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盗用他人成果的成语是什么
欺世盗名qīshìdàomíng
[释义] 欺:欺骗;世人:指当时的人。欺骗世回人;窃取名誉答。
[语出] 《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
[正音] 世;不能读作“sì”。
[辨形] 名;不能写作“明”。
[近义] 盗名欺世 欺世惑众
[反义] 名副其实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贰』 趁人不注意就偷走别人的东西的成语有哪些
顺手牵羊
【拼音】:shùn shǒu qiān yáng
【解释】: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现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
【出处】:《礼记·曲礼上》:“效马效羊者右牵之。”
【示例】:据说座山雕的部下有个~的老方子,一撮毛可能是想施展这个伎俩。 ★曲波《林海雪原》十二
【近义词】:信手拈来
【反义词】:困难至极
【歇后语】:小偷进牧场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顺便行事
『叁』 形容窃取抄袭的成语有哪些
拾人牙慧、生搬硬套、欺世盗名、偷梁换柱、东抄西袭
『肆』 形容偷了别人的东西,但有于归还的成语是什么
成语有:
做贼心虚: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伍』 形容“一个人抢了别人的功劳”的成语有哪些
贪天之功、鸠占鹊巢、鹊巢鸠居、占为己有、据为己有
一、贪天之功 [ tān tiān zhī gōng ]
【解释】:贪:贪图。把天所成就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现指抹杀群众或领导的力量,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自】:春秋 左邱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译文】:盗窃别人的财物,还说是盗窃,何况贪天之功,认为自己的力量吗?
二、鸠占鹊巢 [ jiū zhàn què cháo ]
【解释】:斑鸠不会做窠,常强占喜鹊的窠。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
【出自】:周 孔子编订《诗经·召南·鹊巢》:“维雀有巢,维鸠居上。”
【译文】:喜鹊筑巢在树上,但是斑鸠不会做窠,它常强占喜鹊的窠
三、鹊巢鸠居 [ què cháo jiū jū ]
【解释】: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后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
【出自】:周 孔子编订《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集传:“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
【译文】:喜鹊筑巢在树上,布谷飞来就居住。“朱熹集传:“喜鹊善于为巢,其巢最为完善。鸠拙不能为巢性,有的人在喜鹊的巢的成功。
四、占为己有 [ zhàn wéi jǐ yǒu ]
【解释】:意为将不是自己的东西占为自己所有。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姓》:“又以他人之物,占为己有。”
【译文】:又把他人之物,占为己有
五、据为己有 [ jù wéi jǐ yǒu ]
【解释】:将别人的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
【出自】:明·李开先《宝剑记》第二十四出:“先从片进,累建大功,童贯占为己有欺瞒皇上。”
【译文】:先从一进,屡建大功,童贯占为己有欺瞒皇上
『陆』 形容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情却贪恋别人的成果的成语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柒』 形容借用别人的东西的成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别人的方法,经验.
博采众长
『捌』 利用别人去偷别人的东西是啥成语啊
火中取栗,算吧?!
狐狸利用猴子。。。
『玖』 盗取别人的现成成果的成语
.鹊巢鸠占:比喻强占别人的成果,享受现成的意思
生吞活剥:比喻生硬的接受或搬用别人的经验,方法及言论
『拾』 比喻劳动成果被他人得取
比喻劳动成果被他人得取的成语是:不劳而获。
不劳而获:[出自]《孔子家语·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成语解释:
获:获得。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作“不劳而得”。
反义词: 自食其力
例句:
我的目标是不满于杨,而因此而是为的举动,却也许被第三者收渔人之利,不劳而获。(鲁迅《两地书》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