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现代科技成果有那些
中国现代科技成就,有以下9条:
光电子信息产业:
在本世纪微电子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21世纪将把光、电、声、磁等物理特性加以综合开发利用,形成包括光电子器件、激光配置 、光纤系统、 全息图像、光是集成电路、光计算机等基本内涵为新一代光电子信息产业。这一新产业将全面更新现有的各类信息手段,以适应人们对信息的最广泛的需要。
软件产业:
在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处理和知识处理业务将空前活跃,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产业的成长将加快步伐;大量的、遍及各个领域的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将普遍建成并广泛应用。基本软件、应用软件、智能软件、专家系统等软件产业,并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
智能机械产业:
在21世纪,传统的各种机械工具将广泛地与微电子、光电子和人工智能机械产业。这个产业提供的智能机器人、智能计算机、智能工具(智能汽车、船舶、火车、飞机、航天器等)、智能生产线、智能化工厂等等,不仅在体力上, 同时也在脑力上部分替代人类的各种劳动,使人类的智能获得新的解放,从而人类可以开展更富创造性的工作。
生物工程产业:
以现代生命技术的四大组成部分(微生物、酶、细胞、基因)为基础,到21世纪将逐步形成以动植物工程、药物及疫苗、蛋白质工程、细胞融合、基因重组、生物芯片及生物计算机等为基本内涵的生物工程产业。这个产业将改造和创建若干高效益的生物物质,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生物医学产业:
在疾病诊断、医疗手术、人工合成材料新成就的基础上,在21世纪人类能安全地掌握生物的或人工的脏器(心、肺、肾、脾等)、骨骼、血管、知觉(视、听、嗅、味、触)的移植和再造技术, 从而使新的医疗技术达到能对人体各单位进行有效替换和重建的高水平,生物医学产业必将成为令人瞩目的高技术产业之一。
超导体产业:
下个世纪,超导体产业将崛起。超导材料的某些独特性能将改变传统的若干概念和理论。超导电机、超导输电系统、超导储能装置、超导磁浮列车、超导计算机、超导电子器件等一系列高技术成果将大批地实用化、商品化,从而改造现有的强电、弱电、微电、光电等整个技术格局。
太阳能产业:
21世纪,人类将面临能源紧缺的困境。除寄希望于核聚变能源之外,现实的选择是:发展太阳能技术、研制和生产各种太阳能跟踪,捕获、转换和存贮装置,在地面和太空中更多地搜集和利用无污染的太阳能,建立起高技术的太阳能产业。
空间产业:
全世界每年投入4000多亿美元的空间活动经费,为21世纪的空间产业奠定了知识和技术基础,包括卫星发射、载荷搭载、太空旅行等空间商业活动和服务,以及利用微重力、超洁净的太空特有的环境进行科学试验和高精尖产品生产,这些将成为下个世纪国际产业竞争的重要领域,在地球圈外开拓新的疆域,在外星上采掘新的资源,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空间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第一批目标。
海洋产业:
目前,人类最多只能下潜到200多米深的海区, 对海洋深处的状况知道得很少。21世纪,人类在地球之外扩展高边疆的同时,也能在地球之内扩展低边疆。可以相信,人类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从资源密集的低疆域获取的效益,会比从资源离散的高疆域获取的效益多得多。南极开发,海水利用、深海采矿、海底城市建设等将成为下世纪海洋产业的基本内涵。
『贰』 有哪些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来的科研成果
近些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谓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生物工程则是生物技术的统称,是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化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重新创造设计细胞的遗传物质、培育出新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以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简言之,就是将活的生物体、生命体系或生命过程产业化的过程。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电子工程、生物反应器、灭菌技术以及新兴的蛋白质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的核心。基因工程(或称遗传工程、基因重组技术)就是将不同生物的基因在体外剪切组合,并和载体(质粒、噬菌体、病毒)的DNA连接,然后转入微生物或细胞内,进行克隆,并使转入的基因在细胞或微生物内表达,产生所需要的蛋白质。有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产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产业的重大变革,生物制药也得以迅速发展。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造领域的过程,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方法。即利用克隆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对DNA进行切割、插入、连接和重组,从而获得生物医药制品。生物药品是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而制成的生物活化制剂,包括菌苗、疫苗、毒素、类毒素、血清、血液制品、免疫制剂、细胞因子、抗原、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产品(DNA重组产品、体外诊断试剂)等。人类已研制开发并进入临床应用阶段的生物药品,根据其用途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这些产品在诊断、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一般新的生物产品的开发必须经过(1)实验室研究(生产工艺路线探索和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2)临床前研究(药理、毒理、药效等动物实验);(3)保健食品需经过试验产品的安全性试验;(4)而药品则需经过一期临床试验(用健康志愿者试验药品的安全性)、二期临床试验(小规模临床药效学研究)、三期临床试验(大规模临床药效学研究)等五个阶段的研究工作,才有可能被批准进行试生产。药品还必须在试生产一年后,再上报质量稳定性和进一步扩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才能申报正式的生产批文。
『叁』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有哪些科学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学院目前拥有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力学与组内织修复工容程学科国家“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血管植入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实验中心(重庆)、重庆市医疗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0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十二五”期间,承担科研项目总经费1.2亿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96项科研总经费9970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发表SCI论文600多篇,国家发明专利申请233项、获权174项,建立国际标准80多项;SCI/EI学术论文、申请/获权专利、高级职称教师的年均科研产出等指标在全校连续多年位居前茅。
