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界址点坐标测量的方法包括( )。
A,B,C,D
答案解析:
界址点坐标测量的方法有:全站仪或GPS测量法、数字摄影测量、图解法、测算法。正交法不适应于界址点的坐标测量,但可以用在界址点的恢复。故选ABCD。
⑵ 地籍测绘成果内容
在地籍测量中使用过的地形图、控制点成果以及测量完成的控制点、界址点、面积、地籍图等和相应的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验收书、协议书等都应归入地籍测绘成果,包括纸质资料和电子文档。
(一)控制点及界址点
用于布设和加密地籍控制网的起始控制点、完成的地籍控制网的各等级控制点(包括图根点)、各类界址点以及绘制的相应点的点之记均应归入地籍测绘成果。
(二)地籍图及宗地图
完成的各类图件,包括基本(分幅)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在测绘过程中使用和形成的中间成果(如地形图、宗地草图、地籍草图、界址点分布图、控制网布设图等)均属于测绘成果,归入地籍图册。
(三)地籍簿册
地籍簿册是按地块进行土地基本信息综合反映汇总的表册,主要包含了用表册的形式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法律状态、利用、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文字描述,如地籍调查表、各种相关文件等。地籍簿册要适时修编,以保证现势与正确性。
(四)地籍数据库的建立
地籍数据库包含了所有的用数字形式描述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数量、质量、利用现状等要素,如面积册、界址点坐标册、房地产评价数据等。
将地籍测量的各种数据,如权属界线、界址点坐标、地面附着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及相关的地形要素,通过输入设备输入计算机,成为在地籍管理中可以使用的数据源。这是地籍数据库建立的第一步:数据采集。第二步:将数字化了的地籍测绘成果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有序的排列、分类、赋予属性,成为便于查询和检索的数据库。
⑶ 界址点的坐标有哪些测量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界址点测定概述
测定界址点是地籍细部测量的核心工作.测定界址点的位置有两种方法,即解析法和勘丈法.
1、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即利用地籍控制点起算数据(坐标、方位角)及实际观测数据(角度、距离),按公式计算界址点的坐标.
2、勘丈法测定界址点:利用量取界址点之间、界址点与其邻近地物点的关系距离在图上确定界址点位置,界址点的坐标可以在图上图解获得.
不同的测量方法对应不同的地籍测量作业方式:所有界址点都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时,叫解析法地籍测量;部分界址点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叫部分解析法地籍测量;当所有界址点都采用勘丈法测定时,叫做图解勘丈法地籍测量.
⑷ 什么是界址点成果表
就是测量(测绘)成果表。表中是各个界址点的地籍坐标。
⑸ 界址点的坐标有哪些测量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界址点测定概述
测定界址点是地籍细部测量的核心工作.测定界址点的位置有两种方法,即解析法和勘丈法.
1、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即利用地籍控制点起算数据(坐标、方位角)及实际观测数据(角度、距离),按公式计算界址点的坐标.
2、勘丈法测定界址点:利用量取界址点之间、界址点与其邻近地物点的关系距离在图上确定界址点位置,界址点的坐标可以在图上图解获得.
不同的测量方法对应不同的地籍测量作业方式:所有界址点都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时,叫解析法地籍测量;部分界址点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叫部分解析法地籍测量;当所有界址点都采用勘丈法测定时,叫做图解勘丈法地籍测量.
⑹ 房产测绘成果包含哪些
房产测绘成果由房抄产簿册、房产数据和房产图集三部分组成.
房产簿册,包括房屋调查表、房屋用地调查表、有关产权状况的调查资料、有关证明及协议文件等;
房产数据集,包括房产平面控制点成果、界址点成果、房角点成果及面积测算成果等;
房产图集,包括房产分幅平面图、房产分丘平面图、房屋分层分户图、房产证附图、房屋测量草图及房屋用地测量草图等.
此外,在房产测绘中使用过的地形图、控制点成果、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等也都应归入房产测绘成果,包括纸质资料和电子文档.
