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公园调查成果

公园调查成果

发布时间:2021-08-10 07:52:50

㈠ 去公园的调查报告800字

暑假的早晨,我和老爷来到龙湾公园。公园里非常幽静,只有枝头的小鸟在快乐地歌唱,好像在对我说:“欢迎你!欢迎你!” 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马上展现在眼前: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给大地铺上了金黄色的地毯;在路旁有一排松树巍然直立着,远远望去就像一支等候检阅的队伍,排得整整齐齐。

晨风夹着芳香轻轻吹过,使人神情气爽、心旷神怡。还有在龙湾公园人工湖旁的垂柳,叶子垂在湖面上,秋风吹来,柳枝随着风一起飘摆,好像在一起跳舞。

龙湾公园的小路两旁树木苍翠,不时传来阵阵鸟语,十分幽雅恬静。人们在晨运,有头发已经闪着银光的老年人,也有猛虎一样的年轻人,还有许多活泼的小朋友。 游览了美丽的龙湾公园,我更加喜爱随风飘摆的柳树,活泼可爱的小鸟,这里到处都孕育着生机,充满希望。

每两棵树的枝叶都交错在一起,就像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搭着肩说话;在阳光中,小鸟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有的由这一棵树上一下子飞到那边的花丛里,有的横掠过湖面飞到另一边的草地上。

我喜爱龙湾公园。

㈡ 公园或社区生物调查报告

是写普查公园或社区里生物的品种主题,从而说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写不同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

㈢ 关于七星公园的调查报告

米距离与大海亲密接触。面对着大海共饮红酒,品尝当地烤鱿鱼干、风味海螺,夜观明月,
扎数星星,吹着海风品尝美味海鲜,静静把心灵放飞... 距桂林市区29公里的漓江中段,有一个千年人文历史的古洞名叫“冠岩”,它因其山形似古代帝王的紫金冠而得名。古往今来,不知多少达官贵人、骚人墨客前来游玩。公元1637年4月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徐霞客慕名而来,两到冠岩幽洞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并在其游记中详细记载,被后人公认为冠岩的第一位探洞者。冠岩洞内玲珑剔透、姿态万千,令人拍手称奇、叹为观止,更有观光电梯、峡谷列车、地下河木舟等游览途径,可谓妙趣横生。岩洞外便是鬼斧神工的景区神韵。在冠岩水洞口小窥漓江对岸景色,依稀可见桂林山水的“四绝”——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融为一体,当真有如“天仙配”,难怪会有“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之说!
漓江是珠江的支流,北起兴安,南至梧州,其中以桂林到阳朔一段景色最佳,计83公里。这里山峰多为平地拔起,碧水漓江左右其间,时而水浅滩急,如万马奔腾;时而清澈平缓,游鱼历历可数。两岸的奇峰、巨壁、飞瀑、茂竹、房屋和渔村,投影清江,令人眼花缭乱,如入仙境。
芦笛岩于1962年开放时,因当时全国开放游览岩洞为数不多,而芦笛岩又比较瑰丽,因此一下子名扬四海,被誉为“大自然艺术之宫”。

芦笛岩洞深240米,洞内曲折上下,变化多端,因此游览践线达500米。洞内有大量的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并自然形成可以拟人拟物的自然景色。人们在洞里装了灯光,修了游览道路,而且根据不同景点的形状和特点起了名字 ,导游人员就据此编出一套解说词。如进洞以后,有一座石钟乳,形状颇像一头狮子,远处的岩石,像是一群小狮子,于是反这个景点称之为“狮岭朝霞”。往前去,有一条白色的石钟乳,很像是从高山中飞泻而下的瀑布,于是称之为“高峡飞瀑”。一共有30多个景点。
位于柳州市中心的柳侯公园是为纪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所建的公园,占地区性15.52公顷。始建成于1906年。“柳侯祠”古朴轩昂,塑有柳宗元及其部将的仿铜塑像,陈列有文物,图表,书画,详尽介绍了柳宗元的生平和历史功绩,祠内还有柳宗元书写出的“龙城石刻”和苏轼书写的荔子碑”等碑刻40余方,脍炙人口。园内亦有“柳宗元衣冠墓”、“罗池”、“柑香亭”等古迹和山水来归盆景园、动物园、儿童乐园及人工湖、亭、桥、廊等园林设施,是广西旅游主要名胜之一。