『肆』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生物方面有什么科研项目或成果吗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是在原生物工程系和生物技术系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现有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和生物技术及应用、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两个专科专业。其中生物工程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现拥有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个——生物学;省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项目1项——生物制品产业班;省级精品课程2门——微生物学,基因工程,校级精品课程5门——酶工程、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生物化学、发酵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各类科研项目36项,教研项目14项,其中系主任李毅教授的《兔出血热病毒重组疫苗的研究》为国际合作项目(资助金额9万欧元);葛晓霞博士的《转录因子HB4在柑橘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的功能解析》获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在职教职员工96人,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5名,博士24名。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下设基础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细胞工程、发酵工程4个教研室,建有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学、食用菌、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基因工程、发酵与生化工艺等8大实验室,拥有实验室50多间,总面积逾4000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逾1000万元,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提供了重要保障。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秉承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狠抓常规管理,创建优良学风,为学生成人成才创造良好环境。通过开展生物知识及技能竞赛活动、成立专业科技创新小组和学生专业社团、鼓励和吸纳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开展专业学术讲座和考研辅导等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伍』 例举我国在生物工程方面取得的成就
1965年9月,上海生化所王应睐、钮经义、邹承鲁等,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汪猷等,北内京大学化学系邢其毅等容共同协作,经过6年零9个月的艰苦努力,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1981年11月,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所、生物物理所、北京大学生物系和上海试剂二厂等单位协作,在王应睐、汪猷的领导下,王德宝等人经过13年的努力,完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合成,合成产物具有与天然转移丙氨酸相同的生物活性。
70年代末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沈善炯在固氮基因方面的研究中测得 nif基因的物理间距,矫正了国外关于 nif基因组分为两簇,其间有静止区的论点。
杂交水稻方面的成就。
。。。。。。。。。。。。。。。。。。。。
『陆』 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成就
黑龙江 翟贵君
当今世界生命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生物高科技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内容亦开始出现在生物教学及高考试题中,这类试题具有时代性、探究性、开放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故高考要求层次较高。正确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求考生熟悉试题涉及到的相关现代生物技术内容,然后联系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运用。
【知识概要】
Ⅰ.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也称为生物工程,是利用生物体或生物体的一部分制造产品,改造动植物及创造有特殊用途生物的方法。科学家们根据被操作的生物材料的性质把生物技术划分为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本部分内容在高三选修教材中有介绍,这里只对课本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具体内容可参见课本中的相关章节。
一、基因工程
(一)定义: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这种技术是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二)基因操作的工具:
1.基因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1)存在:微生物中
(2)特点及作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3)种类:目前已发现了200多种。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作用是把两条DNA末端之间的缝隙“缝合”起来。
3.基因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1)作用: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2)特点: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
(3)举例:经常使用的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三)基因操作的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
(1)目的:取得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
(2)方法:
①直接分离法:常用方法-鸟枪法(散弹射击法)
②人工合成法:有两条途径,一个反转录酶法,二是合成法。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1)含义:是不同来源的DNA重新组合的过程。
(2)过程:切割质粒;切割目的基因;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等。
(2)方法:主要是借鉴细菌或病毒侵染细胞的途径
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四)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
1.与医药卫生
(1)生产基因工程药品
①优点:高质量、低成本
②举例:胰岛素、干扰素、乙肝疫苗等60多种
(2)基因诊断
①含义: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上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②举例:用DNA探针检测出肝炎患者的病毒,为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方法。
③成果:已能够检测出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多种病毒;在诊断遗传病方面发展尤为迅速;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取得重要成果。
(3)基因治疗
