像相对论于爱因斯坦一样,规范场是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的最高成就。”(高策:《杨振宁与规范场》,载《科学与中国人》1995年第3期)

李政道当然也很伟大,但与杨振宁相比,确实不是一个层次的。因为宇称不守恒只是杨振宁的一个次要的贡献,杨振宁有13项诺贝尔奖级别的成就,而李政道只有一项。

❷ 杨振宁和李政道谁的成就大

李政道与杨振宁
李政道与杨振宁于1940年代末开始亲密而富有成果的合作,两人共合作发表32篇论文,但这个合作在1960年代初终止。两人从此分道扬镳,成为华人学术界的憾事。
关于他们个人关系分裂的原因,李杨双方偶有公开叙述,然而各有说辞,令外界对真实原因依然不得而知。李政道在1986年撰写的“破缺的宇称”一文中,对于李杨关系有生动的比喻。“一个阴暗有雾的日子,有两个小孩在沙滩上玩耍,其中一个说:‘喂,你看到那闪烁的光了吗?’另一个回答说:‘看到了,让我们走近一点看。’两个孩子十分好奇,他们肩并肩向着光跑去。有的时候一个在前面,有的时候另一个在前面。像竞赛一样,他们竭尽全力,跑得越来越快。他们的努力和速度使他们两个非常激动,忘掉了一切。“第一个到达门口的孩子说:‘找到了!’他把门打开。另一个冲了进去。他被里面异常的美丽弄得眼花缭乱,大声地说:‘多么奇妙!多么灿烂!’“结果,他们发现了黄色帝国的宝库。他们的这项功绩使他们获得了重奖,深受人们的羡慕。他们名扬四海。多少年过去,他们老了,变得爱好争吵。记忆模糊,生活单调。其中一个决定要用金子镌刻自己的墓志铭: ‘这里长眠着的是那个首先发现宝藏的人。’另一个随后说道:‘可是,是我打开的门。’” 李政道接着说:“我和杨的合作在二十多年前结束了。它的价值,不需要更多的说明,就如我们已发表的科学论文所表现出的那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杨振宁曾形容他和李政道的关系,“有时候比我们和我们的太太之间的关系还要密切…,这样深厚的一个关系,破裂的时候,我想跟一个婚姻的破裂,是在同一等级的痛苦。”杨振宁表示李政道是自己最成功的合作者,与李政道的决裂是他今生最大遗憾。

❸ 杨振宁,李政道 有什么成就,后来他们是怎么公开决裂的

杨振宁:一生最大的两个成就就是提出杨-米尔斯场和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从而获得诺贝尔奖。注意,他的成就都是跟别人合作的。

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出生于中国上海。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因为名字排序之争。

在第一篇论文投稿时,杨振宁以自己年岁大为由,要求署名在前。由于事出突然,李政道当时虽感到很窘,但勉强答应了。稍后,李政道看了文献,察觉这样做是不对的。在写第二篇论文时,李政道把一些文献给他看,以说明年岁大并不是排名的考虑因素。

而且,李政道又解释,第一篇文章里的两个定理,主要是他证明的,可是他的名字却排在了后面这样不合理。杨振宁被李政道说服,同意他的意见,于是第二篇论文名字的排列次序便倒过来了,在第二篇论文中只有一个定理,只有最后的一步是杨振宁想出来的。由于有这样不愉快的经历,李政道后来中止了与杨振宁的合作。

善良的李政道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杨振宁竟亲自找来了记者说是自己“在一个节骨眼上,想到了证明‘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思路,而李博士先是反对这种观点,经过我的说服后才同意的”云云。1962年6月,李政道与杨振宁彻底决裂,断绝一切往来。

拓展资料:

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9年到1989年的十年内,共派出了915位研究生,并得到美方资助。1985年,他又倡导成立了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并担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1986年,他争取到意大利的经费,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并担任主任。其后,成立了在浙江大学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和在复旦大学的李政道实验物理中心。 2018年4月7日,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

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2006年至今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2016年获得"2015中华文化人物"荣誉。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将其毕生积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竹君)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新增)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李政道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实乃用心良苦,竭尽全力。

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很宽,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方面的工作也颇有建树。