⑺ 我点击了‘界址点成果表’之后,
你点击的界址点成果表应该是输出单个宗地的界址点成果表
所以必须先选中某个宗地,再店家界址点成果表
⑻ 地籍测量成果有哪些
地籍图、权属图、宗地图、地籍调查表、各种面积统计表、台账、界址点成果表、技术报告等。
⑼ 界址点编号包括什么信息
第二节 变更地籍测量的分类
变更地籍测量包括界址未发生变化宗地的变更地籍测量、界
址发生变化宗地的变更地籍测量及新增宗地的变更地籍测量三种
测量。
一、界址未发生变化宗地的变更地籍测量
界址未发生变化宗地的地籍变更一般不需要到实地进行变更
地籍测量,可在室内依据变更土地登记申请书进行地籍变更。
不需要到实地进行变更地籍测量的地籍变更情况有:继承土
地使用权、交换土地使用权、整宗地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
国有土地使用权、违法宗地经处理后的变更、土地权利人更名、
土地利用类别和土地等级的变更、行政管理区 ( 县、乡、镇 ) 和
地籍管理区名称的改变、宗地编号和土地登记册上编号的改变、
宗地所属地区的区划的变动、宗地位置名称的改变等情况。
因宗地内新建建筑物、拆迁建筑物等情况发生的地籍变更,
也不需要到实地进行变更地籍测量,但实地应重新绘制宗地草
图。重新绘制宗地草图时,应充分利用原勘丈数据绘制或修改新
建建筑物和拆迁建筑物。
土地权利人或国家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对原宗地进行精确测量
界址点的坐标或精确测算宗地面积时,应实地采用解析法重新进
行地籍测量,并利用变更地籍测量成果取代原成果。
二、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变更地籍测量
界址发生变化宗地的地籍变更应到实地进行变更地籍测量。
变更地籍测量一般采用解析法,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采用《城镇
地籍调查规程》中规定的其他方法。属出让、转让国有土地使用
权等对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应当采用解析法进行变更地籍
测量。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测量人员都应首先检测原控制点及界址
点的精度,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变更地籍测量。
( 一 ) 检查恢复界址点
对界址发生变化宗地的变更地籍测量,在增设新的界址点
前,应利用原宗地草图的勘丈数据及界址点坐标,检查原界标是
否移动或丢失。如界标移动、丢失,应利用原测量数据恢复界
标,然后取得有关指界人同意后埋设新界标。对虽已丢失,但变
更后是废弃的界址点不需恢复。对界址未发生变化宗地的变更地
籍测量,一般不需要检查界址点位。对新增宗地的变更地籍测
量,若利用原勘丈资料,应对原勘丈资料进行检查。
界址点的检查方法一般有:检查界址点与邻近界址点或邻近
地物点的距离、解析法检查界址点坐标。
1 .检查界址点与邻近界址点或邻近地物点的距离 采用经
检验过的钢尺或电子测距仪在现场直接丈量界址点与邻近界址点
或邻近地物点的距离,用检测数据与原勘文数据或原坐标反算数
据比较 ( 表 5-1) 。采用公式 (5-1) 计算间距中误差,间距较
差允许误差是间距中误差的 2 倍,其间距中误差及较差允许误差
应满足 ( 表 5 — 2) 的要求。
⑽ 界址点的坐标有哪些测量方法
界址点测定概述
测定界址点是地籍细部测量的核心工作.测定界址点的位置有两种方法,即解析法和勘丈法.
1、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即利用地籍控制点起算数据(坐标、方位角)及实际观测数据(角度、距离),按公式计算界址点的坐标.
2、勘丈法测定界址点:利用量取界址点之间、界址点与其邻近地物点的关系距离在图上确定界址点位置,界址点的坐标可以在图上图解获得.
不同的测量方法对应不同的地籍测量作业方式:所有界址点都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时,叫解析法地籍测量;部分界址点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叫部分解析法地籍测量;当所有界址点都采用勘丈法测定时,叫做图解勘丈法地籍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