七星公园在漓江东岸,是桂林市面积最大、风景最美的综合性公园。在解放桥往东望去,可以看见七座山峰,排列得很像北斗七星,而被称为七星山。七星公园因山而得名。

斗魁的北四峰叫普陀山,斗柄的南三峰,组成了月牙山。它荟集了山、水、洞、石、庭园、林木、文物等精华,主要景观有花桥、驼峰、普陀山、七星岩、月牙山以及桂海碑林等,是人们的必游之地。

花桥横跨灵剑江与小东江的会流处,是七星公园西面的入口。它原名嘉熙桥,始建于宋代,明朝时重修两次,并在桥西增建旱桥七孔,用于汛期排洪。该桥在当时地处城郊,每年春夏,花开烂漫,落英缤纷,“满溪流水半溪花”,所以称之为花桥。现桥是1965年依原式重修的四孔桥,青石所砌,汉白玉栏杆,桥顶盖有琉璃瓦,可供游人避雨观景。远眺花桥,桥孔与倒影,就像四轮明月,映入江中。桥上赏景,可见水光山色,绮丽幽雅。“四轮明月伴芙蓉,半入澄江半化虹。花好月圆情缱淃,长亭恰似广寒宫。”这首诗写的就是“花桥映月”之景。

普陀山位于七星公园的中心,由七星山西北的天枢、天璇、天矶、天权4峰组成。因山上有洞供奉观音菩萨,而按佛教习俗称之为普陀山。山的西麓有元风洞,盛夏酷暑,此处却凉风习习,所以明代诗人俞安期写诗赞道:“深洞贯阴崖,寒飙生不绝。悬泉石呼垂,炎月吹成雪。”从这里沿桂花林荫道北行不远是普陀门,门内右侧有护碑亭,直立两块碑石,一书“逍遥楼”,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手笔,碑的背面是宋代李彦弼的《湘南楼记》,另一碑是明代包裕的《重修广西省城碑记》。从普陀门上山,左入“超尘静境”,过拥翠亭和小蓬莱长廊,便到普陀石林。这里奇石峥嵘,石骨嶙峋。唐太宗李世民曾派李靖来此取瑞石回长安,刻制欧阳询写的《九成宫酚泉铭》碑。李靖曾在这里修建庆林观,相传“庆林观”三字是唐太宗亲笔所题。傍山有普陀楼,登楼可以远眺桂林风光,楼后有观音洞,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地方。普陀楼旁就是普陀岩,但岩的左壁却刻有篆书“碧虚岩”。这是明代道士潘常静的错刻。碧虚岩就是七星岩,此三字本应该在七星岩口,却因潘道士耳聋听不清而错刻在此。穿过普陀岩,登上玄武阁,在阁左窗外的崖壁间有“龟蛇合一”的浮雕。红龟青蛇,形象逼真,这也是潘道士的杰作。普陀山的天矶峰上有摘星亭,登亭极目四望,便可以看到宋代大诗人刘克庄所写的“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壮丽景色。

“驼峰”是骆驼山的简称,因其酷似一只蹲在地上的骆驼而得名,又因像一只古代的酒壶,也叫他作壶山。明代末年江南名士雷鸣春避战乱而隐居于此,遍种桃花,著书立说。他为人好饮,醉必长啸,自号“酒人”,死后葬于山脚,山上刻有“雷酒人之墓”。每年春天,桃花红遍,仿佛给骆驼山披上赤霞,景色极其优美,古人因此称之为“壶山赤霞”,即驼峰赤霞。这是桂林十六景之一。游人至此,必与之照相留念,以纪游兴。该山在普陀山后,两侧有动物园、盆景场、花圃和茶室。

月牙山是由七星山的玉衡、开阳、瑶光三座山峰组成,因山腰有一岩石,远望酷似一弯新月,故得名。又因山中有龙隐洞,龙隐岩,也叫龙隐山。在山北的山腰上,有一剑柄石,它屹然独立,笔直峭拔,高达数仗,形似剑柄。沿山麓小道西南而行,过玉兔岩,即可到伴月亭。在这里看花桥倒映于清澈的小东江中,极富诗意。再往前行数十米是月牙岩,它前临小东江,三面是悬崖峭壁,琼花盛开,石乳倒垂。过去此处曾有一月牙寺,1963年改建为古雅清幽的二层楼阁,取名小广寒。在其右侧,依山傍崖处还有一襟江阁。登阁远眺,景色迷人。出阁顺山南下,就到丹桂岩,它因传说以前附近有一丹桂树而得名。这里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至今已有约六千至一万年了,现在岩壁上仍嵌有贝壳的遗物。