1949年与罗森布拉斯和杨振宁合作提出普适费米弱作用和中间玻色子的存在。1951年提出水力学中二维空间没有湍流。1952年与派尼斯合作研究固体物理中极化子的构造。1954年发表了量子场论中的著名的"李模型"理论。

1957年与奥赫梅和杨振宁合作提出电荷共轭不守恒和时间不反演的可能性。1959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硬球玻色气体的分子动理论,对研究氦Ⅱ的超流动性作出了贡献。1962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带电矢量介子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可重正化性。

1964年与瑙恩伯合作,研究了无(静止)质量的粒子所参与的过程中,红外发散可以全部抵销问题,这项工作又称李-瑙恩伯定理。

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又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继续在路径积分问题、格点规范问题和时间为动力学变量等方面开展工作;后来又建立了离散力学的基础。

❹ 李政道在物理学上有哪些贡献

李政道,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同杨振宁一起共同发现了一个新规律——在弱相互作用条件下宇称不守恒定理。1957年二人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祖籍江苏苏州,1926年11月24日出生于上海,家境比较富裕。小时候的李政道喜爱读书,人也十分聪明,记忆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都非常强。他整天手不释卷,甚至连上厕所都带着书。抗战时期,李政道与二哥被迫转到浙江去读书,兄弟二人多次在战乱中聚聚散散,李政道每次都把衣服丢得剩不了几件,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

上了中学以后,李政道对数学和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两科的成绩在年级中总是数一数二。1945年,他中学未毕业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大学,后来又转入西南联大物理系,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教授。吴教授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学术作风给李政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影响了他一生。李政道在西南联大学习期间成绩十分优异,求知欲望也很强,吴大猷教授后来曾回忆说:“李政道那时应付课程绰有余裕。他求知心切,真到了奇怪的程度。我无论给他什么难题和书籍,他很快就做完了,又来索取更多的。我看他做题的步骤,发现他思路敏捷,大异寻常。”

受吴大猷教授的大力推荐,李政道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获得了公费留学美国的机会,来到了芝加哥大学作研究生。在芝加哥大学,他对物理学的各个方面,如高能物理、统计力学、天体物理学都颇有研究,能够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1950年,年仅24岁的李政道获得了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被誉为“有特殊的见解和成就”,名列第一,并获得奖金1000美元。第二年,他受聘于世界第一流科学家云集的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任研究员,有了充分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

1951年,李政道和西南联大的校友、他的师兄杨振宁(杨也曾师从吴大猷教授)在美国重逢了。虽然在此之前两人并不熟悉,但校友相逢,分外高兴,谈得十分投机。从此,两人开始了并肩战斗的生涯。

在物理学上有一些定律是讨论物理过程的对称性质的,宇称守恒定律就像是讨论左和右之间性质的一个所谓“定律”。打个比方说,一个物体在镜子里面成的像,左和右的次序是颠倒的,而所谓的宇称守恒定律就是说,一个过程互相调换一下,它们进行的方式仍然不会改变。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宇称守恒定律被人们称为金科玉律。但科学家们在实验中逐渐发现,这个定律和一些物理实验产生的现象相矛盾。然而,许多科学家并不敢去对宇称守恒定律提出质疑。

杨振宁、李政道两位年轻科学家并不为传统理论所束缚,大胆地提出了举世闻名的“李一杨假说”。两个年轻的物理学家在这个“假说”中明确地指出:“在基本粒子间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是不守恒的。”

他们对以前的实验证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明确提出了“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现有的实验确实相当精确地证明了在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守恒的。而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观念仅仅是一种推广的假设,并没有任何实验证据能支持它。如果认为宇称守恒定律在弱相互作用中也确信无疑,只能说是一种因袭的成见。”

1957年1月16日,《纽约时报》刊登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实验报告“宇称守恒定律的推翻”,肯定了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发现,顿时好评如潮,各种鲜花、荣誉接踵而来。1957年10月,两人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李政道年仅31岁,是历年获奖者中第二位最年轻的科学家。