①含义: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②举例:半乳糖血症(病因、研究成果)
③发展前景:许多遗传病及疑难病症将被人类征服。
2.与农牧业、食品工业
(1)农业:培育高产、优质或具特殊用途的动植物新品种。
(2)畜牧养殖业:培育体型巨大(如超级小鼠、超级绵羊、超级鱼等)、品质优良(如具有抗病能力、高产仔率、高产奶率和高质量的皮毛等)的转基因动物;利用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的表达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如激素、抗体及酶类等。
(3)食品工业:为人类开辟新的食物来源。
3.与环境保护
(1)用于环境监测:用DNA探针可检测饮水中病毒的含量
①方法:使用一个特定的DNA片段制成探针,与被检测的病毒DNA杂交,从而把病毒检测出来。
②特点:快速、灵敏
(2)用于被污染环境的净化: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吞噬”汞和降解土壤中DDT的细菌;能够净化镉污染的植物;构建新的杀虫剂;回收、利用工业废物等。
二、细胞工程
(一)定义: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某种工程学手段,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二)种类:
1.植物细胞工程
(1)理论基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①定义: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的这种特性,叫做细胞的全能性。
②原理: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③未表现而分化的原因: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④实现条件:离体状态、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
(2)技术手段:
①植物组织培养:
a.过程:取材、去分化(或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试管苗、移栽发育成完整植物体。
b.应用: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物(参见必修教材第一册);生产药物、食品添加剂、香料、色素和杀虫剂等;制作人工种子;转基因植物的培育。
②植物体细胞杂交:
a.定义:是用来自两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并且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方法。
b.操作步骤:用酶解法(纤维素酶、果胶酶)去掉细胞壁(目的是获得原生质体)、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聚乙二醇等试剂作诱导剂诱导融合)、将杂种细胞进行组织培养等。
c. 特点: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的障碍,大大扩展了可用于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
2.动物细胞工程:
技术手段包括:
(1)动物细胞培养:
①培养液成分: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与植物不同)
②过程:参见高三选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③应用:大规模生产蛋白质生物制品,如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烧伤病人的皮肤移植;检测有毒物质;生理、病理、药理方面的研究等。
(2)动物细胞融合:
①原理: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
②诱导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诱导融合方法类似,还常用灭活的病毒做诱导剂。
(3)单克隆抗体:
①定义: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
②应用: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单克隆抗体的商品化; 正在研究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
4.胚胎移植技术:略
5.核移植:略
三、发酵工程
定义: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四、酶工程:略
『柒』 生物工程细胞的近代成就
1、相对论 1905年,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天才爱因斯坦在他26岁时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在理论上为原子能的应用开辟了道路. 1915年,爱因斯坦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深刻揭示了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2、量子力学 1900年,普朗克创立了量子论,提出能量并非无限可分、能量的变化是不连续的新观念. 20年代末量子力学的建立,是继1905年—1915年相对论建立后对经典物理学的又一次革命性突破,它成功地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加速了原子物理学和固态物理学的发展,为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准备了理论基础.因此,量子力学可以说是20世纪最多产的科学理论,迄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0世纪中后期5大科学成就 30年代以来,物质基本结构、规范场、宇宙大爆炸、遗传物质分子双螺旋结构、大地构造板块学说以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理论的创建,使人类的视野进一步拓展到更为宇观、宏观和微观的领域,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3、DNA分子双螺旋模型 1953年4月25日,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25岁的沃森和37岁的克里克合作研究的成果————DNA 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这一成就后来被誉为20世纪生物学方面最伟大的发现,也被认为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 4、大地板块构造学说 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1968年,勒比雄等提出了全球大地板块构造学说,建造了全球被分为欧亚、美洲、非洲、太平洋、澳洲、南极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的结构模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科学验证,特别是海洋地质学的有力支持. 5核能与核技术 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反应将产生和释放出远大于机械能、化学能等产生的能量.核能的和平利用,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既安全又清洁、取之不尽而用之不竭的能源宝库. 1942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应堆.60年代以后,核电站进入实用阶段,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重要能源,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5. 核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医疗、材料、考古和环保等领域. 6航天和空间技术 1903—1914年,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以火箭为动力的航行理论,奠定了航天学的基础.1926年,戈达德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燃料的火箭. 1957年,苏联用洲际导弹的火箭装置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时代”从此开始.