出丹桂岩不远便是龙隐洞。该洞南北通透,洞的一壁插入小东江,洞顶有蜿蜒的石槽,槽壁上被剥蚀的均匀斑痕,极像龙鳞。整个石槽就像一条神龙飞去后所留下的全身痕迹,所以人们称之为龙隐洞。相传这里是神龙隐睡的地方,头南尾西,神龙飞走后,人们就在石壁上题刻了“神龙遗迹”、“破皮而飞”的大字。明代诗人周进隆写道:“飞腾不知几千载,至今点点龙鳞存。”龙隐洞不远就是龙隐岩,据说这也是老龙居住的地方,因岩洞像个布袋子,又叫布袋岩。它高明宽敞,冬夏宜人,是个很好的游览之地。龙隐岩最大的特点是题刻颇多,明代人就说它“壁无完石”。在100多件的石刻中,宋刻就占了一大半,其中最著名的是《元佑党籍碑》。宋代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宰相蔡京将司马光、苏轼等309人列为元奸党,由宋徽宗下令全国刻石立碑,次年又下诏尽毁。龙隐岩的这一块是被列为元党人之一的梁焘之曾孙梁律在时隔93年后重刻,是全国仅存最完整的一块。碑的右侧是清末康有为的《观元党人碑记》。此外,这里还有宋代黄庭坚书写南北朝诗人颜廷之的《五君咏》和宋代米芾、程节和诗石刻等。1964年在龙隐岩口建成了“桂海碑林”陈列馆,展列了分散在市内各处碑刻的拓片,供人欣赏,被称赞为“古代书法艺林”。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右岸,山因酷似一只大象站在江边伸鼻吸水,因此得名,是桂林的象征。由山西拾级而上,可达象背。山上有象眼岩,左右对穿酷似大象的一对眼睛,由右眼下行数十级到南极洞,洞壁刻“南极洞天”四字。

㈣ 南宁人民公园调查报告

人民公园又称白龙公园。面积50多万平方米。园内有一约7万平方米的白龙湖,湖水澄碧。据宋人王象之《兴地记胜》载,宋名将狄青曾驻望仙坡,见坡下湖边一群白羊颇似龙形。因此以白龙名此湖。可见白龙湖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湖岸翠竹掩映,垂柳摇曳。湖心有小岛,岛西的九曲桥和岛北的三孔月桥将岛与湖岸相连。湖面的游艇,或蓝天下竞渡,或绿荫徜徉,亦成一景。
步入园门,顺着141级台阶登上望仙坡顶。这就是人民公园的主体。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4)邕州太守陶弼为纪念狄青、余靖、孙泻,在此建“三公祠”。后人又增加苏缄、王守仁、莽吉图三人,改为“六公祠”。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两广巡阅使陆荣廷为守卫南宁及其家乡武鸣,拆”六公祠”建镇宁炮台,架设大炮一门,射程12,000米。这是一座巨石砌就的二层环形城堡,炮台上安置着一尊1890年制造的德国克鲁伯大炮,炮台座脚有一古碑廊。登上炮台既可俯瞰南宁城全貌,又不免勾起一缕怀旧幽思。
在公园东北隅的山坡上,建有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高25米,上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金色大字,周围是苍松翠柏。整个建筑庄严肃穆。
白龙公园中心还有一个全区规模最大、数目最多、品种最全的荫生植物园。