成名后李政道并没有满足,继续致力于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中美外交解冻以后,李政道多次回国访问,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出谋划策,尽心尽力。1974年来访时,李政道就婉转地向周恩来总理建议,既然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可以从小培养,为什么科技人员不可以从小培养呢?他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科技专家和发明家都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取得卓越成就的。中国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了少年班。粉碎“四人帮”以后,李政道根据国内建设的需要,帮助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联系学校,培养人才。20世纪80年代他又向中国领导人提出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制度,建议得到采纳后,他又为此事出谋划策。1992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成功建造,也凝聚了李政道教授的心血。

李政道教授对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完全用实物来衡量的。他的国际影响和声誉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他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杀的。

❺ 李政道到底有多厉害

李政道是一个伟大的人,可能很多人还没有听过他,他和杨振宁一同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李政道到底有多厉害呢?首先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肯定是无与伦比的,其次他当了60年的教授,而且为我们培养了大量物理学的人才,接下来给大家具体说明。3.他做了60多年的教授,87岁还在发论文。
对于一班人来说,能够在20多岁当上教授,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他不但当上了,而且一当就是60年,除此之外,在他退休之后还坚持创作,87岁还在发论文。


总而言之,李政道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不仅表现在他的学术成就上,而且他为我们培养了大量的物理学人才,特别愿意帮助自己人,除此之外他在退休之后还继续发表论文,做了60年的教授。

❻ 李政道有哪些成功故事

李政道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个生意人,不过李政道小时候并没有被挣钱做生意迷住,而是一头扎进书海,成了一个博览群书的书呆子。他整天手不释卷,无论到哪都要带着书。抗日战争时期,他辗转到大西南求学,一路上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他经常去茶馆读书——茶客们在谈天说地,他却能静下心来读书。

李政道一直保持着酷爱读书的习惯。博览群书让他对艺术和历史产生了异常的兴趣。李政道独特的学习方法:每读一本书,他总是先看提出的是什么问题,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然后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作者的论述进行比较。

他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中度过的。抗战时期,上海被日本人占领,李政道全家到了江西,他在赣州念完了中学后,被录取到当时已经迁到贵州的国立浙江大学,但是不久日本人就逼到贵州,他就进入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这样的辗转波折,使李政道耽误了不少时光。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神童的话,那么李政道毫无疑问就是一位神童。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于是他只身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成了著名物理学家费米的博士研究生。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被誉为“神童博士”,当时他才23岁,这在美国教育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在量子力学和粒子物理中,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之前,“宇称守恒定律”(俗称为“左右对称定律”),一直被人们奉为金科玉律。按照这一定律,两个可以互为镜像的基本粒子,具有同样的物理性质。在过去,任何物理学上的理论,只要违反了“宇称守恒定律”,就会马上遭到否决。而李政道和杨振宁步入物理学研究领域之际,正是粒子物理发展的一个全新时期,被科学家称为“二次世界大战后物理学最兴奋的年代”。李、杨在研究中对“宇称守恒定律”提出大胆质疑,即它不适用于弱相互作用。1956年6月,他们完成了题为“对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守恒的质疑”的经典论文。为了用实验证明这一大胆的设想,与李政道同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领导了一个实验小组,利用当时最先进的设备进行验证。最后,终于证实了李政道和杨振宁的理论,由此宣告“宇称守恒定律”这个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在弱相互作用下予以推翻。

1957年12月10日,李政道领取诺贝尔奖那天,正是瑞典大学放假的日子,好多的同学都到宴会的地方来庆祝、唱歌。以往这个时候都是由文学奖得主代表所有得奖者来回答问题,但是那天同学们却点名要李政道来讲,因为他们觉得李政道看上去和他们年纪差不多。盛情难却,李政道就给同学们讲了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孙悟空觉得自己神通广大,结果它落在如来佛的手里,他看到五根柱子,但是怎么跳也跳不出去。这正好像我们做科学的人掌握在自然界的手里一样,我们觉得自己对科学的了解广而且深,可相对来说,与科学的真理还相差很远。

曾有记者问李政道如何评价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李政道说道:“创新不光是要胆子大,科学的发展必须要有坚实的根基。宇称守恒定律也是有它的根基的,是前人用实验证明了的。创新两个字包含了两层意思,即好的和新的东西。凡是新的东西都把旧的包在里面,用所有过去的知识都能解释得通,所以创新不光要大胆,还有具备分析的能力,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