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人类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个脚印.1971年,苏联建造空间站,人类首次在太空中有了活动基地.1981年,美国发射航天飞机成功,从此人类可以自由进出太空. 自50年代后期起,人类开始对月球和太阳系各大行星,以及遥远的行星际空间进行探测,至今已发射了100多颗空间探测器. 7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产生了全方位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906年,三极电子管的发明使远程无线电通信成为可能.1947年,第一只晶体管的诞生为电子电路集成化和数字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1945年电子计算机问世.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计算机向巨型化和微型化两极发展. 8激光技术 1917年,爱因斯坦在研究光辐射的过程中,提出了“受激辐射”的概念,奠定了激光的理论基础.1958年激光被发现.1960年美国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1977年原子激光器问世 9生物技术 基因重组技术(又称基因工程)是20世纪下半叶蓬勃兴起和发展的现代生物技术的最前沿领域.DNA的重组能创造性地利用生物资源,实现人类改造生物的遗传特征、产生人类所需要的生物类型的意愿.80年代以来,已获得上百种转基因动植物,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转基因药物的研制和生产则将为人类的健康带来新的福音. 除基因工程外,生物技术(即生物工程)还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领域.1978年首例试管婴儿路易斯诞生、1996年克隆羊多莉的出现都是细胞工程的杰作;加酶洗衣粉和嫩肉粉等则是酶工程的产品;现代发酵工业始于青霉素的生产,现已大规模利用发酵工程生产抗生素等.至于根据需要对天然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改造,生产出新的、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优质蛋白质,更是日益受到重视,被誉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10互联网 互联网在亿万网民的学习、研究、交流、贸易,娱乐等方面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数学 抽象代数学的兴起 泛函分析的诞生 自然科学 物理学 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 原子可变性和同位素的发现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量子论的建立和发展 光量子论和光的波粒二象性 量子力学的建立 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原子核组成的理论探索和中子的发现 热核聚变的发现和受控热核反应的探索 粒子加速器的发展 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 非晶态与准晶态 晶体管的发明与半导体技术 化学 同位素化学 化合价的电子理论 络合物化学键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X射线衍射分析法的成就 化学反应的理论 电子转移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分析化学 光谱学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的建立和发展 生物学 生物化学 新陈代谢途径的基本阐明 生物能的探讨和ATP的发现 遗传学的产生和发展 DNA是遗传物质 基因工程的出现 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诞生和发展 DNA双螺旋结构的建立 蛋白质和核酸的测序和人工合成 中心法则的建立和发展 半乳糖操纵子理论的建立 重组DNA技术的建立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糖类的细胞识别作用的发现 核酸三螺旋的发现 神经生物学 神经元理论的建立 脑电活动的发现和进展 医学 免疫疗法和免疫学的发展 器官移植和人工器官 地球科学 自然地理综合体研究的兴起 环境科学的产生 天文学 大爆炸理论 工程技术 真空微电子器件的兴起 电话、卫星通信等先进通信手段的出现 广播与电视 雷达 计算机的发明和发展 微处理器的诞生 软件工程概念的形成 因特网的出现 自动化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 激光技术 激光器的诞生 受激辐射概念的提出 微波波谱学的创立 微波激射器的问世 全息照相 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产生 材料科学 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机器人 军事技术的发展 化学武器与基因武器 核武器的新发展 电力系统的建设 汽车的广泛使用 航空航天的兴起 飞机的发明 火箭、航天飞机、卫星、空间站 遥感技术 自来水的使用 农业机械化 空调制冷技术的应用 高速公路 家用电器的出现 人工假肢、心脏起搏器、人工瓣膜、隐形眼镜等保健设施的出现 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
『捌』 你还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发展的哪些成果
1、中国在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与应用、转基因植物研究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也日臻完善,废水处理新型反应器和新工艺的开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3、一大批生物技术成果或已申报专利,或进入临床阶段,或正处于规模生产前期阶段,若干生物技术公共研发平台初步形成;
4、中国的基因检测服务能力在全球已处于领先地位,出口药品已从原料药向技术含量更高的制剂拓展,高端医疗器械核心技术的突破大幅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价格;
5、超级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物发酵产业产品总量居世界第一。
(8)生物工程成果扩展阅读:
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传统生物技术、近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是酿造技术,近代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是微生物发酵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就是以基因工程为首要标志。
现代生物技术在70年代开始异军突起,近一、二十年来发展极为神速。它与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并列为影响未来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被认为是21世纪世界知识经济的核心。
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医药卫生、食品轻工、农牧渔业、能源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其中医药卫生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最先登上的舞台,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成效最显著、发展最迅速、潜力也最大的一个领域。
『玖』 下面属于生物工程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的是
答案D
导解:生态学从宏观研究,而微观方面从分子角度研究。
『拾』 下列成果中,不属于生物工程的是
d
疫苗,干扰素都属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石油草也属于微生物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