㈤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关于公园环境问题的,该这么写

清理小广告的行不行~~行就顶一下O(∩_∩)O~
城市牛皮癣,再见
——清除小广告过程记录
我去公园清理小广告,一路小跑,来到公园,抬眼望去,从电线杆到公共汽车站牌,从街道灯箱、电话亭到楼道内,几乎都成了“城市牛皮癣”的“领地”,星星落落的仿佛一块块白斑。拿着早早准备好的工具,我们向小广告发起了“进攻”。
顺着小广告弯起的一个小角轻轻一扯,一张完整小广告就被我扯下来扔进了垃圾箱,之后的几张也是如此。哦,原来这么简单,我在心里暗暗庆幸。可是,等我继续撕时,却没有这么容易了,我的手指都抠疼了,也没撕下来,小广告好象在得意地对我说:“哼哼,我们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看看其他人,他们都已经有不少“战绩”了,我有点着急,学着他们用水把小广告喷湿,再用铲子一点一点的刮,果然很有效果,一铲子铲下去,小半张纸应声而落。不一会儿,我就刮下来好多张,很快,一根电线杆上的“癣”就全部消失了。
干着干着,我的手臂麻了,胳膊也有些抬不上去,便想偷懒溜到旁边,可周围的人却一刻不停挥动着手臂,目不转睛的与小广告“战斗”,看着眼前飘飘扬扬的“纸花”,我也打消了这个念头,奋力地刮着擦着。
三个小时很快过去了,这次志愿活动也结束了,此时大家衣服蹭脏了,脸抹黑了,一个个额头沁着汗水,但毫无怨言,看着焕然一新的墙壁,我沉浸在劳动的喜悦之中,心里充满了自豪,揉着酸痛的手臂,写在脸上的却是胜利的笑容。城市牛皮癣,再见!
劳动最光荣。当我在切身体验劳动时,我才更进一步地融会了这句话的精髓,这种感受是作为一名劳动者内心深处的,最平凡而又殊于一般的感受。每一次志愿活动,都是一次服务他人的过程,也是对志愿者自身的奉献精神和毅力的磨练。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起来,一定会让世界更加文明,更加美丽!

㈥ 七星公园 调查报告

七星公园在漓江东岸,是桂林市面积最大、风景最美的综合性公园。在解放桥往东望去,可以看见七座山峰,排列得很像北斗七星,而被称为七星山。七星公园因山而得名。

斗魁的北四峰叫普陀山,斗柄的南三峰,组成了月牙山。它荟集了山、水、洞、石、庭园、林木、文物等精华,主要景观有花桥、驼峰、普陀山、七星岩、月牙山以及桂海碑林等,是人们的必游之地。

花桥横跨灵剑江与小东江的会流处,是七星公园西面的入口。它原名嘉熙桥,始建于宋代,明朝时重修两次,并在桥西增建旱桥七孔,用于汛期排洪。该桥在当时地处城郊,每年春夏,花开烂漫,落英缤纷,“满溪流水半溪花”,所以称之为花桥。现桥是1965年依原式重修的四孔桥,青石所砌,汉白玉栏杆,桥顶盖有琉璃瓦,可供游人避雨观景。远眺花桥,桥孔与倒影,就像四轮明月,映入江中。桥上赏景,可见水光山色,绮丽幽雅。“四轮明月伴芙蓉,半入澄江半化虹。花好月圆情缱淃,长亭恰似广寒宫。”这首诗写的就是“花桥映月”之景。

普陀山位于七星公园的中心,由七星山西北的天枢、天璇、天矶、天权4峰组成。因山上有洞供奉观音菩萨,而按佛教习俗称之为普陀山。山的西麓有元风洞,盛夏酷暑,此处却凉风习习,所以明代诗人俞安期写诗赞道:“深洞贯阴崖,寒飙生不绝。悬泉石呼垂,炎月吹成雪。”从这里沿桂花林荫道北行不远是普陀门,门内右侧有护碑亭,直立两块碑石,一书“逍遥楼”,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手笔,碑的背面是宋代李彦弼的《湘南楼记》,另一碑是明代包裕的《重修广西省城碑记》。从普陀门上山,左入“超尘静境”,过拥翠亭和小蓬莱长廊,便到普陀石林。这里奇石峥嵘,石骨嶙峋。唐太宗李世民曾派李靖来此取瑞石回长安,刻制欧阳询写的《九成宫酚泉铭》碑。李靖曾在这里修建庆林观,相传“庆林观”三字是唐太宗亲笔所题。傍山有普陀楼,登楼可以远眺桂林风光,楼后有观音洞,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地方。普陀楼旁就是普陀岩,但岩的左壁却刻有篆书“碧虚岩”。这是明代道士潘常静的错刻。碧虚岩就是七星岩,此三字本应该在七星岩口,却因潘道士耳聋听不清而错刻在此。穿过普陀岩,登上玄武阁,在阁左窗外的崖壁间有“龟蛇合一”的浮雕。红龟青蛇,形象逼真,这也是潘道士的杰作。普陀山的天矶峰上有摘星亭,登亭极目四望,便可以看到宋代大诗人刘克庄所写的“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壮丽景色。