❼ 杨振宁,李政道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

杨振宁(Chen Ning Yang 1922~)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含合肥市)。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在吴大猷指导下完成学士论文,1942年毕业后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导下研究统计物理学。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深受E.费米熏陶,在导师E.特勒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员,1949~195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该所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1984年12月27日,北京大学授予杨振宁名誉教授证书
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79年到1989年的十年内,共派出了915位研究生,并得到美方资助。1985年,他又倡导成立了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并担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6年,他争取到意大利的经费,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并担任主任。其后,成立了在浙江大学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和在复旦大学的李政道实验物理中心。

❽ 李政道的成就为华人做了哪些事

从70年代起,李政道教授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了在中国发展高能物理和建立高能加速器,后来成为建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北京谱仪和进行高能物理实验的骨干;1982年当我国高能物理事业举棋不定的关键时刻,他帮助我国选择了一个既先进又符合国情的BEPC方案,并成为当今世界上在c -τ物理研究能区唯一的高亮度电子对撞机,并做出了重要的物理结果。”

其实,李政道对中国的贡献,远远不止上面列举的这些。
李政道建议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影响至今。
在李政道的建议下设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经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科研基金。
李政道在见毛主席的时候,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设立少年班,从而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李政道设立的CUSPEA计划,让无数大陆的青年学子,有机会到美国一流大学深造,可以说,中国科技大学今天为什么那么容易申请出国留学,基本上可以说李政道博士做了最大贡献。中国科大的学生,在李政道博士的计划中,占了最大的比例,都是进入到美国名校,为中国科大出国留学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没有李政道的计划,情形可能会差很多。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学生在出国方面,也受益于李政道的计划良多。
以下是新闻报道的描述:

“20年前,当我国面临人才断档的严重危机时,李政道教授创议了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即CUSPEA计划,由中美双方联合通过专门的招生途径,每年从北大、中科院、中科大等院校中选送百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次较大规模向国外派遣留学生,为我国后来的大规模国际人才交流和科学文化交流起到了开拓性作用。至今,美国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76所优秀大学接收了我国近千名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研究生。这些学生目前活跃在国内大学、科研机构、企业、金融机构和Z.F机关等各行各业,成为各领域的专家。”
而李政道,为了帮这些人联系学校,写推荐信,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我记得有一个报道提到,这至少占了他很多年的时间每年的三分之一。实际上,我想可能还不止,因为想想可知,为了联系这么多人去美国名校,凭他个人之力,一定常年累月都要思考相关的问题,或是有学校或学生因各种事情找上他。而作为计划的发起人,不可能不管。
此外,李政道还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就在浙大捐资设立了浙江近代物理研究中心,在北大设立了北大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这两个中心都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物理学研究中心。
可能有人会说,从学术成就上来说,杨振宁的学术成就很大,可能比李政道的成就还要大,这个我不是学物理的,我无从判断。但是大家想想看,李政道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后,耗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在帮助祖国发展上,这种精力和心思的分散,必然影响他专心于科学研究。谁也不知道,如果李政道也跟杨振宁一样,置国家的发展于不顾,是不是会作出别的重要的贡献。但是,即使这样,他的科学成就,已经足以名垂青史,而他为中国发展作出的贡献,也将永远为人民铭记。

❾ 李政道的科学成就是什么少一点

李政道,复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制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❿ 李政道的成就是什么少一点

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阅读全文

与李政道的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武汉疫情投诉 浏览:149
知识产权合作开发协议doc 浏览:932
广州加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5
企业知识产权部门管理办法 浏览:455
消费315投诉 浏览:981
马鞍山钢城医院 浏览:793
冯超知识产权 浏览:384
介绍小发明英语作文 浏览:442
版权使用权协议 浏览:1000
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表 浏览:884
马鞍山候车亭 浏览:329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 浏览:709
张江管委会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浏览:635
关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项目督导的函 浏览:941
闺蜜证书高清 浏览:11
转让房转让合同协议 浏览:32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交账会议纪要 浏览:877
云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查询 浏览:313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浏览:187
股转转让协议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