“驼峰”是骆驼山的简称,因其酷似一只蹲在地上的骆驼而得名,又因像一只古代的酒壶,也叫他作壶山。明代末年江南名士雷鸣春避战乱而隐居于此,遍种桃花,著书立说。他为人好饮,醉必长啸,自号“酒人”,死后葬于山脚,山上刻有“雷酒人之墓”。每年春天,桃花红遍,仿佛给骆驼山披上赤霞,景色极其优美,古人因此称之为“壶山赤霞”,即驼峰赤霞。这是桂林十六景之一。游人至此,必与之照相留念,以纪游兴。该山在普陀山后,两侧有动物园、盆景场、花圃和茶室。

月牙山是由七星山的玉衡、开阳、瑶光三座山峰组成,因山腰有一岩石,远望酷似一弯新月,故得名。又因山中有龙隐洞,龙隐岩,也叫龙隐山。在山北的山腰上,有一剑柄石,它屹然独立,笔直峭拔,高达数仗,形似剑柄。沿山麓小道西南而行,过玉兔岩,即可到伴月亭。在这里看花桥倒映于清澈的小东江中,极富诗意。再往前行数十米是月牙岩,它前临小东江,三面是悬崖峭壁,琼花盛开,石乳倒垂。过去此处曾有一月牙寺,1963年改建为古雅清幽的二层楼阁,取名小广寒。在其右侧,依山傍崖处还有一襟江阁。登阁远眺,景色迷人。出阁顺山南下,就到丹桂岩,它因传说以前附近有一丹桂树而得名。这里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至今已有约六千至一万年了,现在岩壁上仍嵌有贝壳的遗物。

出丹桂岩不远便是龙隐洞。该洞南北通透,洞的一壁插入小东江,洞顶有蜿蜒的石槽,槽壁上被剥蚀的均匀斑痕,极像龙鳞。整个石槽就像一条神龙飞去后所留下的全身痕迹,所以人们称之为龙隐洞。相传这里是神龙隐睡的地方,头南尾西,神龙飞走后,人们就在石壁上题刻了“神龙遗迹”、“破皮而飞”的大字。明代诗人周进隆写道:“飞腾不知几千载,至今点点龙鳞存。”龙隐洞不远就是龙隐岩,据说这也是老龙居住的地方,因岩洞像个布袋子,又叫布袋岩。它高明宽敞,冬夏宜人,是个很好的游览之地。龙隐岩最大的特点是题刻颇多,明代人就说它“壁无完石”。在100多件的石刻中,宋刻就占了一大半,其中最著名的是《元佑党籍碑》。宋代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宰相蔡京将司马光、苏轼等309人列为元奸党,由宋徽宗下令全国刻石立碑,次年又下诏尽毁。龙隐岩的这一块是被列为元党人之一的梁焘之曾孙梁律在时隔93年后重刻,是全国仅存最完整的一块。碑的右侧是清末康有为的《观元党人碑记》。此外,这里还有宋代黄庭坚书写南北朝诗人颜廷之的《五君咏》和宋代米芾、程节和诗石刻等。1964年在龙隐岩口建成了“桂海碑林”陈列馆,展列了分散在市内各处碑刻的拓片,供人欣赏,被称赞为“古代书法艺林”。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右岸,山因酷似一只大象站在江边伸鼻吸水,因此得名,是桂林的象征。由山西拾级而上,可达象背。山上有象眼岩,左右对穿酷似大象的一对眼睛,由右眼下行数十级到南极洞,洞壁刻“南极洞天”四字。

㈦ 透江公园调查报告400字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以下是实地调查出来的报告: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是:1、公共厕所排出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恶心。2、工厂排出的废水又黑又臭,还浮着一些秽物。3、工厂排出的废气很刺鼻,会散发到小镇的各个角落。4、化肥厂排出的气体中含有粉尘、铅、煤灰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5、公园的草坪上常有游人丢弃的垃圾,既不卫生,又影响市容。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是:废水、废气、粪便、腐肉、塑料袋、木筷,垃圾等。

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有很大的危害:使空气变得浑浊,对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生活垃圾处理不好会滋生细菌,严重影响人的健康;污水会影响生活水,直接侵害人体。

看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目前的环境有些忧虑呢?对,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责无旁贷!

㈧ 帮忙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公园植物调查报告

秋天常见的植物:桂花,菊花(万寿菊之类的),龙胆,狗尾巴草等等;
昆虫:蚂蚁,蟋蟀,秋蝉之类的。
要说生物,其他的估计凭肉眼是看不到的,诸如细菌之类的。

阅读全文

与公园调查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